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世界人口数量与分布(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认识人口数量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适应关系,理解人口合理分布的重要性,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人地协调观念。 综合思维:结合人口增长数据、分布图表,综合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时空规律,以及自然(纬度、地形、气候)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共同影响,培养多角度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区域认知:通过对比不同大洲、不同纬度、海陆、地形区域的人口分布差异,理解人口分布的区域关联性,建立区域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的对应认知。 地理实践力:通过计算人口密度、分析人口增长曲线图、解读人口分布地图,提升提取地理信息、处理数据、绘制简单关联图表的实践能力,能结合本地人口情况举例说明相关规律。【重难点】 重点:①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②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半球、纬度、海陆、地形)及人口密度的计算。 难点: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分析;②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海陆位置)对人口分布的综合影响。【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阅读教材P82-86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世界人口数量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率(1)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年内出生总人口/总人口×100%-年内死亡总人口/总人口×100%。3、各地区人口增长状况: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4、人口密度定义 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 人/平方千米公式意义 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程度。5、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 分布特点自然因素 气候 世界上温带、亚热带以及热带的部分地区集中了世界绝大部分人口,寒带和干旱地区则人口稀少。纬度 北半球居住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0%,而20°N~60°N的纬度地带集中了世界80%左右的人口。地势 世界人口高度集中于地势比较低平的地区,约80%的世界人口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海陆 一般而言,距海越近,人口越稠密;距海越远,人口越稀疏。大陆内部的广大地区人口比较稀少。社会经济因素 在相似的自然条件下,人口的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直接相关。例如,多数人愿意在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舒适的地方居住。6、人口稠密区地区 稠密原因 分布共同特点: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和平原地区①亚洲东部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②亚洲南部③欧洲西部 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④北美洲东部7、人口稀疏区:地区 稀疏原因 分布共同特点①沙漠地区 极端干旱 自然条件恶劣②雨林地区 过于湿热③高纬度地区 终年严寒④高原、山区 高寒缺氧【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探究一:探究世界人口的增长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让回答下列问题。1、1650~185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答案】1、曲线越平缓,说明人口增长越慢;曲线越陡,说明人口增长越快。由图可知,这一阶段的人口增长十分缓慢。2、1850~195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答案】2、逐渐加快。3、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答案】3、快速增长。4、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世界60亿人口日、70亿人口日是哪一天?【答案】4、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60亿人口日。2011年10月31日,世界70亿人口日。5、我们可以从上表中得出: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这一结论。那么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什么问题呢?【答案】5、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使社会在满足人们各种需求方面遇到巨大困难,同时还会对环境产生压力,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探究二:探究世界的人口分布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了解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答案】1、亚洲的东部沿海、东南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东部人口密集(200人平方千米/以上)。在干旱、过度潮湿、严寒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山地、高原地区人口稀少(1人/平方千米)。2、世界人口在不纬度地区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案】2、在高纬度的地区人口稀疏,低纬度地区人口稠密。因为纬度越高得到的热量越少,自然条件越恶劣,人类生存困难。3、世界人口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案】3、北半球的人口多,南半球的人口少。因为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世界各国也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人口比南半球的人口要多。【重难点突破 —— 加油加油,你能行!】突破一: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Ⅰ 核心规律1、时间变化特征:18世纪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工业革命后增速加快,二战后进入急剧增长期。关键节点清晰,1950-1987年人口从25亿翻倍至50亿,后续依次在1999年达60亿、2011年达70亿、2022年达80亿,整体呈“先慢后快”的增长态势。2、区域差异原因:经济发展水平是核心影响因素。经济落后国家,因医疗卫生水平提升,出生率高、婴儿死亡率低、人均寿命延长,人口增长快;经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完善,人们生育意愿低,即便寿命长,人口增长也缓慢,部分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少数极端贫穷国家,因经济条件差、医疗卫生水平极低,人口死亡率高,导致人口增长缓慢。Ⅱ 口诀记忆“人口增长分时段,先慢后快二战变;区域差异看经济,落后快增发达缓;极端贫穷死亡率高,人口增长也艰难。”