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观看视频,你怎么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1.能阐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道理。
2.能阐明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内容和重要性,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重点:阐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按照这一观点,中国历史完全是由孔孟老庄、秦皇汉武等大人物创造的。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各解放区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据统计,仅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陈毅曾深情并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2)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民群众呢?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知识拓展: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无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
劳动群众
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
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的作用
伟大建党精神; 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西迁精神; 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北京冬奥精神。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C.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2.人民群众的作用
观看视频《 1911年中国爆发的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大不大?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构成的
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 人民群众创造社会历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哲理
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 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为什么毛泽东特别强调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起了什么作用
★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
(1)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地位: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观看视频《公仆之路》你有有何启示
2、党的群众路线:
(1)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地位: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习近平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1)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3)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4.基本要求(在新时代如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什么 是什么 地位 怎么做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①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② 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③ 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
解放自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② 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保障人民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重难点突破: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的地位
人民群众的作用
党的群众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怎样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2023年9月4日,曾经的贫困村武汉市江夏区高峰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如今,高峰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达3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1000元到2.7万元。一位武汉剪纸非遗传承人给高峰村赠送过一幅名为《精准扶贫》的作品,剪纸上新旧农村的对比,反映了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指引下,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2、在“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具体诠释。“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过程以人民为中心是基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②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③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
④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要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
②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③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工作方法
④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是统一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4、“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行程万里,初心不忘。从 2013 年至 2024 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多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听取多位代表委员发言……这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动力
②群众观点是党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③群众观点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
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