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从共和摇摆到乱象丛生
—— 民主道路的挫折与近代中国的深层困境
日军占领青岛
蔡锷(1882—1916)
01
素养目标
03
整体感知
04
问题探究
05
拓展延伸
06
课堂反馈
07
板书设计
08
作业布置
02
新知导入
本课定位
大单元贯通总纲
纵向时间串联:1912-1918年,袁氏独裁复辟、护国护法开展,袁死后军阀割据,共和之路多波折。
横向维度拓展:政治争共和反独裁,经济停滞民生苦,思想反思传民主,社会战乱危机深。
核心定位锚定:承辛亥启新文化,探共和受挫之因,显民众坚守民主,明救亡图存主线。
素养目标
2022年课程标准: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了解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一、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通过梳理1912-1920年时间轴,明确袁世凯独裁(1913-1916)、张勋复辟(1917年7月)、军阀割据(1917-1920)的先后顺序,建立历史事件的时空联系。
史料实证:对比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1914年袁世凯颁布)条文,归纳独裁统治的表现(如废除责任内阁制),培养对史料的解读与比较能力。
历史解释:结合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结果(袁世凯取消帝制、段祺瑞拒绝恢复约法),理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军阀割据根源”(帝国主义分赃、地方势力崛起),形成对民国初年政治乱象的多维度认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袁世凯破坏共和与复辟、护国护法相关内容及军阀割据情况
教学难点:复辟兴衰原因、护国护法局限及军阀混战反映的问题
新知导入
狄仁杰的迷惑
1914年11月,在军警的严密保护下,袁世凯身穿黑色十二章衮(gǔn)服,缓缓登上天坛圜(huán)丘,举行祭天之礼。明清两朝,都有天子率文武百官到天坛祭天的惯例,而十二章衮服正是皇帝祭祀时的礼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复辟帝制的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的情况是怎样的
袁世凯在北京天坛举行祭天活动
任务01 袁世凯独裁与复辟:
从“临时大总统”到“洪宪皇帝”
问题链导学:
Q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通过哪些手段逐步破坏共和制度?
Q2.从“临时大总统”到“洪宪皇帝”的转变,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二次革命被轻易的镇压下去,这使袁世凯得意忘形。私欲无限膨胀,他不再满足于临时大总统的头衔,而渴望担任终身的正式总统以为最终称帝的目标做准备。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1)1913年10月,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1914年10月,解散国会。
1.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Q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通过哪些手段逐步破坏共和制度?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皇帝
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1915年5月9日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思考:《二十一条》的签订对中国和日本各有何影响?
对中国: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中日矛盾加剧。激发中国人民反日爱国的斗争,加速袁世凯北洋政府的垮台。
对日本:
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为日本在一战期间独占中国提供了条件。
卖国贼
2.对外卖国
二十一条是灭亡中国的卖国条约,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
签订“二十一条”
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洪宪帝制”三部曲:
A.谋正式总统
B.谋终身总统
C.谋帝制
坐在龙椅上的袁世凯
袁世凯与各国使节合影
袁世凯来到天坛举行祭天仪式,仪式按传统方式进行,袁世凯身着十二章纹衮服,称帝之野心昭然若揭。
3.复辟帝制(标志)
新知讲解
为了准备登基大典,袁世凯专门设了筹备处,用80万元做了两种龙袍,用12万元做了新朝玉玺,用60万元铸了金印五颗。至此,袁世凯复辟称帝的丑剧达到高潮。
——曾凡光《探索奋斗复兴:中国近代史三十讲》
新知讲解
这就是我们民间俗称的“袁大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为了巩固政局、发展经济,而在全国统一币制时发行的货币。1912年清帝退位后,实权人物袁世凯成为中外瞩目的人物,当时有人称赞他是“中国的华盛顿”。但转瞬之间他又被全国人民所唾弃,被骂作“窃国大盗”。
统一币制
称帝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
谋帝制
新知讲解
点击播放视频
Q2.从“临时大总统”到“洪宪皇帝”的转变,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反映出辛亥革命虽推翻帝制,但未彻底铲除封建势力,封建思想仍有残留;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未能建立稳固的共和政权,近代中国民主道路面临“封建势力反扑”与“制度根基薄弱”的双重困境。
任务02 维护共和的斗争:
护国与护法
问题链导学:
Q1.护国战争的直接目标是什么?
