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导学案(含解析)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导学案(含解析)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认识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综合思维: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与影响因素相结合,分析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区域认知: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认识不同区域的气温和降水差异,理解区域气候的多样性。
地理实践力:通过读图、析图、绘图等活动,提高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地理实践力。
【重难点】
重点:①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②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难点:①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②地形对气温和降水影响的分析;③理解不同因素对气温和降水影响的差异。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阅读教材P48-57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的气温。
(1)一天中的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
(2)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 月份,最低气温是 月份,南半球相反。
2、世界气温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1)纬度位置:气温从赤道向两极 。(低纬度气温 ,高纬度气温 )
(2)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 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 于海洋。
(3)洋流因素:暖流经过气温较 ,寒流经过气温较 。
(4)地形因素: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
3、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南半球大,等温线更 ;南半球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等温线更平直。
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赤道地区降水 ,两极地区降水 。( 位置)
(2)中纬度地区,一般沿海 ,内陆 ( 位置)
(3)暖流经过降水 ,寒流经过降水 。( 因素)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 ,背风坡降水 。( 因素,高大山脉对气流的阻挡)
(5)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西部、内部 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东部 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
2、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东部的 (被称为世界“雨极”)。
原因:地处湿润气流的 坡,降水 。
3、并不是所有的沿海地区都多雨,受海洋影响较小的沿海地区少雨,如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4、世界干极: 。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探究世界气温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认真观察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气温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有什么规律?
2、气温分布呈现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什么?
3、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一个比较平直?为什么?
4、“全球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同一纬度,非洲南端东海岸与西海岸的气温哪个高?原因是什么?
5、为什么有如下的景象发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探究二:探究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认真观察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大体上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内陆与沿海地区年降水量有何不同?
3、是什么因素影响降水的分布?
4、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降水分布的呢?
5、世界的“干极”在哪里?
6、暖流和寒流对沿岸地区的降水有何不同影响?请举例说明?
7、有古人用诗这样描写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重难点突破 —— 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实例
突破一: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Ⅰ 核心规律
1、纬度分布:
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 (赤道地区年均温20℃以上,两极地区低于-20℃)。
原因:低纬度太阳辐射 ,高纬度太阳辐射 (如赤道与北极地区温差显著)。
2、海陆差异: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 海洋;冬季:同纬度陆地气温 海洋。
3、洋流影响:
暖流流经地区气温较 (如欧洲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温和)。
寒流流经地区气温较 (如秘鲁西海岸受秘鲁寒流影响,夏季凉爽)。
4、地形影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 ℃。
Ⅱ 口诀记忆
“气温分布有规律,低纬高来高纬低;海陆差异季不同,夏陆高来冬海低;暖流增温寒降温,地形高处气温低;纬度海陆洋流形,四因共同来影响。”
突破二: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Ⅰ 核心规律
1、纬度分布:赤道地区降水 (年降水量 2000mm 以上,如赤道雨林区)。两极地区降水 (年降水量200mm 以下,如南极大陆)。
2、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 (如我国东南沿海)。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 (如撒哈拉沙漠、阿塔卡马沙漠)。
3、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 (如欧洲西部),内陆降水 (如中亚地区)。
4、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 (如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年降水超11500mm)。背风坡降水 (如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背风坡)。
5、洋流影响:暖流 湿(如澳大利亚东海岸受暖流影响,降水丰富)。寒流 湿(如非洲西海岸受寒流影响,形成沙漠)。
Ⅱ 口诀记忆
“降水分布看纬度,赤道多来两极稀;回归东岸降水多,西岸内陆成旱地;中纬沿海多湿润,内陆干燥少雨滴;地形洋流加影响,迎风多雨背风低。”
突破三: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特点
Ⅰ 核心规律
1、气温时间变化:
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
年变化:北半球陆地 月最热、 月最冷,海洋 月最热、 月最冷(南半球相反)。
2、降水时间变化: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
Ⅱ 口诀记忆
“气温日变有规律,午后两点高,日出前后低;年变南北半球反,陆七海八热期记。降水时间分四类,全年多少夏冬异,气候类型来对应,时间变化要牢记。”
突破四:气候基本要素的综合分析
Ⅰ 核心规律
1、气温与降水的关联: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雨热同期)(如季风气候)。
高温期与少雨期一致(雨热不同期)(如地中海气候)。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 位置(决定气温带)、 位置(影响降水多少)、 (垂直差异显著)、 (调节沿海气候)。
Ⅱ 口诀记忆
“气候要素温与水,二者关联看匹配;高温多雨或相反,结合类型来分类。纬度海陆定基础,地形洋流加影响,综合分析抓关键,气候特征记心扉。”
【真题剖析】
