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 16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册《积极笑对人生》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心理健康 16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册《积极笑对人生》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16《积极笑对人生》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积极笑对人生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五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上册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围绕如何积极笑对人生展开,通过案例、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情绪对生活的影响,掌握积极应对情绪的方法,培养乐观心态。 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面临学习、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压力,易产生消极情绪,需要学习情绪管理和积极面对生活的方法。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学科实践。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网络资源、人工智能等)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 学生能理解情绪对生活的影响,区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2. 学会转换看待事物的态度,调整消极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3. 通过参与活动,掌握保持乐观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及讨论发言情况。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对感悟与收获的书写,评价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认识情绪的影响,学会转换态度调整消极情绪。
学习难点:将积极应对情绪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情绪变化,理解情绪影响。
2. 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交流经验,掌握应对方法并应用于实际。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教师讲述生活中因积极或消极情绪导致不同结果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情绪对生活的影响,引出本节课主题 “积极笑对人生”。 引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讲授 1. 教师展示小雪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小雪面临的烦恼及情绪状态。
2. 讲解情绪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如积极情绪激发潜能,消极情绪限制潜能发挥。
3. 引导学生思考小雪如何转换看待事物的态度来调整情绪,总结转换态度调整情绪的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解,让学生认识情绪影响,掌握调整情绪的方法。
三、活动在线 1. 迷你心理剧:
(1)教师介绍活动规则,组织学生分组,分发卡片。
(2)学生编写并表演心理情景剧,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表演结束后,组织讨论分享感受和收获。
2. 冥想: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进行冥想引导。
(2)组织学生讨论分享 3 次感受及原因。
3. 情绪表演:
(1)教师给出故事情景,学生分组表演。
(2)观察者评价,表演者分享感受。 通过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深化对情绪的认识,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四、体验课堂 1. 教师讲述篮球教练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中得到的启示。
2. 组织学生讨论 “快乐是什么”,分享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受快乐。
五、归纳总结 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包括情绪的影响、调整情绪的方法、保持乐观的意义等。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笑对人生。 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生积极应对生活的意识。
5.板书设计
积极笑对人生
一、情绪的影响
1. 积极情绪:激发潜能
2. 消极情绪:限制潜能
二、调整情绪的方法
转换看待事物的态度
三、保持乐观的意义
6.教学反思与改进
16《积极笑对人生》实践性作业单
姓名 时间 学校 班级 组别
一、课前实践性作业题
情绪观察记录:在接下来的 3 天里,每天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情况。观察在不同场景(如学习、与家人相处、和朋友玩耍等)下,自己产生的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记录引发这些情绪的具体事件,并简要描述当时的感受。 收集乐观故事:通过网络、书籍、询问他人等方式,收集 1 - 2 个关于乐观面对生活困境的真实故事。在故事收集完成后,简单概括故事内容,并思考故事中人物乐观的态度给自己带来的启发。
二、课堂实践性作业题
1.生活的内容: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案例,如考试失利、和朋友闹矛盾、被老师批评等。学生分组选择其中 1 - 2 个情境进行深入分析。 2.实践的方式:小组成员先各自思考在这些情境中可能产生的消极情绪,以及这些消极情绪会带来的后果。然后共同讨论如何转换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将消极情绪调整为积极情绪,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例如,对于考试失利的情境,可能产生的消极情绪是沮丧、自我怀疑,后果可能是失去学习动力;转换态度可以是把这次考试当作发现自身知识漏洞的机会,积极情绪则是充满斗志,想要努力弥补不足。 3.素养的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生活中的挫折,提高情绪转换和管理能力,树立积极应对生活困境的意识。
