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全员培训逐字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全员培训逐字稿

资源简介

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全员培训逐字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讲《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这方面的知识,与其说是我来给大家培训,不如说是和大家分享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热身活动
我知道大家和一群神兽交手一天了,都有些累了,那么不如我们花上两分钟来做一下心理能量操——拍拍操,恢复一下能量,现在请大家站起来,跟着视频一起做,谢谢大家的配合!
大家有没有感觉能量恢复了一点点呢?好的,大家请坐。
有的老师经常会感慨啊,教这一届学生,太难了,其实我想说,别怕,教下一届学生更难。开个玩笑,不过呢,我们在教育学生这个问题上,的确是遇到了一些难题,难在哪里呢?难在现在的学生打不得、骂不得、还说不得,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一种情况,“一次平常的教育行为竟踩了雷?”比如我随便问了几个老师:
我校一老师询问学生为什么不交作业后,罚学生抄写5遍,学生下课后跑出教室不知所踪。
我校一老师在课堂上批评学生,语气并不重,学生听后径直跑出教室。
我校一老师在课堂上点名某两位不认真上课的学生,其中一位学生在纸上写满仇视老师的话。
我想问,大家认为以上这些老师的教育方法有错吗?其实也没有,这只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课堂管理方法,那为什么会引起学生如此强烈的反应?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讲的话题了,老师们的教育方法没错,但是这些老师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些学生已经是处在心理危机当中,他们的心理在那一刻是非常脆弱的,所以说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是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具备的能力。掌握这个能力不仅能够让我们日后避免踩雷,影响职业生涯,更能够让我们走近学生心里。这也告诉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观察到学生的课堂表现,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情绪情感和心理状态,因为学生的隐性的情绪情感和心理状态决定了学生显现的课堂表现,就如这块冰山一样。
培训背景
本来校长让我做这个培训的时候,我应该要推辞掉的,比如我还年轻,比如我经验不足,比如我害怕自己做不好,但是我没有,因为就我最近的工作经历来说,我觉得讲这方面的内容很有必要,所以就觉得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一)省市相关文件要求
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导室发文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开展教师心理全员培训,防范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市教育局督查组也将随机抽查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这些文件也高度说明了国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
(二)心理问题形势严峻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抑郁休学。抑郁症的学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的学生群体之一。现在的学生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时代,可是精神不见得富足,常常感到无聊,对学习常有无意义感,受挫能力差;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但常常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更有感知,不盲目听从父母,却更容易引发强烈的亲子矛盾,这些都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了。
(三)我校学生心理问题频发
开学的几个周以来,心理辅导室就来了几位不平常的来访者。
一个已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学生;
一个有抑郁倾向的学生;
一个有极端情绪、与世界为敌的学生;
一个被亲子关系困扰不堪的学生;
所以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需要得到每位老师的重视。因为心理健康是未来发展和人格健全的基础,没有心理健康,一切也都是空谈。
四、心理危机的识别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呢?我们先来看一小段视频“一段95分钟的生命通话”。
这个小女孩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她因为奶奶的去世,觉得再也没有人可以爱她,已经处在危机之中,好在这位警察姐姐及时做了疏导。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在生活中产生大大小小的情绪,情绪是需要出口的。有时候,教师的耐心倾听可能成为学生的救命稻草。人与人心灵的走近,可能就是从付出时间和耐心开始的。
那什么是心理危机呢?心理危机就是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通常方式不能应对目前所遇到的情形而出现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说人话就是人遇到了自己无法承受和应对的事情,不想活了。
青少年情绪波动较大,遇事容易冲动,当他们心理困惑未能得到及时化解而日益严重,或遭遇重大生活变故时,有可能会爆发校园危机事件,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教师要对以下警示信号时刻保持充分的敏感性,警惕学生可能做出的过激行为。当发现学生出现这些言行时,及时上报学校,启动必要的评估预防与干预工作。
(一)言语警示信号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言语警示信号,也就是话语中有意或无意地透漏出危险的念头。
直接说出绝望、告别的话,例如:没有人关心我的死活,我要离开……
在写作中表达出无价值感。例如:没有我也许会更好……
经常落泪,发出有关绝望、无助、无价值的言论。
说出类似告别的言语,例如:下辈子;再也见不到……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高年级女生,亲子关系比较差,对父母有意见但是不敢表达,认为父母不是真的爱自己,在日记里面写到也许自己真的不必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如死了算了。
网络上一名叫小洋的学生给母亲发信息“对不起,不要想我,我配不上”就选择了跳楼轻生。
心理危机是有征兆的,如果老师们看见类似的文字一定要重视起来。
(二)行为警示信号
突然明显的行为改变,例如:不同寻常的懒于梳洗;饮食和睡眠习惯明显改变;积极活泼的学生变得退缩……
在校表现异于往常,例如:成绩大幅滑落;上课时打瞌睡;不 准时到校;突然发脾气等。
对于过去在乎的事情失去兴趣。
尝试导致死亡的冒险行为,例如:攀爬到高处,故意闯红灯,自伤自残等。
例子:四年级,男生,一直很优秀,是班里的重要班干,学习成绩也稳居上游。但是开学后经常和爸爸说不想上学,甚至想退学。在班级很安静,不太喜于与他人交流,与最亲近的几个同学也经常发生矛盾冲突。
(三)生活警示信号
重要的人际关系的结束,例如:从朋友圈或常规的活动中退出等。
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例如:父母离婚、亲人去 世、被迫搬家等。
个人问题,例如:疾病、学业适应不良等。
有的老师会有疑问说,我不知道学生平常的行为是怎么样的呀,所以判断不出来。留意您的学生和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帮助您判定学生是否出现了什么问题的最好方法。如果实在不了解,也可以问问熟悉当事人的学生。
四、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对于心理危机,学校主要以预防为主,要把预防的一些工做到位。
预防策略
关注重点学生群体
前两周我校依托各位班主任开展了全校学生的心理排查,主要是排查以下的8类学生:
(1)出现过自伤、自残行为的学生;
(2)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的学生;
(3)有重度网瘾的学生;
(4)患精神疾病的学生(需上报)
(5)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6)明显性格偏差的学生;
(7)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家庭的学生;
(8)亲子关系紧张的学生
每个班确定了重点学生名单以后,又应该怎么做呢?
