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单元测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单元测试(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下列既反映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又体现协商民主的是( )
A. 省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
县政府为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听取群众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到黄河三角洲调研并撰写政协提案
D. 居民委员会组织群众代表就老旧小区改造进行讨论
2.“抬杆不抬杠。”扬州市老城区龙头关社区,将54号大院安装道闸门禁(在小区门口装抬杆)的方案放到“民生茶馆”里,让居民议—议——砸到人怎么办?钱从哪里出?如果损坏了谁来赔偿?小区的大事小情都是在“民生茶馆”商讨决定的。这一做法( )
A. 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谛B. 是民族自治的特有形式
C. 保证居民间接行使权利D. 是民主选举的真实写照
3.在法律知识竞赛上,主持人出示了标有“根本政治制度”和“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两个信息的题卡。综合这些信息,你认为这项政治制度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B.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4.从人大代表走进田间地头倾听民意,到政协委员参与基层协商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这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
A. 为人民谋幸福B. 人民当家作主
C. 全过程人民民主D.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5.下面是某小区解决“停车难”问题的过程。该小区的做法好在( )
①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②完善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④群众合理诉求得以基本实现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6.近年来,某地不断探索党群共建共融治理体系,依托“巷邻坊”“人大工作站”等服务载体,搭建群众便捷议事平台,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决策,及时掌握群众诉求、社情动态和城市治理难点问题,实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这些举措( )
①扩大了居民管理社区事务的民主权利
②发挥了居民在基层自治中的主体作用
③彰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④切实提高了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7.小刚的爸爸参加了新一届区人大代表的选举,并投出神圣的一票。这体现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是( )
A. 民主选举B. 民主决策C. 民主监督D. 民主协商
8.初三学生小伟发现学校附近有一家非法经营的网吧,便拨打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情况。不久,这家网吧被依法取缔了。这体现小伟( )
A. 主动参与民主协商B. 依法参与民主决策
C. 积极参与民主监督D. 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9.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的国家,每个人都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以下是某小组为学习《参与民主生活》这一课搜集的资料卡片,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资料卡一:某区为使创建文明城市的决策更科学合理,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其中合理建议被采纳实施。
资料卡二:为促进公共交通资源合理配置,调整公共交通价格,某市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价格听证会。
A. 民主选举B. 民主决策C. 民主管理D. 民主监督
10.下列关于学生社团管理中的民主实践,可取的是( )
①社团负责人认真听取大家的批评和建议
②活动表决后,少数派决定不再参加社团
③成员间有分歧时,理性分析对方的意见
④选举社团负责人时,谁弱势,票就投谁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11.为给广大考生营造安静的复习迎考环境,多地发布关于在中高考期间禁止噪声污染的公告。禁噪期间,九年级学生小明发现楼下烧烤店深夜营业的嘈杂声影响到周边考生正常休息,立即拨打政务服务热线反映情况,相关部门很快到场进行处理。材料说明( )
①公民可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合理诉求
②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决策
③公民通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参与民主生活
④公民要增强参与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2.某社区依托“家常理短”议事平台,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发动居民参与共同治理,用心用情化解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这有利于社区居民( )
①积极参政议政,广泛凝聚共识
②完善根本制度,提高治理效能
③增强民主意识,激发参与热情
④参与民主生活,直接行使权利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13.“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其意蕴含着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应是( )
A. 平等B. 法治C. 德治D. 人治
14.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2024年,人民法院严厉打击各类犯罪,依法从严从重惩处一批重大恶性犯罪,加大对腐败、电诈、毒品、跨境赌博、危害安全生产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惩治力度,全国刑事案件数创本世纪以来最低。材料表明我国法治( )
A.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所有权益B.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C. 彻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矛盾D. 实现了社会利益的完全平衡
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着眼长治久安,高举法治旗帜,用好法律武器,提升法治化水平。这表明( )
①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②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③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6.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下面图示中“?”处应该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 科学立法B. 严格执法C. 公正司法D. 全民守法
17.为了更好地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于2025年4月30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并于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这体现了( )
A. 科学立法B. 严格执法C. 公正司法D. 全民守法
1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下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描述正确的是( )
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④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9.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 )
A. 居安思危B. 合作共赢C. 守正创新D. 为人民服务
2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行政的核心就是要规范政府的( )
A. 立法权B. 行政权C. 表决权D. 质询权
21.近年来,各地政务大厅推行“午休不打烊”“周末不打烊”政策,最大限度的让老百姓“少跑腿”,办事更便捷。政府的做法旨在( )
A. 坚持为人民谋利益B.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C.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D. 防止滥用行政权力
22.某餐饮店因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且拒不改正,被市场监管部门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
A. 消费者享有人身权利B. 餐饮店经营者要依法经营
C. 公民要自觉依法纳税D. 市场监管部门要政务公开
23.在陕西的田间地头、社区街巷,活跃着一些“法律明白人”。他们借助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依法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法治宣传、法律帮扶。他们的做法( )
①能确保全面实行良法之治
②有利于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③有助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④严厉惩办了违法犯罪分子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非选择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目的;2024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首次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方面内容进行专门立法。据此,小明同学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说明国家和社会治理主要还是依靠依法治国。”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观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D A C B D D A C B B B D B B B C A A D B A B B
24.小明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运用法治手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弘扬。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法律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规范性,能够为国家和社会治理提供明确的规则和约束。②然而,国家和社会治理不能仅仅依靠依法治国,还需要坚持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因此,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