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第一课时 树立法治观念学习目标法治观念: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情境引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含义是什么?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源自《孟子》,字面意思是:没有规和矩,就无法画出方形和圆形。这句话后来被引申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否则难以成功或形成秩序。法律是社会规则中重要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呢?探究新课堂活动一:认识法治观念。某小区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消防员小谢在抢险灭火过程中壮烈牺牲,上级部门批准他为烈士。曾某在100多人的网上聊天群里公然发表侮辱性言论,歪曲小谢英勇牺牲的事实。对此,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曾某的行为构成对烈士小谢名誉的侵害,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人民法院判决曾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在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该案判决后,参与审理的人民陪审员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到校园、社区、企业以案释法,助推树立尊崇英烈、尊重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尚。曾某的行为给你什么警示?人民陪审员以案释法的行为有什么意义?探究新课堂活动一:认识法治观念。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的准绳。小组1小组2探究新课堂活动一:认识法治观念。人民陪审员以案释法的行为,有利于树立尊崇英烈,尊重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尚。人民陪审员以案释法的行为,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小组3小组4探究新课堂活动一:认识法治观念。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它是什么?法律。探究新课堂活动一:认识法治观念。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和行为规范,而法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阅读教材P46找出“法律的含义”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法律”两个问题的答案。探究新课堂活动一:认识法治观念。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探究新课堂活动一:认识法治观念。曾某因缺乏法治观念,做出了违法行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所以说树立法治观念很重要。我们必须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那么,什么是法治观念呢?探究新课堂活动一:认识法治观念。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如果曾某法治观念强,他可能就不会做出违法行为了。所以,树立法治观念非常重要。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探究新课堂活动二:树立法治观念就要敬畏和信仰法律。我国普法规划知多少自 1986年以来,我国已经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目前正在实施第八个五年普法规划(2021—2025年),简称“八五”普法。每个五年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成就“一五”普法(1986—199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五”普法(1991—1995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五”至“七五”普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五”普法(2021—2025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新课堂活动二:树立法治观念就要敬畏和信仰法律。普法规划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普法工作始于1986年,当时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为普法工作奠定了基础。每个五年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成就“一五”普法(1986—1990年):重点是普及法律常识,包括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兵役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基本法律。“二五”普法(1991—1995年):成立了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强调部门专业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探究新课堂活动二:树立法治观念就要敬畏和信仰法律。“三五”至“七五”普法: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普及和教育活动,逐步深化和扩大普法覆盖面和影响力。“八五”普法(2021—2025年):重点是学习宣传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最新动态和未来展望“八五”普法的目标是到2025年显著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完备的普法工作体系。未来。普法工作将继续深化。推动全民守法和依法治理。形成更加完善的法治环境。看了这些。同学们对我国的普法规划了解了吗?探究新课堂活动二:树立法治观念就要敬畏和信仰法律。相关链接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重要成果。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能力明显增强。中宣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形成的《2020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人数居第一位,“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探究新课堂活动二:树立法治观念就要敬畏和信仰法律。树立法治观念,让人们敬畏和信仰法律。我国普法工作是为了让人们在心中敬畏和信仰法律。平日里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要坚持______至上,敬畏______,相信____________,牢固树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念,自觉自愿地遵守______,把____________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法律法律法律的力量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法律依法办事结合材料,从树立法治观念的角度,说说我国普法的目的是什么?探究新课堂活动三:树立法治观念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1.我国的根本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整合了民法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等多个民事法律领域的法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国最严厉的法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项法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竞赛探究新课堂活动三:树立法治观念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7.诉讼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____________。9.我国治国基本方略是____________。10.我国现行宪法是第____________部。这次竞赛,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大家了解了更多法律知识,拓宽了视野,有效提升了法治素养。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宪法依法治国四探究新课堂活动三:树立法治观念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的法庭中,通常会有被告席、法官席和陪审员席。被告席位于法庭的正中央,法官席位于被告席的正对面,而陪审员席则位于法官席的两侧。拓展:三种案件的法庭座位安排探究新课堂活动三:树立法治观念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民事案件:民事案件的法庭布局与刑事案件相似,但主要区别在于被告席和原告席的位置。原告席位于法官席的一侧,而被告席则位于另一侧。