(2025·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下图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等温线a、b表示的气温分别是( )
A.10℃、10℃ B.10℃、22℃ C.22℃、22℃ D.22℃、10℃
2.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呈带状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北京市某中学地理社团开展了气温观测的地理实践活动,并结合气象站提供的数据。绘制了当日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地理社团的同学在进行气温观测活动时,应使用的工具是( )
A.雨量器 B.温度计 C.指南针 D.地球仪
4.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同学们发现该日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
A.2时左右 B.8时左右 C.14时左右 D.20时左右
(2025·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用实验探究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早晨将装有相同体积、相同温度的水和沙的容器放置于室外,在中午和夜晚分别同时测量水和沙的温度。下图为实验结果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5.比较图示水和沙的温度变化差异,可知( )
A.水升温快、降温快 B.水升温慢、降温快
C.沙升温快、降温快 D.沙升温慢、降温快
6.用水和沙分别类比海洋和陆地,可推测一年中北半球同纬度地区( )
A.陆地气温均比海洋高 B.7月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C.陆地气温均比海洋低 D.1月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2023·内蒙古·中考真题)朝鲜半岛与中国陆地相连。读“朝鲜半岛某年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从图中可知,朝鲜半岛1月平均气温( )
A.甲地为-8℃ B.大部分地区在0℃以上
C.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D.西南部差异小
8.下列关于朝鲜半岛自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 B.乙地附近河流流速慢
C.丙地地处山地 D.大部分河流无结冰期
9.(2018·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附近降水多 B.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C.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是一样的 D.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大陆西岸降水多
【随堂检测】
一、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该地位于(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寒带
2.该地气温年较差约是( )
A.10℃ B.25℃ C.-10℃ D.28℃
3.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A.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较小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读某地区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纬度,虚线表示海岸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地区位于( )
A.东半球 B.北半球 C.南半球 D.西半球
5.对于甲、乙两地区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温度相同 B.乙地位于海洋
C.甲、乙两地都位于海洋 D.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6.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 )
A.太阳辐射差异 B.地形差异 C.纬度差异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读某区域甲、乙两个地点的气候数据(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乙
平均气温 1月 19℃ 1月 20℃
7月 1℃ 7月 -3℃
年降水量 1030mm 350mm
7.根据甲、乙两地的气温可以判定,该区域( )
A.1月气温低于7月,位于北半球 B.1月气温高于7月,位于南半球
C.7月气温低于1月,位于北半球 D.7月气温高于1月,位于南半球
8.根据甲、乙两地年降水量数据,可以判定( )
A.甲地的降水多于乙地,甲为迎风坡 B.甲地的降水少于乙地,乙为迎风坡
C.甲地的降水多于乙地,甲为背风坡 D.甲地的降水少于乙地,乙为背风坡
9.图示影响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如图为某山地气流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图说明( )
A.此次降水为锋面雨 B.甲气流比乙气流湿润
C.北坡是迎风坡,植被少 D.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少
11.若A处的气温为16℃,则B处的气温约为( )
A.0.4℃ B.10.4℃ C.16℃ D.31.6℃
12.此图中反映降水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经度位置 C.海陆因素 D.纬度位置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从图中可以看出,最炎热的大陆是( )
A.非洲大陆 B.澳大利亚大陆 C.南美洲大陆 D.亚欧大陆
14.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A.气温随纬度的增大而升高 B.同纬度地区气温相同
C.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D.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平直
15.位于北纬30°附近的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在0°C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方低10°C多,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海拔因素
下图为沿某条纬线的美洲剖面图及三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6.①、②、③三地的气温年较差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②③
17.①地的气候特征可为( )
A.夏季暖热少雨,冬季温和干燥 B.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少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全年温和湿润
18.造成①地和②地之间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度 B.地形 C.纬度 D.河流
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状况是认识区域差异的重要内容。图是世界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甲、乙、丙三地,气温由高向低的顺序是( )
A.丙>乙>甲 B.乙>甲>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20.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1.造成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下图是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气温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在北半球 B.该区域在南半球
C.该区域在东半球 D.该区域在西半球
24.若阴影部分为陆地,非阴影部分为海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为夏季 B.北半球为冬季 C.南半球为冬季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中③地区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雪域高原”的美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大致是( )
A.由两极向赤道递减 B.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C.由低纬向高纬递增 D.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6.图中①②③④四点,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27.青藏高原被称为“雪域高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二、解答题
