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单元思考与行动课件(共3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单元思考与行动课件(共3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单元思考与行动
探究新课堂
环节一:讲雷锋的故事——认识雷锋
你知道有关雷锋的故事吗?
雷锋,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雷锋作为所在部队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雷锋
探究新课堂
环节一:讲雷锋的故事——认识雷锋
雷锋从初小到高小,学习都非常努力,每天很早就来到学校,从不迟到早退或无故旷课。他学习环境比一般同学差,因为寄居在六叔奶奶家,懂事的他要做很多家务劳动,比如砍柴、煮饭、寻猪菜等。由于他脑子灵活,善于利用时间,因此把读好书、做好作业、搞好家务劳动三者安排得有条有理,没有偏废。
雷锋小学毕业合影(前排右五)
探究新课堂
环节一:讲雷锋的故事——认识雷锋
在学校,不论哪个老师讲课,他都端端正正坐着,集中精力听课,遇到疑问,下课后一定找老师或同学解答,直到弄懂为止。对待作业,他也十分认真,一次,快放晚学了,有一道数学题他还没做出来,有个同学想帮他做,但他婉言谢绝了,而是一个人坐在教室里,边看书,边思考,反复计算,直到做出来才回家。
而乐于助人的精神,在雷锋小学读书时就有很好的体现。学校前面的荷叶坝有座小桥,是上学的必经之路,每逢刮风下雨,桥下的水流很急,年幼的同学都怕过桥摔跤。雷锋遇到这种情况,就一个个把同学们牵过桥。有次雨下得特别大,溪水漫过桥面,雷锋带头走在前面,引导大家一个挨着一个手拉手过桥,还背着一个胆小的同学过了桥。
探究新课堂
环节一:讲雷锋的故事——认识雷锋
1961年5月的一天,雷锋因公事到丹东出差。在去抚顺火车站的路上,他看到有一位大嫂背着小孩,手中还拉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去赶车。天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她们母女三人都没有穿雨衣。那个小女孩因掉进泥坑里,弄了一身泥,一边走一边哭。雷锋看到后,急忙上前去,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背起那个小女孩,一同来到火车站。雷锋替大嫂买好了票,一同上了火车。在车上,雷锋看到小女孩全身衣服没有一点干处,头发还在滴水,冻得她直打颤。雷锋急忙解开外衣,摸摸自己贴身的那件绒衣还是干的,立即脱了下来,给那个小女孩穿上。听说她们母女三人早晨没吃饭就出来了,雷锋又把自己带的三个馒头送给了她们。
探究新课堂
环节一:讲雷锋的故事——认识雷锋
在沈阳车站换车时,雷锋看到一个老大嫂在那里为难。他走上前轻声问:“大嫂,你有什么困难?”老大嫂说:“我从山东老家来,到吉林探亲。在这儿换车吃饭,把车票丢了。想补票又没钱,心里着急……”雷锋忙安慰说:“大嫂,别着急,跟我来吧。”雷锋把她领到售票处,给她补了一张车票。
探究新课堂
环节一:讲雷锋的故事——认识雷锋
雷锋从丹东回来,又在沈阳换车回抚顺。通过地下道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还背着很大的包袱,一问才知道大娘要到抚顺去看儿子。雷锋一听跟自己同路,立刻接过大包袱,用手扶着老人,说:“大娘,我送您老到抚顺。”在车上,雷锋同老人唠家常,问老人的儿子在抚顺做什么工作,住在哪里。“俺儿子是工人,出来好几年了。我没来过,还不知住在哪呢!”老人掏出一封信,递给雷锋。雷锋看过信上写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是他看出老人非常希望有人能帮她找到儿子,就对她说:“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帮您老找到儿子。”
探究新课堂
环节一:讲雷锋的故事——认识雷锋
火车进了站,雷锋扶着老人下了车,把自己的背包暂存在车站里,背起老人的包袱,搀扶着老人,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东打听西打听,用了将近两个小时,费了许多周折,才找到老人的儿子。见到儿子,老人先不叙母子之情,第一句话就说:“不是这孩子送我,娘怕还找不到你呢。”
不久,雷锋奉命到佳木斯执行任务。当他乘车回沈阳的时候,照样扶老携幼,忙这忙那,简直成了闲不住的义务列车员。“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佳话,就这样传诵起来。
……
探究新课堂
环节一:讲雷锋的故事——认识雷锋
同学们通过搜集和分享雷锋的故事,了解了雷锋这个人,初步体会了他的精神。下个环节,我们来进一步学习雷锋精神。
探究新课堂
环节二:弘扬雷锋精神
情境思考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他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雷锋具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1963年3月,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60多年来,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
探究新课堂
环节二:弘扬雷锋精神
王杰到“雷锋式好战士”刘英俊,从十余年如一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张黎明到矢志不渝传承雷锋精神的郭明义,从“爱洒天山南北”的庄仕华到“雪线邮路的幸福使者”其美多吉……一个个鲜活形象,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
2023年2月,习近平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你知道雷锋精神吗?它的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说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我们应该如何弘扬雷锋精神?