突破二:世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Ⅰ 核心规律1、自然因素影响:纬度分布:人口集中在温带、亚热带及热带部分地区,北纬20°-60°地带聚集世界80%左右人口,寒带人口稀少,因适宜的温度更利于人类生存与生产活动。地形分布:约80%人口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地区,地势低平区域便于农业发展、交通建设及城市布局,高海拔地区人口稀疏。海陆分布:距海岸越近人口越稠密,距海岸200千米以内地区虽仅占陆地面积16%,但人口占比高;大陆内部及距海岸500千米以上内陆地区,人口占比仅8.6%,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气候湿润,更适合人类居住。2、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在自然条件相似的区域,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与精神生活环境舒适的地区,对人口吸引力强,人口更稠密;反之,社会经济落后地区人口相对稀疏。Ⅱ 口诀记忆“人口分布看自然,温亚热区纬度选;低平地形更适宜,沿海稠密内陆偏;社会经济添助力,优区人口聚成团。”突破三:人口密度计算及应用Ⅰ 核心规律1、计算方法:人口密度=某区域人口总数÷该区域陆地面积,单位通常为“人/千米 ”,通过该公式可量化比较不同区域的人口疏密程度。2、实际应用:结合人口密度数据,能清晰判断人口分布差异。如通过计算各大洲人口密度,可找出人口密度最大与最小的大洲;结合 “世界人口密度与距河流远近的关系” 图及人口密度数据,能分析河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距河流近的区域人口密度通常更高,因河流能提供水源,利于农业灌溉与生活用水。Ⅱ 口诀记忆“人口密度算不难,人口除以面积得答案;应用能辨疏密差,大洲河流影响判。”【真题剖析】(2025·江苏宿迁·中考真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江苏省人口增长特点发生了较大变化,下表为2021—2023年江苏省人口相关数据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年) 常住人口(万) 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人口(万)2021 8505.40 5.65 6.77 48.062022 8515.00 5.23 7.04 44.532023 8526.00 4.81 7.55 41.001.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苏省( )A.常住人口增加 B.出生率上升 C.死亡率下降 D.出生人口增多2.江苏省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于( )A.自然增长率上升 B.环境优美 C.气候适宜 D.外地人口迁入【答案】1.A 2.D【解析】1.常住人口从2021年的8505.40万增至2023年的8526.00万,逐年增加,A符合题意;出生率从5.65‰降至4.81‰,呈下降趋势,B错误;死亡率从6.77‰升至7.55‰,逐年上升,C错误;出生人口从48.06万降至41.00万,持续减少,D错误。故选A。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021-2023年均为负值,A错误;环境优美和气候适宜并非短期内人口变化的主因,且表中未体现相关数据,B和C不符合题意;常住人口增加但自然增长率为负,说明人口增长主要依赖外地人口迁入,符合江苏省经济发达、吸引外来人口的特点,D符合题意。故选D。(2024·海南·中考真题)读图为“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世界人口达到80亿的年份是( )A.1987年 B.1999年 C.2011年 D.2022年4.图示时间段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是( )A.持续增长 B.保持不变 C.匀速增长 D.减速增长【答案】3.D 4.A【解析】3.由图可知,2011年世界人口达到70亿,C错误;1987年世界人口达到50亿,A错误;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B错误;2022年世界人口达到80亿,D正确;故选D。4.由图中世界人口的增长可以看出,图示时间段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是持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3·四川自贡·中考真题)城市化水平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图是世界城市化进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世界城市化水平到达50%的日期,出现在( )A.1970年~1980年 B.1980年~1990年C.1990年~2000年 D.2000年~2023年6.从1950年至1990年的40年时间里,世界城市人口大约增加了( )A.一倍 B.二倍 C.三倍 D.四倍【答案】5.D 6.B【解析】5.读图可知,世界城市化水平2000年为46.6%,2010年为52.8%,因此达到50%的时期在2000-2010年。ABC错误,D正确;故选D。6.读图可知,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为7.45亿,1990年为22.14 亿,大约增加了2倍,ACD错误,B正确;故选B。(2025·福建·中考真题)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分布。完成下面小题。7.世界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C.南半球中低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8.南半球比北半球人口数量少的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海洋较深 C.陆地较少 D.冰川较多9.北回归线附近的非洲西部人口密度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闷热潮湿 B.炎热干旱 C.高寒缺氧 D.台风频发【答案】7.A 8.C 9.B【解析】7.读图分析,图中颜色越深,说明人口越稠密,从图中人口分布来看,北半球中低纬度人口稠密,A正确;北半球中高纬度、南半球中低纬度、南半球中高纬度人口相对稀疏,BCD错误。故选A。8.读图分析,南半球比北半球人口数量少的原因是南半球陆地较少,C正确;海拔较高、冰川较多并非南半球人口少的主要原因,北半球也有大面积的高海拔地区和冰川,AD错误;海洋较深与人口数量分布无关,B错误。故选C。9.读图分析,北回归线附近的非洲西部人口稀疏,因为这里是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炎热干旱,AC错误,B正确;这里较少台风发生,D错误。故选B。(2023·四川绵阳·中考真题)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的分布受地形、气候、社会经济和发展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表为世界不同海拔人口的分布比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海拔(m) 0~200 200~500 5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以上比例(%) 56.5 24.0 11.6 4.4 2.3 1.210.世界人口集中分布的海拔是( )A.0~500m B.200~1000m C.500~1500m D.1000~2000m11.以下平原,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 )A.密西西比河平原 B.恒河平原 C.西西伯利亚平原 D.西欧平原【答案】10.A 11.C【解析】10.读表可知,海拔0~500m是世界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区域,约占人口总数的80.5%,200~1000m、500~1500m、1000~2000m,人口较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密西西比河平原、恒河平原、西欧平原是人口密集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人口较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4·青海·中考真题)人口密度能够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分析一个大洲、地区人口密度往往要从自然环境和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入手。