28.同学们对实验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探究主题: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变化
地理实验: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沙子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
实验思考:
(1)比较沙子和水从早上到中午温度变化的快慢, 升温快。
(2)比较沙子和水从中午到傍晚温度变化的快慢, 降温慢。
(3)结合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推测陆地与海洋相比, 升温快,降温也快,气温日变化大。
迁移应用:
(4)北半球冬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 海洋(高于/等于/低于)。
(5)图中a、b、c为等温线,且c>b>a,则该区域位于 半球,若此时为冬季,甲地为 (海洋\陆地)。
29.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甲)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非洲绝大部分区年平均气温在 ℃以上,气候普遍暖热,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
(2)世界年平均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两极地区逐渐 ,从分布图中可以看出 (南/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
(3)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人类活动 D.地形地势因素
(4)图甲中亚洲中部的 (地形区)年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偏 ,原因是 。
(5)由图乙可知: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 附近;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相比,大陆东岸降水 (多或少)。在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与大陆内部相比,内陆地区年降水量 (多或少)。在山地,迎风坡降水 (多或少)。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认识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综合思维: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与影响因素相结合,分析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区域认知: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认识不同区域的气温和降水差异,理解区域气候的多样性。
地理实践力:通过读图、析图、绘图等活动,提高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地理实践力。
【重难点】
重点:①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②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难点:①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②地形对气温和降水影响的分析;③理解不同因素对气温和降水影响的差异。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阅读教材P48-57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的气温。
(1)一天中的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2、世界气温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1)纬度位置: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3)洋流因素:暖流经过气温较高,寒流经过气温较低。
(4)地形因素: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南半球大,等温线更弯曲;南半球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等温线更平直。
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位置)
(2)中纬度地区,一般沿海多雨,内陆少雨(海陆位置)
(3)暖流经过降水多,寒流经过降水少。(洋流因素)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高大山脉对气流的阻挡)
(5)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西部、内部少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东部多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
2、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东部的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雨极”)。
原因:地处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
3、并不是所有的沿海地区都多雨,受海洋影响较小的沿海地区少雨,如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4、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探究世界气温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认真观察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气温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有什么规律?
【答案】1、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气温分布呈现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2、地面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而太阳辐射在各个纬度范围是分布不均匀的。太阳直射点范围内得到的能量多,而非太阳直射点得到的太阳辐射要少。
3、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一个比较平直?为什么?
【答案】3、1月份和7月份的等温线大致都与纬线平行,南半球因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较大,等温线基本上反映的是海洋省气温随纬度的变化,显得比较平直。北半球陆地面积大,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
4、“全球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同一纬度,非洲南端东海岸与西海岸的气温哪个高?原因是什么?
【答案】4、东海岸的气温高于西海岸。因为暖流流经的地区,温度升高,寒流流经的地区,温度降低。
5、为什么有如下的景象发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5、主要指的是地形也就是海拔的差异。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在不断的降低。山地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探究二:探究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认真观察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大体上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答案】1、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大体上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内陆与沿海地区年降水量有何不同?
【答案】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少,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多。
3、是什么因素影响降水的分布?
【答案】3、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4、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降水分布的呢?
【答案】4、赤道地区纬度,终年高温,蒸发旺盛,濒临海洋,水汽多,容易形成降雨;两极地区纬度高, 终年寒冷,蒸发弱,水汽少。中纬度沿海受海洋水汽的影响较大,因而降水较多,内陆因受到海洋水汽较少,降水较少。
5、世界的“干极”在哪里?
【答案】5、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
6、暖流和寒流对沿岸地区的降水有何不同影响?请举例说明?
