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培优月考卷】第一次月考(六)——部编版2025-2026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乐学培优月考卷】第一次月考(六)——部编版2025-2026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乐学培优月考卷】第一次月考(六)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书写展示:请用漂亮的钢笔字默写古诗《鹿柴》。(4分)
二、阅读语段,完成练习。(14分)
历史zhèng míng( ),科学yán jiū( )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势必要经历漫长的guò chéng( )。科学家往往具有chāo chū( )一般人的nài lì( )和改变世界的决心,他们不贪恋 shū shì( )安逸的环境,敢于向rèn hé( )困难挑(tiǎo tiāo)战,探索(suǒ suō)未知的 ào mì( )。
1、根据拼音写词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9分)
2、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一帆风顺——( ) 安逸——( ) 探索——( )
3、读了上面这段话,我能从 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
(2分)
三、选择题。(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齐头并进(并且) B.但闻人语响(听到)
C.复照青苔上(重复) D.孰能无惑(什么)
2、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时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也没有飞机,更没有宇宙飞船。(排比)
B.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设问)
C.这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比喻)
D.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拟人)
3、在下列场所张贴的保护环境的标语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洗手池旁:节约用水,人人有贵。
B.可回收垃圾桶旁:有限资源,无限循环。
C.草坪旁:心中有情,脚下留情。
D.开关旁:请勿开灯,节约电能。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减负”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增强素质教育。
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决策。
C.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D.他那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
B.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
C.《繁星》一文的作者是冰心,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D.边读边想象文章中描写的样子、声音和味道等,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按要求完成句按要求写句子。(6分)
1、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仿写,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2、学习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深受启发。(修改病句)
3、选一种事物,用“顿时”“过了一会儿”来描绘它。
风 烟花 小狗 暴风雨 大海
五、根据所学知识填空。(6分)
1、钱塘江大潮蔚为壮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 。傍晚的山林幽静清冷:空山不见人, 。 ,复照青苔上。
2、圣贤有嘉训,诲汝常谆谆。汉代王充说:“智能之士, ,
。”唐代韩愈也指出:“ , ”
3、爸爸经常用《尚书》中的“ ,自用则小”鼓励我多向别人请教问题,不要自以为是。
4、《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中引用岑参的诗“ ,
”,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
阅读理解
六、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9分)
雷 电
空中之云,或①高或低,各储电气。二电相触,乃②发声光。其声谓③之雷,其光谓之电,实一物也。惟④光行速,声行迟,故常先见电而后闻雷。云中之电,与地中之电相感,人触之辄③死。故雷雨之时,勿⑥倚⑦高墙,勿着湿衣,勿立树下,皆避电之法也。
注释 ①或:有的。②乃:于是。③谓:叫作。④惟:只是。⑤辄(zhé):立即,就。⑥勿:不要。⑦倚:靠。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选出正确的解释。(2分)
(1)故常先见电而后闻雷( ) 【①闻名。②用鼻子嗅。③听见,听到。】
(2)勿着湿衣( ) 【①穿(衣)。②接触,挨上。③使附在别的事物上。】
2、下列各组词语中,不属于反义词的是( )。(1分)
A.高一低 B.速—迟 C.先一后 D.倚一立
3、雷与电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从文中找出解释这一现象的语句,用“ ”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分)
4、读完短文,阳阳制作了一个“雷雨天气小贴士”,请你帮他补充完整。(3分)
5、下面是阳阳针对本文提出的一些问题,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填序号)(1分)
七、课内阅读理解。(10分)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没有飞机,更没有宇宙飞船。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画“ ”的句子运用 的修辞手法,连用四个“没有”起到了 作用,意在突显 。(3分)
2、文中“‘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指的是什么 (2分)
3、“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中“大概”的意思是( )。(1分)
A.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B.不十分精确或详尽的。 C.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4、对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用诗句赞叹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
B.用诗句来形容20世纪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使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形象。