三、五步探究解题
(一)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呈现一位学生在学校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回家后又和父母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争吵,心情变得更糟;另一位学生同样面对考试失利,却能积极调整心态,主动分析错题原因,还和父母心平气和地交流自己的学习计划。视频播放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面对考试失利,两位同学的情绪和行为却截然不同?这种差异会对他们后续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习任务:1、完成情绪观察记录,学会准确识别不同场景下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及自身感受。 2、收集并分享乐观故事,理解乐观面对生活困境的意义,从中获取启发,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 4 - 5 人。小组内讨论如何完成情绪观察记录和收集乐观故事这两项任务。 2.对于情绪观察记录,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可以从哪些具体场景入手,如课堂上回答问题、课间与同学互动、家庭作业完成过程等,确定各自重点观察的场景。 3.针对收集乐观故事,讨论可以通过哪些网络平台、书籍资料进行查找,以及向哪些人询问能获取合适的故事。鼓励成员分享自己初步的收集思路,如有的学生打算在知名的励志故事网站搜索,有的学生计划询问身边乐观向上的长辈。
(三) 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1.学习准备:1、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如关于情绪分类和特点的科普文章、一些经典乐观故事的推荐书籍目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绪和乐观心态。 2、提醒学生准备好记录工具,如笔记本、手机便签等,用于记录情绪观察和故事内容。 2.学习分工:1、小组内确定记录员,负责整理小组成员每天的情绪观察记录和收集到的乐观故事。 2、设立汇报员,负责在课堂上向全班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 3、其他成员各自承担主要的观察和收集任务,在不同场景下进行情绪观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乐观故事。 3.学习步骤:1、情绪观察记录在接下来的 3 天里,小组成员每天按照确定的观察场景,如实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记录时要详细描述场景、情绪类型、引发事件以及自身感受。每天晚上,小组成员在群里简单交流当天的观察情况,分享遇到的问题和有趣的发现。 2、收集乐观故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搜索关键词 “乐观面对困境的真实故事”、查阅励志书籍、询问家人朋友等方式收集故事。收集到故事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记录故事来源。 4.注意事项:在情绪观察记录过程中,要保持客观、真实,不要刻意美化或隐瞒自己的情绪。收集乐观故事时,要确保故事的真实性,避免使用虚构的童话或传说故事。小组内成员要积极沟通,遇到困难及时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
(四) 把握学习方案, 合作学习行动 1、在 3 天的观察和收集过程中,小组成员严格按照学习方案执行任务。记录员认真整理每天收到的情绪观察记录和乐观故事,确保内容完整、清晰。 2、小组定期进行线上或线下的简短讨论,分享在观察和收集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对于一些难以判断的情绪或不太确定的故事,共同分析、探讨。 3、遇到技术问题,如网络搜索不到合适的故事、无法准确描述情绪感受等,及时向老师或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同学求助。
(五) 抓住学习行动, 评价学习成果 1、每个小组的汇报员向全班展示小组的情绪观察记录和收集到的乐观故事。展示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如分享一些典型的情绪变化案例和令人印象深刻的乐观故事。 2、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提问和评价,从记录的完整性、故事的感染力、对情绪和乐观心态的理解深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小组的优点,指出存在的不足,并给予改进建议。
四、课堂巩固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绪观察记录和收集的乐观故事,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调整消极情绪,保持乐观心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如当遇到学习困难时,可以像乐观故事中的人物一样,把困难当作提升自己的机会。 2.开展 “乐观心态大比拼” 活动,教师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常见困境,如丢失重要物品、参加比赛失败等,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思考并写下应对这些困境的乐观做法,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积极有效。
五、课后实践性作业
1、制作乐观心态海报: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乐观心态的海报。海报内容要包括一些乐观面对生活的名言警句、自己收集或创作的乐观故事片段、调整情绪的方法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乐观心态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2、持续践行乐观生活计划:在完成 3 天的情绪观察记录后,学生制定一份为期一周的乐观生活计划。计划中要明确每天至少做一件能让自己保持乐观的事情,如阅读一篇有趣的文章、帮助他人做一件小事等,并记录执行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一周后,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计划执行情况和收获。
六、学习反思及其他事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