图1为世界局部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正确的是( )A.气候温和,水旱灾害少 B.科技先进,发达国家多C.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 D.经济发达,跨洲移民多13.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会产生相应的人口问题。下列选项与图2内容相符合的是( )A.①—就业困难②—鼓励生育 B.①—资源短缺②—控制人口数量C.①—住房紧张②—鼓励生育 D.①—兵源不足②—控制人口数量【答案】12.C 13.B【解析】12.读图可知,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是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C正确;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水旱灾害严重,A错误;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以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为主,发达国家较少,经济不是很发达,BD错误。故选C。13.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成为人口问题。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给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压力,产生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社会问题,可以采取控制人口数量的措施。故选B。【随堂检测】一、单选题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达80亿。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增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 )A.总数不断减少 B.总数先增后减C.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D.自然增长率先增后减2.1960年以来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增长10亿人口的间隔时间却越来越短,原因是( )A.死亡率越来越高 B.出生率越来越低C.人口总数越来越多 D.迁移人数越来越多3.若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A.就业困难 B.交通拥挤 C.资源短缺 D.人口老龄化【答案】1.D 2.C 3.D【解析】1.读图可知,从1830年到2022年,人口数量曲线是一直上升的,这表明世界人口总数是不断增加的,AB错误。观察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折线,从1830年到1960年左右,自然增长率是上升的,之后到2022年是下降的,所以自然增长率先增后减,C错误,D正确。故选D。2.自1960年以来,虽然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由于人口总数越来越多,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很大,导致每增长10亿人口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C正确;死亡率越来越高,出生率越来越低,是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的原因,不是每增长10亿人口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的原因,AB错误;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与自然增长有关,与人口迁移无关,D错误。故选C。3.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D正确;就业困难、交通拥挤、资源短缺都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ABC错误。故选D。一个大洲人口的数量特征可以通过与其他大洲的比较得出。读下面“各大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图”,完成下面小题。4.从上图可以看出,2020年和2000年比( )A.欧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上升 B.亚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上升C.非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上升 D.大洋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上升5.各大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增长最快的大洲是( )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南美洲6.2020年印度人口近14亿,65岁及以上占7%,0-14岁占26%,15-64岁占67%。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是( )A.劳动力丰富 B.劳动力短缺C.国防兵源不足 D.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答案】4.C 5.C 6.A【解析】4.从图中数据可知,欧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由2000年的12%变为2020年的9%,比重下降,A错误。亚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由2000年的61%变为2020年的59%,比重下降,B错误。非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由2000年的13%变为2020年的17%,比重上升,C正确。大洋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由2000年的1%变为2020年的1%,比重不变,D错误。故选C。5.通过对比各洲人口占世界比重的变化幅度,非洲从13%增长到17%,增长幅度最大,所以各大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C正确;欧洲比重下降,亚洲、南美洲增长幅度小于非洲,ABD排除;故选C。6.由题干可知,印度65岁及以上占比7%,0 - 14岁占26%,15 - 64岁占67%,15 - 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大,劳动力丰富,A正确。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是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而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增长较快,B、C、D错误。故选A。全球80亿人口中,有近60%的人口居住在亚洲,而美洲地区人口不足10亿。读世界人口密度示意图与北美洲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7.亚洲人口主要分布在( )A.北部 B.东、南部 C.西部 D.中部8.亚洲和北美洲人口稠密区的共同特点是( )①地势平坦②河流稀少③远离海洋④气候温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上表反映出北美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及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A.北美地区人口过多——实行计划生育 B.加勒比地区人口少——鼓励人口迁移C.人口分布不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人口密度适中——无须实施特别措施【答案】7.B 8.D 9.C【解析】7.