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资源简介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1.(2024九上·黔南期中)2024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与该主题相符的是
A.工业废水未经净化处理直接排放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水体污染
D.多开私家车,方便出行
【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解析】【解答】A、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不符合主题。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产生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污染空气,不符合主题。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水体污染,符合主题。
D、多开私家车,增加污染物排放,不符合主题。
所以选C。
【分析】根据每个选项对环境的影响,判断是否符合“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主题。
2.(2024九上·黔南期中)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试剂 B.点燃酒精灯
C.读取液体体积 D.检查气密性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取用块状固体(大理石)时,应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管,此操作错误。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易引发火灾,操作错误。
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此操作错误。
D、检查气密性时,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
所以选D。
【分析】根据固体取用、酒精灯使用、液体体积读取、气密性检查的正确操作规范,逐一分析选项。
3.(2024九上·黔南期中)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描述,对应错误的是
A.氧气—助燃性—作火箭助推剂
B.酒精—可燃性—作燃料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活泼—作电光源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 【解答】A、氧气有助燃性,能作火箭助推剂,对应正确。B、酒精有可燃性,可作燃料,对应正确。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电光源是因为通电时能发不同颜色的光,不是因为化学性质活泼,对应错误。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对应正确。
所以选C。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助燃性、可燃性、化学性质是否活泼、通电发光等),判断其用途是否对应正确。
4.(2024九上·黔南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热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6):(1×8):(16×6)不等于3:4:3,错误。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热,正确。
C、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错误。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
所以选B。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物质燃烧的现象、分子的概念、单质的定义,逐一分析选项。
5.(2024九上·黔南期中)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空气组成
B.原子结构模型
C.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D.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物质的元素组成;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空气组成按体积计算,氮气约78%、氧气约21%,不是按质量,错误。B、原子结构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无中子),模型缺少中子,错误。
C、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是交叉关系,不是并列关系,错误。
D、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和离子可相互转化,模型正确。
所以选D。
【分析】根据空气组成的比例(体积分数)、原子结构、反应类型关系、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等知识,逐一分析模型。
6.(2024九上·黔南期中)学会分析、寻找规律是学好化学的方法之一。分析、、、X、的化合价排列顺序规律,可知X代表的物质是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A、中Cl为+5价,在+3和+7之间,符合。B、中Cl为+3价,不在+3和+7之间,不符合。
C、HCl中Cl为-1价,不符合。
D、中Cl为0价,不符合。
所以选A。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出已知物质中Cl的化合价,找出化合价变化规律,再判断选项中物质Cl的化合价是否符合规律。
7.(2024九上·黔南期中)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图②: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图③: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图④: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 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因此无论是否加入催化剂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故错误;
B.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水,因此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随着反应的发生不会改变,故错误;
C.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因此最终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约五分之一,如图所示,故错误;
D. 加热高锰酸钾,加热后很短时间内高锰酸钾分解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最终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氧气,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8.(2024九上·黔南期中)化学已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请完成下列问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
①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用于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是   。
②空气质量是人类健康生活的基础。空气质量分级标准如下表:
空气质量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空气质量指数类别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10月11日,都匀市的空气质量指数为20,则该日都匀市的空气质量指数类别是   。
