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8张PPT)2.8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二)探究点一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探究点二 定值问题探究点三 定点问题探究点四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课中探究课堂评价备课素材练习册答案核查【导】答案核查【练】【学习目标】1.掌握圆锥曲线的两种形式的弦长公式,会利用弦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会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最值、范围、定点、定值问题.探究点一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例1 已知,分别为椭圆 的左、右焦点,,点在椭圆上,是椭圆上的动点,求的最大值.解:由,得,则.因为点 在椭圆上,所以,又,所以, ,故椭圆的方程为.设,则, ,则 ,当时,取得最大值 .变式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 ,位于第一象限的点在抛物线上,且.直线过焦点且与抛物线 交于, 两点.(1)若的倾斜角为 ,求 的值;解:由题意可得,所以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焦点为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由消去得 ,设,,则 ,所以 .变式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 ,位于第一象限的点在抛物线上,且.直线过焦点且与抛物线 交于, 两点.(2)若过且与垂直的直线交于,两点,求四边形 的面积的最小值.解: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消去得 ,设,,则, ,所以 .同理可得 ,所以四边形 的面积,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所以四边形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32.[素养小结](1)解决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常见的方法:①函数法:一般需要找出所求几何量的函数解析式,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函数的最值时,一般会用到配方法、均值不等式或函数单调性.②方程法: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根据方程的解的条件得出目标量的不等关系,再求出目标量的最值.(2)解决圆锥曲线中的取值范围问题的方法:①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②利用已知参数的取值范围,求新参数的取值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③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组),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④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组),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⑤利用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探究点二 定值问题例2 已知抛物线及该抛物线上一点 .(1)过点作抛物线的切线,求切线 的方程;解:由题知,切线 的斜率存在,设过点的切线方程为 .方法一:由消去得 ,令,整理得 ,解得,所以切线的方程为 .方法二:由消去 得,令 ,得,即 ,即,即,解得 ,所以切线的方程为 .例2 已知抛物线及该抛物线上一点 .(2)过点分别作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与抛物线 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求证:直线 的斜率为定值.证明:方法一:设, .易知直线的斜率 .由题可知直线与的斜率均存在,设直线的斜率为 ,则直线的斜率为 ,直线的方程为 .由消去得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则 .同理可得,所以 ,所以直线的斜率 ,所以直线的斜率为定值 .方法二:设, .设直线的方程为,则 ,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得 ,即,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则 ,所以,即.设直线的方程为 ,即,同理可得 ,故,即 ,则直线的斜率 ,所以直线的斜率为定值 .变式 [2025·云南昆明高二期中]已知抛物线 的焦点为 .(1)求抛物线 的方程.解:抛物线的焦点为.依题意得 ,解得,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 .变式 [2025·云南昆明高二期中]已知抛物线 的焦点为 .(2)若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 两点,则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求出此定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解: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不为0.设直线的方程为 ,, .由消去得 ,则,, ,又, ,所以 ,故为定值,该定值为 .[素养小结](1)常见定值问题的处理方法:①确定一个(或两个)变量为核心变量,其余量均利用条件用核心变量进行表示.②将所求表达式用核心变量进行表示(有的甚至就是核心变量),然后进行化简,看能否得到一个常数.(2)常见定值问题的处理技巧:①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先采用特殊位置(例如斜率不存在的直线等)求出定值,进而给后面一般情况的处理提供一个方向.②在运算过程中,尽量减少所求表达式中变量的个数,以便于向定值靠拢.③巧妙利用变量间的关系,例如点的坐标符合曲线方程等,尽量做到整体代入,简化运算.探究点三 定点问题例3 已知双曲线的右顶点为 ,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1)求双曲线 的标准方程;解:由双曲线的右顶点为 ,得,设右焦点在,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则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 ,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例3 已知双曲线的右顶点为 ,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2)点,在的右支上,若直线与的斜率的乘积为 ,求证:直线 过定点.证明: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得 ,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因为 ,所以,整理得 ,所以 ,因为直线不过点 ,所以 ,所以 ,即,解得 ,所以直线恒过定点 .变式 [2025·河南南阳一中高二月考]已知, ,动点满足直线和直线的斜率之积是 .(1)求动点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该轨迹是什么曲线;解:设点的坐标为 ,则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 ,由题可知 ,化简得点的轨迹方程为 ,则点的轨迹是除去, 两点的椭圆.