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淮安市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试卷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2021年6月23日,四川三星堆考古现场发掘出目前世界最大,保全最好的青铜面具。根据研究,这一面具的分铸技术与合金比例和安阳殷墟属于同一系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考古发掘必须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 B. 西南地区的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中原地区C. 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 D. 石器时代中国文明出现满天星斗的状况2. 春秋时期,燕地辖区既适宜种植,又有放牧的天然牧场,临海还经营渔业。农耕、游牧和养殖的经济形态在这里交会,三种不同的饮食风味处于同一疆域。这反映了( )A. 民族矛盾加剧 B. 变法效果显著C. 民族交融加强 D. 分封制度瓦解3. 《商君书》载:“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怠情而致贫者,举以为孥”,这些记载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方略是A. 奖励军功 B. 君主专制 C. 重农抑商 D. 取信于民4. 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明言,其目标是:“为人君则惠,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慈,为人子则孝,为人上则明,为人下则圣,为人友则不争。”要建立君惠臣忠、父慈子孝、上明下圣、为友不争、为官清廉的伦理秩序。这说明,秦朝( )A. 确立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B. 主要用竹简书写甲骨文C. 官吏普遍注重道德修养 D. 并未完全排斥儒家思想5. 秦末陈胜、吴广揭开反秦起义的序幕,刘邦、项羽等反秦势力壮大,最终秦朝灭亡;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掀起黄巾起义,随后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这是中国古代封建大一统国家覆亡的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下的斗争都( )A. 是突发的农民起义 B. 体现历史由英雄创造C. 利用宗教发动民众 D. 源于阶级矛盾的激化6. 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其中李白被誉为A. “诗圣” B. “诗仙” C. “画圣” D. “书圣”7.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 张骞出使西域 B. 法显西行 C. 玄奘天竺取经 D. 澶渊之盟8. 曾经作为地方军政最高长官的“节度使”,在北宋时期被广泛赐予朝廷重臣、致仕元老、为国捐躯的大将功臣及少数民族首领等,这些节度使职衔的授予,大多作为一种荣誉,以示表彰和激励。北宋政府的这一举措( )A.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B. 是“崇文抑武”政策的体现C. 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形成 D. 导致宋代“冗官”现象加剧9. 宋神宗时期,在王安石的主持下,政府不但为青黄不接的农民发放有息贷款,还成立"市易务"直接参与商贸活动。这些做法旨在A. 实现富国强兵 B. 贯彻以农立国方针C. 扩大政府职能 D. 限制工商业的发展10. 朱元璋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赤贫的牧童,无依无靠的游方僧人,最后成就了帝业,这是一个大家都在思索的问题。下列关于朱元璋的说法正确的是A. 驾崩后庙号称“明太祖” B. 创立军机处以加强君权C. 开创内阁制,并大规模改土归流 D. 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11. 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62年,清政府在新疆设伊犁将军;1884年,在新疆建行省,最终确定了今天中国版图。这表明,清朝( )A. 行省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 B.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C. 中央政府与西藏开始交往 D. 强化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2. 明中期,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府及其周边,乡村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男耕女织”,而是“以织助耕”。手工业从家庭副业跃升为主业,出现了专业纺织户,他们“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余米,以米充兑”。这折射出明朝松江地区( )A. 形成实力雄厚商帮 B. 自然经济业已解体C.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市镇经济遭到冲击13. 中国古代有一类文学作品,因其语言直白、内容浅显,在普通百姓中得到广泛传播。该类文学作品最有可能是( )A. 汉赋 B. 唐诗 C. 昆曲 D. 小说14.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和企业作支撑。”下列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企业是( )A. 上海机器织布局 B.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C. 上海轮船招商局 D. 开平煤矿15. 图片承载着大量信息,也可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下图反映的是( )A. 太平天国起义 B. 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C. 义和团运动 D. 根据地军民抗日斗争16. 1912年,孙中山在《宣告各友邦书》中声称:“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者,则否。”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 改善了中国外交处境 B. 缓和了与西方列强矛盾C. 反帝斗争的不彻底性 D. 试图改变传统国际秩序17.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火花是火柴商标,下图所示是一张民国初年的火花,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A. 优越的社会环境 B. 领先的技术水平C. 强烈的爱国情怀 D. 政府的直接支持18. 毛泽东曾经在文章中写道:“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这一历史现象发生于(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19. 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冒着凛冽的寒风举行了示威游行。他们高喊“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华北自治”“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等口号。这一运动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该运动发生的直接背景是( )A. 西安事变 B. 华北事变 C. 七七事变 D. 皖南事变20. 如图为1952-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比重变化统计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现代化B.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C. 标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确立D.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基础落后面貌21. 某历史探究小组拟给下面图1、图2提炼一个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 “将革命进行到底” B. “学习苏联老大哥”C. “走适合自己的路” D. “发展才是硬道理”22. “它的出台,不仅否定了法理‘台独’的合法性,而且会对台湾民众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的中国认同会有一个正式的规定性和引导性”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 “九二共识” B. 汪辜会谈C. 《告台湾同胞书》 D. 《反分裂国家法》23. 如图所示为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上》的目录(部分)。据此推断,横线处最适合填写A. 古代巴比伦文明 B. 古代埃及文明C. 古代爱琴海文明 D. 古代阿拉伯文明24. 《查士丁尼法典》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表明( )A. 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 罗马法是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C.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的手段之一 D. 罗马法对欧洲和世界影响深远25. 唐初,日本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之后的日本“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 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B. 引进了中国制度C. 发展成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D. 天皇掌握了实权26. 15世纪前后,一股“黄金热”迅速席卷整个西欧,国王、贵族、僧侣、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都热衷于追求金银和财富。这股热潮出现( )A. 是商业革命发展的结果 B. 得益于开采技术的进步C. 受到了近代科学推动 D. 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动因27. 下图是16世纪马尼拉大帆船的版画。