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九一八:勿忘国耻,吾辈自强-2025-2026学年高中主题班会优质课件(共38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铭记九一八:勿忘国耻,吾辈自强-2025-2026学年高中主题班会优质课件(共38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勿 忘 国 耻 吾辈自强
——高中九一八事变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目录
CONTENTS
1. 历史回响
2. 事件回顾
3. 历史伤痛
4. 民族抗争
5. 今日思考
6. 班会总结
7. 课后任务
第一部分
历史回响
历史回响
历史回响
80多年前的这个夜晚,中国东北的宁静被炮火打破,一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从此开始……
历史回响
第二部分
事件回顾
事件回顾
事变背景(一):日本的侵略野心
日本的“大陆政策”蓄谋已久。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制定“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先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5年通过日俄战争控制南满铁路,为进一步侵略中国东北埋下伏笔。
事变背景(二):国内与国际环境
①国内:1927-1937年,中国处于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日本侵略采取妥协态度,东北军主力入关,东北防务空虚。
②国际:欧美国家深陷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无力干预亚洲事务,对日本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事件回顾
事变经过(一):柳条湖事件
时间: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
地点: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的南满铁路。
经过:日军蓄意炸毁南满铁路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军”,以此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假旗行动”,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导火索”。
事件回顾
事变经过(二):不抵抗与城陷
东北军的反应:接到日军进攻消息后,东北军将领张学良接到国民党政府“不抵抗”命令,要求“避免冲突,力避扩大”,北大营守军被迫撤退。
日军进展:9月19日凌晨,日军占领北大营;9月19日上午,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1个月内,日军先后占领吉林、黑龙江两省。
至1932年2月,东北全境(约128万平方公里)沦陷,3000万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
事件回顾
事变结果:伪“满洲国”的建立
时间:1932年3月1日
内容:日本在东北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定都长春(改名为“新京”),实行殖民统治
本质:伪“满洲国”是日本控制东北的傀儡政权,日本通过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化,对东北进行全面殖民统治
溥仪
事件回顾
关键人物与争议(拓展)
张学良:东北军总司令,因“不抵抗政策”长期被争议,后于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抗日。
关东军:日本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军队,是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策划者和执行者,二战后被解散。
张学良
第三部分
历史伤痛
历史伤痛
九一八事变带来的灾难
——人口与生命损失
东北沦陷期间,中国军民被日军杀害人数超600万(含抗日武装、平民)。
日军实施“归屯并户”“杀光、烧光、抢光”政策,无数村庄被焚毁,百姓流离失所。
历史伤痛
九一八事变带来的灾难
——经济掠夺
日本对东北的资源掠夺:
①矿产:疯狂开采煤炭、铁矿、金矿,14年抗战期间从东北掠夺煤炭约2.2亿吨、铁矿1.1亿吨。
②农业:强占耕地,掠夺粮食(年均掠夺粮食1000万吨以上),导致东北百姓饥荒。
历史伤痛
九一八事变带来的灾难
——文化奴化
日本的殖民教育:
禁止中国学生学习中国历史、语文,强制学习日语和“满洲国历史”;宣扬“日满亲善”“大东亚共荣”,试图磨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
历史伤痛
伤痛的见证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原北大营遗址)
历史伤痛
伤痛的见证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历史伤痛
伤痛的见证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历史伤痛
伤痛的见证
哈尔滨731部队遗址(日军细菌战基地,与九一八事变后殖民统治相关)
历史伤痛
伤痛的见证
哈尔滨731部队遗址(日军细菌战基地,与九一八事变后殖民统治相关)
第四部分
民族抗争
杨靖宇
民族抗争
东北抗日联军的崛起
时间:1936年,由东北抗日义勇军、反日游击队改编而成。
领导人: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
事迹:在零下30-40℃的严寒中,以简陋武器与日军周旋,开展游击战,牵制日军兵力。
杨靖宇
民族抗争
铁血丹心民族英雄
杨靖宇:1940年2月,在吉林濛江与日军战斗至最后一刻,壮烈牺牲,日军剖开其腹部,发现胃里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
“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杨靖宇
赵尚志:被称为“东北抗日联军的灵魂”,多次重创日军,1942年在战斗中负伤被俘,英勇就义。
赵尚志
民族抗争
全国抗日浪潮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民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学生:北平、上海等地学生罢课,游行请愿,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工人:上海、天津等地工人罢工,抵制日货
文化界:①鲁迅、茅盾等作家发表文章,呼吁民族觉醒。②创作《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后成为国歌)
聂耳
民族抗争
东北抗联精神——《黑土埋忠骨英魂耀冰城》
第五部分
今日思考
今日思考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行径:
①否认九一八事变是“侵略”,称其为“自卫行动”;
②篡改教科书,删除或淡化侵略历史;
③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供奉二战甲级战犯)。
为什么我们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否认侵略会埋下战争隐患。
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
今日思考
今昔中国的变化
维度 1931年的中国 今日的中国
国家实力 积贫积弱,任人宰割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军事实力雄厚
国际地位 无话语权,被列强忽视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与全球治理
民族精神 抗争中觉醒 自信、自强,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今日思考
“九一八”的现实意义
对国家:
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坚持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分裂和侵略。
对青少年:
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努力学习,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互动:
请分享“作为青少年,我能为国家做什么”?
今日思考
和平年代的“抗争”
和平年代的“抗争”不是战争对抗,而是:
科技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如芯片、航空发动机
文化领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社会领域: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如学生认真学习,医生救死扶伤)
第六部分
班会总结
历史启示录(3点核心)
1.铭记历史:记住九一八事变的屈辱,记住先烈的牺牲,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
2.珍爱和平: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但和平需要实力守护,不能靠妥协换来。
3.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班会总结
集体宣誓
标题:以青春之名,立报国之志
宣誓词:
“我是中国少年,
铭记九一八,不忘国之殇;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勤奋学习,增长本领;
强国有我,不负韶华;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要求:全班起立,举起右拳,在班长带领下集体宣誓。
班会总结
班主任寄语
同学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天我们回顾九一八事变,不是为了沉浸在过去的伤痛中,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这种力量,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是“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气,更是“少年强则国强”的信念。
希望你们能把这份记忆刻在心里,把这份责任扛在肩上,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光芒!
班会总结
第七部分
课后任务
传承红色记忆
1.个人任务: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感悟,题目《九一八事变带给我的思考》,1周内交给语文老师;
2.小组任务(4-5人一组):搜集一位东北抗联英雄的事迹,制作1张手抄报,下周班会展示;
3.家庭任务:和父母一起观看纪录片《九一八事变》(推荐:央视《探索·发现》之《九一八事变》),交流观后感。
课后任务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