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素养评价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素养评价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素养评价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微粒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银温度计示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温度升高,原子之间间隔变大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下列有关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原子比分子小
C.同种原子也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D.只有分子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3.2025年4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锗是火箭上重要的半导体材料,锗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锗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B.锗的原子序数为32
C.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32
D.x=4
4.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由氢元素组成的新物质——H3分子和离子。1个离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是( )。
A.1,0 B.3,2 C.3,0 D.3,3
5.人类不同阶段认识原子的模型示意图如下,其中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对认识原子起到了关键作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推翻了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B.“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证实相对于整个原子而言,原子核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证实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上
D.电子云模型形象地说明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做无规则的高速运动
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A原子,“”表示B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从宏观角度看,物质丙属于混合物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物质甲由2个A原子构成
7.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D.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S2-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46分)
8.(8分)我国科学家发现战略性关键金属新矿物——铌包头矿,受到世人关注。铌包头矿富含铌、钛、硅、氯等元素。请根据信息,回答相应问题。
 
图1 图2
图3
(1)如图1所示,一个铌原子中有    个质子。
(2)硅是制造芯片的基础材料。碳元素与硅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原子的        相同。
(3)图2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破损”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其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4)图3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C属于    (填“阴”或“阳”)离子,其粒子符号为    ;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理由是 。
9.(8分)“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常见的思维方法。
(1)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化学知识,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物质。
①2个亚铁离子:    。
②6个氢原子:    。
③铜元素:    。
(2)从宏观知微观。
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3)从微观知宏观。
A B C D E
①A、B、C、D、E中,共有    种元素。
②A、B、C、D、E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原子是    (填字母)。
③C的化学符号是    。
(4)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使用了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下图是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镓的元素符号为Ga
B.镓元素为金属元素
C.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1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g
10.(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上图中,字母a、b分别代表的是    、    。
(2)在铁、氧气、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
(3)科学家研发的“人工树叶”在光照条件下放入水中就能不断产生气泡,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下图是“人工树叶”工作时的化学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
①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用图中的甲、乙、丙表示)。
②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③依据此图,从微观角度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
11.(8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2)分析元素周期表可发现:每一横行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                   。根据此规律,可知图中x=     。
(3)第9号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
(4)据报道,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以锶(Sr)元素的原子作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38,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88,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锶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一个锶原子的质量为      (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12.(7分)有X、Y、Z、W四种元素,X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Y的第一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Z的阳离子Z+比Y原子多2个电子;W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W的阴离子(W-)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的相同。
(1)在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元素符号:X    ,Y    ,Z    ,W    。
(2)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①A、B、C、D所示粒子中,有    种金属元素。
②由D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D粒子的名称是    。
③若E中m=13,则该粒子符号为      。
13.(8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分子的特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1)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从微观角度说明了 。
(2)将图1实验改进成图2实验后,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3)已知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将一根玻璃管放在水平桌面上进行实验(如图3),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因为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的运动速度    (填“快”或“慢”)。生成物氯化铵在常温下的状态是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4)图4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A B C
图4
①在A、B、C中,能对比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字母)。
②由图中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    (答出一点即可)。
(5)老师带领同学们采集了如图5所示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并绘制了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速率的变化图像如图6所示,其中M代表的是    (填“X”或“Y”)处分子运动速率。
图5  图6
第三单元素养评价
1.A 2.C 3.C 4.B 5.B 6.D 7.C
8.(1)41 (2)最外层电子数 (3) 三 (4)阳 Mg2+ CD 核内质子数相同
9.(1)①2Fe2+ ②6H ③Cu (2)分子构成不同 (3)①4 ②B ③O2- (4)D
10.(1)原子 核外电子 (2)硫酸铜 氧气
(3)①丙、甲、乙 ②水分子 ③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11.(1)8
(2)从左向右,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20
(3)非金属 得到 F-
(4)50 1.462×10-25 kg
12.(1)H O Na Cl
(2)①1 ②氯离子 ③Al3+
13.(1)乙烧杯中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节约试剂(合理即可) (3)慢 固体
(4)①BC ②分子种类 (5)Y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