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学习目标 1. 学会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 2. 弄清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3. 通过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任务一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活动1:实验原理R=活动2:实验器材电源、导线、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活动3:电路图 活动4: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调节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到零刻度线处;按电路图连接实物;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处。(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3)根据公式R=计算出R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4)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分别记录对应的值。(5)断开开关,将定值电阻换为小灯泡,重复实验。活动5:实验数据记录表格(1)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电阻的平均值R/Ω123(2)测小灯泡的阻值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123活动6:I-U图像分析 (1)定值电阻阻值是一定的,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小灯泡的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像为随电压增大而向下弯曲的曲线。点拨:测量小灯泡电阻不能求平均值,原因是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求平均值反而是错误的。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应用1】如图所示,小红同学用“伏安法”研究小灯泡发光时的电阻规律。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3.8 V,电阻约为10 Ω,则电流表应选用 量程,电压表应选用 量程。(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在A端时小灯泡最亮)。(3)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到 (选填“A”或“B”)端。(4)实验中,小红同学已经得到了下表的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电压/V 1 1.5 2 2.5 3.8电流/A 0.16 0.21 0.25 0.28电阻/Ω小灯泡亮度 非常暗 很暗 暗 稍亮①第5次实验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丙所示,分别为 V、 A,此时小灯泡的阻值为 Ω。②从已有数据推测,当电压为3.8 V时,小灯泡的亮度将更亮,小灯泡的电阻将 (选填“更大”“更小”或“不变”),原因是 。任务二 串联、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同学们现在有5 Ω、10 Ω、15 Ω、20 Ω的电阻各一个,但是现在实验中需要一个25 Ω和一个4 Ω的电阻,你该怎么办呢?能否利用其中某些电阻组合起来,使组合的电阻相当于一个25 Ω和一个4 Ω的电阻?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下列问题,逐步体验串联电路电阻特点的推导过程。问题1:结合电路中所标示的物理量,由欧姆定律可知,U1= ,U2= 。问题2:用R表示R1和R2的等效电阻,则U= 。问题3:由U=U1+U2,可得IR= + ,因为I=I1=I2,可推出R= 。拓展延伸(1)串联电路中,串联的电阻越多,电阻越大。(2)串联电路中,串联的电阻数量一定,某一电阻增大,总电阻会随之增大。(3)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故串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大。如图所示:(4)串联分压,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下列问题,逐步体验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的推导过程。问题4:结合电路中所标示的物理量,由欧姆定律可知:I1= ,I2= 。问题5:用R表示R1和R2的等效电阻,则I= 。问题6:由I=I1+I2,U=U1=U2,可得= 。拓展延伸(1)并联电路中,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小。(2)并联电路中,并联的电阻的数量一定,某一电阻增大,总电阻会随之增大。(3)电阻并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故并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如图所示:(4)并联分流,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应用2】一个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0.2 A,电压为3 V。现要把它接在4 V电源上仍能正常发光,该灯泡必须( )A. 串联一个10 Ω电阻B. 并联一个10 Ω电阻C. 串联一个5 Ω电阻D. 并联一个5 Ω电阻特别提醒:在本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灯泡正常发光,在两次电路连接中,流经灯泡的电流是相等的,这是一隐形条件。【应用3】一名同学在做实验时,需要一个阻值为6 Ω的电阻,但手边只有10 Ω和12 Ω的电阻各2个,则下列办法可行的是( )A. 将两个12 Ω的电阻并联起来B. 将一个10 Ω和一个12 Ω的电阻并联起来C. 将两个10 Ω的电阻串联起来D. 将一个10 Ω和一个12 Ω的电阻串联起来特别提醒:串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电阻的长度,所以阻值增大,并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电阻的横截面积,所以阻值减小。6/8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学习目标 1. 学会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 2. 弄清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3. 