Q2.袁世凯复辟帝制短暂推行与迅速失败的原因
Q3.护护法运动的直接目标是什么?它与护国战争有何共同本质?两次运动虽有成果,但未能彻底实现共和,根源是什么?
Q4.这些维护共和的斗争,体现了近代中国先进力量的什么精神?
【材料研读】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思考: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是什么态度?
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民众进行讨袁斗争,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对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们又做出怎样的反应?
护国战争爆发
1.护国战争
点击播放视频
梁启超与袁世凯决裂
蔡锷筹划讨袁
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宣告云南独立,
组织护国军
新知讲解
1.准备:
4.经过: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梁启超、蔡锷离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1915年底、云南
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5.结果:
3.人物:
2.时间、地点: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
云南护国军
护国战争
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制
1916年1月1日—1916年3月22日称帝83天的袁世凯被迫宣告退位。6月6日病逝。
1.护国战争
新知讲解
Q1.护国战争直接目标是什么?
护国战争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共和制度”为直接目标
短暂推行:
①袁世凯控制北洋军,掌握中央政权,具备强大军事和政治实力;
②部分封建旧势力、保守派支持帝制,存在“复辟土壤”;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分散,初期未能形成有效抵制。
迅速失败:
①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遭到全国人民反对;
②蔡锷等发动“护国战争”,西南各省响应,北洋军内部也出现分裂;
③列强见复辟不得人心,放弃对袁世凯的支持,使其失去外部援助。
新知讲解
Q2.袁世凯复辟帝制短暂推行与迅速失败的原因?
说明:民主共和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护法运动
1)原因
2)目的
3)经过
4)结果
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为了维护共和制度。
1917年秋,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试图借助滇系、桂系等西南军阀的军事力量,开展护法运动。
①南北军阀最终达成了妥协,孙中山被排挤出军政府;
②1918年,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回到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依靠军阀不可能实现“护法救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
2.护法运动
新知讲解
Q3.护护法运动的直接目标是什么?它与护国战争有何共同本质?两次运动虽有成果,但未能彻底实现共和,根源是什么?
护法运动以“反对北洋军阀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恢复国会”为直接目标。
共同本质:都是近代中国先进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起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革命派局限性:
力量薄弱、缺乏群众基础、依赖军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封建势力深厚、列强扶持军阀
Q4.这些维护共和的斗争,体现了近代中国先进力量的什么精神?
新知讲解
坚守信念 · 抗争精神 · 救亡图存 · 爱国精神
任务03 军阀割据与混战:
“城头变幻大王旗”
问题链导学:
Q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哪些主要派系?各派系背后有怎样的外部支持?
Q2. 军阀割据是“地方自治”还是“国家分裂”?
Q3.“城头变幻大王旗”反映出军阀混战时期,中国政治秩序的什么特点?对近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哪些直接影响?
新知讲解
袁世凯死后各派势力群龙无首
北洋军阀
袁世凯
冯国璋
曹锟
吴佩孚
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
段祺瑞
奉系军阀
张作霖
各派系分裂、争夺政府控制权
军阀却是民国史上的一笔糊涂账。1912—1928年,中国的1400多个大小军阀发动了140余次地方性及省际战争。从袁世凯死去的1916年6月到1928年6月,有六个人成为国家元首,组成25个以上内阁。对此,李大钊的清算最是泼辣,他把当时的政治生活比作“宰猪场式的政治”,而军阀是吃人民“血肉骨头”的“文武豺狼”。
——孙德鹏《疲劳的颜色》
1、军阀割据的概况
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4年)
+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
导致中国军阀割据的原因?
重要原因:帝国主义在华相互争夺,扶植各自代理人。
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洋务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以冯国璋、曹锟为首,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地。
北洋军阀
直系军阀:英美
皖系军阀:日本
奉系军阀:日本
以段祺瑞为首,掌握北京政府,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
以张作霖为首,盘踞东北
其他各省:滇系(英美)军阀唐继尧占云南、贵州;桂系(英美)军阀陆荣廷占广东、广西
1、军阀割据的概况
Q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哪些主要派系?各派系背后有怎样的外部支持?
新知讲解
点击播放视频
新知讲解
Q2. 军阀割据是“地方自治”还是“国家分裂”?
