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综合提升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综合提升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单元综合提升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国庆期间,长春某校组织学生先后走进吉林省博物院、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等地,开展研学活动。研学活动会让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 C )。
A. 学校生活紧张充实 B. 家庭生活温馨和谐
C. 社会生活多姿多彩 D. 网络生活丰富有趣
C
2. 从马车到火车、汽车、飞机,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现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已成为历史。这表明( D )。
A. 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
B. 人们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
C.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D. 社会生活是变化发展的
D
3. 王琳和李薇是邻居,她们是好朋友,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其他同学都很羡慕她俩的友谊。王琳和李薇体现出来的社会关系属于( B )。
A. 血缘关系 B. 地缘关系
C. 业缘关系 D. 姻缘关系
B
4.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精心策划了《戏韵家国情》系列节目,通过戏曲剧目展现源远流长的家国情怀。面对大家耳熟能详的传统剧目、古代故事、著名人物,该节目突破以往单纯形式的呈现,让观众领会戏曲中的家国情怀。这说明我们( D )。
A. 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 B. 已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C. 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 D. 能从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
D
5. 初中生小铭的周末生活过得非常充实有意义。
★早晨6时30分,小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上午8时20分,小铭和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下午3时15分,小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智能手机。
★晚上8时10分,小铭和爸爸一起看电视节目并交流看法。
如果给他周六这一天的生活定个主题,最为恰当的是( B )。
B
A. 关心国家发展,建设美好祖国
B. 感受社会生活,在社会中成长
C. 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D. 发扬实干精神,绽放青春风采
6. “在公交车上让座”“志愿者服务活动”“爱心一日捐”等活动都是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有( C )。
①小文每个节假日都在家里看书
②小明定期去敬老院为老人们读书
③小刚每天独立完成作业后主动预习
④小芳利用课余时间到博物馆当志愿讲解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7. (2024·天津中考)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流量成了“新农资”,手机成了“新农机”,直播成了“新农事”。可见,网络能( D )。
A. 快速消除城乡差距 B. 拓宽人际交往渠道
C. 促进民主政治进步 D.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D
8. (2024·辽宁沈阳中考)某地依托“网络问政”平台,鼓励群众在网上提出建议、反映诉求。该做法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这说明网络( C )。
A. 有利于结交新的伙伴 B.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C. 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D. 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
C
9. (2024·贵州铜仁中考)社交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部分青少年不是宅家,就是与手机游戏相伴,在日光下呼朋唤友奔跑嬉闹的场景已很少见,他们不愿主动参与社会生活,融入社会,有的甚至产生社交恐惧。为克服“社交恐惧”,青少年应该( A )。
①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关注自我发展,积极谋求个人的利益  
④拒绝融入社会,寻求自身的舒适安逸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10. (2024·山东东营中考)一条短短的不实“爆料”、一幅张冠李戴的照片、一句随口而出的“玩笑”,经过网络“扩音”,就可能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为此,青少年应( B )。
①提高网络媒介素养,传播正能量  
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远离网络
③享受网络无限自由,随意发布信息 
④学会辨析网络信息,遵守道德法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11. (2024·广西中考)针对下表反映的情况,青少年应该( D )。
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表现(部分)
不在网上随意加陌生人好友 38.9%
避免浏览不良内容 32.9%
注意分辨网络谣言 27.6%
来源:《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24)》。
D
A. 深入开展网络环境专项整治行动
B. 避免网络沉迷,学会“信息节食”
C. 利用网络结交新伙伴,拓展交往圈
D. 重视辨析网络信息,加强风险防范
12. (2024·广东中考)2024年4月,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无底线造热点蹭热点、自导自演式造假等突出问题。开展此项行动有利于( B )。
A. 杜绝网络乱象,提升公民网络素养
B. 净化网络环境,规范公民网络行为
C. 调整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D. 完善法律体系,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B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过去,人们在健康意识方面比较淡薄。在饮食上,更注重口味而不是营养均衡。现在,人们健康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开始关注饮食的营养搭配,追求有机、绿色食品。健身成了一种时尚,健身房、户外运动场地到处都是积极锻炼的身影。
材料二 在家里,我学会了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父母的付出,努力做个好孩子;在学校,我学会了遵守知识纪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努力做个好学生;在社区,我学会了与邻居友好相处,爱护小区公共设施,努力做个好居民。
(1)材料一体现了社会生活的什么特点?
【答案】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生产工具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观念的更新,使我们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2)两则材料表明社会生活对我们个人成长具有什么意义?
【答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社会情境中,我们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学会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从而胜任多种社会角色。
14. (2024·江苏徐州中考)当刷短视频成为一种习惯,可能随之“刷”走的是你的健康、意志、学业……某中学给全校同学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假期实践作业,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主题 了解刷短视频的利弊;学习领会相关法律文件要求 拍摄以“拒绝沉迷短视频”为主题的宣传片 探究家庭成员防范沉迷短视频的方法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内容 上网搜集资料,列出刷短视频的利弊;搜集近年来国家为未成年人筑牢网络保护屏障出台的法律及文件,自觉学习规范要求 设计、拍摄、剪辑时长为1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参加校园网优秀作品征集活动 如何防范沉迷短视频?我与家长有这样一个约定
(1)完成任务一需要具备怎样的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
【答案】网络技术,资源整合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自觉学习能力,等等。
(2)根据任务二,写出你制作的短视频被评为优秀作品应该符合的要求。
【答案】①设计、拍摄、剪辑要符合活动要求。②要充分显示沉迷短视频的危害。③选取材料应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
(3)“拿起手机与网络共处,放下手机与生活相处。”写出任务三中你与家长的约定。
【答案】①学会选择网络信息,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②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③加强与父母的交流,学会亲子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符合题意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