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

资源简介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观看图片,阅读史料,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史观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通过识读地图、讲故事,了解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了解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者;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 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大起义之间的关系,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启示
教学方法 观看视频法、识读地图法、研读史料法、表格归纳法、思维导图法
教学资源 ppt
教 学 内 容 及 进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观看视频:秦始皇焚书坑儒 设问: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秦朝是如何灭亡的? 二、整体感知 阅读本课课题、小标题,思考秦末为什么爆发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了吗? 三、秦的暴政 1.表现 任务一: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反映了秦朝统治的什么问题? 材料一:秦朝税收20倍于古代,三分之二的收成交给国家。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的现象。 材料二: 秦朝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北击匈奴及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当时全国人口约 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左右。秦始皇先后进行 5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记功,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 材料一:赋税沉重 材料二:徭役、兵役繁重 点拨提升:民众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被迫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任务二:观察图片阅读史料、教材内容,归纳秦朝暴政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图一:秦朝刑具 图二:秦坑儒谷碑 材料一: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威。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诗书弃市......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图一、材料一:法律严苛 图二、材料二、材料三:焚书坑儒,禁锢思想 任务三:你能讲讲指鹿为马的故事吗?结合教材内容,反映了秦二世怎样的统治? 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这时,秦王不相信自己,却相信奸臣的话。 表现:秦二世更加残暴 2.总结归纳 任务四:结合以上所学,让我们共同归纳秦朝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过渡: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社会中,面对如此“状况”你会怎么做? 起义!反抗! 四、陈胜、吴广起义 1.分析原因 任务一:阅读教材,简述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陈胜、吴广起义》 直接原因:因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渔阳戍守长城,面临杀头的危险,遂举行起义。 材料: 秦二世)更始作阿房宫 ,繁刑严诛,吏治刻深, 赏罚不当,赋敛无度……是 以陈涉(胜)……奋臂于大 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贾谊《过秦论》 追问:阅读材料,说说秦朝的施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有何关系? 2.简述经过 任务二: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完成下列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信息。 观看视频: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人物陈胜、吴广地点大泽乡政权张楚政权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感悟精神 任务三:陈胜、吴广起义给后世留下了哪些名言?从中感受到他们的什么精神? 名言: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伐无道,诛暴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材料一:陈涉(陈胜)虽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陈涉(陈胜)首事也。 ——司马迁 材料二: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 ——范文澜《中国通史》 精神:首创精神,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 过渡:陈胜、吴广起义是否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五、秦朝的灭亡 1.各路反秦势力 任务一:陈胜吴广起义后,又出现了哪些反秦势力? 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反秦浪潮: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群起响应,一些原六国旧贵族也试图借机复国。他们 中有的直接加入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有的带领队伍起兵反秦,如项梁、项羽等。 此外,秦吏萧何、曹参,儒士叔孙通,市井平民樊哙(kuài) 和周勃等社会各阶层人 士,纷纷投入反秦的浪潮中。在各地反秦斗争的打击下,秦朝迅速走向灭亡。 2.项羽、刘邦起义 任务二:陈胜吴广起义后,继续斗争的项羽、刘邦军队与秦朝进行了哪些斗争? 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之后,骁勇善战,跟随叔父项梁起兵。他们领导的队伍逐渐发展到数万人,成为反秦的强大武装。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刘邦:出身平民,曾为小吏,后率众反秦。他注重网罗人才,积蓄力量,势力很快强大起来。巨鹿之战后,秦朝统治者内部矛盾加深,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 刘邦:公元前 207年,秦朝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强盛一时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3.启示 任务三:结合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史实,说明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秦的暴政引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最终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从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是历史的主宰者。 六、课堂小结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赢政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希望自己开创的帝业能够相传万世。然而历史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强大的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很快就走向了灭亡。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封建专制残暴统治的结果,所以它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阅读教材标题,制作知识框架 研读史料,总结归纳 观看图片,阅读史料,概括秦朝暴政的表现 讲成语故事,阅读教材,归纳秦二世的统治状况 用示意图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 观察图片、研读史料,理解秦朝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关系 观看视频,结合表格,简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 整理名言,研读史料,感悟陈胜、吴广的精神 识读地图,阅读教材,简述秦末各路反秦势力的状况 阅读教材,梳理项羽、刘邦的反秦史实 结合所学,思考秦末农民大起义给后世的启示 齐读感悟 观看视频,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整体感知,形成知识架构 通过观看图片,阅读史料,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史观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落实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通过识读地图、讲故事,了解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落实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感悟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了解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者; 巩固知识,提升情感
板书设计
核心素养 拓展提升 搜集成语典故 活动内容: 课前:查阅相关的资料,熟悉一些成语典故,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等,学习时用成语典故帮助理解历史。 课后:学生思考:这节课所讲历史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业评价建议评价目标: 学生对成语典故的理解叙述,对学习历史真正意义的理解,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就走向灭亡,这段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楚汉之争中,刘邦打败项羽的史实,让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评价方法: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评价过程:学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选出组长上讲台对任务进行解答,学生对解答的情况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并予以指导、纠正。 评价总结:评价要注意学生的语言叙述是否具有逻辑性,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是否做到通过历史现象看到历史本质,学生的认识和启示是否到位。教师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注重过程性评价。
作业设计 建议下载使用本课分层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