【答案】6、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能增加沿岸地区的降水,如欧洲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较为丰富;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会减少沿岸地区的降水,如南美洲西海岸的阿塔卡马沙漠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水稀少。
7、有古人用诗这样描写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答案】7、由于海拔的不同,气温和降水也不同,所以气候的表现也不同。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表现为高大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从而造成山脉两侧降水多少的差异。迎风坡一侧,因暖气流抬升,气温降低,易产生降水,形成地形雨;而背风坡一侧,因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很难形成降水。
【重难点突破 —— 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实例
突破一: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Ⅰ 核心规律
1、纬度分布:
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赤道地区年均温20℃以上,两极地区低于-20℃)。
原因:低纬度太阳辐射强,高纬度太阳辐射弱(如赤道与北极地区温差显著)。
2、海陆差异: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同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3、洋流影响:
暖流流经地区气温较高(如欧洲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温和)。
寒流流经地区气温较低(如秘鲁西海岸受秘鲁寒流影响,夏季凉爽)。
4、地形影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Ⅱ 口诀记忆
“气温分布有规律,低纬高来高纬低;海陆差异季不同,夏陆高来冬海低;暖流增温寒降温,地形高处气温低;纬度海陆洋流形,四因共同来影响。”
突破二: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Ⅰ 核心规律
1、纬度分布:赤道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 2000mm 以上,如赤道雨林区)。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200mm 以下,如南极大陆)。
2、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如我国东南沿海)。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如撒哈拉沙漠、阿塔卡马沙漠)。
3、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如欧洲西部),内陆降水少(如中亚地区)。
4、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多(如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年降水超11500mm)。背风坡降水少(如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背风坡)。
5、洋流影响:暖流增湿(如澳大利亚东海岸受暖流影响,降水丰富)。寒流减湿(如非洲西海岸受寒流影响,形成沙漠)。
Ⅱ 口诀记忆
“降水分布看纬度,赤道多来两极稀;回归东岸降水多,西岸内陆成旱地;中纬沿海多湿润,内陆干燥少雨滴;地形洋流加影响,迎风多雨背风低。”
突破三: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特点
Ⅰ 核心规律
1、气温时间变化:
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热、1月最冷,海洋8月最热、2月最冷(南半球相反)。
2、降水时间变化: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
Ⅱ 口诀记忆
“气温日变有规律,午后两点高,日出前后低;年变南北半球反,陆七海八热期记。降水时间分四类,全年多少夏冬异,气候类型来对应,时间变化要牢记。”
突破四:气候基本要素的综合分析
Ⅰ 核心规律
1、气温与降水的关联: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雨热同期)(如季风气候)。
高温期与少雨期一致(雨热不同期)(如地中海气候)。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决定气温带)、海陆位置(影响降水多少)、地形(垂直差异显著)、洋流(调节沿海气候)。
Ⅱ 口诀记忆
“气候要素温与水,二者关联看匹配;高温多雨或相反,结合类型来分类。纬度海陆定基础,地形洋流加影响,综合分析抓关键,气候特征记心扉。”
【真题剖析】
(2025·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下图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等温线a、b表示的气温分别是( )
A.10℃、10℃ B.10℃、22℃ C.22℃、22℃ D.22℃、10℃
2.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呈带状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1.B 2.A
【解析】1.由题干“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平均气温10℃-22℃)范围”可知,图片中阴影部分为1月适宜避寒区,气温大致在10℃-22℃之间,a等温线都位于阴影部分远离赤道一侧,是10℃等温线,b等温线都位于阴影部分靠近赤道一侧,是22℃等温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由图可知,1月适宜避寒区呈带状分布,大致与纬线平行。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亚洲南部、北美洲南部、南美洲西部和南部等地,这些地区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10℃-22℃,气候温暖,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A正确;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北京市某中学地理社团开展了气温观测的地理实践活动,并结合气象站提供的数据。绘制了当日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地理社团的同学在进行气温观测活动时,应使用的工具是( )
A.雨量器 B.温度计 C.指南针 D.地球仪
4.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同学们发现该日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
A.2时左右 B.8时左右 C.14时左右 D.20时左右
【答案】3.B 4.C
【解析】3.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降水量的工具,A错误。温度计是专门用于测量温度的工具,进行气温观测活动时应使用温度计,B正确。指南针是指示方向的工具,C错误。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不能测量气温,D错误。故选B。
4.2时左右气温处于较低值,不是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A错误。8时左右气温在上升阶段,不是最高值,B错误。从图中能看出14时气温最高,符合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这一规律,C正确。20时左右气温处于下降阶段,不是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D错误。故选C。
(2025·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用实验探究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早晨将装有相同体积、相同温度的水和沙的容器放置于室外,在中午和夜晚分别同时测量水和沙的温度。下图为实验结果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5.比较图示水和沙的温度变化差异,可知( )