(2)化学与科学技术
高强度芳纶复合材料主要包含碳、氮、氯等元素,这三种元素均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化学与人类健康
①氯化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物质。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能参与胃酸的生成。
②医疗急救需要用到氧气。将氧气加压后可转入钢瓶中的微观解释是   。
【答案】(1)氮气;优
(2)非金属
(3)Cl-;分子之间有间隔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①用于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是氮气;②都匀市空气质量指数为20,属于优。
(2) 碳、氮、氧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3) ①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Cl-;②氧气加压后转入钢瓶,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析】依据空气成分的用途、空气质量分级标准分析。根据元素名称(“石”“气”字旁)判断元素类别。结合氯化钠的构成粒子、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间有间隔)分析。
(1)①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因此用于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是氮气;
②根据题干可知,10月11日,都匀市的空气质量指数为20,在50以下,则在该时间段内,则都匀市空气质量状况为优;
(2)碳、氮、氯等不含有“钅”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3)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是氯离子,其化学符号为:Cl-;
②将氧气加压后可转入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时,气体分子间的间隔缩小,因此氧气可以被压缩成液态装入钢瓶中。
9.(2024九上·黔南期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完成下列实验。
(1)探究酒精灯火焰温度的实验如图1所示。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   进行加热。根据实验推测,若用滤纸水平切入火焰中部,1~2秒后移出,可观察到滤纸上碳化痕迹最接近于图2中的   (填字母序号)。
(2)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3所示。根据实验结论分析,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利用数字化实验仪器测定实验过程中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4所示。0~200s氧气浓度减小的原因是   。
(3)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如图5所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若要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
【答案】(1)外焰;C
(2)混合物;红磷燃烧消耗氧气
(3)酚酞溶液变红;将相同滴数的红墨水分别滴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观察颜色扩散的速度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物质的微粒性;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 用酒精灯加热时用外焰;滤纸水平切入火焰中部,碳化痕迹最接近图2中的C。
(2) 空气属于混合物;0 - 200s氧气浓度减小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
(3) 实验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影响的方案:将相同滴数的红墨水分别滴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观察颜色扩散速度。
【分析】依据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的特点,以及火焰各部分温度差异对滤纸碳化的影响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多种物质组成)判断类别;结合红磷燃烧的反应,分析氧气浓度变化原因。利用分子不断运动(氨分子使酚酞变红)解释现象;通过控制变量(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设计探究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关系的实验。
(1)根据图1实验现象可知,焰心温度较低,外焰温度较高,所以加热物质时,必须使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外焰温度最高,滤纸周围最先碳化,木板上呈现的烧灼碳化痕迹最接近于图C;
(2)根据图3实验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说明空气中除了氧气外还有其它物质,则空气为混合物;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
(3)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中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若要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变量为温度,其它量相同,方案为:<>将相同滴数的红墨水分别滴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观察颜色扩散的速度。
10.(2024九上·黔南期中)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碘可能造成智力残障,故碘有“智力元素”之称。健康成人体内碘的总量约为。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在我们日常食用的加碘盐中常加入的补碘剂为碘酸钾(),碘酸钾常温下稳定,在温度高于395℃时易分解。碘元素在海水、海带、海鱼和贝类等动植物中含量较高,易被海藻吸收,所以人们可以从海藻中提取碘。
材料2:单质碘()由分子构成,加热时升华为漂亮的紫色蒸气。碘是小卫星电推器的理想“燃料”。其工作原理为:加热固态碘使其升华成气态,然后在高速电子的轰击下使其变成碘离子,接着碘离子被加速至排气口排出,成功推动目标向前。碘的价格低廉、产量丰富、储存方便,因此是离子推进器的高效推进剂。
(1)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碘酸钾属于   (填“混合物”“化合物”或“单质”),由上述材料可知,其化学性质是   (答一条)。人们可以从海藻中提取碘的理由是   。
(3)固态碘升华过程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1)C
(2)化合物;在温度高于395℃时易分解;碘元素在海水、海带、海鱼和贝类等动植物中含量较高,易被海藻吸收
(3)物理
【知识点】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1) 加碘盐中的“碘”指元素,选C。
(2) 碘酸钾属于化合物;化学性质:在温度高于395℃时易分解;从海藻中提取碘是因为碘元素在海水、海藻等动植物中含量较高,易被海藻吸收。
(3) 固态碘升华是物理变化。
【分析】根据物质中“碘”等指元素的概念分析。依据化合物的定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判断类别;从材料中提取碘酸钾的化学性质;结合材料中碘元素的分布与海藻的关系分析提取原因。根据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定义,分析碘升华的变化类型。
(1)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元素,故选C;
