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组的内迁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组的内迁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这是西晋朝廷给鲜卑首领封爵的印信,上边刻着“晋鲜卑归义侯”六个字。魏晋时期,匈奴、鲜卑(xiān bēi)、羯(jié)、氐(dī)、羌(qiāng)等不断进入中原,他们与西晋灭亡有何关系 各族的内迁带来哪些影响
课前导入
“晋鲜卑归义侯”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正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一篇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
诸葛北伐,以攻为守
姜维接力,魏国灭蜀
刘禅移居,乐不思蜀
三国局势崩溃
263年,魏灭蜀
(一)刘蜀
(二)司马代曹、西晋灭吴
司马懿
司马昭
司马炎
司马衷
侍奉四代家主 正史之变 获得军政大权
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
晋武帝 司马代曹 西晋灭吴 重归统一
晋惠帝 八王之乱
西晋的建立 统一全国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66年
司马炎
洛阳
280年
西晋灭吴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唐]刘禹锡
220年
221年
229年
263年
266年
280年
魏国
蜀国
西晋建立
西晋灭吴
西晋灭亡
魏灭蜀
316年
吴国
西晋(266-316)
三国(220-280)
三国建立顺序
三国灭亡顺序
魏一蜀一吴
蜀一魏一吴
【思考】西晋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统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心愿
【经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本原因)
【思考】既结束大分裂又完成大统一的王朝
秦朝、西晋
第二篇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石崇王恺斗富
石崇王恺斗富
石崇王恺斗富
石崇王恺斗富
【材料一】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材料二】鲁褒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词。
这两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社会崇拜金钱之风盛行,人们唯利是图。
统治阶层
社会氛围
昏庸腐朽,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唯钱是图”,价值观扭曲
西晋到底出了哪些问题呢
西晋到底出了哪些问题呢
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西汉西晋都分封过诸王。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有什么影响
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
不利于国家稳定和中央集权
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昏庸无能。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其蒙蔽皆此类也。
——《晋书·惠帝纪》
在位皇帝
参与者
争夺目标
主要战乱地区
对百姓的影响
晋惠帝
八个宗室亲王
中央政权
洛阳
米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中原人口大量死亡
八王之乱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八王之乱有何影响。
【材料一】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资治通鉴》
八王之乱
(一)八王之乱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
【材料二】及惠帝之后,政教陵夷,至于永嘉,丧乱弥甚。人多相食,饥疫总至,百官流亡者十八九。
——[唐]房玄龄等《晋书·食货志》
(二)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西晋末年)。
【重要】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名称 七国之乱 八王之乱
原因 开国之君错误总结前朝灭亡教训,大封同姓诸王。 时期
影响
西汉(汉景帝)
西晋(晋惠帝)
汉景帝平定,汉武帝“推恩”,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启示】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中央集权。
【思考】伴随着八王之乱进入尾声,国家形势有何变化
成都和今山西西部分别出现了成汉、汉两个割据政权,与西晋并立。
经过八王之乱的内耗,统治者已经无力制止分裂。
【思考】西晋朝廷如何对待内迁的少数民族 这些做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1)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为奴婢。
(2)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首领乘机起兵。
【材料】晋为无道,奴隶御我……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晋书·刘元海》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腐朽的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内迁各族武力进攻的双重打击下灭亡。
政治
经济
西晋所封皇室诸王在地方具有强大的政治、军事权力,威胁朝廷中央集权。
由于政治动荡,八王之乱破坏生产所需安定局面,人口锐减,经济凋敞。
P99【想一想】西晋的统治面临哪些挑战
民族关系
西晋的民族政策激发了内迁各族的反抗,民族矛盾尖锐。
内因
统治腐朽
八王之乱
P99【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给我们什么启示?
外因
民族矛盾
重视勤俭治国
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处理好民族问题,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第三篇 北方各族的内迁
牧马图(魏晋墓砖画)
耕牛图(魏晋墓砖画)
崇尚武力
文化落后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从游牧转入农耕生活
【原因】受汉族先进文化影响
北方各族的内迁
长城是游牧生活和定居生活的分界线
【原因】北方气温寒冷
西汉至元时期气温变化示意图
匈奴
xiān bēi
鲜卑
jié

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


qiāng羌
【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人口】西晋时,关中人口有100多万,其中内迁各族占据一半。
【课后活动2】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议:内迁各族认为自己与汉族人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内迁各族通过塑造共同的祖先,证明其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体现其对“中华”“中国”的认同。
东汉、魏、晋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不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们应处理好民族问题,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63年
266年
280年
西晋
建立
西晋
灭吴
西晋灭亡
魏灭蜀
316年
晋惠帝时
西晋末年
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八王之乱
西晋由盛而衰
【五胡内迁】
匈奴、鲜卑、羯、氐、羌
课堂小结
1.在讲三国结束的历史时,老师用幻灯片展示了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并按灭亡的顺序依次删除。老师删除的顺序应该是( )
A.魏一蜀一吴 B.蜀-魏一吴 C.吴-魏-蜀 D.魏一吴一蜀
B
随堂练习
2.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国人暴动 D.黄巾起义
A
3.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出现内迁的高潮,这一时期内迁的民族不包括( )
A.鲜卑族 B.氐族 C.蒙古族 D.羌族
C
D
4.“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政权中把都城设在洛阳的是( )
①东汉 ②西汉 ③西晋 ④曹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