军阀割据的本质是“国家分裂”,而非“地方自治”,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统一的国家主权与合法治理框架。
地方自治的核心是“在统一国家内的分权治理”:它以宪法或法律为依据,地方权力源于中央授权,目标是提升治理效率,且地方与中央存在共同的国家认同(如现代联邦制国家的州自治)。
军阀割据的本质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分裂统治”:
缺乏统一的国家认同:军阀(如直系、皖系、奉系、滇系)以地域、派系为纽带,将军队视为私人工具,追求“地盘”而非国家统一;
否定中央权威:各军阀自行征税、扩军、制定政策,甚至与列强勾结(如张作霖与日本),中央政府(如北京政府)沦为傀儡,无法行使主权;
破坏国家整体性:军阀间的混战(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导致行政区划破碎、经济体系割裂、民众流离失所,完全背离“地方自治”的治理逻辑。
军阀割据是民国初年国家主权碎片化的表现,属于“国家分裂”,而非任何意义上的“地方自治”。
【合作探究】
材料 军阀割据造成1914~1918年农户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减少2600多万亩,荒地增加4900多万亩,军费增加5000多万元。
根据材料分析军阀割据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①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人民流离失所,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军队人数和军费开支大幅度增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军阀割据的影响
军阀把持朝政,任人唯亲,甚至贿赂总统;
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军阀之间争夺地盘,连年混战,陷入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依仗武力,无视国法,祸国殃民,阻碍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的发展。
Q3.“城头变幻大王旗”反映出军阀混战时期,中国政治秩序的什么特点?对近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哪些直接影响?
反映出当时中国政治秩序混乱无序、缺乏统一权威的特点:中央政府被军阀操控,沦为派系争权的工具;地方政权频繁更迭,军阀以武力割据地盘,“谁有兵权谁掌权”,民主制度名存实亡,形成“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的乱象。
争夺地盘
连年混战
破坏生产
民不聊生
依附列强
出卖国家
经济层面:军阀为扩充军力,大肆搜刮民众(征收重税、滥发货币),破坏农业生产;战乱导致交通中断、工厂倒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近代中国经济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社会层面:战乱造成大量民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人口锐减;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荒废,社会秩序崩溃,进一步加剧了近代中国的贫困与落后,使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深层困境愈发凸显。
Q3.“城头变幻大王旗”反映出军阀混战时期,中国政治秩序的什么特点?对近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哪些直接影响?
新知讲解
知识拓展
学史崇德
1912
临时总统
1915
签二十一条
正式总统
1913
宋案
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
承认帝制
护国战争
1915-1916
1916-1928
军阀割据
1914
修改总统选举法
解散国会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谋正式总统
谋终身总统
谋帝制
洪宪帝制
三部曲
袁世凯——逆民意称帝复辟
军阀混战
北伐战争
孙中山——行共和永不言弃
护法运动
教学板书
宋教仁案
复辟帝制
军阀割据
二次革命
护法运动
资产阶级
革命派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
护国运动
失败
成功
失败
谁主动承接了尚未成功的革命?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从共和摇摆到乱象丛生 —— 民主道路的挫折与近代中国的深层困境
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激发了实业家投资办厂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发展民族工业的热潮。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从1912年到1919年,新建厂矿600多家,新增资本1.3亿多元,超过过去半个 世纪的总量。其中,纺织、面粉行业发展最快。然而,随着欧洲战事结束,列强卷土重来,加之军阀混战不断,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1.(2025八年级上·全国·专题练习)1915年,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改国号为 “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 “洪宪元年”。这一行为引发了(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2.(24-25八年级上·云南昭通·期末)袁世凯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登基当皇帝,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引发了一次由云南昆明开始的反对帝制复辟的著名革命。这次“革命”指的是( )
A.黄花岗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萍浏醴起义
C
C
课堂反馈
3.(2025八年级上·全国·专题练习)“直系军阀控制着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皖系军阀掌握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盘踞在东北三省。” 这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A.国家统一局面的形成 B.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C.民主政治的蓬勃发展 D.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序
4.(2025九年级下·浙江·专题练习)如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C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峰时期,C点出现的原因是( )
①实业救国热潮的兴起 ②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③官僚资本的建立与扩张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B
课堂反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