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化学试卷本试卷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Ca-40 Cl-35.5 Mg-24 Al-27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1. “神箭冲碧宇,天和傲苍穹”。神舟十三号“出差三人组”进驻中国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29年前制定的发展战略稳步前进。下列研究不属于化学范畴的是A. 研制火箭的燃料 B. 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C. 计算返回舱落点 D. 返回舱外层耐高温涂料的制造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化学和化工研究发展迅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化学家,他们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中国化学家的贡献,叙述错误的是A. 张青莲精确测定了锑、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 闵恩泽为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做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石油之父”C. 徐光宪为我国稀土分离技术和核燃料萃取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D.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发现并提取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3.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助燃剂 B.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C.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 金刚石为硬度很大的固体,可用于切割玻璃4.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 读取液体体积 B. 取液C.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D. 倾倒液体5.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宏观现象和化学微观解释不一致的是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B. 6000L氧气通过加压可装在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C.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主要是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导致6. 模型的建构和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A. 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B. 氮元素的化合价C. 原子结构模型D. 化学反应类型关系模型7. 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上述粒子共表示3种元素 B. ③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 ①和④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 ①和②元素位于同一周期8. 学习要善于归纳和总结,以下认识不完全正确的是A.物质的分类 B.物质的变化①纯净物:铁、氧气、二氧化硫 ②氧化物:水、干冰、氯酸钾 ①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②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C.对物质鉴别的认识 D.对安全知识的认识①用品尝的方法鉴别厨房的氯化钠和蔗糖 ②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①实验室中将剩余药品倒入指定容器中 ②酒精灯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A. A B. B C. C D. D9. 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B. 化学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1C.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该装置的应用能减少CO2对空气的污染10. 下列实验设计、现象或评价均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 A.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B.证明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C.验证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实验装置现象评价 换为燃着的木条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气球变大,说明MnO2的催化作用 a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b管气体能燃烧 40℃的烧杯中品红扩散更快A. A B. B C. C D. D11. 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是A.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 向等质量的铝和镁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等质量且足量的稀硫酸D. 电解水实验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关系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4分)12. 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氢原子_____。(2)碳酸根离子_____。(3)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4)写出硫酸铝的化学式,并标出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13.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1)幼儿及青少年缺_____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2)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_____。(3)《本草纲目》中记载“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如果检验出当地井水是硬水,生活中常常通过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4)《调疾饮食辩》中记载“春夏大雨,山水暴涨,有毒。山居别无他水可汲者,宜捣白矾(即明矾)少许,投入水缸中”。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__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14. 金属的使用和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金属的种类和用途也在不断扩大和丰富。(1)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撰《吕氏春秋》记载“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这句话说明合金相较于成分金属具有的特性是_____。(2)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其中涉及到了反应HgS+O2Hg+SO2,该反应属于_____(填反应类型)。(3)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是因为反应后生成了黑色的硫化银,其反应的原理为:4Ag+2H2S+O2=2Ag2S+2X,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4)北宋科学家沈括编撰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化学式为CuSO4 5H2O),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湿法制铜”。其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5)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事实中,不能用金属活动性解释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A. 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比铁元素高 B. 铜的应用历史比铝长两千年以上C. 可用稀盐酸鉴别真黄金、假黄金 D. 金、银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三、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15分)15. 如图是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R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回答相关问题。(1)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2)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______。(3)R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电子。(得到或失去)(4)R元素与氧元素不同,这是它们的______不同。16.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实验室选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该反应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2)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气体。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甲烷气体,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若要用F装置收集甲烷气体,气体应该从_____(填“b”或“c”)通入。(3)做G实验时,对氧气浓度要求较高。某同学用装置C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测得氧气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①反应物中混入了二氧化锰②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③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④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就开始收集17. 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取25g贝壳于烧杯中,加入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求:(1)25g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g。(2)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四、实验探究(本题共2小题,共14分)18. 对比实验是化学常用的实验探究方法,回答以下问题。实验一: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1)把同样大小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实验二:用微型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性质实验(2)上图所示,a、b处均放有紫色石蕊花,b处紫色石蕊花变________色。c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烧杯内_____蜡烛(填字母)先熄灭。19. 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所需的氧气、停止加热,同学们对实验后剩余固体的成分很感兴趣,于是小组成员对其成分进行猜想与分析。【猜想与假设】(1)甲认为是:KClO3、KCl乙认为是:KCl、MnO2丙认为是:______。【反应原理】(2)上述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深入交流】(3)小组同学交流后判断甲的猜想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实验活动】(4)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适量的剩余固体加入试管中继续加热,然后将______伸入试管中进行检验,若观察到______的明显现象。说明丙的猜想是正确的。【拓展提升】(5)小组同学根据以上结论将加热得到剩余固体的过程做出了部分图像,如图所示:若m曲线代表上述变化过程中的氯酸钾,则n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是______(填物质化学式)。【总结与归纳】(6)通过上述实验探究的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的剩余固体的成分时,我们既要考虑固体生成物,还要考虑______和固体催化剂的因素。九年级(上)化学试卷本试卷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Ca-40 Cl-35.5 Mg-24 Al-27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1题答案】C【2题答案】B【3题答案】B【4题答案】D【5题答案】D【6题答案】C【7题答案】B【8题答案】A【9题答案】B【10题答案】C【11题答案】C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4分)【12题答案】(1)2H (2)(3)H2O2 (4)【13题答案】(1)钙##Ca(2)清除可燃物/隔离可燃物 (3)煮沸(4)吸附【14题答案】(1)硬度大 (2)置换反应(3)H2O (4) (5)A三、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15分)【15题答案】(1)26.982(2)13 (3)失去 (4)质子数【16题答案】(1) ①. 分液漏斗 ②.(2) ①. A ②. c (3)②④【17题答案】(1)20 (2)设生成CO2的质量为x,则:=x=8.8g答:生成CO2的质量为8.8g。四、实验探究(本题共2小题,共14分)【18题答案】(1) ①. 乒乓球碎片 ②.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 ①. 红 ②. ③. d【19题答案】(1)KClO3 、KCl、MnO2(2)(3)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剩余固体中一定有二氧化锰(4) ①. 带火星的木条 ②. 木条复燃(5)KCl (6)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