A.水升温快、降温快 B.水升温慢、降温快
C.沙升温快、降温快 D.沙升温慢、降温快
6.用水和沙分别类比海洋和陆地,可推测一年中北半球同纬度地区( )
A.陆地气温均比海洋高 B.7月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C.陆地气温均比海洋低 D.1月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答案】5.C 6.B
【解析】5.读图可知,中午沙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夜晚沙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说明相同条件下,沙升温快、降温快;水升温慢、降温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海洋类似水,陆地类似沙,北半球同纬度地区,7月是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1月是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3·内蒙古·中考真题)朝鲜半岛与中国陆地相连。读“朝鲜半岛某年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从图中可知,朝鲜半岛1月平均气温( )
A.甲地为-8℃ B.大部分地区在0℃以上
C.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D.西南部差异小
8.下列关于朝鲜半岛自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 B.乙地附近河流流速慢
C.丙地地处山地 D.大部分河流无结冰期
【答案】7.D 8.C
【解析】7.读图可知,甲地位于-6℃与-8℃之间,其气温应高于-8℃,A错误;0℃等温线位于朝鲜半岛南端,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B错误;气温受纬度影响,由北向南逐渐升高,C错误;西南部等温线较为稀疏,说明其气温变化较小,D正确;故选D。
8.读图可知,朝鲜半岛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东部,向西注入海洋,说明其地势东高西低,A错误;乙地等温线密集,气温变化大,表明其地势较为陡峭,河流落差大,流速快,B错误;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河流有结冰期,D错误;丙地位于河流上游,且附近存在闭合的等温线,气温较低,说明当地海拔较高,可能为山地地形,C正确,故选C。
9.(2018·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附近降水多 B.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C.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是一样的 D.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大陆西岸降水多
【答案】9.B
【解析】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道附近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空气下沉、降水少,A错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B正确。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洋比热容大,陆地比热容小,同纬度的海洋夏季时气温低于陆地,冬季时则海洋高于陆地,C错误。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少,D错误,故选B。
【随堂检测】
一、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该地位于(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寒带
2.该地气温年较差约是( )
A.10℃ B.25℃ C.-10℃ D.28℃
3.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A.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较小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答案】1.C 2.B 3.B
【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且年温差较大,应该位于南半球的温带地区,即南温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气温年较差是一年内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由此读图可知,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28℃-3℃=25℃,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份,应位于南半球,进一步读图可知该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读某地区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纬度,虚线表示海岸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地区位于( )
A.东半球 B.北半球 C.南半球 D.西半球
5.对于甲、乙两地区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温度相同 B.乙地位于海洋
C.甲、乙两地都位于海洋 D.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6.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 )
A.太阳辐射差异 B.地形差异 C.纬度差异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4.C 5.B 6.D
【解析】4. 读图可知,图中等温线的温度由北向南递减,因此该地区位于南半球。从等温线不能判断出东西半球,故选C。
5.读图可知,图中甲地位于在10℃~15℃之间,乙地气温在15℃~20℃之间,AD错误;南半球7月是冬季,海洋的气温高于陆地,图中甲位于陆地,乙位于海洋,B正确,C错误。故选B。
6.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相反,D正确;与太阳辐射差异、地形差异及纬度相近关系不大,ABC排除。故选D。
读某区域甲、乙两个地点的气候数据(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乙
平均气温 1月 19℃ 1月 20℃
7月 1℃ 7月 -3℃
年降水量 1030mm 350mm
7.根据甲、乙两地的气温可以判定,该区域( )
A.1月气温低于7月,位于北半球 B.1月气温高于7月,位于南半球
C.7月气温低于1月,位于北半球 D.7月气温高于1月,位于南半球
8.根据甲、乙两地年降水量数据,可以判定( )
A.甲地的降水多于乙地,甲为迎风坡 B.甲地的降水少于乙地,乙为迎风坡
C.甲地的降水多于乙地,甲为背风坡 D.甲地的降水少于乙地,乙为背风坡
9.图示影响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7.B 8.A 9.C
【解析】7. 读表格数据可知,该地1月份气温高,7月份气温低,由此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故根据题意选B。
8.读甲、乙两个地点的气候数据可知,甲地的降水多于乙地,因为甲位于山地迎风坡。乙地降水少,位于山地背风坡。故A正确,BCD不正确。故选A。
9. 读图可知,甲地降水多,是因为暖湿气流受到了山地的阻挡,被迫抬升,气温降低形成的地形雨。所以影响该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甲乙纬度、海陆位置差异不大,降水量差异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故选C。
如图为某山地气流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图说明( )
A.此次降水为锋面雨 B.甲气流比乙气流湿润
C.北坡是迎风坡,植被少 D.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少
11.若A处的气温为16℃,则B处的气温约为( )
