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8《在合作中成长》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 《在合作中成长》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六单元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上册1.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围绕“合作”主题展开,通过案例、活动与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与技能。教材内容注重实践性与互动性,贴合初中生人际交往需求。 2.学生情况分析初二学生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较强,部分学生存在“怕出错”“依赖他人”等心理,合作能力需系统性培养。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学科实践。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PPT课件(含雁群V字飞行视频)、课堂互动工具(计时器、小组任务卡)。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1.过程:通过小组活动与讨论,体验合作中的沟通与分工。 2.结果:总结合作成功的条件,分析合作失败的常见原因。 3.素养:培养团队意识,树立“信任、责任、互助”的合作价值观。 1.观察记录:教师观察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与互动表现。 2.成果展示:小组代表分享活动感悟,全班投票评选“最佳合作小组”。 3.反思问卷:课后填写“合作行为自评表”。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重点:合作的重要性及成功条件。 难点:克服依赖心理,明确责任分工。 1.案例分析:通过“雁阵效应”视频理解合作优势。 2.实践体验:开展“齐心协力”“宝塔搭建”活动。 3.任务驱动:限定时间且禁止语言交流的“宝塔搭建”活动。 4.反思引导:通过失败案例讨论强化责任意识。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问题激趣:展示大雁V字飞行图片,提问:“为什么大雁要排成V字形飞行?单独飞是否更自由?” 2. 小组讨论:学生2人一组,1分钟快速交流猜想。 3. 视频揭晓:播放“雁阵效应”动画短片(2分钟),结合旁白解释合作省力、轮换休息的科学原理。 4. 过渡提问:“如果大雁不合作,会怎样?人类活动中是否也有类似现象?” 通过悬念和直观视频激发兴趣,初步建立“合作=高效”的认知。二、新课讲授(10分钟) 1. 案例分析:讲述“我诉我心”中王老师的课堂困境,提问:“为什么同学们不敢发言?合作能解决什么问题?” 2. 概念解析:- 信任:以“头脑风暴讨论规则”为例,强调“不批评、多补充”的氛围。 - 分工:结合“宝塔搭建”活动,说明“明确任务、各司其职”的重要性。 - 沟通:对比“允许语言交流”和“非语言协作”的差异,引出有效沟通的多样性。 3. 板书框架:同步书写“合作三要素——信任、分工、沟通”,辅以简笔画(如握手、齿轮、对话框)。 通过真实案例和活动预埋,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为后续实践铺垫理论基础。三、活动在线(15分钟) 活动1:齐心协力(8分钟) - 规则说明: ① 每组6人,用3张报纸卷成“齐眉棍”; ② 全员食指托棍,同步抬至肩高,中途脱落则重来。 - 教师指导: ① 观察学生是否自发分工(如谁卷报纸、谁指挥节奏); ② 记录典型问题(如急躁指责、被动跟随)。 - 反思分享: 提问:“失败时,你们如何调整策略?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活动2:宝塔高高高(7分钟) - 任务升级: ① 禁用语言交流,仅通过手势、眼神协作; ② 限时5分钟,用报纸和胶带搭建最高宝塔。 - 评价标准: 高度、稳定性、创意性(如塔顶装饰)。 - 小组互评:各组派代表点评他组作品, 教师总结“非语言沟通的智慧”。 通过递进式任务设计,让学生在“动手做”中体验分工与信任,突破“依赖心理”难点。四、体验课堂(10分钟) 1. 情景辩论: - 呈现“小亮与小勇考场作弊”案例,分组辩论:“这是真正的合作吗?为什么?” - 教师引导区分“合作”与“作弊”的本质差异(诚信底线、短期利益vs长期共赢)。 2. 延伸调查: - 发放“合作行为大调查”任务单,要求学生课后采访家人,记录1个合作故事(如父母的工作项目、家庭旅行策划)。 - 课堂示范:教师分享一个合作案例(如教研组备课),强调“互补优势”和“责任共担”。 通过批判性思考和真实社会链接,深化合作价值观,推动知识迁移至生活场景。五、归纳总结(5分钟) 1. 学生主导: - 随机抽取3名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合作中最重要的是______”。 - 全班齐读板书关键词,强化记忆。 2. 金句升华: - 教师展示“人心齐,泰山移”“独行快,众行远”等谚语,联系“雁阵效应”,呼吁“在合作中共成长”。 3. 作业布置: - 撰写“我的合作日记”:描述一次成功或失败的合作经历,并分析原因。 通过多元互动和文化浸润,实现情感升华与知识内化。5.板书设计第十八课《在合作中成长》 一、合作的意义 雁阵效应→省力、高效、共赢 二、合作三要素 信任→分工→沟通 三、合作成功条件 1.