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1.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熟记并且能够运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内容分析问题。3.认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思考: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梁历史可以改观”。按照这一观点,中国历史完全是由孔孟老庄、秦皇汉武等大人物创造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的。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各解放区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据统计,仅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陈毅曾深情并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1)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2)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1、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2、人民群众(1) 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2) 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3) 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思考:反动分子,犯罪分子是人民群众吗?思考: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和全体公民的关系是什么?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全体公民注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2、人民群众1.人民就是公民。二者不相同。公民是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则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这并不否认个人的作用,个人总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或大或小、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依赖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如果只承认杰出人物的作用而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就会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观。3.杰出人物比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大。2.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4)作用: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人民群众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2、人民群众(4)作用: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人民群众从事决定力量推动推动2、人民群众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作用: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材料一: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哪里还能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呢?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作用: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2、人民群众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4)作用: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2、人民群众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材料: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经验的取得和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②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③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4)作用: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2、人民群众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有着怎样的观点和路线?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内涵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地位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要求区分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党制定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基础;而群众路线则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要求与体现。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项目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不同点 地位 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同点 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方法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世界观】内涵地位意义要求含义范围地位作用1.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应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这说明,调查研究( )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②应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③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④确保了各项决策的正确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2.辽沈战役是党中央及时抓住战略决战时机打响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战役,历时52天血与火的洗礼取得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历史昭示未来。这启示我们,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要( )①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抓住机遇,努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③以顽强斗争赢得主动,努力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有力支撑④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依靠改革创新探索合适的发展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3.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李大钊的“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的“为民造福”,共产党人始终心怀人民群众,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④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4.党员干部始终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④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趋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