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你知道哪些有关“人民”的名言?
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民之所忧 我必念之
民之所盼 我必行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因民之利而导之,顺民之意而能之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
自觉拜人民为师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 江山就是人民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人民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
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知道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自觉运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挑战。
学习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习难点: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议题一:人民就是江山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求:阅读课本P66-70页,勾画梳理以下问题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的地位P66、含义 P6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 P67-68
群众观点:基本内容、地位P69
原因 P69-1
要求 P70
群众路线:基本内容、地位P69
shbokao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01
怎样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观看视频说一说:
是谁创造了“村超”的火爆出圈?
是县长、榕江人、网友?
体现了他们具有什么地位?
经历5次失败,总结经验教训
解锁村超出圈的密码
提示:
根植群众生活
以人民为主体
人民主创
党政引领、人民创造
人民主推
接待大量游客,全面推动当地旅游、餐饮、住宿、文创、农特产品等行业的经济发展
人民主接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借助互联网短视频传播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劳动群众是主体部分。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
劳动群众
(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性质上:“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
既有量的规定性,是“人们”中的大多数;
又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相对应的概念是“敌人”。
②类型上: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
③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不论怎么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④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4类)
2.人民群众的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史
实践最基本的形式是生产实践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3.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
生产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
社会存在和发展
基础
人民群众
从事
决定力量
推动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
材料一:《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
分析三段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材料二:鲁迅说:“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材料三:陕北是民歌之乡,最能代表陕北民歌风韵的是信天游,它是陕北人民在山峁、沟壑、赶脚、耕地、放牧、捡柴时即兴而编,它是随天漫游,抒发感情 ,表达心声的表现方式。集中展示了陕北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生死状”
(3)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地位: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表现: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人民群众推动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
③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3.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
(1)
(2)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例:各类文化、精神、思想、理论)
(例:经济、政治、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例:各类物资、工具、设备)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
shbokao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02
①内容:
②地位: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
(1) 群众观点
(强调思想、态度)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 内容:
② 地位: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B.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目的
依靠力量
工作方法
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形成决策
指导群众实践
为群众办实事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
(2)群众路线
(强调实践、行动)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
2.为什么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1)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2)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
(3)群众观+群众路线的地位
(4)3个“重要保证”(见大本)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② 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要求(怎么做)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原理总结: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原理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原理)
【原理】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群众
通过
实践
创造
历史
创造了物质财富
创造了精神财富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 求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方法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世界观)
社会历史的主体
1.电视剧《石头开花》用10个故事向观众展示:各族干部群众以及社会扶贫力量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战胜贫困,并形成了“就算是石头,也要让它开出花来”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生动地说明,人民群众是:( )
①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
③变革生产关系的主力军
④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2.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上述论断要求我们( )
①要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完成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超越
②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和人民利益角度看问题、想事情、作选择
③要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
④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节是团圆的时刻,但总有一群人在坚守岗位、辛勤劳动。边关哨所,战士们昼夜值守;热闹街巷,环卫工人挥洒汗水;急诊病房,医护工作者奔波忙碌;车站码头,工作人员用心服务……春节假期,许多人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用奉献守望幸福,以担当诠释使命,为喜庆祥和的节日注入坚实温暖的力量。
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强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最是坚守动人心。坚守成就不凡,让我们向劳动者致敬,为奋斗者点赞。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向劳动者致敬,为奋斗者点赞。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②在我国,劳动者和奋斗者都属于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依靠每一个劳动者和奋斗者。向劳动者致敬,为奋斗者点赞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我们也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