亚洲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不利于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等活动,人口分布较少,A错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形较为平坦,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多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同时历史悠久,经济相对发达,所以人口稠密,B正确;亚洲西部多沙漠,气候干旱,自然条件较差,人口分布相对较少,C错误;亚洲中部多高原山地,如青藏高原等,海拔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分布较少,D错误。故选B。8.图中亚洲和北美洲的人口稠密区多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①正确;河流稀少不利于提供生产生活用水,而亚洲和北美洲的人口稠密区河流大多较为丰富,②错误;远离海洋气候往往较为干旱,交通也相对不便,不利于人口聚集,亚洲和北美洲的人口稠密区多靠近海洋,③错误;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和从事各种活动,亚洲和北美洲的人口稠密区气候大多比较温和,④正确。综上,D①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9.北美地区整体人口密度为 17.33 人/平方千米,人口数量并不是过多,不需要实行计划生育,A错误;加勒比地区人口密度为 201.56 人/平方千米,人口并不少,不需要鼓励人口迁移过来,B错误;从表格中北美、中美洲、加勒比地区人口密度差异明显,可以看出北美洲人口分布不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合理分布人口,C正确;北美洲的人口存在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不是无须实施特别措施,D错误。故选C。下图示意世界各大洲或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2000-2022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 )A.出生率+死亡率 B.出生率-死亡率C.出生率×死亡率 D.出生率÷死亡率11.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大洋洲12.人口呈负增长的大洲或地区是( )A.欧洲 B.拉丁美洲 C.北美 D.大洋洲【答案】10.B 11.C 12.A【解析】10.结合所学,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用公式表示为: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非洲对应的人口出生率柱状图在各大洲或地区中处于最高位置,所以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人口呈负增长意味着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从图中可以看到,欧洲的自然增长率是负数(在0以下),说明欧洲人口呈负增长,A正确;图中其它大洲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是正数,BCD错误。故选A。读图1“世界人口分布图”、图2“世界人口增长图”,完成下面小题。13.下列字母所在的大洲,人口增长率最高,但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是( )A.D B.E C.F D.H14.F处人口密度小的原因是( )A.过于湿热 B.过于寒冷 C.过于干旱 D.海拔过高15.关于H处人文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A.人口增长较慢,劳动力不足 B.人口密度大白色人种为主C.文化程度高,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D.经济水平高,旅游业发达【答案】13.B 14.A 15.C【解析】13.判断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D北美洲、E非洲、F南美洲、H欧洲西部。从“世界人口增长图”看,非洲(E)人口增长率最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F处是南美洲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过于湿热,高温多雨,蚊虫多,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密度小,A正确。过于寒冷是极地地区;过于干旱是沙漠地区;海拔过高是高原山区,均不符合F处的特征,BCD错误。故选A。15.欧洲西部主要信仰基督教,不是伊斯兰教,C错误;结合世界人口增长图,欧洲西部人口增长慢,劳动力不足,A正确;欧洲西部人口密度大,白色人种为主,B正确;欧洲西部经济水平高,旅游资源丰富,当地居民休闲时间多等,旅游业发达,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图1为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图2、图3分别为印度、日本的人口数量及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图1中,南亚和东南亚人口稠密区的原因是( )①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②海拔较低,河流多③离海洋较近④经济发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7.据图2、图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人口数量持续增多 B.印度人口数量先增多后减少C.两国人口数量都在减少 D.印度人口增长速度比日本快18.图1中A地人口稀疏的原因是( )A.气候干旱 B.过于湿热 C.海拔高 D.气温低【答案】16.A 17.D 18.A【解析】16.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中低纬度地区气候较为适宜人类居住,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河流众多有利于提供水源和交通。 南亚和东南亚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①正确;海拔较低,河流多,利于生产生活,②正确;离海洋较近,交通便利,③正确;南亚和东南亚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并不发达,④错误。故选A。17.据图2、图3可知,日本人口从2010年,人口增长率开始小于零,出现负增长, A错误。印度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B错误, C错误;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率大于零,而日本人口增长率小于零,所以印度人口增长速度比日本快,D正确;故选D。18. 由图可知,A地位于非洲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气温高,沙漠广布,因此人口稀疏,与海拔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人口密度能够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分析一个大洲、地区人口密度往往要从自然环境和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入手。左图为世界局部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人口分布特点是( )A.亚洲东部稀疏,欧洲北部稠密 B.亚洲北部稠密,欧洲南部稀疏C.亚洲南部稠密,欧洲北部稀疏 D.亚洲中部稠密,欧洲南部稠密20.图中A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A.气候湿热 B.地形平坦 C.纬度高,气候寒冷 D.海拔高,空气稀薄21.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会产生相应的人口问题。下列选项与右图内容相符合的是( )A.①—就业困难 ②—鼓励生育 B.①—资源短缺 ②—控制人口数量C.①—住房紧张 ②—鼓励生育 D.①—兵源不足 ②—控制人口数量【答案】19.C 20.D 21.B【解析】19.