变式 [2025·河南南阳一中高二月考]已知, ,动点满足直线和直线的斜率之积是 .(2)记(1)中点的轨迹为曲线,不经过点的直线与曲线 相交于,两点,且直线与直线的斜率之积是,求证:直线恒过定点.证明:设, .①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 ,则 解得或.当时,直线经过点 ,与题意不符,舍去;故,,此时直线的方程为 .②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 ,则.由消去,得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 ,所以 ,即 ,整理得 ,所以,则或 .当时,直线恒过点 ,与题意不符,舍去;故,则直线恒过原点 .结合①②可知,直线恒过原点 .[素养小结]圆锥曲线中定点问题的两种解法:(1)引进参数法:引进动点的坐标或动线中系数为参数表示变化量,再研究变化的量与参数何时没有关系,找到定点;(2)特殊到一般法:根据动点或动线的特殊情况,探索出定点,再证明该定点与变量无关.探究点四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例4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点 在抛物线上,点,且 .(1)求 的方程;解:因为点在抛物线 上,所以,解得,所以 ,又,,所以, .因为,所以,解得 ,故抛物线的方程为 .例4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点 在抛物线上,点,且 .(2)过的直线与相交于,两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 相交于,两点,若的斜率为1,求四边形 的面积.解:由(1)可知,抛物线的焦点的坐标为 ,又的斜率为1,所以的方程为 .由消去,得 .设,,则, ,,所以, .设线段的中点为,则点的坐标为 ,所以 ,又直线的斜率为,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即 .由消去,得 .设,,则, ,所以.所以四边形的面积 .变式 已知双曲线的左顶点为 ,不与轴平行的直线过的右焦点且与交于,两点,当直线垂直于轴时, .(1)求双曲线 的标准方程;解:由题意得解得所以双曲线 的标准方程为.变式 已知双曲线的左顶点为 ,不与轴平行的直线过的右焦点且与交于,两点,当直线垂直于轴时, .(2)若直线,分别交直线于,两点,求证:, ,, 四点共圆.证明:由(1)得,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 的方程为,由消去 ,得 .设, ,则, ,所以 ,因为直线的方程为,所以 ,同理可得.记直线交轴于点 ,所以,又,所以 ,所以,,, 四点共圆.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不妨取, ,则,,所以,所以,,,四点共圆.综上可得,,,, 四点共圆.[素养小结]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常常要注意以下内容:(1)当与直线有关时,常常联立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消元后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构造相关数量关系求解.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在解题中判别式起到了限制参数范围的作用,这一点容易被忽视.(2)当与向量知识结合时,注意运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将向量间的关系转化为点的坐标问题,再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将所求问题与条件建立联系求解.(3)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常选择一参数来表示要研究问题中的几何量,通过运算找到定点、定值,说明与参数无关,也常用特值探路法找定点、定值.1.[2024·江西鹰潭高二期末]双曲线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双曲线上的一点关于轴的对称点为,若直线 的斜率为,直线的斜率为,则 ( )A.3 B. C. D.[解析] 由题得,,设,则 .依题意得,,.因为点在双曲线 上,所以,所以 .故选B.√2.已知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为过椭圆中心 的一条弦,则面积的最大值为( )A.6 B.15 C.20 D.12[解析] 设, ,则,当且仅当,均在 轴上时取等号.√3.已知椭圆的上、下顶点分别为, ,是椭圆上异于,的一点,直线和的斜率分别为 ,,则下列满足的椭圆 的方程是( )A. B. C. D.[解析] 由题意可知,.设 ,则,所以 ,则,所以 .结合选项可得椭圆的方程可以为 .故选C.√4.已知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 为坐标原点,若直线,的斜率,满足,则直线 过定点( )A. B. C. D.[解析] 设,,则 ,,设直线的方程为 ,代入抛物线方程整理得,,,, 直线 过定点 .故选A.√5.[2025·江苏南通高二期末]设椭圆 的上顶点为,左、右焦点分别为,,若线段 (不包括端点)上任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与到轴的距离之和为 ,则( )A. B. C. D.√[解析] 由题意得,,,则直线 的方程为,即,直线的方程为 ,即.设,,则点 到直线的距离为,由题得 ,可得,故,所以 .故选B.1.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常用参数来表示要研究问题中的几何量,通过运算找到定点、定值,说明与参数无关,也常用特值法找定点、定值.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斜率法、方程法、向量法、参数法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代换和转化.例1 [2025·河南郑州高二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若在曲线的方程中,以且代替 得到曲线的方程,则称是由曲线 通过关于原点的“伸缩变换”得到的曲线, 称为伸缩比.(1)若不过原点的直线 通过关于原点的“伸缩变换”得到的曲线是,证明:是与 平行的直线.证明:设不过原点的直线的方程是,, 都是常数,且,不同时为0,,则曲线 的方程为,且,即 ,因为,,,都是常数,且,不同时为0,, ,所以曲线是一条直线,且与直线 平行.例1 [2025·河南郑州高二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若在曲线的方程中,以且代替 得到曲线的方程,则称是由曲线 通过关于原点的“伸缩变换”得到的曲线, 称为伸缩比.(2)已知伸缩比时,曲线 通过关于原点的“伸缩变换”得到的曲线是,且与轴有,两个交点在的左侧 ,过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在轴的右侧有, 两个交点.①求 的取值范围;解:因为当伸缩比时,曲线 通过关于原点的“伸缩变换”得到的曲线是,所以曲线 的方程是,即 .因为直线过点,且斜率为,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与 联立,消去整理得,设 , ,则 ,,, .因为与在轴的右侧有两个交点,所以 ,且,解得或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例1 [2025·河南郑州高二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若在曲线的方程中,以且代替 得到曲线的方程,则称是由曲线 通过关于原点的“伸缩变换”得到的曲线, 称为伸缩比.