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宣传介绍主题班会(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世界粮食日宣传介绍主题班会(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世界粮食日
节约粮食 我在行动—第45个世界粮食日
世界粮食日
目录
01.
世界粮食日简介
02.
粮食安全知多少
03.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04.
科普粮食冷知识
05.
节约粮食 一起行动
世界粮食日简介
第一章节
世界粮食日简介
世界粮食日 (World Food Day)起始于1981年10月16日,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2024年的主题是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
世界粮食的由来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1972年,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欠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
设立背景
世界粮食日简介
设立宗旨
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粮食生产,为此激励国家、双边、多边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
鼓励农村人民,尤其是妇女和最不利群体参与影响其生活条件的决定和活动;增强公众对干世界饥饿问题的意识 ;
加强国际和国家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声援,关注粮食和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
粮食安全知多少
第二章节
粮食安全知多少
据《2024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2023年全球有7.13亿至7.57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全球每11人中就有1人面临饥饿。
据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食物浪费指数报告》估计,粮食损失和浪费造成了约1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损失。
7.13~7.57亿人
10000亿美元
粮食安全知多少
据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食物浪费指数报告》:2022年,全球人类总共产生了10.5亿吨的食物浪费(包括不可食用的部分),相当于人均浪费132公斤食物,占消费者可获得的所有食物的近五分之一。
据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食物浪费指数报告》:
在2022年浪费的食物总量中,60%发生在家庭层面,食品服务业占28%,零售业占12%。
60%
粮食安全知多少
8%~10%
据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食物浪费指数报告》:食物损失和浪费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年度排放量的8%至10%是航空业排放量的5倍。
22.7%
据《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我国食物总体损耗浪费率为22.7%,2022年,损耗浪费总量达到4.6亿吨。
粮食安全知多少
据相关数据显示:
我国七大类食物减损空间有五成左右若挽回一半的损耗和浪费,可每年节约2.3亿吨食物,能满足1.9亿人1年的营养需求。
2.3亿吨
粮食安全知多少
2024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领域首次系统性专门立法,为保障我国粮食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提供了法律武器和法治保障。
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 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这一概念主要涉及粮食的供给保障问题,它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这一定义作了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粮食安全包括: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为: 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讲指的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即“应该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它强调获取足够的粮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
粮食安全知多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从种粮农民收益保障、主产区利益补偿、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粮食和食物节约等方面,对健全保障粮食安全的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为新时期深化粮食行业改革、完善粮食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指明了方向。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解决好老百姓吃饭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01
02
粮食安全可谓“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导人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03
我国粮食虽连年丰收,但同时也要看到,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粮食增产面临的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粮食安全知多少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住18亿亩耕地”,既是红线也是底线,为夯实大国粮仓“耕基”提供了根本遵循。正是由于我国“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使得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了14978万吨,比上年增长2.5%。另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情况显示,今年全国秋粮面积比上年稳中有增,大部分地区秋粮长势正常,夺取丰收有基础有条件。我国以占世界百分之九的耕地,养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以稳居世界首位的谷物总产量,让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近年来,我国扎实推进种质资源共享保护利用,国家级库(圃)每年分发资源都在10万份次以上,服务各类育种创新主体超过1500个,为支撑我国科研育种、重大种业成果产出和粮食安全提供了种质资源保障。
粮食安全知多少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
节俭事微,可助兴国安邦
从现在起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第三章节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聪明购买
购物车
生食、熟食分开放
2小时内放冰箱
常温先买
冷藏后买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食材处理
不要在室温下解冻
不同的刀和砧板分开处理生熟食物
用微波炉或冰箱冷藏室
烹饪加热
微波炉确保受热均匀加热期间把食物翻动几次
肉汁不呈红色、鱼肉不透明、蛋黄凝固、食品温度计、食物中心温度≥70℃就熟啦、彻底煮熟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提前分装,2小时内放冰箱冰箱保存不超过3天
彻底加热,煮沸3~5分钟吃多少热多少,不反复加热
剩饭剩菜怎么办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品滋味:产品滋味应酸甜适宜,不得有苦味、涩味、酒味(酒精饮料除外)。
看包装:产品包装严密无损、商标内容完整,品名、厂名、厂址、净重、主要成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清晰可见。
看色泽:产品色泽应与品名相符,若其颜色过于鲜艳,失之自然,就有可能是添加了过量色素所致,不要购买和使用。
闻香味:产品香应与品名相符,应香气柔和,无刺鼻,若有异味,则表明已变质。
选购小妙招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在食品的培育、生产、制造直至被人摄食为止的各个阶段中,为保证其安全性、有益性和完好性而采取的全部措施。
食品卫生安全
食品在食用前要注意清洁,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沾染病菌和寄生虫卵,还可能残留农药和杀虫剂,食用前需清洗干净。
食品卫生安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带到食物上。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食品卫生安全
科普粮食冷知识
第四章节
科普粮食冷知识
“一粒米”到达餐桌需要多少劳动
想要吃到香喷喷的白米饭,先要种水稻。在种水稻之前,必须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变得松软,这一过程又叫整地。随后,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每一个环节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等到水稻丰收,干燥、筛选、脱壳、去碎米、提纯等等环节也是不可忽视的。
包装、入库、仓储、物流,一袋袋大米从生产转向销售,沿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运往千家万户,被端上餐桌。
科普粮食冷知识
“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指什么
传统五谷在历史上有两种主流说法,一种是《周礼》中记载的“麻、黍、稷、麦、菽”,另一种则是《孟子》中记载的“稻、黍、稷、麦、菽”。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五谷的定义还在进化,众多主食新角色被不断吸收进入五谷序列。一方面,水稻随着南方经济发展,种植面积逐渐扩张,又有众多良种涌现,成为中国人饭桌的C位;另一方面,玉米、马铃薯、红薯等新角色飘洋过海而来,让中国原本不适宜种植稻与麦的广袤山地,也变得“五谷丰登”。
科普粮食冷知识
“山河社稷”中的“稷”也与粮食有关
社稷里的“稷”,其脱壳产物大家都很熟悉--小米。但在社稷这个词中,它指代所有的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
毕竟上古时代,稷就是中国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最早被用来酿造酒类。稷有很多个“小号”,什么“春种一粒粟”的粟“黄粱一梦”的黄粱,其实都是稷。
酿造酒类
科普粮食冷知识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定,粮食包括麦类、豆类、粗粮类和稻谷类等,其中小麦、稻谷、玉米被称为三大粮食作物。
三大粮食作物是指什么
科普粮食冷知识
第四粮食作物是指什么
如果严格按照粮食的定义来看,土豆并非粮食作物。不过,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马铃薯早已成为第二主食。
近年来,四大粮食作物的说法也不绝于耳,关于第四大粮食作物有两种说法:大豆和土豆。
大豆和土豆
第二主食
科普粮食冷知识
这些常见的食物分别由哪种粮食制作而来
指豆类,大豆。
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为大米。可制米线、米粉等,是中国人餐桌上主要粮食。


