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素养评价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满分:80分;时间:80分钟;范围:第一单元完,P1 ~P24)题 号 一 二 总 分1—15 16 17 18得 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均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你选出来。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1.“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两句民间俗语反映了中国人怀有浓厚的乡土情结。这种乡土情结属于社会关系中的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亲属关系2.以下是某班“行走的思政课”活动路线图,根据路线内容推测,该活动主题应该为 )路线一:感受科技发展魅力————陕西科学技术馆路线二:探寻传统文化奥秘————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路线三:领略绿色发展之美————绿色发展示范区A.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B.参与社会实践,完善社会关系C.关注社会发展,感受世界巨变 D.走进社会生活,增强综合素养3.中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培养关心国家和社会的情感,提升责任担当意识。某校道德与法治兴趣小组准备开展“走进社会生活,培养亲社会情感”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下面是他们的活动过程。你认为他们活动设计最合理的路径是 ( )①深入调查,做好记录 ②分析原因,形成报告③发现问题,及时关注 ④召开会议,确定场所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④→③→①→② D.④→①→②→③“宅垒”指的是喜欢猫在家里,整天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他们把所有最美好的时光都交给了虚拟的网络。某校针对这一现象,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集体活动,鼓励这些“宅竞”参加校园足球对抗赛、走上街头清理小广告、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据此,完成4、5题。4.上述活动的开展 ( )①使青少年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更深刻 ②有利于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③能够保证“宅童”现象不再发生 ④能够将所有的“宅童”拉回到现实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5.沉迷于网络世界 ( )①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②能够更好地感受网络的独特魅力③属于普遍现象,不必在意 ④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6.亲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参与志愿活动,涵养精神品格、塑造健康人格②参加劳动实践,体会劳动辛劳,拒绝体力劳动③参加公益活动,积极服务他人,传递社会温暖④答应同学请求,考试传递答案,提高考试成绩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7.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没有人就没有社会,也就没有社会生活。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让社会更美好,公民应当 ( )①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制裁违反公德的行为②遵守法律规范,学会明辨是非善恶③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④主动放弃当前学业,积极参与社会建设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8.“互联网+”是个热词,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改变、提升衣食住行等传统产业和行业。出现了移动医疗、在线教育、在线支付、在线打车等生活服务。材料表明 ( )①网络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 ②借助网络能解决所有难题②网络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网络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我国积极推进网络立法工作,先后制定了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五部专门法律,通过编纂民法典、制定刑法修正案,对网络新业态下的保护民事权利、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等作出专门规定。这有利于 ( )①更好地净化网民上网环境 ②确保人人都合理利用网络③杜绝网络违法犯罪的发生 ④推动网络业态法治化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同时也存在潜在风险。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有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人工智能技术可生成虚假照片、视频等,助长网络欺诈等不法行为。对此,我们应 ( )①亲近社会,远离人工智能 ②依法自律,维护网络安全③顺其自然,推动网络进步 ④理性辨析,提高媒介素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年4月3 日,台湾地区发生地震,福建福州震感强烈。袁某为蹭热度、引流量、傅关注,拍摄一段天花板挂灯的视频发布至网络平台,并发布“昨天福州吹大风把人摔死,今天7.3级地震”等不实信息,福州警方依法对袁某作出行政处罚。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 )①网络世界中,公民无言论自由 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违法必究③发表言论一定要守住法律底线 ④净化网络空间,只能依靠公安机关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2.下列对右图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参与网络生活时要自觉遵守网络规则②网络环境下公民的合法权益依然受保护③要尽情享受短视频平台带来的方便迅捷④要合理使用网络,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3.网聚正能量,构建同心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世界是我们的成长家园,借助网络传递正能量、善用网络成为中学生必备的素养。下列行为属于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 ( )①小明总是将未经证实的网络信息转发至多个微信群②小强在校园网站为创建省级文明校园积极建言献策③小图经常向同学借钱给喜欢的网络主播进行打赏④小林积极转发官方网站发布的道德模范感人事迹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14.2024年8月,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7 月,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指导全国各级网信举报工作部门、主要网站平台受理网民举报色情、赌博、侵权、谣言等违法和不良信息1904.1万件,环比下降4.4%、同比增长7.1%。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治理网络违法永不止步 ②网络环境建设还需进一步发力③我国公民网络素养普遍不高 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公民无法辨别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5.