探究新课堂活动三:树立法治观念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行政案件:行政案件的法庭布局则更为复杂,通常包括被告席、法官席、原告席以及旁听席。旁听席位于法庭的后方,供公众观看庭审。探究新课堂活动三:树立法治观念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通过法律知识竞赛和了解法庭的座位布局,我们知道了更多的法律知识。那么,我们今后在学习法律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我们要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探究新课堂活动三:树立法治观念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我们要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法治观念是在不断学习法律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我们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探究新课堂活动三:树立法治观念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探究与分享近年来,一些学校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法律情景剧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探究新课堂活动三:树立法治观念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活动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说说你的收获。我参加过法律辩论赛等活动,提高了我的法律素养和知识水平。我参加过模拟法庭,培养了我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参加过法律知识竞赛,拓宽了我的视野和知识面。......探究新课堂活动四:树立法治观念要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探究与分享列车即将发车,两名乘客却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原来,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意,态度蛮横,导致发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两名乘客行为的看法。这两位乘客的行为导致列车晚点,扰乱了正常的行车和乘车秩序,损害了其他乘客的利益,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探究新课堂活动四:树立法治观念要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探究新课堂活动四:树立法治观念要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大家再想一想,这两位乘客缺乏什么意识或观念?缺乏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等。探究新课堂活动四:树立法治观念要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我们要引以为戒,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还必须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场合,你做到遵守规则了吗?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调查表吧!场合 遵守规则的表现 重要性在马路上时在图书馆阅览室时走人行道或靠边行走,穿越马路使用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遵守“红灯停、绿灯行”保证自身生命安全、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保持安静,不占座,不损坏书籍桌椅,不饮食或穿拖鞋入内维护良好的图书馆秩序,能提高自身学习效率探究新课堂活动四:树立法治观念要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场合 遵守规则的表现 重要性扔垃圾时乘坐公交车时吃自助餐时…… 要把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不乱扔垃圾主动排队、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等保护环境,有助于建设美丽中国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有序排队、多次少取、不浪费、不外带等节约粮食,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我们应知道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首先要从遵守规则做起。探究新课堂活动四:树立法治观念要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知道它的内容吗?国家层面的发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民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除了上述该做的,还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等。知识点归纳概括1.认识法治观念。含义: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2.树立法治观念的做法。(1)要敬畏和信仰法律。(2)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3)要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探究新课堂典型题目分析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欣赏漫画,回答问题。1.漫画中法治的作用有哪些?2.树立法治观念,应该怎么做?①要敬畏和信仰法律;②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③要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随堂练习B1.全国共建立法治教育基地3.2万多个,96.5%以上的中小学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各中小学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在相关课程教学中融入人身权利、受教育权利、经济权利等学习内容。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学生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②有利于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③有利于学生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④有利于学生掌握所有的法律知识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随堂练习D2.敬畏和信仰法律,就要(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②敬畏法律规则 ③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 ④相信法律的力量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随堂练习A3.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要从遵守规则做起,我们要( )①遵守交通规则 ②做好垃圾分类 ③杜绝餐饮浪费 ④立志成为法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随堂练习D4.法律就像一条红线,谁触碰到谁就要承担后果。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法律意识尤为重要。中学生培养法律意识,就要( )①敬畏和信仰法律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④内心认可、崇尚法律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随堂练习简要分析题5.张某与黄某同住一村,张某在院坝一侧栽种了竹子,但这些竹子严重阻碍了黄某房屋的采光。双方因此多次发生争执,尽管村委会多次介入调解,但始终未能解决这一问题。某日,黄某携带镰刀意图砍伐这些竹子,张某见状与其发生争执,进而演变为肢体冲突。在冲突中,黄某被张某用铁锹击伤,经鉴定为重伤。法院经过审理后,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并责令其赔偿黄某医疗费等共计四万余元。张某的行为给你什么警示?我们应该树立法治观念,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学会依法办事,提升法治素养。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树立法治观念,就要敬畏和信仰法律;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希望在今后,大家能把在课堂学习到的内容践行到生活中哦!板书设计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第一课时 树立法治观念树立法治观念认识法治观念做法敬畏和信仰法律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