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五章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五章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
一、单选题
1.(2025重庆杨家坪中学月考)已知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始边与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经过点,则( )
A.
B.
C.
D.
2.(2025云南玉溪第一中学月考)已知,,则角的终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2025浙江杭州期末)若,且,则是第( )象限角.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4.(2024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开学考)已知角的终边落在直线上,则的值为( )
A.
B.
C.
D.
5.(2025河南洛阳期中)已知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上,则的值为( )
A.
B.
C.
D.
6.(2025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期末)“”是“”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多选题
7.(2025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则( )
A. 为钝角
B.
C.
D. 点在第二象限
8.(2025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末)若已知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则( )
A.
B.
C.
D.
9.(2025江苏盐城期末)若是第二象限角,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三、填空题
10.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_.
11.(2025江苏常州段考)已知角的终边过点(),且,则________.
12.化简:________.
四、解答题
13.已知角的终边过点。
(1)求的值;
(2)试判断的值的符号。
14.已知角的终边在直线上。
(1)若角的终边上一点的横坐标为,求和的值;
(2)求的值。
15.如图所示,滚珠,同时从点出发沿圆形轨道匀速运动,滚珠按逆时针方向每秒转弧度,滚珠按顺时针方向每秒转弧度,相遇后发生碰撞,各自按照原来的速度大小反向运动。
(1)求滚珠,第一次相遇时所用的时间及相遇点的坐标;
(2)求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滚珠,各自滚动的路程。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根据三角函数定义,角终边过点,先求半径。
正弦函数定义为,代入得,故选D。
2.答案:C
解析:根据三角函数符号规律:
时,终边在第三、四象限或轴负半轴;
时,终边在第一、三象限(正切为“正”则正弦与余弦同号);
两者交集为第三象限,故选C。
3.答案:C
解析:与第2题逻辑一致:
:在第三、四象限或轴负半轴;
:在第一、三象限;
交集为第三象限,故选C。
4.答案:D
解析:直线过第一、三象限,需分情况讨论:
取第一象限点,,;
取第三象限点,,;
故,故选D。
5.答案:A
解析:终边在上,故(斜率即正切值)。
所求式子分子分母同除以(,否则终边在轴,不满足):
,代入得,故选A。
6.答案:B
解析:从充分性和必要性判断:
充分性:若,则或(),不唯一,故不充分;
必要性:若,则,故必要;
综上为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
二、多选题
7.答案:BC
解析:角终边过,先求。
A:,对应(锐角),非钝角,A错误;
B:,B正确;
C:,C正确;
D:,,故点在第一象限,D错误;
故选BC。
8.答案:AB
解析:单位圆上点满足,已知,代入得:

由,故,故选AB。
9.答案:ABD
解析:是第二象限角,故(),则,分为奇数、偶数讨论:
当(偶数):(第一象限),此时,,;
当(奇数):(第三象限),此时,,;
分析选项:
A:可能正也可能负,不一定成立;
B:可能正也可能负,不一定成立;
C:始终为正(第一、三象限正切均正),一定成立;
D:(第二象限余弦负),可能正或负,故可能负或正,不一定成立;
故选ABD。
三、填空题
10.答案:
解析:利用诱导公式化简角度(终边相同角三角函数值相等):


乘积为。
11.答案:
解析:角终边过(),则。
由,代入得:
,因(),两边除以:
()。
故。
12.答案:
解析:利用诱导公式化简各三角函数:
(第三象限正弦负);

(余弦为偶函数,);

相加得:。
四、解答题
13.解:
(1)求半径:(,需分正负)。
分情况讨论:
当时,:
,,;
求和:。
当时,():
,,;
求和:。
综上,当时值为,当时值为。
(2)化简表达式:

分情况讨论:
当时:,,;
和为(负号)。
当时:,,;
和为(正号)。
综上,当时表达式为负,当时表达式为正。
14.解:
(1)求坐标:横坐标为2,代入直线方程得,故。
求半径:。
求三角函数值:
,。
(2)直线过第二、四象限,分情况讨论:
当在第二象限时,取点,;
,;
代入式子:。
当在第四象限时,取点,;
,;
代入式子:。
综上,无论在第二还是第四象限,式子的值均为0。
15.解:
(1)分析运动关系:圆形轨道周长对应角度,逆时针速度,顺时针速度,两者相对速度为(反向运动,速度相加)。
第一次相遇时,两者转过角度和为,设时间为:
秒。
求相遇点坐标:以为起点(对应角度),逆时针转过角度,故相遇点对应角度为。
单位圆上点坐标为,代入:
,,故相遇点坐标为。
(2)分析第一次相遇后运动:碰撞后顺时针运动(速度大小),逆时针运动(速度大小),此时两者同向运动,相对速度为(速度大于)。
第二次相遇时,比多转过(同向运动,角度差为),设第一次到第二次相遇时间为:
秒。
总时间总秒。
计算各自路程(路程=速度大小×总时间,弧度对应弧长,单位圆半径为1,弧长=角度):
的路程:;
的路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