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探秘水世界第3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练习试题(3课时,含答案)(九年级化学适合鲁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探秘水世界第3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练习试题(3课时,含答案)(九年级化学适合鲁教版)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三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
1.把少量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泥土  B.蜡烛 C.蔗糖  D.汽油
2.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②溶液一定是由溶质和水组成的
③溶液不一定是无色液体
④溶液里各部分性质是相同的
⑤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溶剂的质量
⑥溶液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⑦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加溶剂的体积
⑧冰块投入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⑨溶液是混合物
A.②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⑦⑨  D.①③④⑤⑨
3.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氯化钠晶体易溶于水,说明其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易于扩散,所以氯化钠即使在空气中也会因扩散而逐渐挥发
C.在溶解时,溶质微粒的运动比溶剂微粒快
D.氯化钠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植物油,是因为水分子与油分子对钠离子、氯离子作用不同
4.可乐是我们经常饮用的一种饮料,如图是一种瓶装可乐外观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
(1)该饮料里的溶剂是    。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可乐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     (填“是”或“否”),原因是     。
(3)该饮料    (填“是”或“不是”)混合物。
5.家庭用的碱面在溶于水时温度会升高,原因是 ( )
A.只发生了扩散过程 B.只发生了水合过程
C.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大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
D.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6.小龙同学利用NaCl、NH4NO3、NaOH固体和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待向两试管中同时滴入等量水后,观察到U形管内的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升高。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X一定是NaOH
B.Y一定是NH4NO3
C.X和Y都不可能是NaCl
D.充分静置后,U形管内的液面会恢复至初始状态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含有溶质的量较多的溶液
B.只要是饱和溶液就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C.一定温度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D.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2.在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甲溶液经过了如图变化,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将丙溶液再蒸发10 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5 g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互相转化。对20 ℃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进行的下列操作中,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已知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
A.降低溶液的温度 B.温度不变,蒸发适量的水分
C.温度不变,加入适量的硝酸钾 D.加入一定量20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都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B.某温度下,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若温度不变,食盐不溶解
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在同一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硼酸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20 ℃时,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关于①~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资料: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硼酸5.0 g;4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硼酸8.7 g。
A.①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若②升温至40 ℃,溶质质量变大
C.若向③中加水,溶液质量变大 D.若④升温至40 ℃,得到不饱和溶液
6.某课外活动小组学习了溶液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固体M不含结晶水),忽略实验过程中溶剂的蒸发,回答下列问题:
(1)丁中溶液的质量为    g。
(2)如右图为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液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①溶液开始降温的时间是    s(填“t1”或“t2”)。
②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③乙中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0~t2 s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b点到c点溶剂质量不变
B.c点表示丁中溶液的质量
C.a点到b点表示乙变至丙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变化
第3课时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和溶液的配制
1.关于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00 g水中溶有10 g氯化钠
B.从100 g该溶液中取出10 g溶液,则取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
C.在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
D.50 g该溶液中含有NaCl的质量为5 g
2.现有硝酸铵的饱和溶液200 g,欲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蒸发掉20 g水  B.加入20 g硝酸铵晶体 C.取出20 g溶液  D.加入20 g水
3.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请计算:
(1)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所加水的质量为多少克
(2)向8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4.实验室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 g 15%的NaCl溶液时,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
A.烧杯  B.玻璃棒  C.量筒  D.坩埚钳
5.实验室要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8.0 g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固体
C.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倒入量筒中溶解
D.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贴好标签的试剂瓶并盖好瓶塞
6.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10%的原因可能是 (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将游码右侧对准刻度;④向细口瓶中倒液体时部分洒出;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②④⑤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②③⑤
7.溶质质量分数用来定量描述溶液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同质量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的溶液,所含的溶剂越少
B.75%的医用酒精,是指100 g的酒精溶液中含有75 g酒精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
D.升温可以将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同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小
8.【多选】小木块在NaNO3溶液中排开液体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一定条件下,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
A.实验过程中NaNO3溶液的溶质质量保持不变
B.实验过程中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NaNO3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35 ℃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9.60 ℃时,将24 g KNO3溶于96 g水中,固体全部溶解。
(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将此溶液等分为四份。
(2)第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取第二份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100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取第三份溶液,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2倍,需加KNO3固体    g。
(5)取第四份溶液,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入水    g。
10.在农业生产中,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同学们在实验室欲配制200 g上述溶液模拟选种。
【配制溶液】
(1)计算:配制200 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3)量取:用量筒量取    mL的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 g/cm3),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问题交流】
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模拟选种】经查阅资料可知:
(1)选种的原理是将种子放入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空瘪的种子由于密度小会漂浮在溶液表面,而籽粒饱满的种子密度大则沉入溶液底部。
(2)相同条件下,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其密度越大。有的同学尝试用质量分数为26%的氯化钠溶液模拟选种,发现与使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相比,漂浮在溶液表面的种子数量变多,原因是            。
11.2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固体物质甲,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随所加甲物质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a、b、c三点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
(2)a点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至0.1%)。
(3)将c点对应的溶液升温至40 ℃,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据此现象分析,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除加水外还可以通过 转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
第三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
1.C
2.D
3.D
4.(1)水  。
(2)否    溶液具有稳定性   。
(3)是 
5.C
6.D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C
2. D
3.D
4.D
5.B
6.(1)66  g。
(2)①t1 
②11:10  。
③不饱和 
④AB 
第3课时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和溶液的配制
1.D
2.D
3.
4.D
5.C
6.D
7.A
8.ACD
9.(1)20% 
(2)20%  。
(3)20%  。
(4)10 
(5)30  。
10.(1)32 
(3)168 
(4)【AB 
【模拟选种】经查阅资料可知:
(2)
11.(1)a  。
(2)16.7% 
(3)升高温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