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册第四课 看谁记得快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册第四课 看谁记得快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04《看谁记得快》 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看谁记得快》
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上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围绕提高记忆力展开,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记忆问题,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面临学习任务加重,记忆需求增多,但他们在记忆方法上可能存在不足,对记忆规律认识不够,急需科学指导来提高记忆效率。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采用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开展活动、引导体验、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记忆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资料辅助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使用PPT课件,展示案例、活动规则、记忆方法示例等内容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过程: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如词汇滚雪球、信息接力棒等,亲身体验不同的记忆情境,探索适合自己的记忆策略。 2.结果:学生能够理解并阐述提高记忆力的多种方法,如集中注意力、及时复习等,并能运用至少两种记忆方法记忆学习内容。 3. 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提升解决记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情况、发言表现,评价学生对记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课后运用记忆方法记忆学科知识的记录,评价学生对记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效果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提高记忆力的多种方法,并能在实际学习中运用。 学习难点:根据不同的记忆内容,灵活选择合适的记忆方法。 1. 遵循探究思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体验和讨论中探究记忆方法。2. 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组织词汇滚雪球、信息接力棒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记忆方法的效果 。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课程导入 (5分钟) 我诉我心 教师展示PPT,提出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家有没有遇到记不住、记不牢等记忆方面的苦恼?”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忆问题;接着讲述周恩来总理记忆力惊人的故事,展示凯撒大帝、拿破仑将军、亚里士多德等记忆能手的事迹,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记忆能手,引发学生兴趣。 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对提高记忆力的渴望,为后续课程做铺垫。
二、活动在线 (15分钟) 1.词汇滚雪球 教师讲解活动规则,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圈而坐开展活动; 活动结束后,邀请小组内表现优秀的同学分享记忆方法。 2.信息接力棒 教师说明活动规则和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分组编号,进行信息接力背诵; 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记忆能力和使用的记忆策略。 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记忆能力,促进学生交流分享记忆经验。
三、体验课堂 (10分钟) 1.测一测 教师展示3组数字,让学生任选一组,找同伴按要求读完后记录能记住的数字;引导学生思考按顺序默写数字遗忘较多的原因。 2.记一记 教师展示一组词汇,让学生用心看两分钟后记录记住的词汇;鼓励学生尝试不按顺序记忆并分享记忆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测试,了解自己的记忆水平,发现记忆问题,探索更好的记忆方法。
四、方法指南 (12分钟) 教师介绍谐音法,以“战国七雄”和“魏、蜀、吴三国建国年代”为例讲解; 接着介绍联想法,展示相关联想示例; 最后总结常见的记忆术,鼓励学生尝试不同方法。 向学生传授具体的记忆方法,拓宽学生的记忆思路,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五、课堂小结(3 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强调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和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记忆方法记忆学科知识,并记录使用效果。 巩固课堂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记忆方法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5.板书设计
第四课 《看谁记得快》 提高记忆力的方法:1. 集中注意力 2.及时复习 3.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4.过度学习 5.提高自信 记忆方法技巧:1. 谐音法2. 联想法……
6.教学反思与改进
04《看谁记得快》实践性作业单
姓名 时间 学校 班级 组别
一、课前实践性作业题
回忆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记忆困难的场景,如背诵课文、记单词、记电话号码等,简单记录下来。思考自己当时采用了什么方法,效果如何。
二、课堂实践性作业题
1.生活的内容:模拟学习场景,记忆不同类型的信息,如学科知识点、日常物品等。 2.实践的方式:参与 “词汇滚雪球”“信息接力棒” 等课堂活动,小组合作进行记忆挑战;在 “测一测”“记一记” 体验中,独立完成记忆任务并记录结果。 3.素养的目标:提升记忆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索能力,增强解决记忆问题的信心。
三、“五步探究”解题
(一)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展示日常生活中因记忆力不佳导致困扰的场景,如考试时忘记知识点、出门忘记带钥匙等。 探索提高记忆力的方法,通过课堂活动和体验,掌握多种记忆技巧并能运用。
(二)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将提高记忆力的任务分解为参与活动、体验记忆过程、学习记忆方法等小任务。在 “词汇滚雪球” 活动中尝试记住更多词汇,在 “信息接力棒” 中努力准确传递信息,在体验环节认真观察自己的记忆表现。
(三) 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人员 分工 6人一组,在小组活动中,确定组长负责组织,成员分别负责记录、发言等工作。
实践 步骤 先参与活动,再交流活动中的记忆感受和经验,最后学习记忆方法并尝试运用。
注意 事项 先参与活动,再交流活动中的记忆感受和经验,最后学习记忆方法并尝试运用。
(四) 按照学习方案,进行学习实践 1.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按分工完成任务。
2. 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记忆技巧和问题,共同讨论。
3. 认真学习老师介绍的记忆方法,如谐音法、联想法等。
4. 用学到的方法尝试记忆新的内容。
5. 观察其他同学的记忆过程,学习借鉴。
(五) 抓住学习实践,评价学习成果 1. 选择某个小组的活动照片,小组代表汇报记忆成果和运用的方法,师生共同评价记忆效果和方法的有效性。
2. 其他小组分享不同结果,共同总结出更有效的记忆策略。
四、课堂巩固拓展
1. 用谐音法或联想法记忆一组新的历史事件或地理名词,和同桌互相检查记忆效果。
2. 在课堂上随机抽取物品,用多种感官参与的方式记忆物品特征,然后描述给小组同学听,看是否准确。
3. 回顾课堂活动,思考还有哪些可以提高记忆力的小妙招,与大家分享。
五、课后实践性作业
1. 选择一门学科的知识点,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记忆方法进行记忆,记录记忆过程和效果,如花费时间、记忆准确率等。
2. 观察身边记忆力好的人,了解他们的记忆习惯和方法,整理成小报告,下节课分享。
六、学习反思及其他事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