A.0.4℃ B.10.4℃ C.16℃ D.31.6℃
12.此图中反映降水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经度位置 C.海陆因素 D.纬度位置
【答案】10.B 11.A 12.A
【解析】10.图中南坡是迎风坡,暖湿气流在爬升过程中,慢慢冷却成云致雨、降水多,北坡是背风坡,暖湿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慢慢蒸发,降水少,CD错误;由图分析,甲气流比乙气流湿润,B正确;此次降水类型为地形雨,A错误。故选B。
1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C,从图看出,A点的海拔高度是120米,B点的海拔高度是2720米,A、B两点之间温差大约是(2720-120)÷1000×6=15.6°C,因为A处的气温为16°C,B点海拔高,气温低,所以B处的气温可能是16°C -15.6°C=0.4°C,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做地形雨,此图反映了影响降水的因素是地形因素,A正确;降水量不只与海拔有关,还与纬度因素、经度位置、海陆因素等因素有关,但是此图没有反应出来,BCD错误。故选A。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从图中可以看出,最炎热的大陆是( )
A.非洲大陆 B.澳大利亚大陆 C.南美洲大陆 D.亚欧大陆
14.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A.气温随纬度的增大而升高 B.同纬度地区气温相同
C.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D.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平直
15.位于北纬30°附近的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在0°C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方低10°C多,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海拔因素
【答案】13.A 14.C 15.D
【解析】13.由世界气温分布图可以看出,世界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这里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是气温最高的大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由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可以看出,受纬度因素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位于北纬30°附近的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在0°C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方低10°C多,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与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无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沿某条纬线的美洲剖面图及三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6.①、②、③三地的气温年较差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②③
17.①地的气候特征可为( )
A.夏季暖热少雨,冬季温和干燥 B.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少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全年温和湿润
18.造成①地和②地之间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度 B.地形 C.纬度 D.河流
【答案】16.B 17.C 18.B
【解析】16. 读图比较可知,①的气温年较差约为15℃,②的气温年较差约为27℃,④的气温年较差约为36摄氏度。所以①、②、③三地的气温年较差从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②①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读①地的气温和降水图可知,该地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8. 读图中①、②的位置可知,①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富,②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所以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因素是地形。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故选B。
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状况是认识区域差异的重要内容。图是世界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甲、乙、丙三地,气温由高向低的顺序是( )
A.丙>乙>甲 B.乙>甲>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20.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1.造成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19.C 20.B 21.A
【解析】19.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和南北两极递减,对南半球来说,气温向南递减,图中甲、乙、丙三地中,甲地气温最高,丙地气温最低,由高向低的顺序是甲>乙>丙,故选C。
20.由图可知,图中甲、乙两地虽纬度相同,但甲地气温高于乙地,这是由于此季节是南半球的夏季,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故选B。
21.由图可知,乙、丙两地同样处于海洋中,但由于乙、丙两地的纬度位置不同,导致两地区的气温不同,乙地纬度更低、气温更高,而丙地纬度更高、气温更低,故A正确。两地均位于海洋上,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无关,排除BCD,故选A。
下图是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气温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在北半球 B.该区域在南半球
C.该区域在东半球 D.该区域在西半球
24.若阴影部分为陆地,非阴影部分为海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为夏季 B.北半球为冬季 C.南半球为冬季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22.C 23.A 24.B
【解析】22.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可读出,①地气温为10℃-15℃,②地温为5~10℃,③地温为15℃-20℃,④地气温为20- 25℃,所以①>②、②<③、③<④、①<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由图可知,该图的等温线温度向北递减,说明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从气温分布线不能判断出东西半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4.根据图中若阴影部分为陆地,非阴影部分为海洋,该图的等温线温度向北递减,说明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图中①和②在同一纬度,①的气温高于②,说明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可判断出此时为冬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中③地区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雪域高原”的美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大致是( )
