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11课 西汉建立
和“文景之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汉并天下”
瓦当
“与天久长”
瓦当
瓦当是古代建筑中屋顶每行瓦最前端的挡片,起到遮挡和装饰的作用。
双方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分封诸侯,自封为西楚
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楚河汉界
鸿门宴
霸王别姬
垓下之战
乌江自刎
四面楚歌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材料一】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材料二】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杰出的人才,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探究】依据材料,归纳刘邦
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刘邦注意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合作探究】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之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秦亡前
秦亡后
推翻秦朝统治
农民
地主
争夺帝位
地主阶级争夺
帝位的战争
农民战争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公元前202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
刘邦(汉高祖)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西汉建立三要素
唐宋
汉晋
明清
知识拓展
庙号
谥号
年号
缔造王朝者称祖,
德泽万民者称宗。
一般用最能表达皇帝功绩的概括性字样。如治国安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
始于汉武帝。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大事,都要改年号。
中国古代皇帝的庙号、谥号和年号
汉高祖
唐太宗
康熙
雍正
乾隆
汉文帝
汉武帝
夏桀 商纣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皇帝的马车配不起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的出行只能乘坐牛车,民众得不到温饱。
【探究1】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探究2】造成这种残破荒凉景象的原因有哪些?
(1)秦朝的残暴统治(暴政)
(2)秦末的战乱
秦末农民战争
楚汉之争
【探究3】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像
朕的天下是靠骑在马上南征北战打出来的,
哪里用得着《诗》《书》!
您在马上取得天下,难道也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如果秦朝实行仁义之道,陛下又怎么取得天下呢?
你说的有道理。那朕应该如何治理天下呢?
方法就是无为。秦朝因暴政而亡,继起的汉朝要立稳根基,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
刘邦
刘邦
陆贾
陆贾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通过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的政策。
休养:休息调养;生息:增加人口
【想一想】汉高祖为什么要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体现道家思想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
采取
的措施
①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
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增加农业劳动力
稳定民心,
提高生产积极性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③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
④汉高祖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
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重视农业,
轻徭薄赋
1.“兵皆罢归家。”
2.“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3.“农,天下之本也。……
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4.“减田租,复十五税一。
5.“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
解甲归田
鼓励农桑
释奴为民
轻徭薄赋
西汉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
采取
的措施
①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
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③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
④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
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增加农业劳动力
稳定民心,
提高生产积极性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⑤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缓和双方的关系,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文帝、景帝的统治时期出现了治世(和平昌盛的时代)局面,被称为什么?
三、“文景之治”
汉景帝
汉文帝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
——《汉书·文帝纪第四》
措施(一)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三、“文景之治”
汉画像砖弋射收割图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景帝纪第五》
“文景之治”的措施
措施(二)“轻徭薄赋”
汉景帝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但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的年龄推迟到20岁,次数也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三、“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的措施
措施(三)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yòu)、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汉文帝刘恒)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想一想】对比一下秦始皇和汉文帝的作为,你有何启示?
启示:成由勤俭败由奢
三、“文景之治”
总结: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勤俭治国
“文景之治”的措施
秦朝 西汉
赋税 上缴收获物的 三分之二
徭役 修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墓等
刑罚 刑罚严酷, 死刑种类多
高祖:十五税一;
文帝、景帝:三十税一。
汉高祖:相应地减免徭役;
文帝、景帝:进一步减轻徭役。
文帝、景帝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
【探究】文景时期,经济发展有何表现?
手工业
商业
边境贸易
纺织、漆器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和素纱单衣
三、“文景之治”
【探究】文景时期,经济发展有何表现?
手工业
商业
边境贸易
纺织、漆器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商人靠煮盐、冶铁成为富商大贾
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
三、“文景之治”
汉代长安城平面图
汉代未央宫复原图
三、“文景之治”
【探究】文景时期,经济发展有何表现?
手工业
商业
边境贸易
纺织、漆器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汉景帝时,与匈奴开通边境贸易,
与各族往来频繁
商人靠煮盐、冶铁成为富商大贾
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
【材料研读】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汉书·景帝纪》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一说:文景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出现这样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局面】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
【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三、“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财经报道
政治报道
政治清明
生活安定
经济发展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
(景帝后期)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居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
三、“文景之治”
汉陶俑面带笑意,再现文景之治的繁荣,堪称“东方蒙娜丽莎”
试比较秦兵马俑与汉阳陵陶俑的表情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呢?
秦兵马俑的面部表情很严肃;汉阳陵陶俑的面带笑意,表情比较柔和。
这说明了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人民对社会生活感到满足。
三、“文景之治”
汉初,统治者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的原因是( )
①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②吸取秦亡的教训 ③为了巩固统治,保证剥削来源
A.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①②
A
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调整政策的目的是巩固统治,
所谓“盛世”也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人民的基础之上,
只是人民所受剥削相较于其它时期轻。
三、“文景之治”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刘邦(汉高祖)
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勤俭治国
本课小结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三、“文景之治”
前202年;
长安;
士兵还乡,释放奴婢,重视农业,轻徭薄赋,与匈奴和亲
经济恢复,国家局势稳定,缓和汉匈关系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
(手工业、商业、边境贸易)
措施:
影响:
措施:
表现:
1.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2.西汉初期出现了一个太平盛世的景象,这指的是( )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大一统 D.文景之治
C
D
随堂练习
3.西汉初年,匈奴不断扰袭边郡。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双方关系。后来,西汉与匈奴开通边境贸易,这是在( )时。
A.汉景帝 B.汉文帝 C.文景时期 D.汉高祖
A
4.秦始皇为修建骊山陵墓,征发大量民力,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文帝修建自己的陵墓,要求从简,减轻徭役,使人民生活相对安定。这给我们的直接启示是( )
A.秦始皇生活过于奢华 B.秦朝国力远胜于汉朝
C.皇帝都要修建陵墓 D.成由勤俭败由奢
5.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吸取秦亡教训
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D
B
随堂练习
1.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是当时社会的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另一方面,农业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存,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巩固统治。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课后活动】
休养生息政策使农民能够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结果是农业生产逐步恢复,社会安定。
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休养生息政策使汉朝的统治进一步巩固。
2.议一议:与秦朝的横征暴敛相比,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好处?
【课后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