(2)碘酸钾中只含有碘酸钾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含有多种元素,故属于化合物;由上述材料可知,其化学性质是在温度高于395℃时易分解;人们可以从海藻中提取碘的理由是碘元素在海水、海带、海鱼和贝类等动植物中含量较高,易被海藻吸收;
(3)固态碘升华是碘的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11.(2024九上·黔南期中)从“宏观—微观—符号”的角度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的思维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物质、微观粒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②处的微粒是   ,④处粒子不带电荷,应为   。
(2)元素周期表中的氢元素部分信息及几种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X”的数值为   ,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填字母序号)。
(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
【答案】(1)分子;中子
(2)1;A
(3);化合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氮原子和氢原子重新结合成氨分子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②处的微粒是分子;④处不带电的粒子是中子。
(2) “X”的数值为1;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A。
(3)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微观本质是氮气分子和氢气分子分裂为氮原子和氢原子,氮原子和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氨气分子。
【分析】依据物质的构成微粒(水由分子构成),以及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与质子数的关系(原子序数=质子数),以及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特点(质子数1,核外电子1)分析。结合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根据反应特点(多变一)判断反应类型;从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的角度解释微观本质。
(1)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①是原子,②是分子,由原子的构成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④处粒子不带电荷,应为中子;
(2)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X”表示氢原子序数,即为1;
氢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则A表示氢原子结构示意图;
(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根据图示,则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在催化剂作用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氮原子和氢原子重新结合成氨分子。
12.(2024九上·黔南期中)水是生命之源,塑造了人类的历史。请你参与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的学习。
(1)节水:节约用水的举措有   (写一条)。
(2)用水:很多化学实验都要用到水,但作用各不相同。细铁丝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
(3)净水:“生命吸管”户外净水器如图1所示。“超滤膜”可除去难溶性杂质,其工作原理与   (填操作名称)操作类似。椰壳活性炭可以消除异味、色素,是利用了其   性。
(4)探水:人类对水的组成探索不断发展。
①18世纪末,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把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氢气燃烧,发出震耳的爆鸣声。氢气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
②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③由电解水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图3是探究物质组成的两种思路。电解水实验是通过   (填“甲”或“乙”)思路推测水的组成的。
【答案】(1)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2)防止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体瓶炸裂
(3)过滤;吸附
(4);1: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乙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 节约用水举措:淘米水浇花。
(2) 细铁丝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3) “超滤膜”工作原理与过滤操作类似;椰壳活性炭利用吸附性消除异味、色素。
(4) ①氢气燃烧符号表达式: 。
②电解水时试管A、B内气体体积比约为1:2;电解水符号表达式: 。
③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电解水实验通过乙思路推测水的组成。
【分析】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节约用水的常见做法。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高温熔融物),分析水的作用。依据过滤的原理(分离难溶性杂质)和活性炭的性质(吸附性)分析。结合氢气燃烧、电解水的反应,写出符号表达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以及探究物质组成的思路(分解反应推测反应物组成)分析。
(1)节约用水的举措很多,如用淘米水浇花等。
(2)细铁丝燃烧实验中为防止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体瓶炸裂,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的水。
(3)“超滤膜”可除去难溶性杂质,其工作原理与过滤操作相似;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能消除异味、色素。
(4)氢气燃烧生成了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氢气是;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和实验的装置可知,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A,得到氢气的是试管B,故试管A、B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氢气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出的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实验是通过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推测水的能成,故电解水实验是通过图3是的乙思路推测水的组成的。
13.(2024九上·黔南期中)学习小组对氧气的制取进行了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
(1)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
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③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一种增氧剂的主要成分是白色固体过氧化钙(),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