(2)已知伸缩比时,曲线 通过关于原点的“伸缩变换”得到的曲线是,且与轴有,两个交点在的左侧 ,过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在轴的右侧有, 两个交点.②若直线,,的斜率分别为,,,证明:为定值.证明:由①知,,或,则 .因为,,所以 ,为定值.2.对于探索性问题,先假设存在,推证满足条件的结论,若结论正确,则存在,若结论不正确,则不存在.(1)当条件和结论不唯一时要分类讨论;(2)当给出结论而要推导出存在的条件时,先假设成立,再推出条件;(3)当条件和结论都不知,按常规方法解题较难时,要开放思维,采取另外合适的方法.例2 已知圆,点,为圆 上任意一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半径于点,点的轨迹为曲线 .(1)求曲线 的方程.解:由,可得,则点 的轨迹是以, 为焦点的椭圆,则,, ,故曲线的方程为 .例2 已知圆,点,为圆 上任意一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半径于点,点的轨迹为曲线 .(2)若直线(不与坐标轴重合)与曲线交于, 两点,为坐标原点,设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对任意的斜率,是否存在实数 ,使得 若存在,求实数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实数 .设, ,由消去得 ,,, .,即对任意恒成立, ,解得.故存在实数 满足题意.3.存在性问题解题思路:先假设存在,推证满足条件的结论,若结论正确,则存在,若结论不正确,则不存在.(1)当条件和结论不唯一时要分类讨论;(2)当给出结论而要推导出存在的条件时,先假设结论成立,再推出条件.例3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 ,以该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和椭圆的左焦点、右焦点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为6.双曲线的顶点是椭圆的焦点,离心率为.设为双曲线 上异于顶点的任意一点,直线和与椭圆的交点分别为,和, .(1)求椭圆和双曲线 的标准方程.解:设椭圆的焦距为,由题意知,即 ,由椭圆的定义知 ,所以,,又,所以 ,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由题意知双曲线 为等轴双曲线,设其标准方程为 ,因为双曲线的顶点是椭圆的焦点,所以 ,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例3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 ,以该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和椭圆的左焦点、右焦点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为6.双曲线的顶点是椭圆的焦点,离心率为.设为双曲线 上异于顶点的任意一点,直线和与椭圆的交点分别为,和, .(2)设直线,的斜率分别为,,求证: 为定值.证明:设, .因为,,所以, ,因为点在双曲线上,所以 ,所以,即 ,为定值.例3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 ,以该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和椭圆的左焦点、右焦点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为6.双曲线的顶点是椭圆的焦点,离心率为.设为双曲线 上异于顶点的任意一点,直线和与椭圆的交点分别为,和, .(3)是否存在常数 ,使得 恒成立?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由已知得直线, 的斜率一定存在,直线的方程为 .由 得 ,则 恒成立.设, ,有, ,则由弦长公式得,化简得,即 ,直线的方程为 ,同理可得,因为 ,所以 ,所以 ,是常数.练习册一、选择题1.抛物线的方程为,过点的直线交于, 两点,记直线,的斜率分别为,为坐标原点,则 的值为( )A. B. C. D.[解析] 显然直线的斜率存在,设其方程为 ,设,.由消去整理得 ,则,所以 .故选C.√2.[2025· 江苏扬州高二期中]已知抛物线 ,则抛物线上一点到直线 的最小距离为( )A. B.4 C. D.5√[解析] 易知直线与抛物线 没有交点,由题意可知,当平行于直线的直线与抛物线相切,且点为切点时,点到直线 的距离最小.设切线方程为,即,由 可得,所以,解得 ,此时,所以点到直线的最小距离为 .故选A.3.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点在 的左支上,过点作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则的最小值为( )A. B. C.2 D.4[解析] 由题意得,故 ,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 ,则,当且仅当,,三点共线且垂直于渐近线时取等号,所以 的最小值为 .故选D.√4.若原点和点分别是双曲线 的中心和左焦点,点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则 的取值范围为( )A. B.C. D.√[解析] 是双曲线 的左焦点,,, 双曲线的方程为.设, 点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在 上单调递增,,故 的取值范围为.5.[2025· 安徽阜阳高二期中]已知为坐标原点,, 是抛物线上异于原点的两点,且以 为直径的圆过原点,过点向直线作垂线,垂足为,则 的最大值为( )A.4 B. C. D.8√[解析] 设,,其中,,以 为直径的圆过原点,,可得.易知直线的斜率不为0,不妨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消去整理得 ,,解得, 直线 过定点, ,,,,四点共圆, 点 在以 为直径的圆上(除原点外),且该圆直径为,的最大值为 .故选B.6.已知点,在抛物线上且位于轴的两侧, 为坐标原点,若,则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A.6 B.8 C.10 D.12[解析] 设直线的方程为,设, ,直线与轴的交点为,将代入 ,可得,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有 ,, ,,√,,故直线所过的定点的坐标是 .故 的面积,当且仅当,即直线垂直于轴时, 的面积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8.故选B.★7.已知,,,是椭圆 上四个不同的点,且是线段,的交点,且,若 ,则直线 的斜率为( )A. B. C. D.2[解析] 设,,,,因为 ,所以,即则√又 ,都在椭圆上,所以 ,且 ,两式相减得,即,同理可得,由 得,所以,因为 ,所以直线的斜率为 .故选C.[技巧点拨]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涉及中点弦问题,常用点差法,该方法计算量小,模式化强,易于掌握,若相交弦涉及的定比分点问题,也可以用点差法的升级版,即定比点差法求解.8.(多选题)[2025·湖北武汉高二期末] 已知 为坐标原点,抛物线,过抛物线的焦点的直线 自上而下,分别交抛物线和圆于,,, 四点,则( )A.B.C.当直线的斜率为时,D.√√√[解析] 由题意可得为圆的圆心.设直线 的方程为,,,由 可得,所以, .对于A, ,故A正确;对于B, , 故B正确;对于C,当直线的斜率为时,直线 的方程为,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可得 ,可得, ,所以 ,故C错误;对于D,, 将, 代入可得 ,所以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D正确.故选 .9.