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7课 百家争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互相辩论又互相影响一、老子和《道德经》老子(生卒年不详)【自主探究】“我为老子设计了一张个人名片!”姓名:生活年代:国家:前期经历:地位:代表作: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后期楚国《老子》又称《道德经》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典籍,学识渊博【合作探究】“老子的思想主张知多少?”材料四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材料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材料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一、老子和《道德经》一、老子和《道德经》材料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材料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哲学: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辩证)核心思想:“道”。“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和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合作探究】“老子的思想主张知多少?”马丢了马多了人活了腿断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老子和《道德经》材料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材料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材料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哲学: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辩证)核心思想:“道”。处世:安于柔弱,以退为进,以柔克刚。“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和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合作探究】“老子的思想主张知多少?”一、老子和《道德经》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思考】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什么都不做吗?不是。“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不过多的干预,让万物按自然规律发展。材料四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合作探究】“老子的思想主张知多少?”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一、老子和《道德经》学 派 人 物 生活年代 及国家 主要思想 地位/代表作道 家春秋后期楚国人老子顺应规律;道家学派创始人(2)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辩证);《老子》《道德经》(3)处世上:安于柔弱,以退为进,以柔克刚(1)思想核心“道”,(4)政治上: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一、老子和《道德经》【自主探究】“我为孔子设计了一张个人名片!”姓名:生活年代:国家:地位:代表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论语》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二、孔子和儒家学说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合作探究】“孔子的思想主张知多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张问仁,子曰“恭、宽、信、敏、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核心思想:“仁”。孔子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核心思想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合作探究】“孔子的思想主张知多少?”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史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重建社会秩序。以德治国,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实行德政,反对苛政)政治上:恢复周礼,为政以德政治上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合作探究】“孔子的思想主张知多少?”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 学生 孟懿子 南宫敬叔 端木赐 颜回 冉雍家庭情况 鲁国贵族 鲁国贵族 富商 “居陋巷” “贱人之子”孔子兴办私学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主张“有教无类”教育上教育上孔子杏坛讲学图山东曲阜孔庙·杏坛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孔子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孔子和儒家学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注重因材施教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但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也并不都是对的,例如,学生樊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菜,他认为学习那些知识没有出息。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和编订古代重要典籍,对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韦编三绝)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文化上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截止2019年12月,中国已在162个国家(地区)建立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孔子学院自创办以来,累计为数千万各国学员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提供服务,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学 派 人 物 生活年代 及国家 主要思想 地位/代表作儒家春秋后期鲁国人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2)政治上:恢复周礼,为政以德《论语》(3)教育上:兴办私学,有教无类(1)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二、孔子和儒家学说(4)文化上:整理和编订古代典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思想文化空前发展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针对种种社会现象,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百家争鸣各国变法三、百家争鸣根本原因三、百家争鸣稷下学宫·招贤大会学派 人物 主要思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拥护正义之战,“仁者无敌”三、百家争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学派 人物 主要思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拥护正义之战,“仁者无敌”荀子“礼治”,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韩非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商鞅)兵家:春秋末期的孙武《孙子兵法》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战国时期,吴起、孙膑等都撰有兵法著作。最顺应时代潮流(改革)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称为“百家争鸣”。三、百家争鸣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无为而治”以德治国仁政治国以“礼”治国贤能治国以法治国【易错辨析】治国思想“我们可以从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易中天《我们为何要苦读经典》三、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社会生活中的体现(1)儒家的仁、以德治国、“仁政”(2)法家的法治思想(3)孔子的教育思想(4)墨家的“兼爱”“非攻”(5)道家的顺应自然三、百家争鸣——“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依法治国”。——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1.先进文化能推动社会的发展;2.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启示: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文化自信三、百家争鸣学派 人物 生活年代 主要思想 地位/代表作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本课小结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孙武春秋后期战国战国春秋后期战国战国战国春秋末期仁,以德治国仁政,民贵君轻道,辩证,无为而治兼爱,非攻法治,中央集权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治国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实行“仁政”B.韩非子——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C.荀子——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D.庄子——以“法”治国A1.“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以上观点反映了哪一个学派的思想主张(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C随堂练习3.蔡元培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选项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有教无类 B.礼治 C.温故知新 D.民贵君轻D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依次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 ,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A随堂练习某校存在一些不良的校风,怎样来改善不良校风,使同学们自觉去维护好学校的公共秩序呢?学生们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他们的想法分别对应了哪家的思想呢?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取法古人,建设和谐校园儒家法家道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7课 孔子见老子.mp4 第7课 百家争鸣.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