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7《在竞争中双赢》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 《在竞争中双赢》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六单元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上册1.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围绕“良性竞争”展开,通过案例分析、活动实践引导学生理解竞争的双赢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教材通过“我诉我心”“心海导航”“活动在线”“体验课堂”等模块,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掌握良性竞争的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竞争意识增强,但易陷入恶性攀比或自卑心理。部分学生缺乏合作经验,需通过活动体验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会在竞争中自我提升。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学科实践。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PPT课件(含沙丁鱼与鲈鱼案例动画)、竞争计划表格电子版。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过程: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良性竞争的特征;结果:能列举良性竞争的方法; 素养:形成积极竞争意识,树立合作共赢观念。 过程:参与“握手”“提高产量”活动; 结果:总结竞争动力来源; 素养:提升团队协作与反思能力。 1.课堂提问:分析“小伟与小波”案例中的良性竞争表现。 2.小组活动成果:完成“竞争小计划”表格,组内互评。 3.活动表现观察记录表(教师评价)。 4.活动后讨论分享:口头表达启发与感受。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重点:良性竞争的核心特征与实施方法。 难点:区分竞争与攀比,克服竞争中的消极心理。 1.通过“沙丁鱼案例”类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竞争激发潜能的作用。2.小组合作制定“竞争计划”,实践良性竞争策略。 3.角色扮演:模拟“贬低对手”与“学习对手”两种情境,讨论后果。 4.案例分析:对比工厂产量提升故事中的良性竞争与恶性手段。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5分钟) 师生活动: 1.情境创设: -教师播放“沙丁鱼与鲈鱼”动画片段(PPT呈现),提问: “为什么放入鲈鱼后,沙丁鱼反而存活得更多?”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引导思考方向:“紧张感是否带来了积极影响?” 2.揭示课题: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竞争激发生存动力,但需正确对待。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竞争中实现双赢。” -板书课题:第十七课在竞争中双赢 通过直观的生物学案例引发兴趣,初步感知“竞争”的双面性,自然过渡到课题核心。二、新课讲授(15分钟) 师生活动: 1.案例分析(8分钟): -案例1:展示“小伟与小波”的故事(文字+图片),学生分小组讨论: “小伟和小波是如何通过竞争共同进步的?他们遵守了什么原则?” -学生归纳:目标明确(“你好我也好”)、互相帮助、不贬低对手。 -案例2:三名女生的竞争案例,提问: “她们的性格变化说明了什么?竞争对个人成长有哪些帮助?” -教师总结:良性竞争提升能力、增强自信、改善人际关系。 -板书补充:良性竞争三要素(培养意识、相信自己、学习对手)。 2.概念解析(7分钟): -教师对比“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PPT表格): 良性竞争恶性竞争目标:共同进步目标:压制他人手段:公平合作手段:贬低、欺骗结果:双赢结果:两败俱伤-提问:“学习生活中哪些行为是良性竞争?哪些是恶性竞争?”(学生举例:互相讲题vs考试作弊) 通过真实案例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良性竞争的核心特征,强化“双赢”理念。三、活动在线(10分钟) 师生活动: 1.活动1:握手比拼(5分钟) -规则说明: -两人一组,双手交握,教师喊“开始”后互相角力,将对方手拉至腰部得1分,共10轮。 -得分≥5分者可获奖励,统计各组结果。 -实施与观察: -学生分组实践,教师巡视记录学生互动表现(是否嘲讽对手、是否遵守规则)。 -分享与反思: -邀请高分组、低分组代表分享感受: “比赛中是否感到压力?如何平衡竞争与尊重对手?” -教师引导总结:竞争需遵守规则,尊重对手是良性竞争的基础。 2.活动2:工厂产量之谜(5分钟) -情境再现: -教师讲述“企业家用粉笔写数字”的故事,提问: “夜班工人为什么主动提高产量?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小组任务: -每组分析“竞争的作用”,完成表格: 竞争行为带来的变化日班写6夜班写7夜班写7日班写10-教师总结:竞争激发内在动力,形成正向循环。 通过实践与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竞争的动力与规则,强化“互助提升”意识。四、体验课堂(10分钟) 师生活动: 1.体验1:沙丁鱼的启示(5分钟) -深度思考: -学生结合生物学知识,讨论: “鲈鱼的存在为何让沙丁鱼存活?这与班级竞争有何相似之处?” -教师点拨:适度压力激发潜能,但需避免过度竞争导致焦虑。 -联系实际: -学生列举校园中的竞争案例(如运动会、学科竞赛),分析其属于良性或恶性。 2.体验2:辩论赛(5分钟) -辩题:“竞争就是攀比,你同意吗?” -分组辩论: -正方:竞争需要比较,与攀比本质相同; -反方:竞争是自我提升,攀比是虚荣心作祟。 -教师总结: -竞争以进步为目标,攀比以炫耀为目的,二者动机不同。 通过思辨活动深化理论理解,帮助学生区分竞争与攀比,树立正确价值观。五、归纳总结(5分钟) 师生活动: 1.