网络时代,“5G儿童”爱上了玩“梗”,甚至在作业上也出现了许多“梗”,如“芭比Q了”、“肥宅快乐水”、“智商税”等等。对此,你认为 ( )①“玩梗”是一种网络创新,要全面肯定 ②政府部门应当禁止网络流行文化的传播③应引导孩子加强经典阅读,培养“雅言” ④作为网络参与者,应合理使用网络流行文化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0分)16.(16分)认识社会生活【介绍活动】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着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既有不同的功能,又密切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1)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活动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请你仿照示例再写出两方面。(4分)【回答问题】道德与法治课上,围绕“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何特点 ”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发言:针对以上两位同学的发言,老师提出了以下问题:①你了解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变化 请介绍两方面。(4分)②谈谈你对小善观点的理解。(4分)(2)请你回答上述问题。【阐述观点】小智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后认为,鲁滨逊能在孤岛生活28年,说明社会对个人也不是那么需要。对此,小秦讲述了一个故事来表达不同观点。(3)结合所学,请你阐述小秦想要表达的观点。(4分)17.(16分)走进社会生活【了解角色】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社会情境中,我们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学会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从而胜任多种社会角色。(1)你扮演的社会角色有哪些 胜任该角色,你将如何做 请写出两个。(4分)【列举实例】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社会中,我们会与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2)在日常生活中,你与哪些人有着联系 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列举两个。(4分)【探究意义】某中学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兵”分多路,走出校园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顺利地完成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在农业观光园仔细观察植物成长,在科技馆听取有关未来科技的演讲,到消防大队听消防官兵讲解消防知识,体验社区管理工作……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全体学生取得了很大的收获。(3)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何积极意义 (4分)【践行行动】“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在生活中都有哪些表现 让我们一起探究。①帮助他人,我们可以做的具体行动有: 。②为人谦让,我们可以做的具体行动有: 。(4)请你完成上述内容。(4分)18.(18分)遨游网络世界【网络业态勇创新】材料一:“3、2、1!上链接!”“买它”……如今这些口号耳熟能详。“火出圈”的直播带货,不仅让许多新国货品牌为人熟知、为农副产品等打开更多销路,更带动网络消费快速增长。材料二:近年来,短视频平台成为了各级人大代表与基层沟通、领听民意的新载体,有些代表参与电商助农,直播带货时不忘收集民意,在线征集民意的新形式。(1)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网络怎样的优势 (4分)【网络谣言严打击】2024年作为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年,全国公安机关将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打防管控一体推进,持续加大全链条、全平台、全领域打击力度。对于性质恶劣的造谣传谣不法分子、造谣传谣重点账号和平台,坚决予以打击,绝不姑息。(2)同学们围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的必要性”展开讨论,请写出你的发言要点。(4分)(3)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辨别网络谣言的妙招 请你向同学们分享。(4分)【网络素养小贴士】网络素养,是指个体在使用网络时具有的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和防护技能等。因此,提升网络素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运用所学知识,补充以上《网络素养小贴士》的内容。(6分)八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素养评价道德与法治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B 2.D 3.C 4.A 5.B 6.C 7.A 8.D 9.B 10.C 11.D 12.A 13.B 14.A 15.D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16.(16 分)(1) 示例:①农民耕种土地,为社会提供粮食等农产品;②医生救治病人,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合理即可)(2)①示例:①科技方面,智能手机、5G 技术普及,改变人们生活;②教育方面,在线教育发展,学习方式更灵活(合理即可);②社会生活的公共性体现在社会资源、公共设施为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如公园、图书馆等,人们在公共生活中需遵守公共规则,共同维护公共秩序(合理即可)(3) 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为个人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支持、精神滋养,鲁滨逊在孤岛生存也依赖之前在社会中习得的技能、获得的知识等(合理即可)17.(16 分)(1) 示例:①角色:学生,做法:认真学习,遵守校纪校规;②角色:子女,做法:孝敬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合理即可)(2) 示例:①父母,影响:提供生活照顾和教育引导,助力成长;②老师,影响:传授知识,培养良好品德(合理即可)(3) 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增长见识;培养亲社会行为,提升责任意识;锻炼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合理即可)(4)①示例: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学习难题(或 “搀扶老人过马路” 等);②示例:上下楼梯礼让他人(或 “排队时主动让老人优先” 等,合理即可)18.(18 分)(1) 材料一: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促进商品销售和品牌推广;材料二:网络拓宽民主渠道,方便人大代表收集民意(合理即可)(2) 示例:①网络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②误导公众认知,损害公众利益;③破坏网络环境,降低网络可信度(合理即可)(3) 示例:①查看信息来源,优先选择官方平台发布的信息;②对比不同来源信息,辨别是否存在矛盾;③关注信息是否有科学依据,不盲目相信传言(合理即可)(4) 示例:①网络安全有常识: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②网络沉迷能预防:合理规划上网时间,培养多元兴趣爱好;③网络发言要文明:不发表辱骂、诽谤他人的言论,不传播不良信息(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