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1.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熟记并且能够运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内容分析问题。3.认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难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英雄之能事在造时势而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按照这一观点,中国历史完全是由孔孟老庄、秦皇汉武等大人物创造的。思考:究竟谁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唯心史观: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雨果认为:“人类的过剩精力都集中在他一个人的大脑中,一个人的头脑要决定全世界命运。”◎毛泽东认为:“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思考:究竟谁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各解放区人民以滔滔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空前规模的支援。据统计,仅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陈毅曾深情并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没有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马云!”0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022年1月30日,壬寅虎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一席讲话虎虎生威、振奋人心:“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始终手拉着手一起向未来,只要96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连着心一起向未来,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细读二十大报告,“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报告中“人民”二字醒目鲜明、力重千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思考: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创造者)?1.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地位)(1)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2)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小试牛刀:判断图中的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除了敌对势力、犯罪分子外,其余人都属于人民群众。 思考: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就属于我国人民群众的范畴吗?相关链接(P66)相关链接② 内涵: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无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① 含义: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人民群众③ 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全体公民(人民和敌人)◎ 2018年12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思考: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基础作用思考:人们的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是谁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①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②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些革命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于人民群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思考:这些革命精神财富从何而来?这些革命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于人民群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思考:这些革命精神财富从何而来?思考:这些精神财富从何而来?这些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于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思考:这些精神财富从何而来?这些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于人民群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思考:这些歌曲、电影、雕塑、绘画、书法等作品是谁直接创造的?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古老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集体创作而成。它以恢宏的气势、高超的艺术技巧,反映了藏族发展的历史。千百年来,我国藏族、蒙古族等民众世代口耳相传,保存了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思考:1、这部长篇史诗所反映的内容从哪里来?2、《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来源于藏族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用)(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 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①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思考:为什么要表彰改革先锋?他们为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经验的取得和积累,都来自于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思考:结合以上论述,查阅相关资料,说明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开放中的作用。主力军(决定力量)(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③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①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② 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互相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都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能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平行四边形,由此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产物。” —— 恩格斯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02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在党的二十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思考: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还要继续引领中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党一直依靠、还要继续长期依靠的是谁,为了谁?人民群众◎ 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2、结合身边事例,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思考:1、为什么毛泽东特别强调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起了什么作用?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邓小平1. 原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思考: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为谁辛苦、为谁忙?2. 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1)基本内容(2)地位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根本出发点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 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基本内容(2)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正确决策指导群众行动为群众办实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习近平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根本工作路线4. 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贯彻群众路线(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群众史观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们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也必将依靠人民开创新的辉煌。新时代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就一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结语conclusion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基本内容意义新时代要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党的群众观点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和新时代要求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基本内容地位基本内容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2022年浙江卷)党员干部始终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蕴含的哲理是( )①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②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④ 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趋势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A2、2022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依据是( )①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② 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④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是党的中心工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3、从《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再到今天“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民本思想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这种深层次的文化是我们在作出选择时无形的“指挥棒”。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之所以坚持这样的理念,其哲学依据是( )① 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③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4、2022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说到:“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共同创造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我们要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坚决的勇气。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由此可见( )① 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② 北京冬奥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③ 以开放的心态推动民族精神的丰富④ 实践中形成的民族精神会深深打上时代烙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2022年全国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半条被子”的故事使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明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考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结合材料,运用党的群众观点的知识,阐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12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之所以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牢记使命,全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掌握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以人民为标尺,答好人民的考卷,真正做到了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满足人民的关切、期待,深人群众调查研究,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相信依靠人民群众,带领人民群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