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学会依法办事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学会依法办事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第二课时 学会依法办事
学习目标
1
法治观念:1.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法律常识,能运用自己所了解的法律知识认识和评价社会生活现象,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情境引入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国家治理和社会运行的基石。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学会依法办事。
法律有什么作用?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依法办事就要做到自觉守法。
探究与分享
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十三条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依法办事就要做到自觉守法。
探究与分享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第四款
以上以上这些法律规定,你自觉遵守了吗?
结合生活经验,分享你自觉守法的事例。
我在公共场所不喧哗扰乱他人。
我骑自行车上学时,会主动靠道路右侧行驶,会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我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依法办事就要做到自觉守法。
阅读教材第50页和第51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遵守宪法和法律与公民的关系。
(2)自觉守法,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如果违反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依法办事就要做到自觉守法。
依法办事,首先应做到自觉守法。你是守法的小公民吗?试着完成下列测试题判定一下。
守法小公民测试题
1.遵纪守法与你的学习、生活( )
A.关系密切 B.关系不大 C.没有关系
2.你认为自己的遵纪守法意识如何?( )
A.非常强 B.一般 C.差
3.你对不遵纪守法的行为如何看待?( )
A.很反感 B.无所谓 C.还好
4.你对于公路上闯红灯的行为如何看待?( )
A.应加强宣传教育 B.应加以处罚 C.不必太大惊小怪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依法办事就要做到自觉守法。
5.想了解遵纪守法的知识吗?( )
A.非常想 B.一般 C.不太想
6.你会有“我一个人不遵纪守法不会对社会和集体造成不良影响”这样的想法吗?( )
A.会 B.不会 C.偶尔会
7.你平时过马路会遵守交通规则吗?( )
A.一直遵守 B.偶尔遵守 C.从不遵守
8.你认为中学生存在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
A.家庭方面 B.学校教育方面 C.自身方面
D.社会环境方面 E.其他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依法办事就要做到自觉守法。
9,你平均每周上课迟到多少次?( )
A.1~2次 B.每天1次 C.从不迟到
10.你违规最多的行为是什么?( )
A.迟到 B.早退 C.旷课
D.顶撞老师 E.晚归 F.都没有
通过这一测试,同学们心里应该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合格的小公民了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守法的公民。
探究新课堂
活动二:依法办事就要做到遇事找法。
探究与分享
情境一
王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在高考前夕,其弟弟被李某打伤,王某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无法参加高考。
探究新课堂
活动二:依法办事就要做到遇事找法。
探究与分享
情境二
村民张某等人将各自家庭承包的土地流转给李某经营。李某因种植柑橘获利颇丰,张某等人看着眼红,想毁约。村干部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张某等人进行教育,维护了李某的合法权益。
以上两个情境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探究新课堂
活动二:依法办事就要做到遇事找法。
情境一中的王某,其弟弟受到非法侵害时,他没有想到“法”,而是采取以暴制暴的手段,最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启示我们要用法律作为维护自身权益的武器。
情境二中的李某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村干部运用了法律维护了他的合法权益。这启示我们遇事找法。
遇事不找“法”和遇事找“法”,有着不同的结果。这充分告诉我们,遇事找“法”是正确的。
探究新课堂
活动二:依法办事就要做到遇事找法。
有的同学会问,遇事找“法”,应该如何找呢?
相关链接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
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可以回答我们的法律问题,替我们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他们还可以接受委托或指派,担任代理人或辩护人。
探究新课堂
活动二:依法办事就要做到遇事找法。
相关链接
公证处的公证员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法律援助中心可以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
探究新课堂
活动二:依法办事就要做到遇事找法。
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同学们知道如何找“法”了吗?