以诚相待2.明确责任3.互相支持6.教学反思与改进18.《在合作中成长》实践性作业单姓名 时间 学校 班级 组别一、课前实践性作业题作业名称:家庭合作故事大搜索 素养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合作现象,理解合作的普遍性。 2.培养倾听与记录能力,增强家庭沟通意识。 实践内容与方式: 1.采访任务:采访家庭成员(父母/祖辈),记录一个他们亲身经历的合作故事(如工作项目、家庭活动等)。 -提问参考: 合作任务是什么?遇到了哪些困难? 团队成员如何分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这次合作带来了什么收获? 2.案例整理:将采访内容整理成200字左右的短文,标注故事中的合作要素(信任、分工、沟通)。 成果提交: -以图文结合形式提交(可附照片或手绘插图)。二、课堂实践性作业题1.生活的内容: 1.情境模拟(小组合作): -任务:为家庭设计一场“周末两日游”,需包含行程规划、预算分配、分工协作三部分。 -角色分配: 组长(统筹全局) 路线规划师(设计景点与交通) 财务管家(制定预算,管理开支) 后勤保障员(准备物资,协调突发情况) 2.实践的方式:-Step1:小组讨论确定旅行主题(如文化探索、自然休闲)。 -Step2:各角色独立完成任务,限时10分钟。 -Step3:团队整合方案,讨论冲突点(如预算超支、时间冲突),提出解决方案。 3.素养的目标:1.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分工协作与责任共担。 2.运用沟通技巧解决冲突,强化团队信任意识。三、五步探究解题(一)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情境导入:1.播放家庭旅行短视频片段(如爬山、参观博物馆),提问:“家庭旅行中可能遇到哪些挑战?” 2.展示“旅行策划师”职业图片,引出任务:“今天我们要为家人设计一场完美周末旅行,成为家庭旅行策划师!” 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完成“周末两日游”策划,需包含行程规划、预算分配、分工协作。 -明确素养目标:分工意识、沟通能力、问题解决力。(二)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任务分解: 1.角色分配(每组4人): -组长(统筹全局) -路线规划师(设计景点与交通) -财务管家(制定预算,管理开支) -后勤保障员(准备物资,协调突发情况) 2.独立任务尝试: -发放工具包:地图、预算表模板、物资清单。 -限时5分钟,各角色独立完成基础方案(如路线草图、预算初步数据)。(三) 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1.学习准备: 1.冲突分析: -财务管家展示预算表,路线规划师说明行程时间,共同讨论矛盾(如“景点门票超支”)。 2.方案优化: -小组投票选择解决方案(如“替换高价景点”“调整交通方式”)。 2.学习分工:-小组汇总独立成果,发现冲突点(如预算超支、时间冲突),分工协作。 3.学习步骤: Step1:冲突诊断(5分钟) 1.组长主持会议,逐条分析《冲突分析记录表》中的问题。 -例:财务管家指出“博物馆门票单价80元,预算超支20%”,路线规划师解释“该博物馆是核心景点,需保留”。 2.小组投票确定3个关键冲突点(如预算超支、时间紧张、物资不足)。 Step2:方案优化(10分钟) 1.分组攻关: -将关键冲突点分配给对应角色小组(如预算组由财务管家+路线规划师组成),限时5分钟提出解决方案。 -示例: -预算组:建议替换为免费公园,或联系旅行社争取团体优惠。 -时间组:调整交通方式(如打车替代公交),合并相邻景点。 2.方案整合: -各攻关小组汇报方案,全体成员投票选择最优策略(如“替换景点+争取优惠”)。 Step3:共识达成(5分钟) 1.组长汇总修改后的方案,确认所有成员无异议。 2.填写《合作共识确认单》,由全体成员签字。 4.注意事项:-强调“不批评、多补充”原则,鼓励学生用“我建议…”句式表达观点。(四) 把握学习方案, 合作学习行动 整合方案: 1.绘制路线图,标注景点、交通方式及时间节点。 2.完善预算表,细化开支项(如餐饮、门票、交通)。 3.制定分工表,明确每位成员的任务优先级(如“后勤保障员需提前确认酒店预订”)。 合作行动: -限时10分钟,小组协作完成最终方案,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分工合理性与冲突解决策略)。(五) 抓住学习行动, 评价学习成果 成果展示与评价: 1.小组汇报: -展示路线图、预算表、分工表,分享合作中的挑战(如“如何说服同伴调整方案”)。 2.多维评价: -自评:填写《合作行为评价表》(如“我是否主动倾听了组员意见?”)。 -互评:投票选出“最佳分工小组”“最具创意方案”。 -师评:结合评价标准(分工、沟通、问题解决、创意)总结亮点与改进方向。四、课堂巩固拓展1.情景辩论: -呈现案例:“小明坚持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导致预算超支,小组该怎么办?” -分组辩论:“个人偏好vs团队利益”,引导学生理解“妥协是合作的润滑剂”。 2.金句分享: -齐读“人心齐,泰山移”“独木不成林”,联系家庭旅行案例深化理解。五、课后实践性作业1.任务升级: -实际执行家庭周末活动(如家务分工、社区服务),记录合作中的具体分工与沟通策略。 2.反思迁移: -撰写《合作实践报告》,对比课堂策划与真实行动的差异,提出改进建议。六、学习反思及其他事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