亚洲东部人口稠密,欧洲北部气候寒冷,人口稀疏,A错误;亚洲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疏,B错误;亚洲南部是南亚,人口稠密,欧洲北部气候寒冷,人口稀疏,C正确;亚洲中部,如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D错误。故选C。20.读图分析,A地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人口稀少,D正确;气候湿热是雨林气候的特点,排除A;地形平坦不是人口稀少的原因,排除B;纬度高、气候寒冷是极地等地区特点,排除C。故选D。21.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成为人口问题。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给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压力,产生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压力增大、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可以采取控制人口数量的措施,B正确,AC错误;人口数量过少增长过慢,会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社会问题,可以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D错误,故选B。美国地理学家威廉·邦奇曾用“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去除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揭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读“人类大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23.在“人类大陆图”中,几乎看不到的是( )A.非洲和大洋洲 B.大洋洲和南极洲C.欧洲和南极洲 D.北美洲和南美洲24.甲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有( )①终年炎热 ②极端干旱 ③过于潮湿 ④地形崎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22.A 23.B 24.B【解析】22.读图分析可知,从纬度来看,人口主要分布在0°-60°之间的中低纬度地区;从南北半球来看,主要分布在赤道以北,即北半球为主,从东西半球看主要在东半球。综上所述,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东半球,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读图分析可知,人类密集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在“人类大陆图”中,几乎看不到南极洲与大洋洲,B正确,ACD排除;故选B。24.由图可知,甲地区位于亚马孙平原,该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湿热的气候条件不适宜人类居住,①③正确,②④错误;B正确,ACD排除;故选B。二、解答题25.适度的人口数量对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读“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和“日本与印度部分资料表”。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国家 面积/万km 人口/亿人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均GDP/美元日本 37.8 1.25 8.1 10.8 33800印度 298 14.12 22.4 9 2379(1)统计图显示,2022年世界总人口已突破 亿人,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所用的时间逐渐 。请描述世界人口变化总体特点 。(提示:从人口总数和人口增长速度两方面)(2)根据表中数据,将下列词语的对应字母填在框图中。A.人口自然增长率 B.正数 C.密集 D.人口老龄化① ;② ;③ ;④(3)从日本和印度两国中任选其一,指出该国最突出的人口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影响。【答案】25.(1)80 缩短 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变快(2)C A B D(3)日本:突出问题是人口呈现负增长/人口总量减少,产生人口老龄化现象,劳动力不足或国防兵源不足等,政府可通过鼓励生育、延迟退休等政策,缓解相应的人口问题。印度:突出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水资源、耕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住房紧张等问题,政府可通过鼓励少生优生等政策,缓解相应的人口问题。【解析】25.本题以世界人口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世界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及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人口与印度人口相应问题解答的能力和会分析所给的材料、提炼所涉及的知识点、合理作答的素养。(1)由图可知,目前2022年世界总人口已突破80亿人,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所用的时间逐渐缩短,如世界人口从20亿到30亿用了30年,从50亿到60亿用了12年。由此可知,世界人口变化总体特点: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变快。(2)人口密度等于总人口除总面积,由此可知,图中两个国家人口都比较密集;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数,表明人口数量增加,会带来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数量减少,会导致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3)日本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慢,出现了负增长,导致人口总量减少,由此产生人口老龄化现象,劳动力不足或国防兵源不足等人口问题,针对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政府可通过鼓励生育、延迟退休等政策,缓解相应的人口问题。印度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总量速度增加,由此带来水资源、耕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住房紧张等问题,针对印度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政府可通过鼓励少生优生等政策,缓解相应的人口问题。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各地理要素又相互影响和制约。请据此探究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人口密度图探究一纬度位置与人口分布(1)读图可知,E地区人口 (稠密/稀疏),A地区人口 (稠密/稀疏)。试从纬度位置方面分析原因。探究二海陆位置与人口分布(2)与D地相比,C地位于 (沿海/内陆)地区,人口 (稠密/稀疏)。探究三地形差异与人口分布(3)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B地区气温低的原因。(4)总结:读图并根据以上探究分析,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有( )(多项选择,全对才得分)A.高纬度地区 B.中低纬度地区C.气候适宜的沿海地区 D.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E.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 F.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5)结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 、 、 。【答案】26.