①用这种增氧剂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②检验气体:操作及现象是   ,证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氧气。
(3)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如图所示实验模拟。将大试管浸入液氮3分钟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其容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到木条熄灭;1分钟后再次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比较实验现象,发现两支木条燃烧情况不同,其原因是   。
【答案】(1)集气瓶;;C;
(2);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所产生的气体中,木条复燃
(3)液态氮气的沸点比液氧低,取出试管,液态氮气先扩散出来,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后扩散出来的是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 ①仪器a是集气瓶;②高锰酸钾制氧气符号表达式:,收集较纯净氧气选C;③过氧化氢制氧气符号表达式:。
(2) ①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符号表达式:,发生装置选B;②检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复燃。
(3) 液态氮沸点比液氧低,先扩散出(氮气不支持燃烧,木条熄灭),后液氧扩散出(氧气支持燃烧,带火星木条复燃)。
【分析】依据仪器形状识别名称;根据反应原理写符号表达式;结合排水法收集气体更纯净,选收集装置。根据反应原理写符号表达式;依据反应条件(固液常温)选发生装置;利用氧气助燃性检验。根据液态氮和液氧的沸点差异,分析木条燃烧情况不同的原因。
(1)①根据图示可知,仪器a是集气瓶;
②高锰酸钾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但排水法收集的较纯净,故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
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①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②氧气能支持燃烧,故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所产生的气体中,木条复燃,证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氧气。
(3)因为液态氮气的沸点比液氧低,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先扩散出来的是氮气,氮气不能支持燃烧,故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后扩散出来的是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14.(2024九上·黔南期中)碳酸钙()是一种常见的补钙剂,可预防缺钙导致的儿童发育不良或佝偻病。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40%
答: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 碳酸钙中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碳为12,氧为16。根据元素质量分数公式:钙元素相对原子质量×100%/碳酸钙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得=40% 。
【分析】利用元素质量分数公式(某元素质量分数=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代入碳酸钙中钙元素、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
1 / 1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1.(2024九上·黔南期中)2024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与该主题相符的是
A.工业废水未经净化处理直接排放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水体污染
D.多开私家车,方便出行
2.(2024九上·黔南期中)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试剂 B.点燃酒精灯
C.读取液体体积 D.检查气密性
3.(2024九上·黔南期中)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描述,对应错误的是
A.氧气—助燃性—作火箭助推剂
B.酒精—可燃性—作燃料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活泼—作电光源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
4.(2024九上·黔南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热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5.(2024九上·黔南期中)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空气组成
B.原子结构模型
C.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D.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6.(2024九上·黔南期中)学会分析、寻找规律是学好化学的方法之一。分析、、、X、的化合价排列顺序规律,可知X代表的物质是
A. B. C. D.
7.(2024九上·黔南期中)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图②: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图③: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图④: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8.(2024九上·黔南期中)化学已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请完成下列问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
①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用于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是   。
②空气质量是人类健康生活的基础。空气质量分级标准如下表:
空气质量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空气质量指数类别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10月11日,都匀市的空气质量指数为20,则该日都匀市的空气质量指数类别是   。
(2)化学与科学技术
高强度芳纶复合材料主要包含碳、氮、氯等元素,这三种元素均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化学与人类健康
①氯化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物质。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能参与胃酸的生成。
②医疗急救需要用到氧气。将氧气加压后可转入钢瓶中的微观解释是   。
9.(2024九上·黔南期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完成下列实验。
(1)探究酒精灯火焰温度的实验如图1所示。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   进行加热。根据实验推测,若用滤纸水平切入火焰中部,1~2秒后移出,可观察到滤纸上碳化痕迹最接近于图2中的   (填字母序号)。
(2)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3所示。根据实验结论分析,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利用数字化实验仪器测定实验过程中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4所示。0~200s氧气浓度减小的原因是   。