(多选题)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为椭圆 上不同于左、右顶点的任意一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周长为8 B.的面积的最大值为C.的取值范围为 D.的取值范围为√√√[解析] 根据题意得,,, ,则的周长为 ,故A错误;由已知得,,则,所以 的面积,当 为上、下顶点时等号成立,故B正确;设,则 ,所以,,所以,故C正确;,设,则 ,所以,所以的取值范围为,故D正确.故选 .二、填空题10.[2025·湖南永州高二期中]已知为抛物线 的焦点,斜率为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且,位于 轴的两侧在的上方,若(其中为坐标原点),则 ___.5[解析] 设,,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消去得,则 ,,,又 ,,,即 ,可得,,,直线与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 .11.已知椭圆过点,点 为其左顶点,且直线的斜率为,则椭圆的方程为___________;点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18[解析] 由题意可知直线 的方程为,即.当 时,,所以 .因为椭圆过点 ,所以,解得,所以椭圆 的方程 为.设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的方程为,当该直线与椭圆 相切时,与距离比较远的直线与椭圆的切点为 ,此时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将代入椭圆方程 ,化简可得 ,则 ,即,解得,与直线 距离比较远的直线的方程为,所以直线 与直线之间的距离 ,又 ,所以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12.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是抛物线上分别位于 轴两侧的两个动点,且(其中为坐标原点),若直线 过定点,则 的坐标为______.[解析] 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消去整理得 ,则,,.因为 (其中为坐标原点),所以,又因为 ,,所以,,可得,因为点 ,位于轴的两侧,所以或 (舍去),可得,解得,所以,所以直线 经过定点.三、解答题13.(13分)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双曲线过点 .(1)求双曲线 的方程;解:由题中条件可知解得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 .13.(13分)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双曲线过点 .(2)若过点的直线与交于,两点,均在轴上方,点在线段上,且满足,证明: 在定直线上.证明: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直线的方程为 ,, .由消去整理得 ,显然,则, ,则 ,.由题意可得 解得 ,不妨设 ,因为,即 ,所以,解得 ,所以点在直线 上.★14.(15分)[2025·黑龙江哈尔滨高二期末] 已知椭圆的半长轴长为2,离心率为 .(1)求椭圆 的方程.解:由题意得,因为离心率,所以 ,所以,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14.(15分)[2025·黑龙江哈尔滨高二期末] 已知椭圆的半长轴长为2,离心率为 .(2)设点为椭圆的左顶点,过原点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点,不在坐标轴上),直线,分别交轴于, 两点,判断直线和 的交点是否在定直线上?并说明理由.解:设,则,且 ,即,因为,所以直线 的方程为,则 ,直线的方程为,则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直线与直线的方程得 ,化简可得 ,直线与直线的交点过定直线 .[技巧点拨] 本题中确定点的坐标,就自然可以得到点 的坐标,进而得到直线,的方程及,的坐标,也就是说点 位置的改变引起了其他量的改变,对于这类问题,常用“设点法”.15.已知直线与椭圆相交于, 两点,若椭圆上存在点,使得 ,则点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解析] 设,.由消去 整理得,则, ,所以,所以 ,又 ,所以点在以为直径的圆上,且不与,重合,即点 在圆上.由 可得或故点的坐标为或 .★16.(15分)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且点在双曲线 上.(1)求双曲线 的方程;解:由题意可知且,则故双曲线的方程为 .★16.(15分)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且点在双曲线 上.(2)若动点,在双曲线上,点,直线,与 轴相交的两点关于原点对称,点在直线上, ,证明:存在定点,使得 为定值.证明: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此时,两点关于 轴对称,若直线,与轴的两交点关于原点对称,则在 轴上,与题意矛盾,因此直线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消去整理得 ,则,,,.设直线, 与轴的交点分别为, ,直线的方程为 ,令,则,同理得 ,可得 ,,即 ,,,,,即 .当时, ,此时直线的方程为,过定点 ,显然不可能,, 直线的方程为,过定点 .设的中点为,则,, 为定值,故存在使为定值 .[技巧点拨] 求圆锥曲线与直线的定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1)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快速核答案(导学案)课中探究 探究点一 例1 变式(1) (2)32探究点二 例2(1)(2)证明略变式(1) (2)为定值,该定值为探究点三 例3(1)(2)证明略变式(1)点的轨迹方程为,则点的轨迹是除去,两点的椭圆(2)证明略探究点四 例4(1)(2) 变式(1) (2)证明略课堂评价 1.B 2.D 3.C 4.A 5.B练习册一、1.C 2.A 3.D 4.A 5.B 6.B ★7.C 8.ABD 9.BCD二、10.5 11.,18 12.三、13.(1)(2)证明略★14.(1) (2) 交点过定直线思维探索 15.或★16.(1) (2)证明略第2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二)【课中探究】探究点一例1 解:由|F1F2|=2c=4,得c=2,则F1(-2,0).因为点Q(2,)在椭圆C上,所以+=1,又a2-b2=c2=4,所以a2=8,b2=4,故椭圆C的方程为+=1.设P(x,y),则x2=8-2y2,y∈[-2,2],则·=(2-x,-y)·(-2-x,-y)=x2-4+y2-y=-y2-y+4=-+,当y=-时,·取得最大值.变式 解:(1)由题意可得|PF|=1+=2,所以p=2,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y2=4x,焦点为F(1,0),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x-1.由消去y得x2-6x+1=0,设A(x1,y1),B(x2,y2),则x1+x2=6,所以|AB|=x1+x2+p=6+2=8.(2)设直线l的方程为x=ty+1(t≠0),由消去x得y2-4ty-4=0,设A(x3,y3),B(x4,y4),则y3+y4=4t,y3y4=-4,所以|AB|=|y3-y4|=·=4(t2+1).同理可得|MN|=4,所以四边形AMBN的面积S=|AB|·|MN|=8(t2+1)=8≥8=32,当且仅当t=±1时,等号成立.所以四边形AMBN的面积的最小值为32.探究点二例2 解:(1)由题知,切线l的斜率存在,设过点A的切线方程为y-4=k(x-2).