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单元第2课《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体育》教案-《体育与健康》8年级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第一单元第2课《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体育》教案-《体育与健康》8年级全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二课 《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体育》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八年级(全)
课题 第二课 《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体育》
课标要求 1.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传统体育的基本类别与特点,感受其文化内涵,符合体育与文化传承融合的课标方向。2. 鼓励学生参与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体验活动,培养对传统体育的兴趣,落实健康行为养成的课标要求。3. 通过了解传统体育与民俗、节日的关联,增强文化认同感,契合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的第 2 课,是文化传承与体育实践结合的重要内容。教材以 “丰富多彩” 为核心,从中华传统体育的定义、类别、特点、价值及弘扬途径展开,结合武术、舞龙、踢毽子等学生易接触的项目,搭配图片与实践任务,将抽象的文化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内容。通过学习,既能让学生认识传统体育的多样性,又能激发其参与热情,为后续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生活经验,多在节庆、运动会等场景接触过舞龙、武术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有初步认知基础,但对项目起源、文化内涵及特点的系统性理解不足。此阶段学生思维渐趋抽象,好奇且乐于参与实践活动,不过自主探究深度有限,需借助直观案例与互动任务,引导其从 “表面认知” 向 “文化理解” 过渡,同时需兼顾学生个体对不同项目的了解差异,确保活动参与度与知识吸收度。
核心素养目标 1. 体育品德:通过参与传统体育项目体验,培养尊重传统、团结协作的意识,感受 “尚武崇德”“以武会友” 的体育精神,树立积极的运动态度。2. 健康行为:掌握传统体育项目的基本动作,养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提升身体协调性与反应能力。3. 文化传承:了解中华传统体育的类别、特点及与民俗的关联,感受其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了解中华传统体育的定义、常见类别及核心特点。2. 初步体验简单传统体育项目,感受其趣味性与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1. 理解中华传统体育 “多样性与统一性并存” 的特点。2. 将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与实际体验结合,避免仅停留在 “玩” 的层面,真正感受其文化价值。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制作包含传统体育项目图片、视频(如太极拳、舞龙、竹竿舞)的多媒体课件;准备简易传统体育器材(如自制纸龙、毽子、竹竿);设计课堂练习题库与实践活动任务卡。2. 学生准备:回顾生活中见过的传统体育项目,与家人交流相关经历;准备彩色笔、画纸,用于课堂创意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包含武术表演的短视频,视频结束后提问:“视频里的人在做什么?你了解或参与过哪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 你知道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价值,该如何弘扬和发展吗 思考回答问题 用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本节课题,拉近传统体育与学生的距离,降低认知门槛。
探究新知 中华传统体育是什么核心概念:中华传统体育由中华民族创造,经长期传承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包括武术类运动项目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项目。武术类项目:例如太极拳、南拳。其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项目:例如舞龙、舞狮、板鞋竞速、骑马射箭。中华传统体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作用。2.形成根源:中华传统体育源于中华民族在生产劳动、典礼祭祀、军事训练、娱乐健身等历史实践活动中,提炼出的独特身体动作,经长期发展演变而成。核心特点:形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影响因素:受社会发展程度、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三大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知识链接:中华传统体育的种类繁多,《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一书所收集的体育项目就有977项。探究思考:查阅资料,了解以下这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和演变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这些项目传承了什么样的文化元素 起源特点:历史悠久;与生产生活相关。演变特点:从实用功能向竞技娱乐转变。传承的文化元素:团结协作;娱乐健身。二、中华传统体育的特点1.多样性与统一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相适应中呈现出多样性,同时又有着多元统一的惊人相似性。2.民族性与包容性 中华各民族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发展,体现出包容性,成为中华共同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交流纽带,助力文化自信与民族团结。3.连续性与创新性中华传统体育因有广泛群众基础而具有很强连续性,又在传承中不断演化变革、融入其他项目规则方法实现创新,这是其生命力所在。4.探究思考:1)分组查找我国还有哪些舞龙的形式,各有什么特点。看看哪个组找得最多,并尝试把它们归到各个地区中。2)想一想:这些舞龙活动都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类的舞龙,与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主要是因为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民俗风情各不相同,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观念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舞龙形式。同时,历史的传承和发展也使得舞龙形式不断丰富和演变,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流派。三、中华传统体育的价值1.健身育人:中华传统体育简便易行、趣味性强,能强身健体、涵养情趣,促进身心和谐发展。2.传承文化:中华传统体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习俗,历经数千年传承至今未间断。