(3)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如图5所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若要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
10.(2024九上·黔南期中)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碘可能造成智力残障,故碘有“智力元素”之称。健康成人体内碘的总量约为。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在我们日常食用的加碘盐中常加入的补碘剂为碘酸钾(),碘酸钾常温下稳定,在温度高于395℃时易分解。碘元素在海水、海带、海鱼和贝类等动植物中含量较高,易被海藻吸收,所以人们可以从海藻中提取碘。
材料2:单质碘()由分子构成,加热时升华为漂亮的紫色蒸气。碘是小卫星电推器的理想“燃料”。其工作原理为:加热固态碘使其升华成气态,然后在高速电子的轰击下使其变成碘离子,接着碘离子被加速至排气口排出,成功推动目标向前。碘的价格低廉、产量丰富、储存方便,因此是离子推进器的高效推进剂。
(1)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碘酸钾属于   (填“混合物”“化合物”或“单质”),由上述材料可知,其化学性质是   (答一条)。人们可以从海藻中提取碘的理由是   。
(3)固态碘升华过程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1.(2024九上·黔南期中)从“宏观—微观—符号”的角度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的思维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物质、微观粒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②处的微粒是   ,④处粒子不带电荷,应为   。
(2)元素周期表中的氢元素部分信息及几种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X”的数值为   ,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填字母序号)。
(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
12.(2024九上·黔南期中)水是生命之源,塑造了人类的历史。请你参与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的学习。
(1)节水:节约用水的举措有   (写一条)。
(2)用水:很多化学实验都要用到水,但作用各不相同。细铁丝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
(3)净水:“生命吸管”户外净水器如图1所示。“超滤膜”可除去难溶性杂质,其工作原理与   (填操作名称)操作类似。椰壳活性炭可以消除异味、色素,是利用了其   性。
(4)探水:人类对水的组成探索不断发展。
①18世纪末,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把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氢气燃烧,发出震耳的爆鸣声。氢气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
②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③由电解水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图3是探究物质组成的两种思路。电解水实验是通过   (填“甲”或“乙”)思路推测水的组成的。
13.(2024九上·黔南期中)学习小组对氧气的制取进行了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
(1)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
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③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一种增氧剂的主要成分是白色固体过氧化钙(),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
①用这种增氧剂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②检验气体:操作及现象是   ,证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氧气。
(3)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如图所示实验模拟。将大试管浸入液氮3分钟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其容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到木条熄灭;1分钟后再次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比较实验现象,发现两支木条燃烧情况不同,其原因是   。
14.(2024九上·黔南期中)碳酸钙()是一种常见的补钙剂,可预防缺钙导致的儿童发育不良或佝偻病。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解析】【解答】A、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不符合主题。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产生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污染空气,不符合主题。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水体污染,符合主题。
D、多开私家车,增加污染物排放,不符合主题。
所以选C。
【分析】根据每个选项对环境的影响,判断是否符合“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主题。
2.【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取用块状固体(大理石)时,应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管,此操作错误。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易引发火灾,操作错误。
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此操作错误。
D、检查气密性时,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
所以选D。
【分析】根据固体取用、酒精灯使用、液体体积读取、气密性检查的正确操作规范,逐一分析选项。
3.【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 【解答】A、氧气有助燃性,能作火箭助推剂,对应正确。B、酒精有可燃性,可作燃料,对应正确。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电光源是因为通电时能发不同颜色的光,不是因为化学性质活泼,对应错误。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对应正确。
所以选C。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助燃性、可燃性、化学性质是否活泼、通电发光等),判断其用途是否对应正确。
4.【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6):(1×8):(16×6)不等于3:4:3,错误。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热,正确。
C、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错误。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
所以选B。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物质燃烧的现象、分子的概念、单质的定义,逐一分析选项。