清单式排查,及时掌握动态
通过电话等方式向家长了解学生情况,是否有重大事件发生,是否有绝望、无助、抑郁等情绪,是否出现明显的性格变化。
(2)联系心理老师,进行评估和研判
如果对学生的心理状况难以把握和判断,可以联系我进行评估和研判。
(3)及时告知与转介
发现学生有重大异常应及时告知家长,要耐心与家长沟通,告知风险性,建议转到专业机构诊断与治疗。
(4)保留通话记录与承诺书
对于不愿转介治疗的高危学生,学校应保留与家长的通话或谈话记录。要求家长签订承诺书,并确定专人跟踪观察。
那对于全体老师来说,平时在课堂和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哪些措施来预防呢?
2.及时觉察与关注,并给予疏导
(1)关注学生情绪和表现,对于情绪不佳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关心和鼓励。
(2)关注学生课堂违规行为背后的原因和需求。避免粗暴责骂或与学生发生剧烈冲突。
(3)掌握一些谈话技术(倾听、尊重、积极关注、共情)。
(可以现场示范一些谈话的技术)
观察到学生真的出现了自杀的征兆又该怎么办呢?
干预策略
干预策略如图所示(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手册,2020)
下面我具体来讲讲每个步骤该怎么操作。
1.与当事人倾谈
(1)清楚自己的角色和限制(表达关心、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资源);我们也不是万能的,不要承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以免引发二次危机,但是我们可以提供自身可以帮助的地方。
(2)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最好是适合安静聊天不被打扰的地方。
(3)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主动聆听、不加判断、表达共情);
不要评判孩子自杀怎么那么傻之类的话语,这样会让孩子关闭自己的心房,尝试理解孩子所经历的一些事情。
展开对话(开放式提问、了解自杀动机、对个人问题的难处表示理解)。
多用开放式语句提问,比如“我很想知道你经历了什么,才做出这样的决定?”“你是怎么想的呢?了解清楚孩子的自杀动机,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到孩子和解除心理危机,聊的过程中也是多理解,少评判)。
2.自杀风险评估。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评估学生的自杀风险,应以缓慢、温柔、平静的语气询问,并表示理解学生的痛苦。
(1)自杀念头。自杀念头越强烈和越持久,最终自杀的风险就越高。
(2)自杀意图。自杀意图越清楚明显,自杀的风险就越高。
(3)自杀计划。自杀计划越详细和具体,自杀风险便越高。
(4)过往自杀行为。曾使用越高杀伤力的自杀工具、自杀次数越多及越近期发生,自杀的风险便越高。
3.对于没有迫切自杀风险的学生
(1)从家长、科任老师处收集更多资料。
(2)与该学生倾谈,表达关心,紧急时评估自杀风险。 (保密例外)
(3)询问学生是否愿意接触心理老师或其它专业人员。
(4)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支援及调试。
(5)持续及密切观察学生,需要准确记录所采取的所有干预步骤和行动以备未来所需。
(6)通知家长有关该学生的情况,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 。
(7)并向学校危机干预小组提供有关资料。
4.对于有迫切自杀风险的学生
(1)立即向学校危机干预小组寻求支援,确保学生安全,需时刻有成人陪同,移走所有可能造成伤害的物件。
(2)即时把有关情况告知家长。
(3)必要时将学生转介至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医院精神科。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幸福的研究。首先,我想请问大家,你认为是什么决定了人生的幸福?
是社会名望吗
是财富的拥有程度吗
还是获得世俗社会眼里所谓的巨大成功
哈佛大学就做了这样的一个漫长的研究:1938年,哈佛大学进行了一项成人发展的研究,准备用75年时间,跟踪724位男性的一生,记录他们的工作、家庭、健康,观察他们的人生走向。
这些男孩分为两组,第一组是哈佛大学的学生,另外一组来自波士顿贫民区的孩子,他们家庭贫困,都住在廉价公寓里。
参加这个研究项目时,他们接受了面试与体检。研究人员挨家挨户拜访了他们的家庭。
每两年,研究人员会请他们再做一套关于个人生活的调查问卷,还会继续采访他们的家庭,尤其是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并向医生拿他们的病例,为他们做体检。
后来,这些年轻人长大了,成了工人、律师、砖瓦匠、医生,甚至还出了一位总统,那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约翰.肯尼迪。
有人成了酒鬼,有人患上了精神分裂,有人从社会最底层平步青云,也有人从富裕到一贫如洗,总之他们的人生完全不同。
现在,有60人依旧在世,而他们的子孙已有2000余人,连研究人员也已经到了第四代,试验数据也已经累积了几万页,研究也进入了尾声。
当科学家公布出最终结果后,大家发现与自己所选择的差太多。
科学家的最终结论是:决定我们人生幸福的,不是钱,也不是名利、工作,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能让我们更加幸福和快乐。
所以,希望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能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和学生联结,建立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为他们的心理筑起一道防线,与他们一起分担 困难、分享快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