方法一:由消去x得ky2-8y-16k+32=0,令Δ=64-4×k×(-16k+32)=0,整理得k2-2k+1=0,解得k=1,所以切线l的方程为y=x+2.方法二:由消去y得k2x2-(4k2-8k+8)x+4(k-2)2=0,令Δ=(4k2-8k+8)2-4×k2×4(k-2)2=0,得(k2-2k+2)2-[k(k-2)]2=0,即(k2-2k+2)2-(k2-2k)2=0,即2(2k2-4k+2)=0,即k2-2k+1=0,解得k=1,所以切线l的方程为y=x+2.(2)证明:方法一:设B,C.易知直线BC的斜率kBC==.由题可知直线AB与AC的斜率均存在,设直线AB的斜率为k0,则直线AC的斜率为-k0,直线AB的方程为y-4=k0(x-2).由消去x得k0y2-8y-16k0+32=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y1+4=,则y1=-4.同理可得y2=--4,所以y2+y1=-8,所以直线BC的斜率kBC==-1,所以直线BC的斜率为定值-1.方法二:设B(x1,y1),C(x2,y2).设直线AB的方程为m(y-4)=x-2,则x=my-4m+2,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得y2=8(my-4m+2),即y2-8my+32m-16=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y1+4=8m,则y1=8m-4,所以x1=my1-4m+2=m(8m-4)-4m+2=8m2-8m+2,即B(8m2-8m+2,8m-4).设直线AC的方程为-m(y-4)=x-2,即x=-my+4m+2,同理可得y2=-8m-4,故x2=-my2+4m+2=-m(-8m-4)+4m+2=8m2+8m+2,即C(8m2+8m+2,-8m-4),则直线BC的斜率kBC===-1,所以直线BC的斜率为定值-1.变式 解:(1)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依题意得=2,解得p=4,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y2=8x.(2)由题意知,直线l的斜率不为0.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4,P(x1,y1),Q(x2,y2).由消去x得y2-8my-32=0,则Δ=64(m2+2)>0,y1+y2=8m,y1y2=-32,又|PM|=|y1|,|QM|=|y2|,所以+=+=×=×=×=,故+为定值,该定值为.探究点三例3 解:(1)由双曲线C:-=1(a>0,b>0)的右顶点为A(1,0),得a=1,设右焦点在F(c,0),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bx-ay=0,则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d==b=,所以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为x2-=1.(2)证明:设直线MN的方程为x=my+t,M(x1,y1),N(x2,y2).由得(3m2-1)y2+6mty+3t2-3=0,则Δ=36m2+12t2-12>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y1+y2=,y1y2=.因为kAM·kAN=-9,所以kAM·kAN=·==-9,整理得(9m2+1)y1y2+9m(t-1)(y1+y2)+9(t-1)2=0,所以(9m2+1)·+9m(t-1)+9(t-1)2=0,因为直线MN不过点A(1,0),所以t≠1,所以(9m2+1)(t+1)-18m2t+3(t-1)(3m2-1)=0,即9m2t+9m2+t+1-18m2t+9m2t-3t-9m2+3=0,解得t=2,所以直线MN恒过定点(2,0).变式 解:(1)设点P的坐标为(x,y),则直线AP的斜率kAP=(x≠-),直线BP的斜率kBP=(x≠),由题可知·=-(x≠±),化简得点P的轨迹方程为+y2=1(x≠±),则点P的轨迹是除去(-,0),(,0)两点的椭圆.(2)证明:设E(x1,y1),F(x2,y2).①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x1=x2,y2=-y1,则解得x1=0或x1=-.当x1=-时,直线l经过点A,与题意不符,舍去;故x1=0,y1=±1,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x=0.②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y=kx+b,则kAE·kAF=·===-.由消去y,得(3k2+1)x2+6kbx+3b2-3=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1+x2=,x1x2=,所以=-,即=-,整理得=-1,所以b2-kb=0,则b=0或b=k.当b=k时,直线l:y=k(x+)恒过点A,与题意不符,舍去;故b=0,则直线l恒过原点(0,0).结合①②可知,直线l恒过原点(0,0).探究点四例4 解:(1)因为点P(x0,p)在抛物线C上,所以p2=2px0,解得x0=,所以P,又F,Q(-1,0),所以|FQ|=+1,|FP|=p.因为|FP|=|FQ|+1,所以p=+1+1,解得p=4,故抛物线C的方程为y2=8x.(2)由(1)可知,抛物线C的焦点F的坐标为(2,0),又l的斜率为1,所以l的方程为y=x-2.由消去x,得y2-8y-16=0.设A(x1,y1),B(x2,y2),则y1+y2=8,y1y2=-16,x1+x2=y1+2+y2+2=12,所以=6,=4.设线段AB的中点为D,则点D的坐标为(6,4),所以|AB|=x1+x2+4=16,又直线MN的斜率为-1,所以直线MN的方程为y-4=-(x-6),即x+y-10=0.由消去y,得x2-28x+100=0.设M(x3,y3),N(x4,y4),则x3+x4=28,x3x4=100,所以|MN|=|x4-x3|==×=16.所以四边形AMBN的面积S=|AB|·|MN|=128.变式 解:(1)由题意得解得所以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为-=1.(2)证明:由(1)得F(4,0),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4),由消去y,得(3-k2)x2+8k2x-16k2-12=0.设M(x1,y1),N(x2,y2),则x1+x2=,x1x2=,所以y1y2=k2(x1-4)(x2-4)=k2[x1x2-4(x1+x2)+16]=k2=,因为直线AM的方程为y=(x+2),所以P,同理可得Q.记直线x=1交x轴于点G,所以|GP|·|GQ|=·====9,又|GA|·|GF|=9,所以|GA|·|GF|=|GP|·|GQ|,所以A,F,P,Q四点共圆.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不妨取M(4,6),N(4,-6),则P(1,3),Q(1,-3),所以|GA|·|GF|=|GP|·|GQ|,所以A,F,P,Q四点共圆.综上可得,A,F,P,Q四点共圆.【课堂评价】1.B [解析] 由题得A(-1,0),B(1,0),设C(x0,y0),则D(x0,-y0).依题意得,m=,n=.因为点C(x0,y0)在双曲线E上,所以-=1,所以mn=·===-3.故选B.2.D [解析] 设A(x1,y1),B(x2,y2),则S△ABF=|OF|·|y1-y2|≤|OF|·6=12,当且仅当A,B均在y轴上时取等号.3.C [解析] 由题意可知A1(0,a),A2(0,-a).设P(x0,y0)(x0≠0),则+=1,所以=-,则k1k2=·==-=-3,所以a2=3b2.结合选项可得椭圆C的方程可以为+=1.故选C.4.A [解析] 设A(x1,y1),B(x2,y2),则k1k2=·=·==,∴y1y2=8,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b,代入抛物线方程整理得y2-2my-2b=0,∴y1y2=-2b,∴-2b=8,∴b=-4,∴直线l过定点(-4,0).故选A.5.B [解析] 由题意得F1(-c,0),F2(c,0),A(0,b),则直线AF1的方程为y=x+b,即bx-cy+bc=0,直线AF2的方程为y=-x+b,即bx+cy-bc=0.