耐寒作物,又称粟或小米、高粱,适合煮粥。

我们常说的“面粉”就是指小麦粉,即用小麦磨出的粉,可制作各种面食。

果实叫黍子,碾成米称黄米,颜色比小米浅,米粒比小米大,有粘性。磨成面粉状即是黄米面。

科普粮食冷知识
02
04
贞观政要
教戒太子诸王
每一食,便念稼樯之艰难。
03
范子计然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01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05
治家格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警世通言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科普粮食冷知识
魏晋南北朝时期,现代人们所吃的各式米饭,在这一时期基本都出现了。
古人如何食用粮食(水稻)
水稻起源于中国,先秦时期“最上档次”的是“蒸饭”,但古人早期的蒸饭做法与今天稍有不同:先把米下锅中煮一下,等到半熟再捞出来放进蒸锅中的箪子上蒸熟。
秦汉时期,人们喜欢吃的已不再是蒸饭,而是一种“干饭”。这种干饭与现代干饭不同,是一种晒干没水分的真正干饭。制作方法也特别简单,就是把将做熟的米饭晒成干饭。
科普粮食冷知识
古人如何食用粮食(小麦)
东汉时期已经有了麦粉面条的雏形,当时所有的面食皆称为“饼”,因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
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告麦”“食麦”记载,《诗经·周颂》中“贻我来牟”的“来”便是麦子之意。
节约粮食一起行动
第五章节
节约粮食一起行动
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节约粮食
是美德
是素质
更是责任
乱点一气
绝非阔气
掂量好了再点餐
剩菜剩饭太难堪
点餐不随意
量度把控有意义
让我们携手与共,以行动践行承诺,共同守护粮食安全,为人类福祉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在此呼吁大家:
节约粮食一起行动
网上点餐
按需下单
满减虽便宜
盲目凑单不可取
若个人食量较小
外出就餐时
可选择小份饭菜
菜量变少
刚好吃饱
盲目凑单
满减看似优惠
实则浪费
饭量少
选小份
合理搭配不浪费
节约粮食一起行动
剩菜打包是节俭体现,
绝不是丢面。
打包丢人 浪费可耻!
聚餐饮食不攀比,
健康比排场更重要。
山珍海味不如营养搭配
转变就餐方式,桌席改自助,份饭精细化,让每个食用者都有吃的自主权,按需按量点餐取食。
推行分餐自主择餐
节约粮食一起行动
健康饮食才应支持。“吃播”主播若面对镜头暴食,不仅浪费粮食,也会引导粉丝错误饮食。
制止餐饮浪费,学校要做好引导,让孩子从小对节俭意识有所体会。
暴食“吃播”不可取
主播受了罪,趣味变了味
粮食来之不易
意识从小树立
世界粮食日
一稻一粟,当为之珍惜
世界粮食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