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阳关遗址课前导入玉门关遗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西域的定义:玉门关阳关一、张骞通西域汉朝人把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一、张骞通西域2.背景:材料一 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后汉书》材料二 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翦伯赞《中国史纲要》【问题思考】西域的社会状况如何?【问题思考】西汉和匈奴的关系如何?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一、张骞通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材料三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乃募能使者。——《史记》【问题思考】面对这样的情报,汉武帝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有种来打我呀!您好,您所拨打的大月氏不在服务区。3.目的: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张骞本是一名郎官,志在为国分忧,勇敢地出来应募,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使命。一、张骞通西域4.过程:(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一、张骞通西域【历史小剧场】张骞(跪下):陛下,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陛下回去吧!汉武帝(骑在马上):爱卿,你可清楚你这趟去西域的目的?张骞(坚定):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你知道大月氏在哪里吗?张骞:臣不知道,但臣一定会找到的。汉武帝:此去凶险异常,你是否准备好了?张骞:臣准备好了。不管多么凶险,臣都不会退缩!汉武帝:匈奴一日不灭,国无宁日。望爱卿完成任务后早日归来!张骞: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辱使命。陛下保重!前138年,率领100多人,从长安出发被扣十余年,面对威胁利诱,“持汉节不失”继续西行历尽艰难安居乐业无心联合再次被扣留前126年,回到长安一、张骞通西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4.过程:【问题思考】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2)品质:不畏艰难、威武不屈、勇于开拓、忠于祖国、不忘使命、信守承诺等。“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一、张骞通西域(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留等;4.过程:中国邮政发行的《张骞》特种邮票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率领300多人的使团,带着丰厚的礼物。这时汉朝已经控制了河西走廊,此次西行比较顺利。乌孙国无意东归与汉朝共同对抗匈奴。前115年,张骞回国时,乌孙国派遣数十名使者一起来到长安。一、张骞通西域4.过程:第一次 第二次背景目的时间影响西汉初,匈奴剥削和奴役西域各族,并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了解到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以及西域的具体情况对匈奴的战争获得重大胜利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119年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列表比较张骞两次通西域了解西域沟通西域【材料研读】“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汉书·张骞传》(开通道路)一、张骞通西域“一使胜千军,两出惠万年”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西域与中原长期交通不便,张骞开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和西域各国有了友好往来。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材料 没有张骞出使西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张岂之1.陆上丝绸之路二、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相互往来。“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史记·大宛列传》二、丝绸之路1.如果你是西域的商人,你会带什么东西来长安参加展会?2.如果你是大汉商人,你会准备什么物品供西域客商采购?3.介绍一下你的展品吧!大汉进出口博览会中原传到西域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新疆坎儿井二、丝绸之路丝绸漆器输出的主要是手工业品和技术西域乐器二、丝绸之路良种马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西域传入中原引进的主要是农作物和艺术材料一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二十五史详解》二、丝绸之路材料二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探究】根据材料,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1.陆上丝绸之路【探究】根据材料,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二、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问题思考】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二、丝绸之路东汉锦袜不仅证实丝绸之路确实存在,也说明当时对外贸易繁荣。二、丝绸之路汉朝海上航路示意图2.海上丝绸之路东南沿海港口马六甲海峡中南半岛朝鲜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孟加拉湾【知识拓展】 南海诸岛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秦汉时期,中国已有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最早发现了南海的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二、丝绸之路2.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课后活动2】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二、丝绸之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一方面,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另一方面,它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与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丝绸之路【课后活动2】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问题思考】西汉政府是如何拓展与管理西域地区的?拓展:派张骞出使西域;管理:设置西域都护府。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秦朝形势图西汉形势图西域都护府1.西汉:西域都护府的设置(1)背景:(2)设置:(3)职责:(4)管辖范围:(5)意义:颁行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治理西域张骞通西域后,西汉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乌垒城;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地区在西汉时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护:带兵监护;都护:总监护)今新疆地区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东汉时,朝廷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在鄯善一举斩杀匈奴使者,迫使鄯善国不得不站在汉朝一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汉书·班超传》投笔从戎班超携带36名勇士,调拨西域8万军队,经营西域31年,让西域50余国归顺东汉。2.东汉:班超经营西域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疏勒王拔刀自刎以死挽留于阗百姓紧抱马腿求汉使班超放弃东归建功于边陲76年,朝廷召班超回朝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久居异地,年老思乡,皇帝为之动容,102年召之回朝,不久去世。其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大秦即罗马帝国,虽未到达,但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2.东汉:班超经营西域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东汉形势图西域长史府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想一想】汉朝对西域的有效管理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表明自汉朝开始新疆地区就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西域的定义2.张骞通西域3.丝绸之路4.对西域的管理公元前138年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本课小结公元前119年汉朝人把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东汉:班超父子出使西域,西域长史府自汉朝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2.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B1.《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C.加强友好往来 D.寻求军事联盟D随堂练习4.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它最远可到达( )A.朝鲜、日本 B.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C.非洲半岛南端和澳大利亚 D.美国西海岸3.国家主席习近平多年前接受了中亚土库曼斯坦总统代表土方赠送的一批汗血马。如果沿汉朝丝绸之路送汗血马去中原,应走的路线是( )A.西域—玉门关—河西走廊—长安B.西域—河西走廊—阳关—洛阳C.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西域D.河西走廊—西域—阳关—长安AB随堂练习5.古代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材料表明古代丝绸之路( )A.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B.加强了中央对西域的管理C.推动了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出现D.恢复了西汉初期的社会经济A随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