(1)稠密 稀疏 E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气候适宜;A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终年寒冷。(2)沿海 稠密(3)B地区海拔高,气温低。(4)BCE(5)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解析】26.本题以世界人口密度示意图和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材料,涉及世界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图中E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地处温带,气候适宜,人口稠密;A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候终年严寒,导致人口稀疏。(2)读图可知,C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3)B地区为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4)根据上题中低纬度,气候适宜的沿海地区和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都适合人口居住,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ADF错误,BCE正确。(5)中低纬度气候适宜的沿海地区和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适合人类居住,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不适合人类居住,所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第一节 世界人口数量与分布(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认识人口数量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适应关系,理解人口合理分布的重要性,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人地协调观念。 综合思维:结合人口增长数据、分布图表,综合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时空规律,以及自然(纬度、地形、气候)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共同影响,培养多角度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区域认知:通过对比不同大洲、不同纬度、海陆、地形区域的人口分布差异,理解人口分布的区域关联性,建立区域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的对应认知。 地理实践力:通过计算人口密度、分析人口增长曲线图、解读人口分布地图,提升提取地理信息、处理数据、绘制简单关联图表的实践能力,能结合本地人口情况举例说明相关规律。【重难点】 重点:①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②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半球、纬度、海陆、地形)及人口密度的计算。 难点: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分析;②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海陆位置)对人口分布的综合影响。【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阅读教材P82-86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世界人口数量的总趋势是不断 的。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 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率(1)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 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 和 决定的。(2)人口自然增长率= - =年内出生总人口/总人口×100%-年内死亡总人口/总人口×100%。3、各地区人口增长状况: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 ,个别国家甚至出现了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 。4、人口密度定义 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 人/平方千米公式意义 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 程度。5、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 分布特点自然因素 气候 世界上 集中了世界绝大部分人口, 则人口稀少。纬度 居住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0%,而 的纬度地带集中了世界80%左右的人口。地势 世界人口高度集中于 ,约80%的世界人口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海陆 一般而言,距海越近,人口越 ;距海越远,人口越 。大陆内部的广大地区人口比较稀少。社会经济因素 在相似的自然条件下,人口的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直接相关。例如,多数人愿意在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舒适的地方居住。6、人口稠密区地区 稠密原因 分布共同特点:分布在 纬度沿海和 地区①亚洲 部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②亚洲 部③欧洲 部 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④北美洲 部7、人口稀疏区:地区 稀疏原因 分布共同特点①沙漠地区 极端 自然条件恶劣②雨林地区 过于③高纬度地区 终年④高原、山区 高寒【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探究一:探究世界人口的增长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让回答下列问题。1、1650~185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2、1850~195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3、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4、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世界60亿人口日、70亿人口日是哪一天?5、我们可以从上表中得出: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这一结论。那么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什么问题呢?探究二:探究世界的人口分布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了解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2、世界人口在不纬度地区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3、世界人口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重难点突破 —— 加油加油,你能行!】突破一: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Ⅰ 核心规律1、时间变化特征:18世纪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工业革命后增速加快,二战后进入急剧增长期。关键节点清晰,1950-1987年人口从25亿翻倍至50亿,后续依次在1999年达60亿、2011年达70亿、2022年达80亿,整体呈“先慢后快”的增长态势。2、区域差异原因:经济发展水平是核心影响因素。