C.用诗句来形容20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有说服力。
5、阅读文段,请你任选一个角度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2分)
提问角度:
问题: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3分)
蚂 蚁
①蚂蚁在我们的生活中极为常见,它们被称为勤劳的“搬运工”。
②蚂蚁的外形很有特点。它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角和一对复眼。胸部长有三对足,腹部呈卵形。
③蚂蚁虽小,力气却很大。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蚂蚁搬的东西可以超过它自身重量的50倍。若按此计算,蚂蚁是昆虫界名副其实的“举重冠军”,连号称“昆虫大力士”的螳螂也要甘拜下风。蚂蚁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力气,全部的奥妙都在于其腿部的肌肉。蚂蚁的腿运动时,肌肉产生一种神奇的酸性物质,刺激肌肉迅速收缩,产生巨大的动力。
④蚂蚁又是如何寻找和搬运食物的呢 这与蚂蚁的触角有很大关系。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功能,只要它用触角碰一碰,就知道这个东西能不能吃,是什么味道。如果碰到不能吃的东西,它们就会自觉绕开。蚂蚁的触角也是它们彼此沟通的工具,先找到食物的“侦察兵”会用触角与伙伴互相碰撞,再用触角触几下地面,这样通过气味信息来传递食物的大小和所在的位置。它们遇到小块儿的食物,由单个蚂蚁拖回巢穴;找到大块儿的食物,由大家合力搬回。在团队中每一只蚂蚁都会尽职尽责,共同配合完成工作,极具协作精神。
1、文章第②~④自然段分别从 、 、蚂蚁如何寻找和搬运食物这三个方面来介绍蚂蚁的。(2分)
2、文章第③自然段中提到蚂蚁是昆虫界的“举重冠军”,它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力气,是因为 。(2分)
观察右图并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的内容,在括号中填写蚂蚁各个部位的名称。(3分)
4、结合文章,用“√”选择一个提问的角度,再根据所选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3分)
提问的角度 提出的问题
围绕文章内容提问( )
围绕文章写法提问( )
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
5、读了这篇文章,小凯做了蚂蚁搬运食物的观察实验。请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推测蚂蚁碰到不同物品时的反应。(3分)
实验次数 实验物品 蚂蚁的反应
第一次 铁螺丝钉
第二次 面包渣
第三次 大块儿饼干
综合实践
九、根据图片,用排比的手法写一句解说词,向大家介绍中国的科技成果。(3分)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如果把班级想象成动物园,把老师和同学想象成其中的动物,是不是特别有趣呢 请你以“我们班是个动物园”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找准人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写出人物的特点。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一、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人深林 复照青苔上
二、1、证明 研究 过程 超出 耐力 舒适 任何 tiǎo suǒ 奥秘
2、无往不利 悠闲 探寻
3、联系生活实际 哪位科学家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三、1、B
2、C
3、D
4、D
5、C
四、1、柿子熟了,远远望去,像一盏盏小灯笼。
2、学习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
3、烟花被点燃了,“砰”的一声在空中绽放成一朵朵美丽的花儿,顿时把漆黑的夜空照亮了,过了一会儿,又渐渐消失在夜空中。
五、1、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2、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3、好问则裕 自用则小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六、1、(1)③ (2)①
2、D
3、惟光行速,声行迟,故常先见电而后闻雷。 因为光传播速度快,声音传播速度慢,所以经常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4、靠着高墙 穿湿衣服 在大树下站立
5、③
七、1、排比 强调 那时候什么也没有,十分落后
2、望远镜 收音机飞机 针对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
3、C
4、C
5、写法作者为什么要写20世纪前人类的生活
八、1、蚂蚁的外形 蚂蚁力气大
2、蚂蚁的腿运动时,肌肉产生一种神奇的酸性物质,刺激肌肉迅速收缩,产生巨大的动力
3、从上到下:触角 头 腹
4.、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还有什么动物像蚂蚁一样,身体虽小但力气很大
5、自觉绕开 单个蚂蚁拖食物 蚂蚁们合力搬食物
九、如今的中国,有了世界一流的高铁,有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有了5G网络,也有了“天宫”空间站。
我们班是个动物园
我们班就像一个小小的动物园,里面住着各种各样“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有着独特的“习性”。
先说说我们班的“大熊”吧,他就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这个“大熊”可壮实了,长得虎背熊腰的。每次体育课跑步的时候,他就像一阵风,“大熊”总是冲在最前面,那奔跑的速度快得惊人,仿佛一只在丛林中飞奔的棕熊,带领着我们这群“小动物”一起奔跑。他的力气也很大,投铅球的时候,那铅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飞得又高又远,就像棕熊扔出巨大的石头。
再看看我们班的“小猴子”,她就是我们班的文艺委员。这只“小猴子”可机灵了,就像小猴子一样聪明伶俐。她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新奇的点子,无论是班级活动还是文艺表演,她的创意总是能让大家眼前一亮。她也像小猴子一样活泼好动,课间休息的时候,她总是在教室里蹦来跳去,充满活力。
还有我们班的“小蜜蜂”,那就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她勤劳又刻苦,就像小蜜蜂一样忙碌。每天早上,她总是第一个到教室,开始认真地打扫卫生,整理书桌。课堂上,她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她还会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解答难题,像小蜜蜂一样勤劳地在知识的花丛中采蜜。
我们班这个动物园里的“动物”们,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在这个班级里和谐地生活着,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