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07《爱与沟通》 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 《爱与沟通》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二单元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上册1.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围绕“爱与沟通”主题展开,教材通过故事阅读、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探讨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亲情的内涵,学习与父母沟通相处的方法,对促进学生家庭关系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2.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与父母之间可能会出现沟通不畅、冲突增多等问题。他们渴望独立,但在情感上又依赖父母,此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亲情,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对其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至关重要。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采用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互动中交流,深入理解知识。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运用多媒体,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对家庭和谐、幸福的重要性,增进与父母沟通的意识。 能力目标:掌握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知识目标:学习与父母交流沟通、相处的方法。 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程度、表演投入度等) 教师、学生自评与互评 观察记录、小组互评表 。 知识理解与掌握(沟通技巧、相处方法等) 教师 课堂提问、小测验 情感态度变化(对亲情的认识、与父母沟通的意愿等) 教师、学生自评 学习反思报告、日常行为观察。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学习重点:掌握与父母相处和沟通的方法,理解沟通在家庭关系中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深入理解亲情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亲情的珍贵,并将所学沟通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 遵循探究思路,设计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如通过角色扮演体会父母与孩子的不同想法。 2. 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与父母沟通的经历,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教学导入 (5分钟) 观看《哪吒之魔童闹海》片段:哪吒身为魔丸降世,命运多舛,可他的父母李靖夫妇,却用无尽的爱为他撑起一片晴空。 观看视频并思考:李靖夫妇对哪吒的爱体现在哪些地方? 初步感知爱意二、探究新知 (10分钟) 活动一:我诉我心 阅读教材P43,思考问题: (1)请你为这个故事续写结局。 (2)你是否有类似的行为?你又是如何处理的? (3)从同学们的分享中,总结与父母发生冲突了,该如何处理? 归纳总结: 1、理解和尊重父母,凡事与父母商量。实现相互理解与尊重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会商量。商量使家庭关系变得和谐。 2、学会巧妙地沟通。通过有效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如果发生冲突了,心平气和的沟通。 贴近学生实际三、讨论方案 (15分钟) 活动二:剪短的裤子 阅读P45-46的故事以“爱与沟通”为题,即兴演讲3分钟,要求联系自己和父母沟通的实际情况进行演讲。 讨论与分享 1、父母平时以什么方式对你表达爱呢?你喜欢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吗? 2、如果你喜欢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你表示过感谢吗?如果不喜欢,你怎样和他们沟通? 表达能力,学习他人经验四、学习实践 (12分钟) 活动三:角色互换 1、两人一组,一人扮演母亲或父亲,一人扮演孩子。 2、根据情景,充分想象,自由发挥,进行角色扮演。 情景一:考试成绩单发下来了,我考得很不好。于是...... 情景二:我约好和一个异性网友在学校门口见,这种事情不知怎么被妈妈发现了,于是...... 讨论: (1)在情景中父母和孩子的想法分别是什么? 如果你和父母再次发生冲突,你会怎么做? 活动四:你了解父母吗? 完成教材P40-41 你有何感受? 活动五:亲情账单 (1)你知道从小到大,只金钱方面,父母为你花费了多少吗? (2)父母还有哪些方面为我们付出过? (3)你可以做些什么来回报父母的付出? 展现才能,换位思考 测试学生是否了解父母,从而引发学生思考 层层深入,学会感恩父母五、课堂小结 (3分钟) 所谓父母子女之情,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离别,也是一场且行且珍惜的修行。 让学生自由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5.板书设计第七课 《爱与沟通》 1、理解和尊重父母,凡事与父母商量。 2、学会巧妙地沟通。6.教学反思与改进07《爱与沟通》 实践性作业单姓名 时间 学校 班级 组别一、课前实践性作业题回忆最近一次和父母发生小摩擦或沟通不畅的场景,记录下当时双方的表现、说的话,以及自己事后的感受。思考如果再来一次,自己会怎么做。二、课堂实践性作业题1.生活的内容:观察身边同学和父母打电话、见面交流时的沟通方式,留意他们的表情、语气和交流氛围。 2.实践的方式:在课间或放学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观察结束后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3.素养的目标:提升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对不同亲子沟通方式的认知。三、“五步探究”解题(一)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播放一段学生和父母因为选择兴趣班产生分歧的短视频。学习任务:分析视频中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改善沟通,达成共识。(二)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1.仔细观看视频,记录视频中亲子双方的语言、行为和情绪表现。 2.思考这些表现反映出的沟通问题,如是否倾听、表达是否恰当等。 3.尝试提出一些改善沟通的初步想法。(三) 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人员 分工 6人一组,小组内确定记录员、分析师、汇报员等角色。实践 步骤 先共同观看视频并各自记录;再针对记录内容分析讨论;最后整理观点,准备汇报。注意 事项 观察要客观全面,分析时结合所学知识,讨论过程中尊重他人观点。(四) 按照学习方案,进行学习实践 小组一起再次观看视频,记录员详细记录大家发现的问题。 分析师根据记录内容,分析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提出改善沟通的具体方法。 整理讨论成果,形成小组报告。 5.汇报员熟悉报告内容,准备汇报。(五) 抓住学习实践,评价学习成果 选取某个小组的3张讨论照片,该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进行学习评价。 2.其他小组发表不同意见,共同总结出有效的亲子沟通要点和改善方法。四、课堂巩固拓展1.分享自己在观察同学亲子沟通时印象最深刻的案例,分析其中沟通方式的优缺点。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学习、娱乐、家庭活动等场景下,如何运用所学沟通技巧与父母交流。 3.每个同学制定一个在本周内改善与父母沟通的小计划,包括具体行动和预期效果,并在小组内分享。五、课后实践性作业1.选择一个和父母容易产生分歧的话题(如周末安排、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等),运用课堂所学沟通技巧和父母进行一次深入交流,记录交流过程、结果和自己的感受。 2.观察家庭成员在家庭会议或讨论重要事情时的沟通方式,向家人分享自己学到的沟通知识,观察家人的反应和沟通方式的变化,并记录下来。六、学习反思及其他事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