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4月初三历史中考模拟练习题总分:50分 时间:60分钟 测试范围:初中全册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大莫角山基址位于良渚古城核心区,由人工堆筑,是一处有多座大型建筑基址的宫殿区,在这里发现了7座房屋基址,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此处大型宫殿基址显示出当时( )A.原始农业兴起 B.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C.礼乐制度形成 D.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2.东晋南朝政府在自己的统治区域内设立许多以北方州、郡、县旧名命名的行政机构,以安置流民。这主要是因为( )A.北方各族的内迁 B.江南地区的开发C.中原人口的南迁 D.南方政局的动荡3.下列关于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关系正确的有( )①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②戚继光抗倭—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③大兴“文字狱”—推动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④清朝闭关政策—使中国逐步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4.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大机户,有的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达到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材料表明清朝前期( )A.商帮对社会经济产生很大影响 B.手工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C.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出现了颇具规模的手工工场5.19 世纪60年代至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各阶层先后提出不同的救国方案,推动近代化进程。其中标志着中国从“器物革新”向“制度变革”转变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6.1953年,为了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在发展中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要求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 )A.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 B.适应工业建设的需要C.保障抗美援朝的胜利 D.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7.20世纪90年代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坚定了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和对改革开放的信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这指的是(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两个凡是的方针C.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 D.邓小平南方谈话8.8~9世纪,阿拉伯商人通过陆路或水路与中国、东南亚通商,将东方的丝绸、香料等商品传播至欧洲。阿拉伯商人之行( )A.推动西欧庄园的兴起 B.催生文艺复兴C.扩大阿拉伯帝国疆界 D.促进东西方交流9.对文艺复兴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B.开始于英国C.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D.《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10.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解释是历史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45年,雅尔塔会议召开B.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C.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D.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二、非选择题(共3试题,共3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和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内,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材料二宋朝在雄州等地开设了榷场,作为双方经贸文化交流的主渠道。辽对宋朝的出口,有牲畜、矿物等特产。辽从宋朝进口了大量物资,民众的吃穿用住等越来越依赖宋朝的供应,甚至辽干脆放弃了铸币权,境内全部流通宋币。与此同时,大量中原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其更接近中原汉族士民。——摘编自唐博《千年雄安: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有何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开设榷场的影响。(4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现今我们应如何处理民族关系。(4分)12.对外交往的态势反映了国运的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4月30日,巴黎和会最后做出裁决,在对德和约中规定,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均让与日本,没有按中国代表要求写上“日本须将山东交还中国”的字样……原来以为一次大战胜利是公理战胜强权,结果显示和会不过是大国分赃,还是强权战胜公理。——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材料二新中国外交成就一览表(部分)时期 外交成就20世纪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 ▲改革开放以后 截至2023年3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1)材料一中的“裁决”引发了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据材料,回答巴黎和会的实质。(4分)(2)请你选择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两项重要的成就,并分别简述其影响。(4分)(3)请你谈谈,对中国外交地位发展变化的认识。(2分)13.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中、美、日三国关系风云变幻,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请回答:(10分)(1)20世纪50年代,美国分别对新中国和日本采取了怎样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请各举一例说明。(4分)(2)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但近来,日本很多政客等右翼势力却多次为日本对中国等国的侵略和殖民统治行为进行辩护,并歪曲和否定侵略历史。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撰写一篇反驳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略历史的小论文。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突出,观点明确。②以史实为依据来论述,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150字。(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D D B B D D B D二、非选择题11.【答案】(1)既有阶段性的和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2)促进经贸文化交流;丰富了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推动了民族的交融(或加深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3)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12.【答案】(1)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2)成就和影响: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推动亚洲和平发展等。(任选两个即可)(3)认识:中国外交从近代屈辱走向独立自主,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是外交发展的基础,正确的外交政策推动民族复兴。13.【答案】(1)对新中国采取了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敌视政策;对日本采取了扶持政策。(2分)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分)(答对1条即可)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或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分)(2)评分标准:第一层次:没有答题或完全脱离主题,得0分。第二层次:有史无论,简单罗列史实,未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述;或有论无史,只有简单的论述,得1~3分。无题目的扣1分。?第三层次:有史有论,且史论结合基本准确,条理基本清晰,逻辑基本严密,情感表达比较准确,得3~4分。?第四层次:题目简练,贴近主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观点鲜明,情感真挚,得5-6分。如学生语言富有个性魅力,观点独到新颖,书写工整,可酌情加1分,但总分不超过6分。若学生论述少于150字,酌情扣1~2分。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