通过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任务一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活动1:实验原理R=活动2:实验器材电源、导线、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活动3:电路图 活动4: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调节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到零刻度线处;按电路图连接实物;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处。(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3)根据公式R=计算出R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4)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分别记录对应的值。(5)断开开关,将定值电阻换为小灯泡,重复实验。活动5:实验数据记录表格(1)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电阻的平均值R/Ω123(2)测小灯泡的阻值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123活动6:I-U图像分析 (1)定值电阻阻值是一定的,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小灯泡的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像为随电压增大而向下弯曲的曲线。点拨:测量小灯泡电阻不能求平均值,原因是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求平均值反而是错误的。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应用1】如图所示,小红同学用“伏安法”研究小灯泡发光时的电阻规律。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3.8 V,电阻约为10 Ω,则电流表应选用 0~0.6 A 量程,电压表应选用 0~15 V 量程。(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在A端时小灯泡最亮)。答:如图所示。(3)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到 B (选填“A”或“B”)端。(4)实验中,小红同学已经得到了下表的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电压/V 1 1.5 2 2.5 3.8电流/A 0.16 0.21 0.25 0.28电阻/Ω小灯泡亮度 非常暗 很暗 暗 稍亮①第5次实验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丙所示,分别为 3 V、 0.3 A,此时小灯泡的阻值为 10 Ω。②从已有数据推测,当电压为3.8 V时,小灯泡的亮度将更亮,小灯泡的电阻将 更大 (选填“更大”“更小”或“不变”),原因是 灯丝的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特别提醒:本题用“伏安法”研究小灯泡发光时的电阻规律实验,考查了电表的使用、电路连接、注意事项、电表读数、电阻的计算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知识。任务二 串联、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同学们现在有5 Ω、10 Ω、15 Ω、20 Ω的电阻各一个,但是现在实验中需要一个25 Ω和一个4 Ω的电阻,你该怎么办呢?能否利用其中某些电阻组合起来,使组合的电阻相当于一个25 Ω和一个4 Ω的电阻?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下列问题,逐步体验串联电路电阻特点的推导过程。问题1:结合电路中所标示的物理量,由欧姆定律可知,U1= I1R1 ,U2= I2R2 。问题2:用R表示R1和R2的等效电阻,则U= IR 。问题3:由U=U1+U2,可得IR= I1R1 + I2R2 ,因为I=I1=I2,可推出R= R1+R2 。拓展延伸(1)串联电路中,串联的电阻越多,电阻越大。(2)串联电路中,串联的电阻数量一定,某一电阻增大,总电阻会随之增大。(3)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故串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大。如图所示:(4)串联分压,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下列问题,逐步体验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的推导过程。问题4:结合电路中所标示的物理量,由欧姆定律可知:I1= ,I2= 。问题5:用R表示R1和R2的等效电阻,则I= 。问题6:由I=I1+I2,U=U1=U2,可得= + 。拓展延伸(1)并联电路中,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小。(2)并联电路中,并联的电阻的数量一定,某一电阻增大,总电阻会随之增大。(3)电阻并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故并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如图所示:(4)并联分流,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应用2】一个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0.2 A,电压为3 V。现要把它接在4 V电源上仍能正常发光,该灯泡必须( C )A. 串联一个10 Ω电阻B. 并联一个10 Ω电阻C. 串联一个5 Ω电阻D. 并联一个5 Ω电阻特别提醒:在本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灯泡正常发光,在两次电路连接中,流经灯泡的电流是相等的,这是一隐形条件。【应用3】一名同学在做实验时,需要一个阻值为6 Ω的电阻,但手边只有10 Ω和12 Ω的电阻各2个,则下列办法可行的是( A )A. 将两个12 Ω的电阻并联起来B. 将一个10 Ω和一个12 Ω的电阻并联起来C. 将两个10 Ω的电阻串联起来D. 将一个10 Ω和一个12 Ω的电阻串联起来特别提醒:串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电阻的长度,所以阻值增大,并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电阻的横截面积,所以阻值减小。6/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 学生版.docx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