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胜的原因。P63相关史事“兴汉三杰”汉高祖(公元前256-前195)天下初定·百废待兴项羽遂入秦都,与刘邦发生冲突,随后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宴会上,刘邦被迫谢罪表示服从,项羽的谋士范增劝他乘机杀掉刘邦,项羽迟疑不决。范增又召进武士项庄舞剑助兴,让他伺机将刘邦刺死,却又被刘邦收买的项伯阻止。后来,刘邦借故逃脱。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图为新丰鸿门故址,在今西安之西北鸿门宴之后,刘邦受封为汉王,他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项羽虽于战争前期取得胜利,但因分封诸侯,内部矛盾重重,加以战略决策失宜,军事形势日益不利,终被围困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汉军已得楚地,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分封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楚汉之争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项羽贵族出身,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拥军40万。刘邦布衣出身,当过泗水亭长,拥军不足10万。失民心刚愎自用,依赖武力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楚汉之争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战争 目的 代表阶级 性质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推翻秦朝统治争夺帝位农民阶级封建统治阶级反抗秦暴政的农民战争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刘邦(汉高祖)都城:长安(今山西西安)西汉建立“汉并天下”瓦当汉兴,接秦之敝(破烂),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百姓没有积蓄),自天子不能具醇驷(一种毛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王朝。①西汉建立后社会景象如何?②造成上述景象的原因是什么?③当时的社会景象决定了统治者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残破荒凉阅读史料,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下列几个问题。整治弊端·休养生息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故无为者乃有为也......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陆贾新语》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无为而治,与民休息道家陆贾陆贾认为秦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据此他提出了什么样的治国理念?这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统治者改以宽刑薄赋,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的政策,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为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汉高祖吸取________的教训,采取_________政策。何为“休养生息”休养生息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秦朝速亡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根据史料,寻找休养生息政策的对应措施。“农,天下之大本也。……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军吏卒会赦”“兵皆罢归家”“轻田租,复什五税一”“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③士兵还乡务农④释放奴婢为民①鼓励农业生产②轻徭薄赋政策父老苦秦苛政久矣。——史记·高祖本纪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劳动力增加国家角度: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政来源。个人角度: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维护社会安定。课后活动: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可从国家和个人角度思考)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根据史料,分析汉初的政治制度。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未行分封没有藩辅”,各级官吏非自家子弟,当灭顶之灾到来时,皆自保其命,使中央陷人孤立无援的境地。为了解决这样的困境,汉高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政治制度:(2)内容:(3)影响:郡国并行制埋下了地方诸侯王势力过大,威胁皇权的隐患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组建军队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观看视频,你觉得吕后会如何应对 为什么 效果如何 (1)应对方式:(2)原因:(3)成效:对匈奴进行屈辱和亲西汉初年,匈奴强大,西汉弱小暂时稳定了西汉北部边疆,但是不能阻止匈奴不断南下的骚扰时间 措施文 景 时 期十分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轻徭薄赋积极赈济灾民,保障民众温饱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为什么汉文帝和汉景帝如此重视农业生产,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实行以农为本政策。措施社会发展“文景之治”(1)手工业有较大发展,纺织技术水平高超:丝织品有锦、绣、绢、纱等,种类繁多。漆器造型美观,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黄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社会发展(2)商人依靠经营成为富商大贾(3)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4)汉景帝时,与匈奴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汉景帝时的陶仓文景时期为了储存粮食,各地纷纷修建粮仓,这件陶仓为陪葬用品,是西汉粮仓建筑的写照。长安城平面示意图材料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阅读材料,根据课本内容说说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局面?结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合作探究比较 秦朝 西汉赋税 上缴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汉高祖:十五税一;文帝、景帝:三十税一徭役 修长城、阿房宫、骊山墓…… 汉高祖:相应地减免徭役汉文帝:进一步减轻徭役刑法 死刑有十多种,有诛族,连坐…… 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1)秦亡原因:残暴的统治;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等。(2)汉兴原因: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勤俭治国。启示: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要以民为本,保护人民利益等对比秦朝和西汉初期统治措施,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休养生息楚汉之争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王朝。时间:BC202年人物:刘邦都城:长安背景对内: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对外:采取和亲政策。西汉建立汉高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积极赈济灾民;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纺织、漆器有较大发展、商贸繁荣经济恢复局势稳定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课堂小结1.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课堂检测A2.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休养生息 B.尊崇儒术C.盐铁专卖 D.版图拓展A3.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