设P,01.C [解析] 显然直线AB的斜率存在,设其方程为y=kx+2,设A(x1,y1),B(x2,y2).由消去y整理得x2-4kx-8=0,则x1x2=-8,所以k1k2=·=·==-.故选C.2.A [解析] 易知直线x-y+5=0与抛物线y2=4x没有交点,由题意可知,当平行于直线x-y+5=0的直线与抛物线相切,且点P为切点时,点P到直线x-y+5=0的距离最小.设切线方程为x-y+m=0,即y=x+m,由可得y2-4y+4m=0,所以Δ=16-16m=0,解得m=1,此时P(1,2),所以点P到直线x-y+5=0的最小距离为=2.故选A.3.D [解析] 由题意得|MF2|-|MF1|=2,故|MF2|=|MF1|+2,焦点F1(-c,0)到渐近线的距离d===b,则|MF2|+|MN|=|MF1|+2+|MN|≥|F1N|+2≥b+2,当且仅当M,F1,N三点共线且F1N垂直于渐近线时取等号,所以|MF2|+|MN|的最小值为b+2=2+2=4.故选D.4.A [解析] ∵F(-2,0)是双曲线-y2=1(a>0)的左焦点,∴a2+1=4,∴a2=3,∴双曲线的方程为-y2=1.设P(m,n),∵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n2=1(m≥),∴n2=-1,∴·=(m,n)·(m+2,n)=m2+2m+n2=m2+2m-1.∵m≥,f(m)=m2+2m-1在[,+∞)上单调递增,∴·=m2+2m-1≥3+2,故·的取值范围为[3+2,+∞).5.B [解析] 设A,B,其中y1≠0,y2≠0,∵以AB为直径的圆过原点,∴·=+y1y2=0,可得y1y2=-16.易知直线AB的斜率不为0,不妨设直线AB的方程为x=ty+m,由消去x整理得y2-4ty-4m=0,∴y1y2=-4m=-16,解得m=4,∴直线AB过定点P(4,0).∵MH⊥AB,∠MOP=90°,∴O,P,H,M四点共圆,∴点H在以PM为直径的圆上(除原点外),且该圆直径为|PM|==4,∴|OH|的最大值为4.故选B.6.B [解析] 设直线AB的方程为x=ty+m,设A(x1,y1),B(x2,y2),直线AB与x轴的交点为M(m,0),将x=ty+m代入y2=x,可得y2-ty-m=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有y1·y2=-m,y1+y2=t.∵·=12,∴x1x2+y1y2=12,∴(y1y2)2+y1y2-12=0,又点A,B位于x轴的两侧,∴y1y2=-4,∴m=4,故直线AB所过的定点M的坐标是(4,0).故△AOB的面积S=×4×|y1-y2|=2=2≥8,当且仅当t=0,即直线AB垂直于x轴时,△AOB的面积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8.故选B.7.C [解析] 设A(x1,y1),B(x2,y2),C(x3,y3),D(x4,y4),因为=3,所以=3,即则又A(x1,y1),B(x2,y2)都在椭圆E上,所以+=1,且(4-x1)2+(4-y1)2=9,两式相减得(4-2x1)×4+(4-2y1)×4=8,即(2-x1)+(2-y1)=1①,同理可得(2-x3)+(2-y3)=1②,由②-①得(x1-x3)+(y1-y3)=0,所以kAC==-,因为l⊥AC,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故选C.[技巧点拨]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涉及中点弦问题,常用点差法,该方法计算量小,模式化强,易于掌握,若相交弦涉及=λ(λ≠0)的定比分点问题,也可以用点差法的升级版,即定比点差法求解.8.ABD [解析] 由题意可得F(2,0)为圆(x-2)2+y2=4的圆心.设直线l的方程为x=ty+2,A(x1,y1),B(x2,y2),由可得y2-8ty-16=0,所以y1+y2=8t,y1y2=-16.对于A,·=x1x2+y1y2=+y1y2=4-16=-12,故A正确;对于B,|AC|·|BD|=(|AF|-2)·(|BF|-2)=(x1+2-2)·(x2+2-2)=x1x2==4,故B正确;对于C,当直线l的斜率为时,直线l的方程为y=(x-2),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可得3x2-20x+12=0,可得x1=6,x2=,所以|AB|·|AF|=(x1+x2+4)(x1+2)=×8=,故C错误;对于D,+=+===,将y1+y2=8t,y1y2=-16代入可得+==,所以4|AF|+|BF|=2(4|AF|+|BF|)=10++≥10+2=18,当且仅当|BF|=2|AF|=6时等号成立,故D正确.故选ABD.9.BCD [解析] 根据题意得,a=2,b=,c==1,则△PF1F2的周长为2a+2c=4+2=6,故A错误;由已知得F1(-1,0),F2(1,0),则|F1F2|=2,所以△PF1F2的面积S=|F1F2|·|yP|=|yP|≤,当P为上、下顶点时等号成立,故B正确;设P(x,y),则-210.5 [解析] 设A(x1,y1),B(x2,y2),设直线AB的方程为x=y+m,由消去x得y2-3y-2m=0,则Δ=9+8m>0,y1+y2=3,y1y2=-2m,又∴(y1y2)2=4x1x2,∴x1x2=m2.∵·=0,∴x1x2+y1y2=0,即m2-2m=0,可得m=2,∴y1=4,y2=-1.∵F,直线AB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S△AOB=×2×(|y1|+|y2|)=×2×5=5,S△AOF=|OF|·|y1|=××4=1,∴=5.11.+=1 18 [解析] 由题意可知直线AM的方程为y-3=(x-2),即x-2y=-4.当y=0时,x=-4,所以a=4.因为椭圆C:+=1(a>b>0)过点M(2,3),所以+=1,解得b2=12,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设与直线AM平行的直线的方程为x-2y=m,当该直线与椭圆C相切时,与AM距离比较远的直线与椭圆C的切点为N,此时△AMN的面积取得最大值.将x-2y=m代入椭圆方程+=1,化简可得16y2+12my+3m2-48=0,则Δ=144m2-4×16(3m2-48)=0,即m2=64,解得m=±8,与直线AM距离比较远的直线的方程为x-2y=8,所以直线AM与直线x-2y=8之间的距离d==,又|AM|==3,所以△AMN的面积的最大值为×3×=18.12.(5,0) [解析] 设直线AB的方程为x=ty+m,A(x1,y1),B(x2,y2).由消去x整理得y2-4ty-4m=0,则Δ=16(t2+m)>0,y1+y2=4t,y1·y2=-4m.因为·=5(其中O为坐标原点),所以x1·x2+y1·y2=5,又因为=4x1,=4x2,所以x1=,x2=,可得·+y1·y2=5,因为点A,B位于x轴的两侧,所以y1·y2=-20或y1y2=4(舍去),可得-4m=-20,解得m=5,所以x=ty+5,所以直线AB经过定点M(5,0).13.解:(1)由题中条件可知解得所以双曲线C的方程为x2-=1.(2)证明:由题意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A(x1,y1),B(x2,y2).由消去y整理得(4-k2)x2-4k2x-4k2-4=0,显然4-k2≠0,则x1+x2=,x1x2=,则y1+y2=k(x1+2)+k(x2+2)=k(x1+x2+4)=,y1y2=k2(x1+2)·(x2+2)=k2[x1x2+2(x1+x2)+4]=.由题意可得解得0因为|AN|·|BP|=|AP|·|BN|,即=,所以=,解得xN===-,所以点N在直线x=-上.14.解:(1)由题意得a=2,因为离心率e==,所以c=1,所以b=,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2)设P(x0,y0),则Q(-x0,-y0),且+=1,即3+4=12,因为A(-2,0),所以直线PA的方程为y=(x+2),则M,直线QA的方程为y=(x+2),则N,所以直线PN的方程为y-=x,直线QM的方程为y-=x.联立直线PN与直线QM的方程得x+=x+,化简可得x=2,直线PN与直线QM的交点过定直线x=2.[技巧点拨] 本题中确定点P的坐标,就自然可以得到点Q的坐标,进而得到直线AP,AQ的方程及M,N的坐标,也就是说点P位置的改变引起了其他量的改变,对于这类问题,常用“设点法”.15.