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课时分层训练(十) 探索勾股定理(教师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课时分层训练(十) 探索勾股定理(教师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十) 探索勾股定理
知识点一 勾股定理
1.在△ABC中,∠C=90°,AB=5,则AC2+BC2的值是( C )
A.10 B.34
C.25 D.41
解析:因为在△ABC中,∠C=90°,AB=5,
所以AC2+BC2=AB2=52=25.
故选:C.
2.在△ABC中,∠C=90°,若BC=5,AB=13,则AC= 12 .
解析:因为在△ABC中,∠C=90°,BC=5,AB=13,
所以AC2=AB2-BC2=132-52=144.
所以AC=12.
故答案为:12.
3.如图,在△ABC中,AB=AC=5,BC=8,则边BC上的高为 3 .
解析:如图,过点A作AD⊥BC于点D.
因为AB=AC=5,BC=8,AD⊥BC,
所以BD=CD=BC=4.
所以AD2=AB2-BD2=9.
所以AD=3,
即边BC上的高为3.
故答案为:3.
知识点二 勾股树
4.如图,已知正方形A的面积为3,正方形B的面积为4,则正方形C的面积为( A )
A.7 B.5
C.25 D.1
解析:因为正方形A的面积为3,正方形B的面积为4,
所以正方形C的面积为3+4=7.
故选:A.
5.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如图所示,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为2,5,1,2,则最大的正方形E的面积是 10 .
解析:如图,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得A,B的面积和为S1,C,D的面积和为S2,S1+S2=S3,即S3=2+5+1+2=10.故答案为:10.
知识点三 勾股定理的验证
6.如图是一个“赵爽弦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一个大正方形,中间的部分是一个小正方形.若大正方形的边长为7,小正方形的边长为3,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则ab的值为 20 .
解析:因为“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一个大正方形,中间的部分是一个小正方形,
所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4=(72-32)÷4=10.
即ab=10.
所以ab=20.
故答案为:20.
7.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大正方形,中间也是一个正方形,它是美丽的弦图,其中四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a,b(a<b),斜边长为c.
图1
 
图2
(1)结合图1,试说明:a2+b2=c2;
(2)如图2,将这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无缝隙、无重叠地拼接在一起,得到图形ABCDEFGH.若该图形的周长为48,OH=6,求该图形的面积.
解:(1)易知S小正方形=(b-a)2=a2-2ab+b2,S小正方形=c2-4×ab=c2-2ab,
即a2-2ab+b2=c2-2ab.
所以a2+b2=c2.
(2)易知AB+BC=48÷4=12,OH=OB=6.
设AH=BC=x,则AB=12-x,OA=6+x.
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OB2+OA2=AB2,
即62+(6+x)2=(12-x)2,
解得x=2.
所以该图形的面积为×6×8×4=96.
8.如图,四边形ABCD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3,中间空白处的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则(a+b)2=( D )
A.12 B.13
C.24 D.25
解析:由题意,得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因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3,
所以AD2=13=a2+b2.①
因为中间空白处的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1,
所以(b-a)2=1.
所以b2-2ab+a2=1.②
①-②,得2ab=12,
所以(a+b)2=a2+b2+2ab=13+12=25.
故选:D.
9.某画家用一张纸片剪拼出不一样的空洞,而两个空洞的面积是相等的,若设左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为S1,右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为S2,则下列对S1,S2所列等式不正确的是( A )
A.S1=a2+b2+2ab
B.S2=c2+ab
C.S1=S2
D.a2+b2=c2
解析:由勾股定理,得a2+b2=c2,
由题意,得S1=S2=a2+b2+2×ab=a2+b2+ab=c2+ab.
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分别为AC,BD,且AC⊥BD于点O.若AD=2,BC=6,则AB2+CD2= 40 .
解析:在Rt△ABO与Rt△CDO中,由勾股定理,得AB2=BO2+AO2,CD2=CO2+DO2,
所以AB2+CD2=BO2+CO2+AO2+DO2.
在Rt△BOC与Rt△AOD中,由勾股定理,得BC2=BO2+CO2,AD2=AO2+DO2,
所以AB2+CD2=BC2+AD2=62+22=40.
故答案为:40.
11.如图,在Rt△ABC中,∠C=90°,AB=5 cm,AC=3 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 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s,当t= 2或 时,△ABP为直角三角形.
解析:在Rt△ABC中,∠C=90°,AB=5 cm,AC=3 cm,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BC2=AB2-AC2=52-32=16.
所以BC=4 cm.
由题意知BP=2t cm.分两种情况:
①如图1,当∠APB为直角时,点P与点C重合,BP=BC=4 cm,即2t=4,解得t=2;
②如图2,当∠BAP为直角时,BP=2t cm,CP=(2t-4)cm,AC=3 cm,
在Rt△ACP中,AP2=32+(2t-4)2,
在Rt△BAP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AP2=BP2,
即52+[32+(2t-4)2]=(2t)2,解得t=.
综上,当t=2或时,△ABP为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2或.
图1
   
图2
12.如图,在△ABC中,∠C=90°,BC=6,在△ABE中,DE是边AB上的高,DE=5,△ABE的面积为25.求:
(1)AB的长;
(2)四边形ACBE的面积.
解:(1)因为在△ABE中,DE是边AB上的高,DE=5,△ABE的面积为25,
所以S△ABE=AB·DE=AB×5=25.
所以AB=10.
(2)因为在△ABC中,∠C=90°,BC=6,AB=10,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AC2=AB2-BC2=102-62=64.
所以AC=8.
所以S△ABC=BC·AC=×6×8=24.
所以四边形ACBE的面积为S△ABC+S△ABE=24+25=49.
【创新运用】
13.(1)如图1,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向外侧作半圆,则它们的面积S1,S2,S3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是 S1+S2=S3 ;
(2)如图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分别以三边长为直径作半圆.若a=3,c=5,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图1
 
图2
解:(1)设S1,S2,S3分别对应直径为a,b,c.
根据勾股定理,得a2+b2=c2,
S1=π=a2,
同理可得S2=b2,S3=c2,
所以S1+S2=a2+b2=(a2+b2)==S3.
故答案为:S1+S2=S3.
(2)设以a,b,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分别为S1,S2,S3,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4.
由(1)知S1+S2=S3.
因为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a=3,c=5,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b2=c2-a2=52-32=16.所以b=4.
所以S4=ab=×3×4=6.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1+S2+S4-S3=S4=6.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