探究新课堂
环节二:弘扬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同志的名字命名,以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基本内涵,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
雷锋精神的内容: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探究新课堂
环节二:弘扬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私奉献、助人为乐、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等。这些品质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也是雷锋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的文化根基。雷锋精神是不会过时的。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结合。它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版”,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版”。这种精神的内涵,使其具有跨越时代的普遍价值和意义。所以说,雷锋精神不会过时。
探究新课堂
环节二:弘扬雷锋精神
如何弘扬:①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发扬雷锋精神。如,帮助老人过马路、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关注身边的困难人群等。通过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积累起发扬雷锋精神的底气。
②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做一名有道德修养的中学生。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产生影响,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身边的人,让大家都能发扬雷锋精神。
③我们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发扬雷锋精神,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我们要行动起来,积极弘扬雷锋精神。每天,我们都要问自己,今天,你学“雷锋”了吗?
探究新课堂
实践活动环节一:勇担社会责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我们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以下方面要求自己,承担时代赋予青少年的责任。
探究新课堂
实践活动环节一:勇担社会责任
维护社会公平,需要每个人努力追求公平、捍卫公平;维护社会公平,需要充分发挥规则的保障作用。
追求自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要依法行使权利;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践行平等,要平等对待他人;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探究新课堂
实践活动环节一:勇担社会责任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创造美好社会生活,离不开责任和奉献。同学们,让我们在奉献中提升人生价值吧!
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守护正义需要维护司法公正;守护正义需要维护国际正义。
积极奉献社会,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要追求进步,主动向团组织靠拢;要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要勇于担当时代责任。
探究新课堂
实践活动环节二:寻找“正义之星”
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多富有正义感的人:在人情面前,他们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在不公面前,他们仗义执言、挺身而出;在强权面前,他们一身正气、刚正不阿……
寻找你心目中的“正义之星”,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他们的事迹。
探究新课堂
实践活动环节二:寻找“正义之星”
沙丽是杭州互联网法院互联网审判第二庭庭长,参与了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创建工作。杭州互联网法院互联网审判第二庭主要审理的是涉网知识产权案件。成立4年来,沙丽本人主审的知识产权案件就达3000多件,这其中有不少案件都属于首开先河。沙丽成功审理了全国首例数据产品不正当竞争案、全国首例涉及微信数据权益认定的不正当竞争案、淘宝流量劫持案等有影响的互联网侵权案,并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裁定探索出多项互联网审判的判定标准和规则。
探究新课堂
实践活动环节二:寻找“正义之星”
姜颖,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法官”。1994年7月,姜颖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毕业,进入到成立不久的我国第一个知识产权审判庭——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工作。在这里,姜颖见证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的飞速发展。2014年11月6日,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门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成立,姜颖担任审判一庭庭长。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姜颖再挑重担,出任副院长。
探究新课堂
实践活动环节二:寻找“正义之星”
肖海棠,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2003年,从中山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毕业后,肖海棠考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她从书记员做起,逐渐成长为一名法官,主要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工作18年来,肖海棠累计主审、参审的知识产权案件达4000多件。面对全球通信领域的审判难题,肖海棠不负时代重托,以国际视野和中国法律语境相融合的司法裁决,向世界唱响了中国法治的时代强音。
探究新课堂
实践活动环节二:寻找“正义之星”
“正义之星”提升了公众对司法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社会对法治建设的信心。