学生自述: -填写“感悟与收获”表格(电子版或纸质),内容示例: “我学会了在竞争中________(如:尊重对手、制定计划)。” -随机抽取3-5名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2.教师总结: -回顾板书内容,强调: “良性竞争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合作与竞争共存,才能实现双赢。” -布置课后任务:与同桌签订“竞争互助协议”,一周后提交实践心得。 通过反思与任务驱动,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巩固学习效果。5.板书设计《在竞争中双赢》 良性竞争三要素: 1.培养意识→激发潜能 2.相信自己→积极进取 3.学习对手→弥补不足 核心:竞争为共赢,合作促成长6.教学反思与改进17.《在竞争中双赢》实践性作业单姓名 时间 学校 班级 组别一、课前实践性作业题作业内容: 1.“我的竞争故事”记录 -回忆一次你在学习或生活中的竞争经历(如考试、比赛、小组任务等),用300字描述: -竞争的目标是什么? -你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 -结果如何?你对这次竞争的感受是什么? -标注该案例属于“良性竞争”还是“恶性竞争”,并简要说明理由。 2.“竞争名言”收集 -查找1-2条关于竞争与合作的名人名言(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并结合自身理解进行解读。 实践方式: -自主写作与反思,可结合家庭或校园生活案例。 素养目标: -培养自我反思能力,初步区分良性与恶性竞争。 -增强对竞争意义的理性认知。二、课堂实践性作业题1.生活的内容: -情境1:班级评选“学习之星”,你与好友均为候选人。 -小组设计两种竞争策略: (1)恶性竞争策略(如贬低对方、散播谣言) (2)良性竞争策略(如互相鼓励、分享学习方法) -讨论两种策略的后果,填写表格: 策略类型具体行为对个人的影响对关系的影响恶性竞争良性竞争-情境2:家庭中“家务劳动竞赛”(如整理房间、做饭)。 -小组制定一份“家庭竞争互助协议”,包含: -竞争目标(如提升效率、培养责任感) -合作规则(如互相指导、分享经验) -奖励机制(如积分兑换小礼物) 2.实践的方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方案设计。 3.素养的目标:-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竞争中兼顾合作。 -强化规则意识与同理心,避免恶性竞争。三、五步探究解题(一)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情境导入:-播放动画:展示“沙丁鱼与鲈鱼”案例(同教学设计导入环节),提问: “如果班级是鱼缸,‘鲈鱼’和‘沙丁鱼’分别代表什么?如何让竞争促进集体进步?” -引出任务: “今天我们将通过三个生活情境,探究如何在竞争中实现双赢。” 学习任务:1.区分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的行为差异。 2.掌握在竞争中合作的策略,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3.树立“竞争为共赢”的价值观。(二)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任务分解: 1.情境模拟:班级“学习之星”评选策略设计(作业1情境1)。 2.方案制定:家庭“家务劳动竞赛”协议(作业1情境2)。 3.辩论赛准备:正反方立场抽签,收集生活案例(作业3)。 学习尝试: -学生独立思考: -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竞争事件,用关键词记录“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的表现。 -初步构思家庭竞赛的合作规则(如分工协作、互相指导)。(三) 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1.学习准备:-知识回顾: -教师用PPT展示“良性竞争三要素”(培养意识、相信自己、学习对手)。 -学生对照案例,判断“贬低对手”“分享经验”分别属于哪种竞争类型。 2.学习分工:-小组角色分配: -组长:统筹任务进度; -记录员:整理策略表格与协议内容; -发言人:汇报小组成果。 3.学习步骤: 1.情境模拟: -小组讨论恶性竞争的具体行为(如散播谣言),分析其对个人和关系的负面影响。 -设计良性竞争策略(如互相鼓励),填写表格(作业1表格)。 2.方案制定: -小组制定家庭竞赛协议,明确竞争目标(如“30分钟内完成房间整理”)、合作规则(如“互相示范收纳技巧”)、奖励机制(如积分兑换周末观影权)。 4.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关注“规则公平性”与“互助可行性”。(四) 把握学习方案, 合作学习行动 行动实施: 1.角色扮演: -小组分角色模拟“学习之星”评选场景(恶性竞争组vs良性竞争组),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行为差异。 2.辩论赛准备: -正方/反方小组围绕“是否需要帮助对手”收集案例(如体育比赛中对手受伤时的选择),撰写辩论提纲。 教师指导: -巡视各小组,提示学生结合“沙丁鱼案例”思考竞争与合作的平衡。(五) 抓住学习行动, 评价学习成果 成果展示与评价: 1.情境模拟汇报: -小组展示表格填写结果,对比恶性与良性竞争的后果,教师点评并补充“双赢”案例(如企业间的技术共享)。 2.协议分享: -小组宣读家庭竞赛协议,全班投票选出“最具可行性方案”,奖励小奖品。 3.辩论赛对抗: -正反方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帮助对手不是削弱竞争,而是通过提升共同目标实现更高层次的进步。”四、课堂巩固拓展-“竞争金句”创作: 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对竞争的新理解(如“真正的对手是镜子,让我们看见自己的光芒”)。五、课后实践性作业1.“竞争互助协议”实践: -与同桌/家人签订协议(如共同制定学习计划),一周后提交实践心得(包含成功经验与改进建议)。 2.“竞争观察日记”: -记录一次校园或家庭中的竞争事件,分析其中的良性/恶性行为,并提出优化建议。六、学习反思及其他事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