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三角形13.2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3.2.2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基础知识训练知识点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在下列△ABC中,正确画出AC边上的高的图形是( )A BC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B.过三角形的顶点,且过对边中点的直线是三角形的一条中线C.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D.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3.如图所示,已知△ABC中,点D,E分别是边BC,AB的中点.若△ABC的面积等于8,则△BDE的面积等于( )A.2 B.3 C.4 D.54.对下面每个三角形,过顶点A画出其中线、角平分线和高.能力提升训练5.如图所示,在△ABC中,∠1=∠2,G为AD的中点,延长BG交AC于点E.F为AB上的一点,且CF⊥AD于点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线段AD是△ABE的角平分线B.线段CH是△ACD的边AD上的高C.线段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D.线段AH是△ABC的角平分线6. 如果线段AM和线段AN分别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和高,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M>AN B.AM≥AN C.AM7.如图所示,在△ABC中,AD为边BC上的中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AB=3,AC=4,DF=1.5,则DE= . 8.如图所示,已知BE=CE,ED为△EBC的中线,BD=8,△AEC的周长为24,则△ABC的周长为 . 9.已知△ABC的周长为33 cm,AD是边BC上的中线,AB=AC.(1)如图所示,当AC=10 cm时,求BD的长.(2)若AC=12 cm,能否求出DC的长 为什么 10.△ABC的两条高的长度分别为4和12,若第三条高的长度也为整数,求第三条高的长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三角形13.2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3.2.2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基础知识训练知识点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在下列△ABC中,正确画出AC边上的高的图形是( D )A BC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B.过三角形的顶点,且过对边中点的直线是三角形的一条中线C.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D.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3.如图所示,已知△ABC中,点D,E分别是边BC,AB的中点.若△ABC的面积等于8,则△BDE的面积等于( A )A.2 B.3 C.4 D.54.对下面每个三角形,过顶点A画出其中线、角平分线和高.解:分别用刻度尺、量角器、三角板等画出即可.如图所示,AE为中线,AF为角平分线,AD为高.能力提升训练5.如图所示,在△ABC中,∠1=∠2,G为AD的中点,延长BG交AC于点E.F为AB上的一点,且CF⊥AD于点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线段AD是△ABE的角平分线B.线段CH是△ACD的边AD上的高C.线段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D.线段AH是△ABC的角平分线6. 如果线段AM和线段AN分别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和高,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AM>AN B.AM≥AN C.AM7.如图所示,在△ABC中,AD为边BC上的中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AB=3,AC=4,DF=1.5,则DE= 2 . 8.如图所示,已知BE=CE,ED为△EBC的中线,BD=8,△AEC的周长为24,则△ABC的周长为 40 . 9.已知△ABC的周长为33 cm,AD是边BC上的中线,AB=AC.(1)如图所示,当AC=10 cm时,求BD的长.(2)若AC=12 cm,能否求出DC的长 为什么 解:(1)∵AB=AC,AC=10 cm,∴AB=15 cm.又∵△ABC的周长是33 cm,∴BC=8 cm.∵AD是边BC上的中线,∴BD=BC=4 cm.(2)不能.理由如下:∵AB=AC,AC=12 cm,∴AB=18 cm.又∵△ABC的周长是33 cm,∴BC=3 cm,∴AC+BC10.△ABC的两条高的长度分别为4和12,若第三条高的长度也为整数,求第三条高的长度.解:设边a上高的长度为4,边b上高的长度为12,边c上高的长度为h(边a,b,c分别为△ABC中∠A,∠B,∠C的对边),则△ABC的面积S=×4×a=×12×b=ch,∴a=,b=,c=.∵a-b∴3即第三条高的长度为4或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2.2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同步训练)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原题).docx 13.2.2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同步训练)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