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思想政治
内容索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议题探究
学业质量要求
1.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基本的发展观。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增强政治认同,提升科学素养。
2.科学认识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深刻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
关键。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1.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唯物主义辩证法,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入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原因时,既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2.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只看到事物的现状,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未来,或者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只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二、辩证法的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思维拓展]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①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前提;矛盾的双方相互渗透,汲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最终使整个事物得到发展;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的基本趋势。
②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变化,促进事物的量变;一方战胜另一方,最终促使事物的质变。
(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过程
质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中断,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与渐进性,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的内部矛盾运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课堂篇 议题探究
探究一
(1)上述材料说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和斗争
提示 本探究活动主要通过一些名人名言中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引导学生明确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思想的对立和分歧。老子和郭象的言论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韩非和董仲舒的观点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黑格尔和杜林的观点体现的是承认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
(2)老子、韩非子和黑格尔的言论共同表述了什么思想 郭象、董仲舒和杜林的言论共同表述了什么思想
提示 前三者的言论表达了辩证法的思想,即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后三者的言论代表了形而上学的思想,即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探究二
(1)阅读上述材料,说说世界上有没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提示 上述材料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2)搜集相关资料,说明矛盾的普遍性。
提示 在学习中,有与老师之间的矛盾,也有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在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等。
探究三
(1)以上论述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提示 ①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包含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②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的观点。③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包含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搜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的哲学依据。
提示 小论文提纲要点: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坚持处理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系。②坚持发展的观点。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提升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注意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在引导农村人口和产业布局适度集中的同时,将中心村、中心镇、小城镇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电商产业园、返乡创业园、特色小镇或田园综合体等,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结点。
随堂训练
1.2020年国庆期间,“江苏服务区”登上全国热搜榜,让全国网友大开眼界。苏州园林式的阳澄湖服务区,恐龙主题公园式的芳茂山服务区……这些服务区除了都提供统一的商业综合体式消费体验外,也有充满地方特色的餐饮店、文创店。这表明(  )
A.保持服务区的共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B.服务区设计者的意识与外部环境相互依存
C.特色服务区这一新事物应取代传统服务区
D.服务区建设要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答案 D
解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A项错误;物质不依赖于意识,外部环境不依赖于服务区设计者的意识,二者不是相互依存的,B项错误;特色服务区与传统服务区各有特点和优势,不能取代传统服务区,C项错误;“这些服务区除了都提供统一的商业综合体式消费体验外,也有充满地方特色的餐饮店、文创店”,这表明服务区建设坚持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D项符合题意。
2.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材料表明(  )
①坚持联系的普遍性,依据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能依据需要创造新的联系,①错误;“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强调了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正确;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③错误;“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了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④正确。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敢于承认矛盾 ②矛盾的斗争性决定了主要矛盾的具体内容 ③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矛盾是斗争在生活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不能决定主要矛盾的主要内容,②错误;哲学上的斗争是对生活中的斗争的概括,两者不能等同,④错误;“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启示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直面矛盾,解决矛盾,以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故选①③。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全社会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法治社会建设全面深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清醒地看到,与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相比,法治社会建设还存在差距。因此,迫切需要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纲要》的出台,对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纲要》把依法治理网络空间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人类社会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技术进步让生活更便利、更舒适、更美好,但同时存在网络谣言、网络色情、网络侵权盗版甚至网络恐怖主义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是促进网络空间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之举。
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是促进网络空间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之举。
答案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互联网的发展既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也存在网络谣言等违法犯罪行为。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但不利的一面仍需要克服,所以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是促进网络空间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之举。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