(0,-1)或 [解析] 设A(x1,y1),B(x2,y2).由消去x整理得11y2-6y-1=0,则y1+y2=,y1y2=-,所以x1+x2=3(y1+y2)-2=-,所以|AB|=·=,又∠ACB=90°,所以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且不与A,B重合,即点C在圆+=上.由可得或故点C的坐标为(0,-1)或.16.解:(1)由题意可知-=1且e===,则故双曲线C的方程为-=1.(2)证明:当直线MN的斜率k不存在时,此时M,N两点关于x轴对称,若直线PM,PN与y轴的两交点关于原点对称,则P在x轴上,与题意矛盾,因此直线MN的斜率存在.设直线MN的方程为y=kx+m,M(x1,y1),N(x2,y2),由消去y整理得(1-k2)x2-2kmx-m2-3=0,则1-k2≠0,Δ>0,x1+x2=,x1x2=.设直线PM,PN与y轴的交点分别为M1,N1,直线PM的方程为y=(x-2)-1,令x=0,则M1,同理得N1,可得+=0,∴+=0,即[(2k+1)x1+2m](2-x2)+[(2k+1)x2+2m](2-x1)=0,∴(4k+2-2m)(x1+x2)-(4k+2)x1x2+8m=0,∴(4k-2m+2)·-(4k+2)+8m=0,∴(2k-m+1)·2km+(2k+1)(m2+3)+4m(1-k2)=0,∴4k2m-2km2+2km+2km2+6k+m2+3+4m-4mk2=0,∴m2+(2k+4)m+6k+3=0,即(m+3)(m+2k+1)=0.当m+2k+1=0时,m=-2k-1,此时直线MN的方程为y=k(x-2)-1,过定点P(2,-1),显然不可能,∴m=-3,∴直线MN的方程为y=kx-3,过定点E(0,-3).设PE的中点为T,则T(1,-2),∵PQ⊥MN,∴|QT|=|PE|=为定值,故存在T(1,-2)使|QT|为定值.[技巧点拨] 求圆锥曲线与直线的定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1)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第2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二)【学习目标】1.掌握圆锥曲线的两种形式的弦长公式,会利用弦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会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最值、范围、定点、定值问题.◆ 探究点一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例1 已知F1,F2分别为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F1F2|=4,点Q(2,)在椭圆C上,P是椭圆C上的动点,求·的最大值.变式 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位于第一象限的点P(1,y0)在抛物线C上,且|PF|=2.直线l过焦点F且与抛物线C交于A,B两点.(1)若l的倾斜角为45°,求|AB|的值;(2)若过F且与l垂直的直线交C于M,N两点,求四边形AMBN的面积的最小值.[素养小结](1)解决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常见的方法:①函数法:一般需要找出所求几何量的函数解析式,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函数的最值时,一般会用到配方法、均值不等式或函数单调性.②方程法: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根据方程的解的条件得出目标量的不等关系,再求出目标量的最值.(2)解决圆锥曲线中的取值范围问题的方法:①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②利用已知参数的取值范围,求新参数的取值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③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组),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④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组),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⑤利用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探究点二 定值问题例2 已知抛物线E:y2=8x及该抛物线上一点A(2,4).(1)过点A作抛物线E的切线l,求切线l的方程;(2)过点A分别作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与抛物线E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B,C,求证:直线BC的斜率为定值.变式 [2025·云南昆明高二期中] 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2,0).(1)求抛物线C的方程.(2)若过点M(4,0)的直线l与抛物线C交于P,Q两点,则+是否为定值 若为定值,求出此定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素养小结](1)常见定值问题的处理方法:①确定一个(或两个)变量为核心变量,其余量均利用条件用核心变量进行表示.②将所求表达式用核心变量进行表示(有的甚至就是核心变量),然后进行化简,看能否得到一个常数.(2)常见定值问题的处理技巧:①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先采用特殊位置(例如斜率不存在的直线等)求出定值,进而给后面一般情况的处理提供一个方向.②在运算过程中,尽量减少所求表达式中变量的个数,以便于向定值靠拢.③巧妙利用变量间的关系,例如点的坐标符合曲线方程等,尽量做到整体代入,简化运算.◆ 探究点三 定点问题例3 已知双曲线C:-=1(a>0,b>0)的右顶点为A(1,0),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1)求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2)点M,N在C的右支上,若直线AM与AN的斜率的乘积为-9,求证:直线MN过定点.变式 [2025·河南南阳一中高二月考] 已知A(-,0),B(,0),动点P满足直线PA和直线PB的斜率之积是-.(1)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该轨迹是什么曲线;(2)记(1)中点P的轨迹为曲线C,不经过点A的直线l与曲线C相交于E,F两点,且直线AE与直线AF的斜率之积是-,求证:直线l恒过定点.[素养小结]圆锥曲线中定点问题的两种解法:(1)引进参数法:引进动点的坐标或动线中系数为参数表示变化量,再研究变化的量与参数何时没有关系,找到定点;(2)特殊到一般法:根据动点或动线的特殊情况,探索出定点,再证明该定点与变量无关.◆ 探究点四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例4 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点P(x0,p)在抛物线C上,点Q(-1,0),且|FP|=|FQ|+1.(1)求C的方程;(2)过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C相交于M,N两点,若l的斜率为1,求四边形AMBN的面积.变式 已知双曲线C:-=1(a>0,b>0)的左顶点为A(-2,0),不与x轴平行的直线l过C的右焦点F且与C交于M,N两点,当直线l垂直于x轴时,|MN|=12.(1)求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2)若直线AM,AN分别交直线x=1于P,Q两点,求证:A,F,P,Q四点共圆.