经济落后国家,因医疗卫生水平提升,出生率高、婴儿死亡率低、人均寿命延长,人口增长快;经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完善,人们生育意愿低,即便寿命长,人口增长也缓慢,部分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少数极端贫穷国家,因经济条件差、医疗卫生水平极低,人口死亡率高,导致人口增长缓慢。Ⅱ 口诀记忆“人口增长分时段,先慢后快二战变;区域差异看经济,落后快增发达缓;极端贫穷死亡率高,人口增长也艰难。”突破二:世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Ⅰ 核心规律1、自然因素影响:纬度分布:人口集中在温带、亚热带及热带部分地区,北纬20°-60°地带聚集世界80%左右人口,寒带人口稀少,因适宜的温度更利于人类生存与生产活动。地形分布:约80%人口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地区,地势低平区域便于农业发展、交通建设及城市布局,高海拔地区人口稀疏。海陆分布:距海岸越近人口越稠密,距海岸200千米以内地区虽仅占陆地面积16%,但人口占比高;大陆内部及距海岸500千米以上内陆地区,人口占比仅8.6%,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气候湿润,更适合人类居住。2、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在自然条件相似的区域,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与精神生活环境舒适的地区,对人口吸引力强,人口更稠密;反之,社会经济落后地区人口相对稀疏。Ⅱ 口诀记忆“人口分布看自然,温亚热区纬度选;低平地形更适宜,沿海稠密内陆偏;社会经济添助力,优区人口聚成团。”突破三:人口密度计算及应用Ⅰ 核心规律1、计算方法:人口密度=某区域人口总数÷该区域陆地面积,单位通常为“人/千米 ”,通过该公式可量化比较不同区域的人口疏密程度。2、实际应用:结合人口密度数据,能清晰判断人口分布差异。如通过计算各大洲人口密度,可找出人口密度最大与最小的大洲;结合 “世界人口密度与距河流远近的关系” 图及人口密度数据,能分析河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距河流近的区域人口密度通常更高,因河流能提供水源,利于农业灌溉与生活用水。Ⅱ 口诀记忆“人口密度算不难,人口除以面积得答案;应用能辨疏密差,大洲河流影响判。”【真题剖析】(2025·江苏宿迁·中考真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江苏省人口增长特点发生了较大变化,下表为2021—2023年江苏省人口相关数据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年) 常住人口(万) 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人口(万)2021 8505.40 5.65 6.77 48.062022 8515.00 5.23 7.04 44.532023 8526.00 4.81 7.55 41.001.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苏省( )A.常住人口增加 B.出生率上升 C.死亡率下降 D.出生人口增多2.江苏省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于( )A.自然增长率上升 B.环境优美 C.气候适宜 D.外地人口迁入(2024·海南·中考真题)读图为“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世界人口达到80亿的年份是( )A.1987年 B.1999年 C.2011年 D.2022年4.图示时间段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是( )A.持续增长 B.保持不变 C.匀速增长 D.减速增长(2023·四川自贡·中考真题)城市化水平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图是世界城市化进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世界城市化水平到达50%的日期,出现在( )A.1970年~1980年 B.1980年~1990年C.1990年~2000年 D.2000年~2023年6.从1950年至1990年的40年时间里,世界城市人口大约增加了( )A.一倍 B.二倍 C.三倍 D.四倍(2025·福建·中考真题)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分布。完成下面小题。7.世界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C.南半球中低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8.南半球比北半球人口数量少的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海洋较深 C.陆地较少 D.冰川较多9.北回归线附近的非洲西部人口密度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闷热潮湿 B.炎热干旱 C.高寒缺氧 D.台风频发(2023·四川绵阳·中考真题)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的分布受地形、气候、社会经济和发展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表为世界不同海拔人口的分布比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海拔(m) 0~200 200~500 5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以上比例(%) 56.5 24.0 11.6 4.4 2.3 1.210.世界人口集中分布的海拔是( )A.0~500m B.200~1000m C.500~1500m D.1000~2000m11.以下平原,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 )A.密西西比河平原 B.恒河平原 C.西西伯利亚平原 D.西欧平原(2024·青海·中考真题)人口密度能够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分析一个大洲、地区人口密度往往要从自然环境和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入手。图1为世界局部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正确的是( )A.气候温和,水旱灾害少 B.科技先进,发达国家多C.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 D.经济发达,跨洲移民多13.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会产生相应的人口问题。下列选项与图2内容相符合的是( )A.①—就业困难②—鼓励生育 B.①—资源短缺②—控制人口数量C.①—住房紧张②—鼓励生育 D.①—兵源不足②—控制人口数量【随堂检测】一、单选题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达80亿。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增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 )A.总数不断减少 B.总数先增后减C.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D.自然增长率先增后减2.1960年以来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增长10亿人口的间隔时间却越来越短,原因是( )A.死亡率越来越高 B.出生率越来越低C.人口总数越来越多 D.迁移人数越来越多3.若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A.就业困难 B.交通拥挤 C.资源短缺 D.人口老龄化一个大洲人口的数量特征可以通过与其他大洲的比较得出。读下面“各大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图”,完成下面小题。4.从上图可以看出,2020年和2000年比( )A.欧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上升 B.亚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上升C.