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5-1949.10)实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0-1978.12)创造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12-2012.11)开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2.11-今 )站富强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书的主线: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202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标要求 考查点 高考真题 考情分析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述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2023·湖南卷T3 2023·福建卷T1 2022·山东卷T1 1.考查内容:结合马克思经典论述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考查对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理解;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考查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人类社会基本形态及其更替 2023·江苏卷T2 2023·河北卷T3 2023·浙江6月选考T6 2023·浙江1月选考T6 课标要求 考查点 高考真题 考情分析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024·浙江6月选考T1 2024·湖南卷T1 2024·新课标卷T12 2023·湖南卷T1 2023·新课标卷T12 2023·海南卷T1 2022·海南卷T1 2.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3.备考建议:要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规律;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思维导图明精要把握1个门槛: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掌握1个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掌握2个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明确3个标志:私有制确立的标志,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重视5个特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知识链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旧、新石器时代,生产力低下 金属工具广泛使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力发展 铁制农具广泛使用,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 机器大生产,生产力巨大飞跃 社会化大生产生产 关系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少量土地和生产工具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上层 建筑 氏族制度、部落等 奴隶主专制 封建君主专制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主要 矛盾 人与自然的矛盾 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正确 评价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历史的进步,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积极性有所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基本形态〔深化解读〕(1)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2)解答“一种社会形态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一般思路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②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③阐述新的社会形态比旧的社会形态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或者是新的生产关系是如何适应并推动生产力发展的。(24年湖北卷)我们即将迎来祖国75周年华诞。经过不懈奋斗,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建国以来的经济建设实践证明: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以下对此做出正确诠释的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②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唤醒了很多人的创业梦想③农村“三权分置”改革,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完善④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让新能源汽车走俏世界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真题演练】A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由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完全被资本家所占有的那部分价值。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这表明,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但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知识拓展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1.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性质实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3.具体表现(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4.阶级上的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5.地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6.解决:资产阶级所采取的各种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危机基本特征:生产过剩,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P9≠绝对过剩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根源。P11≠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经济危机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P10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以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P11笔记!知识归纳: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P10〔名师点拨〕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的关系2.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3.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就会越来越激化,最终爆发经济危机,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冲击。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改变,经济危机存在的根源就不会消除。(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切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所以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根除的。(3)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顺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4.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2.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是推动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5.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知识归纳特别提醒:一种社会形态取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时政链接: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新质生产力主要特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1、(2024高考辽宁卷)习近平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该理论的贡献在于( )①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成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②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③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④拓展了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高考真题【详解】①: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不是“新质生产力”理论,①错误。②③: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基本内涵、特点、关键及其本质说明新质生产力理论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也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②③正确。④:“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优化组合的跃升”并不是在拓展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况且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拓展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的说法本身也欠妥,④排除。故本题选C。理论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1、尝试: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2、建立与发展:十月革命到多国实践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4、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曲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3、新生: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核心考点: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进步性 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局限性 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空想性);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无效性)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 的发展和 工人运动 的兴起 实践 意义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理论 意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内容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意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 内容及意义 从社会发展规律看: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从领导革命的力量看: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从未来社会蓝图看: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影响和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积极意义(1)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其揭露和批判(2)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3)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局限性(1)根本原因: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2)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3)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拓展提升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区 别 阶级本质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科学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了资本主义阶级剥削的本质革命斗争 否认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 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革命主体 没有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肯定了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明确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规律 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 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社会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处于理想状态 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难点突破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意义科学的理论 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的理论 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实践的理论 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不断发展的 开放的理论 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集理论、运动、制度和思想为一身的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飞跃:第一次飞跃 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1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二次飞跃 理论到实践的飞跃---2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大动乱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由科学的理论发展到实践,并且在社会运动中诞生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第一次成为现实(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新纪元)第三次飞跃 一国到多国的飞跃---3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最明显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大发展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拓展提升3.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发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强大的生命力(最新成果) 3.【2024年高考黑吉辽卷】下列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两者都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②两者都论证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但过程是漫长的③前者揭示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实现的条件性④前者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后者反映社会形态更替的实现方式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两个必然”: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A5.【2024年高考湖南卷·第3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同时在《资本论》中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①《资本论》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③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没有本质区别④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解析】“辩证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说明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②正确。“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说明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④正确。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①不选。黑格尔辩证法是唯心的,马克思辩证法是唯物的,二者有本质区别,③说法错误。6.【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 )①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④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C【解析】①: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提出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的主张,①排除。③: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其构想和原则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实现;而巴黎公社则是一场实际的革命运动,它试图通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巴黎公社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也不是其实践活动,③排除。故本题选C。7.(2023·新课标Ⅱ卷,12)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空想社会主义也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图景进行了勾画,但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因此这两个选项不能表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真题演练】知识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1.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的两次结合:①第一次结合(1919-1945):找到了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井冈山经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②第二次结合(1945-1976):找到了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3.能、行、好的关系: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理论方面 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实践方面 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飞跃: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三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实践逻辑: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归纳小结1: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重大事件的标志社会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标 志私有制的确立国家的产生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工人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土地变成私有财产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的建立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共产党宣和言发表》(1848年2月)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十月革命重大事件 意 义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十月革命的胜利归纳小结2: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重大事件的意义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真题溯源易错归纳1.(2024·浙江·高考真题)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纠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2.(2024·浙江·高考真题)康帕内拉的主张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纠正:康帕内拉的主张属于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3.(2023·全国·高考真题)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纠正: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和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和积极意义,并非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的原因4.(2023·湖南·高考真题)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前提。纠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前提。5.(2023·河北·高考真题)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纠正: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所以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不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所以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不是生产力的发展。6.(2023·海南·高考真题)《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纠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新纪元。7.(2023·江苏·高考真题)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纠正: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但是通过科技革命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克服。8.(2022·海南·高考真题)空想社会主义者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纠正: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的是马克思主义,而非空想社会主义者。建构体系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1.巴黎公社2.十月革命3.一国到多国4.曲折5.在中国的实践发展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4.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论实践进步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