探究新课堂
实践活动环节三:维护公平正义
宣传“正义之星”,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启示我们要努力追求公平正义、捍卫公平正义。
面对非正义行为时,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方法,善于做到见义智为。
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我们要自觉识事理、辨是非、知善恶,以实际行动推动正义的实现。
探究新课堂
实践活动环节三:维护公平正义
社会的和谐是公平正义追求的目标,只有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才能构建一个稳定、繁荣的社会。我们要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勇担社会责任,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健康成长,谱写绚丽多彩的青春篇章。
探究新课堂
单元知识整合
探究新课堂
单元知识整合
探究新课堂
单元知识整合
探究新课堂
学习资源
1.李白的独立和自由
李白像天空中的雄鹰一样自由翱翔,无拘无束。他曾向往侠客的生活,在蜀地的山川间仗剑行走。他认为战场上的生死、红尘中的纷扰,都只是他窗前的一阵风、一串雨,都是自由自在、随性而发的表现。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写道:“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正是这种追求自由、豁达的心态,让他体会到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快乐。李白虽然职位不高,但心中自有天地;财富虽不比陶朱,但衣食无忧;文学虽不比孔孟,但不输馆阁,因此他的人生得以自在快乐。他留下了许多描写自由和自然的诗篇,如《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
探究新课堂
学习资源
2.周恩来的民族平等观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周恩来认为:“所有民族都是优秀的,勤劳的、智慧的,只要给他们发展的机会;所有的民族都是勇敢的、有力量的,只要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因此,“各民族是完全平等的,不能有任何歧视”,因为中国“人口众多”是汉族,“地大物博”则在兄弟民族区,所以,“各民族不分大小应互相依存,互相团结才有利”。他特别要求担任领导工作的同志应注意了解兄弟民族的心理感情,学习研究兄弟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他说:“风俗习惯常是一个民族一个,因此,风俗习惯也同样应该受到尊重,如果不尊重,就很容易刺激感情。”
探究新课堂
学习资源
周恩来特别注意率先垂范,同少数民族群众水乳交融、打成一片。最感人的事例是1961年3月,他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城与傣族、布依族、拉祜族等少数人民群众共度傣族新年一泼水节的生动情景。泼水节期间,周恩来曾三次穿起傣族服装与群众一起欢度节日。望着身穿傣族装束的人民总理,各族群众热泪盈眶,连呼周总理好。泼水时,周恩来到达景洪街头。刚开始群众都用柏枝蘸着银碗里的清水礼节性地洒在总理身上。当总理看见有些群众用大盆泼水时,也拿起一个大盆泼起来,各族群众一下消除了拘束,纷纷用大盆向总理泼来。
周总理与我们过泼水节
探究新课堂
学习资源
依照傣族习俗,泼水节时,水泼得越多、越热烈,就表示彼此越亲近、越尊重。警卫人员要用伞给周恩来遮挡,他让其把伞收起来,说:“不要紧的,要到群众中去,和大家一样。”他对当地干部说:“傣族群众的每滴水都是热乎乎的,我一点都不感到寒冷。”“只有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才能和各族人民心连心啊!”各族人民每回忆起这一天都激动万分,他们说:“周总理泼的不是一般的水啊,而是甘泉,甘泉落在我们身上,甜在我们心里!”穿一身民族服装,跳一段民族舞蹈,泼出一盆盆象征友谊的水,映出一张张笑脸,这些热烈感人的画面,一下子拉近了总理同人民之间的距离,这种精神的吸引力、凝聚力是无法估量的。
探究新课堂
学习资源
3.有关公平的名言警句
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
(清·何启)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
(清·何启)
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
(汉·韩婴)
持心如衡,以理为平。
(明·刘基)
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
(《三国志》)
探究新课堂
学习资源
4.中国慈善行业热点事件
京津冀洪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甘青地震后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踊跃参与
2023年7月底,京津冀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我国部分地区陷入停水停电、通信隔绝的困境;2023年12月,部分地方出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2023年12月18日,甘肃、青海发生地震灾害,对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损失。
探究新课堂
学习资源
在这三次应急救援中,应急救援力量、青年志愿者和社工等社会力量迅速行动,开展抢险救援、服务灾区群众、捐赠物资善款等一些列行动,成为防灾减灾救灾的一支重要力量,显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急力量体系和支持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探究新课堂
学习资源
雷军个人向武汉大学捐赠13亿元现金
2023年11月29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在武汉大学130年校庆之日以个人名义向母校捐赠13亿元人民币,是全国高校收到的最大一笔校友个人现金捐赠。近年来,个人大额捐赠越来越多,捐助教育、资助高校基金会成为诸多捐赠者的青睐方向。
探究新课堂
学习资源
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举行
2023年9月5日,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表彰了144个2020至2021年间在慈善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爱心个人、爱心团队、捐赠企业、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中华慈善奖”创立于2005年,是我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也是我国慈善表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凝聚慈善力量、弘扬慈善文化、营造良好慈善环境、引导激励社会公众积极行善有重要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