版画上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驳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对该版画表述正确的是( )A. 属于绘画艺术,不具有史料价值 B. 能够证明葡萄牙是航海强国C. 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海上贸易 D. 该航线使大量白银流入美洲28. 下面是1550~1600年和1601~1645年日本、马尼拉、欧洲输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变化图。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B. 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C. 日本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处于优势D.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9. 莎士比亚在其作品《哈姆雷特》中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从中可以看出此时( )A. 古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复兴 B. 莎士比亚抨击英国贵族C. 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 文艺复兴在西欧广泛传播30. 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是( )A. 君主专制 B. 君主立宪 C. 民主共和 D. 三权分立31.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这一规定体现了( )A. 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B. 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C. 行政权呈现出扩大趋势 D. 总统和国会的矛盾激化32. 在改革中颁布的法令规定:“兹依照本法令和与之一同颁布的其他各法令和各条例中所指示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这场改革( )A. 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 B. 彻底清除了俄国农奴制残余C. 推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 D. 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33. 400年前的奴隶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丑陋的一页,整个非洲在这段灾难深重的历史中损失成千上万的人口。奴隶贸易客观上也引起了沿海和近海地区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在这些地区出现了新的社会经济因素,新的城镇和经济中心开始兴起,货币被广泛采用,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等。这说明奴隶贸易( )A. 进步性是主要的 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 影响具有双重性 D. 为欧洲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34. 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中,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国大党激进派领导人是A. 提拉克 B. 阿拉比 C. 甘地 D. 尼赫鲁35. 列宁强调:“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1917年4月,列宁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彼得格勒,他为解决当时俄国“独特而复杂问题”发出的倡议是( )A. 主张发动二月革命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D.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36. “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材料描述的事件是A. 日军发动“七七事变” B. 德国吞并奥地利C.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D. 德国突袭波兰37. 美国把本国的“安全”边界划到远离本土之外,放弃了原来的“不插手”政策,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共产主义运动的围迫堵截。美国上述行为的指导思想是( )A. 不结盟主义 B. 杜鲁门主义 C. 马歇尔计划 D. 建立“北约”38. 从1950年起,南斯拉夫实行工人自治,下放权力;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提出的《行动纲领》,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由此可知,东欧国家改革( )A. 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B. 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C. 力图探索独立发展的道路 D. 完全放弃计划经济体制39. 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在一次演讲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很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艾德礼( )①意在美化英帝国放弃殖民地的行为 ②忽视了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潮流③忽视了二战后英国国力大幅下降的现实 ④对英国放弃殖民地的原因分析十分全面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40. 近年来,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行,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建设和成立“亚投行”等方式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这说明( )A. 中国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合作B. 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C. 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D.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41.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应交流互鉴,共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指南针的使用,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活字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材料二 明末,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欧洲传教士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与此同时,他们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等(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主要活动。(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文化交流带给你的启示。42.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年),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年),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德意志帝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2)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并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江苏省淮安市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试卷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C【17题答案】【答案】C【18题答案】【答案】A【19题答案】【答案】B【20题答案】【答案】C【21题答案】【答案】C【22题答案】【答案】D【23题答案】【答案】B【24题答案】【答案】C【25题答案】【答案】C【26题答案】【答案】D【27题答案】【答案】C【28题答案】【答案】B【29题答案】【答案】D【30题答案】【答案】B【31题答案】【答案】B【32题答案】【答案】D【33题答案】【答案】C【34题答案】【答案】A【35题答案】【答案】C【36题答案】【答案】C【37题答案】【答案】B【38题答案】【答案】C【39题答案】【答案】C【40题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41题答案】【答案】(1)造纸术影响欧洲教育、政治和商业活动;火药摧毁了骑士阶层;指南针推动大航海时代到来;活字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与开明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传播西方科技知识;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地图;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翻译经典著作。(3)文化交流可以拓宽视野,中西方文化能够相互启迪、融合发展,共同推动今天多元而丰富的人类文明。(其他说法言之有理亦可)【42题答案】【答案】(1)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实现:联邦政府拥有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2)不同: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意志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封建残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