非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上升 D.大洋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上升5.各大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增长最快的大洲是( )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南美洲6.2020年印度人口近14亿,65岁及以上占7%,0-14岁占26%,15-64岁占67%。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是( )A.劳动力丰富 B.劳动力短缺C.国防兵源不足 D.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全球80亿人口中,有近60%的人口居住在亚洲,而美洲地区人口不足10亿。读世界人口密度示意图与北美洲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7.亚洲人口主要分布在( )A.北部 B.东、南部 C.西部 D.中部8.亚洲和北美洲人口稠密区的共同特点是( )①地势平坦②河流稀少③远离海洋④气候温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上表反映出北美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及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A.北美地区人口过多——实行计划生育 B.加勒比地区人口少——鼓励人口迁移C.人口分布不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人口密度适中——无须实施特别措施下图示意世界各大洲或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2000-2022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 )A.出生率+死亡率 B.出生率-死亡率C.出生率×死亡率 D.出生率÷死亡率11.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大洋洲12.人口呈负增长的大洲或地区是( )A.欧洲 B.拉丁美洲 C.北美 D.大洋洲读图1“世界人口分布图”、图2“世界人口增长图”,完成下面小题。13.下列字母所在的大洲,人口增长率最高,但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是( )A.D B.E C.F D.H14.F处人口密度小的原因是( )A.过于湿热 B.过于寒冷 C.过于干旱 D.海拔过高15.关于H处人文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A.人口增长较慢,劳动力不足 B.人口密度大白色人种为主C.文化程度高,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D.经济水平高,旅游业发达图1为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图2、图3分别为印度、日本的人口数量及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图1中,南亚和东南亚人口稠密区的原因是( )①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②海拔较低,河流多③离海洋较近④经济发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7.据图2、图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人口数量持续增多 B.印度人口数量先增多后减少C.两国人口数量都在减少 D.印度人口增长速度比日本快18.图1中A地人口稀疏的原因是( )A.气候干旱 B.过于湿热 C.海拔高 D.气温低人口密度能够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分析一个大洲、地区人口密度往往要从自然环境和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入手。左图为世界局部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人口分布特点是( )A.亚洲东部稀疏,欧洲北部稠密 B.亚洲北部稠密,欧洲南部稀疏C.亚洲南部稠密,欧洲北部稀疏 D.亚洲中部稠密,欧洲南部稠密20.图中A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A.气候湿热 B.地形平坦 C.纬度高,气候寒冷 D.海拔高,空气稀薄21.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会产生相应的人口问题。下列选项与右图内容相符合的是( )A.①—就业困难 ②—鼓励生育 B.①—资源短缺 ②—控制人口数量C.①—住房紧张 ②—鼓励生育 D.①—兵源不足 ②—控制人口数量美国地理学家威廉·邦奇曾用“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去除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揭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读“人类大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23.在“人类大陆图”中,几乎看不到的是( )A.非洲和大洋洲 B.大洋洲和南极洲C.欧洲和南极洲 D.北美洲和南美洲24.甲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有( )①终年炎热 ②极端干旱 ③过于潮湿 ④地形崎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解答题25.适度的人口数量对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读“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和“日本与印度部分资料表”。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国家 面积/万km 人口/亿人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均GDP/美元日本 37.8 1.25 8.1 10.8 33800印度 298 14.12 22.4 9 2379(1)统计图显示,2022年世界总人口已突破 亿人,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所用的时间逐渐 。请描述世界人口变化总体特点 。(提示:从人口总数和人口增长速度两方面)(2)根据表中数据,将下列词语的对应字母填在框图中。A.人口自然增长率 B.正数 C.密集 D.人口老龄化① ;② ;③ ;④(3)从日本和印度两国中任选其一,指出该国最突出的人口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影响。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各地理要素又相互影响和制约。请据此探究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人口密度图探究一纬度位置与人口分布(1)读图可知,E地区人口 (稠密/稀疏),A地区人口 (稠密/稀疏)。试从纬度位置方面分析原因。探究二海陆位置与人口分布(2)与D地相比,C地位于 (沿海/内陆)地区,人口 (稠密/稀疏)。探究三地形差异与人口分布(3)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B地区气温低的原因。(4)总结:读图并根据以上探究分析,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有( )(多项选择,全对才得分)A.高纬度地区 B.中低纬度地区C.气候适宜的沿海地区 D.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E.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 F.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5)结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 世界人口数量与分布(导学案)(原卷版).docx 4.1 世界人口数量与分布(导学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