5.【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物质的元素组成;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空气组成按体积计算,氮气约78%、氧气约21%,不是按质量,错误。B、原子结构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无中子),模型缺少中子,错误。
C、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是交叉关系,不是并列关系,错误。
D、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和离子可相互转化,模型正确。
所以选D。
【分析】根据空气组成的比例(体积分数)、原子结构、反应类型关系、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等知识,逐一分析模型。
6.【答案】A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A、中Cl为+5价,在+3和+7之间,符合。B、中Cl为+3价,不在+3和+7之间,不符合。
C、HCl中Cl为-1价,不符合。
D、中Cl为0价,不符合。
所以选A。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出已知物质中Cl的化合价,找出化合价变化规律,再判断选项中物质Cl的化合价是否符合规律。
7.【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 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因此无论是否加入催化剂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故错误;
B.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水,因此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随着反应的发生不会改变,故错误;
C.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因此最终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约五分之一,如图所示,故错误;
D. 加热高锰酸钾,加热后很短时间内高锰酸钾分解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最终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氧气,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8.【答案】(1)氮气;优
(2)非金属
(3)Cl-;分子之间有间隔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①用于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是氮气;②都匀市空气质量指数为20,属于优。
(2) 碳、氮、氧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3) ①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Cl-;②氧气加压后转入钢瓶,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析】依据空气成分的用途、空气质量分级标准分析。根据元素名称(“石”“气”字旁)判断元素类别。结合氯化钠的构成粒子、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间有间隔)分析。
(1)①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因此用于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是氮气;
②根据题干可知,10月11日,都匀市的空气质量指数为20,在50以下,则在该时间段内,则都匀市空气质量状况为优;
(2)碳、氮、氯等不含有“钅”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3)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是氯离子,其化学符号为:Cl-;
②将氧气加压后可转入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时,气体分子间的间隔缩小,因此氧气可以被压缩成液态装入钢瓶中。
9.【答案】(1)外焰;C
(2)混合物;红磷燃烧消耗氧气
(3)酚酞溶液变红;将相同滴数的红墨水分别滴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观察颜色扩散的速度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物质的微粒性;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 用酒精灯加热时用外焰;滤纸水平切入火焰中部,碳化痕迹最接近图2中的C。
(2) 空气属于混合物;0 - 200s氧气浓度减小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
(3) 实验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影响的方案:将相同滴数的红墨水分别滴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观察颜色扩散速度。
【分析】依据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的特点,以及火焰各部分温度差异对滤纸碳化的影响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多种物质组成)判断类别;结合红磷燃烧的反应,分析氧气浓度变化原因。利用分子不断运动(氨分子使酚酞变红)解释现象;通过控制变量(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设计探究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关系的实验。
(1)根据图1实验现象可知,焰心温度较低,外焰温度较高,所以加热物质时,必须使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外焰温度最高,滤纸周围最先碳化,木板上呈现的烧灼碳化痕迹最接近于图C;
(2)根据图3实验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说明空气中除了氧气外还有其它物质,则空气为混合物;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
(3)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中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若要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变量为温度,其它量相同,方案为:<>将相同滴数的红墨水分别滴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观察颜色扩散的速度。
10.【答案】(1)C
(2)化合物;在温度高于395℃时易分解;碘元素在海水、海带、海鱼和贝类等动植物中含量较高,易被海藻吸收
(3)物理
【知识点】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1) 加碘盐中的“碘”指元素,选C。
(2) 碘酸钾属于化合物;化学性质:在温度高于395℃时易分解;从海藻中提取碘是因为碘元素在海水、海藻等动植物中含量较高,易被海藻吸收。
(3) 固态碘升华是物理变化。
【分析】根据物质中“碘”等指元素的概念分析。依据化合物的定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判断类别;从材料中提取碘酸钾的化学性质;结合材料中碘元素的分布与海藻的关系分析提取原因。根据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定义,分析碘升华的变化类型。
(1)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元素,故选C;
(2)碘酸钾中只含有碘酸钾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含有多种元素,故属于化合物;由上述材料可知,其化学性质是在温度高于395℃时易分解;人们可以从海藻中提取碘的理由是碘元素在海水、海带、海鱼和贝类等动植物中含量较高,易被海藻吸收;