赛龙舟最初是古越族活动,后发展为纪念屈原的形式,龙舟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结合。3.娱乐身心:许多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有独特风俗和神秘色彩,参与其中能激发兴趣、调节身心。如跳竹竿舞时,在竹竿敲击声和呼喊声中,参与者能感受超越自我的愉悦,缓解学习压力。4.互动交流:你学过武术中的抱拳礼吗 它有什么文化内涵 请查找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习武之人会以左掌包裹右拳,象征着避免过于锋芒毕露,同时展现出适度的松紧与和谐。这种抱拳方式在切磋武艺时尤为常见,意为点到为止,显得谦逊而尊重。 手势要求一手握拳,另一手合拳紧抱于胸前,右手在内,拇指微屈,以示谦逊与敬意。而与之相反,若以左拳包裹右掌,则常被视为不尊重对方的“凶拜”,多在吊丧等场合中使用。知识链接:每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多元一体、包容和谐的体现,对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存续与更新具有重要意义。弘扬中华传统体育1)可通过访问本地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来了解、体验和感悟中华传统体育文化。2)能借助阅读书籍、上网查询、观看相关视频、参观博物馆、向老师或家长请教等方式,加深对中华传统体育的认识,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3)通过参加和观赏节日庆典、观看民族特色的比赛或运动会等活动,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耳濡目染中传承中华传统体育。4)在学练武术、舞龙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时,可触摸体验器械、服饰,了解物质文化特点;在比赛和展示中学会遵守规则、懂得文化礼仪,感悟其在强健体魄、休闲娱乐、文化传承及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作用。 了解中华传统体育的核心概念及常见类型围绕 “中华传统体育的形成根源”,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了解核心特点和影响因素。拓展了解查阅资料,梳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 的起源特点及演变特点阅读教材,梳理中华传统体育的特点小组合作,查找舞龙的形式及特点,并进行交流汇报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传统体育的价值查找资料,了解武术中的抱拳礼的基本动作及文化内涵拓展了解了解弘扬中华传统体育的方式有哪些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传统体育的基本类别与特点,感受其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构建文化认知逻辑、培养辩证思维,同时渗透文化认同并激发探究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渗透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资料查阅与分析能力,深化对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认知。了解中华传统体育的特点及与民俗的关联,感受其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通过分组查找并归纳我国不同地区的舞龙形式及特点、分析舞龙活动的异同与种类多样的原因并交流分享,培养学生资料搜集归纳与合作探究能力,深化对中华传统体育地域特色及文化多样性的认知。通过讲解中华传统体育的价值,帮助学生全面认知传统体育的意义,增强文化认同与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传统体育中的礼仪文化,培养资料查找与合作交流能力,增强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深化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鼓励学生多种途径参与中华传统体育,提升民族自豪感
课堂练习 (1)以下哪种方式不能加深对中华传统体育的认识(C)A. 阅读相关书籍B. 上网查询资料C. 只关注现代体育项目D. 向老师请教2.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不具备的作用是(D)A. 强健体魄B. 休闲娱乐C. 文化传承D. 阻碍文化自信增强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总结提升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它们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个体验项目?” 邀请 2-3 名学生分享,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梳理核心知识点(种类、特点、价值)。2. 展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图片,简单介绍:“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一起展示,就像一个大家庭聚会,它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贝。”3. 鼓励学生:“希望大家以后多关注身边的传统体育,比如和家人一起看舞龙、学踢毽子,做中华传统体育的小传承人!”
作业布置 举办一次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大展示活动。以舞龙为例,可分为以下4组分别开展活动。1龙具制作组:设计龙的形状并绘制龙体各部分分解图。用纸箱、无纺布、画笔等工具,以红、蓝两色为主基调,按照剪、折、卷等步骤制作出龙头的立体造型。然后拼接简易的“龙身”“龙尾”,贴“龙鳞”,最后在龙头、龙身、龙尾的下方用竹竿或木棍固定支撑,完成制作。2.舞龙展示组:选择或创编舞龙套路,进行学练和展示。3舞龙摄影宣传组:拍摄展示现场,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也可以拍摄当地节日期间的舞龙活动。4.舞龙知识演讲组:收集与舞龙有关的故事及历史文化资料,进行演讲介绍。各组完成后,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分享和交流各自的体会。
板书设计 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体育认识中华传统体育 定义:中华民族创造、传承发展、具民族特色。起源:生产劳动、祭祀活动、军事训练 。常见类别:武术类:太极拳、南拳 - 民族民间类:舞龙、踢毽子、竹竿舞。中华传统体育的特点 多样性:形式多样(如浙江板凳龙、湖北高龙)。统一性:文化内核一致(象征吉祥、传递美好愿望) 。民族性与包容性:各民族共创,共享传承(板鞋竞速、跳竹竿) 。连续性与创新性:历史悠久,不断发展 。中华传统体育的价值 健身娱乐:强身体、悦心情(踢毽子、竹竿舞) 。文化传承:载民俗、传精神(赛龙舟→爱国;抱拳礼→团结)。 践行与传承 体验实践:踢毽子、简易舞龙 。生活关注:观察节日/社区传统体育活动 。3. 分享传播:与家人、同学交流体验。
教学反思 未采用生硬的文化说教,而是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感知文化内涵。例如,通过对比不同地区舞龙图片,引导学生发现 “形式差异” 与 “吉祥内核统一”,直观理解 “多样性与统一性”;借助赛龙舟的故事、抱拳礼的动作模仿,让学生在故事和实践中体会传统体育承载的爱国主义、团结友善精神,文化传承目标落地自然。学生对 “民族性与包容性” 的理解较浅,未能充分感受各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后续需补充更多少数民族项目的图片、短视频或简易体验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