[素养小结]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常常要注意以下内容:(1)当与直线有关时,常常联立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消元后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构造相关数量关系求解.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在解题中判别式起到了限制参数范围的作用,这一点容易被忽视.(2)当与向量知识结合时,注意运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将向量间的关系转化为点的坐标问题,再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将所求问题与条件建立联系求解.(3)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常选择一参数来表示要研究问题中的几何量,通过运算找到定点、定值,说明与参数无关,也常用特值探路法找定点、定值.1.[2024·江西鹰潭高二期末] 双曲线E:x2-=1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双曲线E上的一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若直线AC的斜率为m,直线BD的斜率为n,则mn=( )A.3 B.-3 C. D.-2.已知F是椭圆+=1的一个焦点,AB为过椭圆中心O的一条弦,则△ABF面积的最大值为 ( )A.6 B.15 C.20 D.123.已知椭圆C:+=1(a>b>0)的上、下顶点分别为A1,A2,P是椭圆C上异于A1,A2的一点,直线PA1和PA2的斜率分别为k1,k2,则下列满足k1k2=-3的椭圆C的方程是( )A.+=1 B.+=1C.+=1 D.+=14.已知直线l与抛物线C:y2=2x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若直线OA,OB的斜率k1,k2满足k1k2=,则直线l过定点 ( )A.(-4,0) B.(0,-4)C.(-8,0) D.(0,-8)5.[2025·江苏南通高二期末] 设椭圆C:+=1(a>b>0)的上顶点为A,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若线段AF2(不包括端点)上任一点P到直线AF1的距离与到x轴的距离之和为b,则 ( )A.a=2b B.a=2bC.a=b D.2a=3b第2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二)一、选择题1.抛物线C的方程为x2=4y,过点P(0,2)的直线交C于A,B两点,记直线OA,OB的斜率分别为k1,k2(O为坐标原点),则k1k2的值为 ( )A.-2 B.-1C.- D.-2.[2025·江苏扬州高二期中] 已知抛物线y2=4x,则抛物线上一点P到直线x-y+5=0的最小距离为 ( )A.2 B.4C. D.53.已知双曲线C:x2-=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M在C的左支上,过点M作C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N,则|MF2|+|MN|的最小值为 ( )A.2+ B.2+C.2 D.44.若原点O和点F(-2,0)分别是双曲线-y2=1(a>0)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则·的取值范围为 ( )A.[3+2,+∞) B.[3-2,+∞)C. D.5.[2025·安徽阜阳高二期中] 已知O为坐标原点,A,B是抛物线C:y2=4x上异于原点的两点,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原点,过点M(0,4)向直线AB作垂线,垂足为H,则|OH|的最大值为( )A.4 B.4C.4 D.86.已知点A,B在抛物线y2=x上且位于x轴的两侧,O为坐标原点,若·=12,则△AOB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 )A.6 B.8 C.10 D.12★7.已知A,B,C,D是椭圆E:+=1上四个不同的点,且M(1,1)是线段AB,CD的交点,且==3,若l⊥AC,则直线l的斜率为 ( )A. B. C. D.28.(多选题)[2025·湖北武汉高二期末] 已知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y2=8x,过抛物线的焦点F的直线l自上而下,分别交抛物线和圆(x-2)2+y2=4于A,C,D,B四点,则 ( )A.·=-12B.|AC|·|BD|=4C.当直线l的斜率为时,|AB|·|AF|=D.4|AF|+|BF|≥189.(多选题)已知椭圆C:+=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P为椭圆C上不同于左、右顶点的任意一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F1F2的周长为8B.△PF1F2的面积的最大值为C.·的取值范围为[2,3)D.|PF1||PF2|的取值范围为(3,4]二、填空题10.[2025·湖南永州高二期中] 已知F为抛物线y2=2x的焦点,斜率为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且A,B位于x轴的两侧(A在B的上方),若·=0(其中O为坐标原点),则= . 11.已知椭圆C:+=1(a>b>0)过点M(2,3),点A为其左顶点,且直线AM的斜率为,则椭圆C的方程为 ;点N为椭圆C上任意一点,则△AMN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 12.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A,B是抛物线上分别位于x轴两侧的两个动点,且·=5(其中O为坐标原点),若直线AB过定点M,则M的坐标为 . 三、解答题13.(13分)已知双曲线C:-=1(a>0,b>0)的离心率为,双曲线C过点(2,2).(1)求双曲线C的方程;(2)若过点P(-2,0)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A,B均在x轴上方),点N在线段AB上,且满足|AN|·|BP|=|AP|·|BN|,证明:N在定直线上.★14.(15分)[2025·黑龙江哈尔滨高二期末] 已知椭圆C:+=1(a>b>0)的半长轴长为2,离心率为.(1)求椭圆C的方程.(2)设点A为椭圆C的左顶点,过原点的直线与椭圆C相交于P,Q两点(点P,Q不在坐标轴上),直线AP,AQ分别交y轴于M,N两点,判断直线PN和QM的交点是否在定直线上 并说明理由.15.已知直线x-3y+1=0与椭圆Γ:+y2=1相交于A,B两点,若椭圆上存在点C,使得∠ACB=90°,则点C的坐标为 . ★16.(15分)双曲线C:-=1(a>0,b>0)的离心率为,且点(3,)在双曲线C上.(1)求双曲线C的方程;(2)若动点M,N在双曲线C上,点P(2,-1),直线PM,PN与y轴相交的两点关于原点对称,点Q在直线MN上,PQ⊥MN,证明:存在定点T,使得|QT|为定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8 第2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二).pptx 2.8 第2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二)【正文】导学案.docx 2.8 第2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二)【正文】练习册.docx 2.8 第2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二)【答案】导学案.docx 2.8 第2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二)【答案】练习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