(3)固态碘升华是碘的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11.【答案】(1)分子;中子
(2)1;A
(3);化合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氮原子和氢原子重新结合成氨分子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②处的微粒是分子;④处不带电的粒子是中子。
(2) “X”的数值为1;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A。
(3)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微观本质是氮气分子和氢气分子分裂为氮原子和氢原子,氮原子和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氨气分子。
【分析】依据物质的构成微粒(水由分子构成),以及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与质子数的关系(原子序数=质子数),以及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特点(质子数1,核外电子1)分析。结合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根据反应特点(多变一)判断反应类型;从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的角度解释微观本质。
(1)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①是原子,②是分子,由原子的构成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④处粒子不带电荷,应为中子;
(2)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X”表示氢原子序数,即为1;
氢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则A表示氢原子结构示意图;
(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根据图示,则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在催化剂作用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氮原子和氢原子重新结合成氨分子。
12.【答案】(1)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2)防止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体瓶炸裂
(3)过滤;吸附
(4);1: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乙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 节约用水举措:淘米水浇花。
(2) 细铁丝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3) “超滤膜”工作原理与过滤操作类似;椰壳活性炭利用吸附性消除异味、色素。
(4) ①氢气燃烧符号表达式: 。
②电解水时试管A、B内气体体积比约为1:2;电解水符号表达式: 。
③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电解水实验通过乙思路推测水的组成。
【分析】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节约用水的常见做法。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高温熔融物),分析水的作用。依据过滤的原理(分离难溶性杂质)和活性炭的性质(吸附性)分析。结合氢气燃烧、电解水的反应,写出符号表达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以及探究物质组成的思路(分解反应推测反应物组成)分析。
(1)节约用水的举措很多,如用淘米水浇花等。
(2)细铁丝燃烧实验中为防止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体瓶炸裂,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的水。
(3)“超滤膜”可除去难溶性杂质,其工作原理与过滤操作相似;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能消除异味、色素。
(4)氢气燃烧生成了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氢气是;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和实验的装置可知,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A,得到氢气的是试管B,故试管A、B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氢气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出的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实验是通过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推测水的能成,故电解水实验是通过图3是的乙思路推测水的组成的。
13.【答案】(1)集气瓶;;C;
(2);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所产生的气体中,木条复燃
(3)液态氮气的沸点比液氧低,取出试管,液态氮气先扩散出来,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后扩散出来的是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 ①仪器a是集气瓶;②高锰酸钾制氧气符号表达式:,收集较纯净氧气选C;③过氧化氢制氧气符号表达式:。
(2) ①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符号表达式:,发生装置选B;②检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复燃。
(3) 液态氮沸点比液氧低,先扩散出(氮气不支持燃烧,木条熄灭),后液氧扩散出(氧气支持燃烧,带火星木条复燃)。
【分析】依据仪器形状识别名称;根据反应原理写符号表达式;结合排水法收集气体更纯净,选收集装置。根据反应原理写符号表达式;依据反应条件(固液常温)选发生装置;利用氧气助燃性检验。根据液态氮和液氧的沸点差异,分析木条燃烧情况不同的原因。
(1)①根据图示可知,仪器a是集气瓶;
②高锰酸钾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但排水法收集的较纯净,故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
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①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②氧气能支持燃烧,故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所产生的气体中,木条复燃,证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氧气。
(3)因为液态氮气的沸点比液氧低,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先扩散出来的是氮气,氮气不能支持燃烧,故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后扩散出来的是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14.【答案】=40%
答: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 碳酸钙中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碳为12,氧为16。根据元素质量分数公式:钙元素相对原子质量×100%/碳酸钙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得=40% 。
【分析】利用元素质量分数公式(某元素质量分数=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代入碳酸钙中钙元素、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