A.由两极向赤道递减 B.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C.由低纬向高纬递增 D.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6.图中①②③④四点,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27.青藏高原被称为“雪域高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25.D 26.A 27.C
【解析】25.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太阳的辐射逐渐减弱,获得的热量逐渐减少,气温逐渐降低;读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赤道)向高纬度(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故选D。
26.由图可知,图中①点的年平均气温最高,是20℃以上,②点是20℃,③点青藏高原是0℃以下,④是-10℃~0℃。故选A。
27.读图可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所以气温较低,C符合题意,与海陆位置、地形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排除ABD。故选C。
二、解答题
28.同学们对实验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探究主题: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变化
地理实验: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沙子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
实验思考:
(1)比较沙子和水从早上到中午温度变化的快慢, 升温快。
(2)比较沙子和水从中午到傍晚温度变化的快慢, 降温慢。
(3)结合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推测陆地与海洋相比, 升温快,降温也快,气温日变化大。
迁移应用:
(4)北半球冬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 海洋(高于/等于/低于)。
(5)图中a、b、c为等温线,且c>b>a,则该区域位于 半球,若此时为冬季,甲地为 (海洋\陆地)。
【答案】28.(1)沙子
(2)水
(3)陆地
(4)低于
(5)北(半球) 海洋
【解析】28.本大题以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变化实验探究为材料,涉及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规律、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1)读图可得,沙子和水,从早上到中午温度值的变化特点是:沙子气温升高13℃,水升高10℃,所以说沙子升温快,水升温慢。
(2)沙子和水,从中午到傍晚温度值的变化特点是沙子气温降低12℃,水降低7℃;所以说沙子降温快,水降温慢。
(3)结合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推测陆地与海洋相比,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气温日变化大。
(4)北半球冬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放热速度快,海洋放热速度慢,气温低于海洋。
(5)图中a、b、c为等温线,且c>b>a,则该区域气温向北降低,该地位于北半球。若此时为冬季,甲地为海洋,此时甲比乙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比陆地高。
29.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甲)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非洲绝大部分区年平均气温在 ℃以上,气候普遍暖热,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
(2)世界年平均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两极地区逐渐 ,从分布图中可以看出 (南/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
(3)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人类活动 D.地形地势因素
(4)图甲中亚洲中部的 (地形区)年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偏 ,原因是 。
(5)由图乙可知: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 附近;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相比,大陆东岸降水 (多或少)。在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与大陆内部相比,内陆地区年降水量 (多或少)。在山地,迎风坡降水 (多或少)。
【答案】29.(1)20
(2)递减 南
(3)A
(4)青藏高原 低 海拔高
(5)赤道 多 少 多
【解析】29.本题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为材料,从气温、降水等角度共设置五个小题,检验学生对相应地理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程度。
(1)非洲大陆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受到太阳直射的影响,气温相对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候普遍暖热,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
(2)世界年平均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两极地区逐渐降低,这是因为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直射的角度逐渐减小,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也逐渐减少,导致气温逐渐降低。从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陆地分布相对较为均匀,因此气温分布也相对较为均匀,等温线也就比较平直。
(3)赤道地区纬度低,太阳直射时间长,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多,因此气温高;而南极大陆纬度高,太阳直射时间短,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少,因此气温低。所以,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A正确;受海陆因素、人类活动和地形地势因素影响不大,BCD错误。故选A。
(4)图甲中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偏低。这是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受地形因素影响,导致气温偏低。
(5)由图乙可知,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赤道附近。这是因为赤道地区受到太阳直射的影响,水汽蒸发旺盛,容易形成降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相比,大陆东岸降水多。这是因为大陆东岸通常受到季风或信风的影响,这些气流携带了大量的水汽,容易形成降水。而在大陆西岸,则往往受到离岸风或干燥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少。在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与大陆内部相比,内陆地区年降水量少。这是因为沿海地区受到海洋的影响,水汽含量较高,容易形成降水;而内陆地区则远离海洋,水汽含量较低,降水较少。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这是因为迎风坡气流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水汽容易凝结成云并产生降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