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定要想到“法”,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这样才能真正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求助,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三:依法办事就要解决问题靠法。
某校在校学生小东及其同伙小余以威胁、恐吓等方式,在校园及周边向未成年在校学生收取“保护费”。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请分析以下处理方式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忍气吞声。
B.以暴制暴。
C.用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三:依法办事就要解决问题靠法。
用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是正确的,这种方式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忍气吞声不合理,会助长违法犯罪行为,不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暴制暴行为不可取,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小组1
小组2
小组3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三:依法办事就要解决问题靠法。
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这才是正确的,下面看看小文的选择。
在江苏连云港的一起案例中,一名中学生小文在微信群“品茶大会”内遭受6名同学的辱骂、嘲讽和诋毁,甚至有人制作丑化她的表情包。小文将此事反映给学校,学校对6名同学进行了严重警告处分,并要求群内成员签署保证书承诺不再发生类似行为。小文随后将6名同学诉至法院,法院判令他们赔礼道歉并赔偿维权费用6000元。
最后小文采取了什么方式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解决问题靠法。
小文采取了诉讼的方式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三:依法办事就要解决问题靠法。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诉讼这种维权方式。
相关链接
诉讼是人们获得法律救济、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三:依法办事就要解决问题靠法。
小文的案例让我们学习到了,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了诉讼这种方式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什么方式和途径维权呢?
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三:依法办事就要解决问题靠法。
★法律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而受到侵害,依照法律规定向有权受理的国家机关告诉并要求解决,予以补救,有关国家机关受理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
★公安机关的核心职责是依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及公民权益,涵盖治安管理、刑事侦查、公共安全维护等多方面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三:依法办事就要解决问题靠法。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基本职权是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例,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充分说明解决问题一定靠法。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三:依法办事就要解决问题靠法。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援法议事会”吗?它是干什么的呢?
启思导行
某村进行“村改居”,村民搬进了楼房,没有了自家院子里的菜园。一些人一时不习惯,就将小区的绿地开垦成菜园。后来,从圈地种菜发展到在花坛养鸡,草坪、花坛逐渐不见踪迹。噪声扰民、施肥异味、“争抢地盘”等导致邻里产生纠纷。为了解决矛盾,小区成立了“援法议事会”。面对居民的各种疑惑,该议事会的律师代表现场普法指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地种菜、花坛养鸡等行为侵犯了其他业主的共有权。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三:依法办事就要解决问题靠法。
“援法议事会”秉持“以诚待人、以情动人、以法服人”的宗旨,引导居民认识到拥有一个环境优美、舒适方便、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是每位业主的基本权利,这一权利需要全体业主共同维护。“援法议事会”听民声、纳民智、解民忧,逐渐成为引导居民依法办事的新阵地。
该小区通过“援法议事会”解决矛盾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解决问题靠法。
该小区通过“援法议事会”解决矛盾的做法,给你什么启示?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三:依法办事就要解决问题靠法。
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希望同学们平时要增强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当与他人发生矛盾纠纷时,一定记住,解决问题靠法。
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一名尚德守法的公民。
知识点归纳概括
学会依法办事的做法。
(1)自觉守法。
(2)遇事找法。
(3)解决问题靠法。
探究新课堂
典型题目分析
简要分析题
老朱,一位退休干部,在革命战争时期荣获多枚勋章,这些勋章对他而言意义非凡,他一直精心保管。然而,某次赵某——一家私人博物馆的负责人,借走了这些勋章进行展览,却不慎将它们遗失。赵某认为这些勋章的价值并不高,因此仅愿意赔偿几百元。然而,老朱对这些勋章的丢失感到非常痛心,因此决定将赵某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2万余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最终,法院支持了老朱的诉求。
上述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解决问题靠法。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
随堂练习
A
1.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表现有( )
①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 ②经常想一想,如果违反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③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 ④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随堂练习
D
有一类权利,能够使我们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据此回答2~3题。
2.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 )
①自觉守法 ②遇事找法 ③解决问题靠法 ④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向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寻求法律帮助,这些组织和机构有( )
①公证处 ②法律援助中心 ③人民调解委员会 ④律师事务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A
随堂练习
B
4.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可以( )
①忍气吞声 ②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 ③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④非法报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随堂练习
简要分析题
5.陈某在小区内遛狗时,因无人看管,便解开犬绳让狗自由活动。邻居吴某上前逗弄,不慎被狗咬伤。吴某随后向陈某索赔2000元医疗费用,但陈某以吴某先逗弄狗为由拒绝赔偿。吴某诉至法院,最终法院判定陈某需承担1500元医疗费。
(1)吴某是采取哪种方式维权的?
(2)这一案例给你什么启示?
(2)解决问题靠法。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
(1)诉讼。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社会生活中,要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第二课时 学会依法办事
学会依法办事
自觉守法
遇事找法
解决问题靠法
做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