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60分)1.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我朝”指的是(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2. 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汉族地主的建议 B. 南北对峙的形势 C. 民族矛盾的激化 D. 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形态3.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A. 西晋 B. 隋朝 C. 元朝 D. 清朝4.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A. 限制工商业发展 B. 保护农耕经济C. 维护封建统治 D. 防范“外夷”入侵5.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①孔子②孟子③荀子④庄子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 D. ②③④6. 秦朝有效统治广大地区的制度是A. 郡县制B. 察举制C. 三省六部制D. 分封制7.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思想的是( )A. 王守仁 B. 陆九渊 C. 顾炎武 D. 黄宗羲8. 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A.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 州牧势力的膨胀C. 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D. 王莽施政危害9. 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物二柄,号为二府” 的两个机构是( )A. 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B.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C. 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D. 枢密院和三司使10.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11. 在西周分封体制下,诸侯应尽的义务是①把土地献给周天子②随从作战③纳贡服役④服从命令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12. 西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A. 中朝制 B. 推恩令 C. 察举制 D. 盐铁官营13.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日益严重,其“割据性”体现在 ( )①自行委派官吏 ②不向中央交纳赋税③军队不听中央调动④节度使职位传子或部将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14. 秦朝在巩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措施中,其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A. 郡县制B. 三公九卿制C. 监察制度D. 统一货币15. 为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西汉设置的官职是( )A. 知州 B. 通判 C. 刺史 D. 御史大夫16.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出A. 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B.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 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D. 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17. 顾炎武说:“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A. 反对封建专制 B. 主张学以致用 C. 主张男女平等 D. 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18.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则天下自安矣。”下列属于“奇巧”内容的是A. 内朝 B. 政事堂 C. 三衙 D. 行省19. 宋慈,字惠父,建阳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出身在一个朝廷官吏家庭,父名巩,曾做过广州节度推官。宋宁宗嘉定十年进士乙科。据此回答宋慈为官的途径是A. 通过恩荫 B. 通过科举 C. 通过察举 D. 通过世袭20. 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的解释,错误的是( )A. 是唐朝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 B. 纳银代役,叫“庸”C. 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叫“调” D. 交纳定量的谷物,叫“租”21. 《晚明大变局》一书提到:“近来人们常说‘晚清大变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变局……它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这里的“晚明大变局”是指A. 私营手工业开始出现 B.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C. 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 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22. 中国古代先民在( )左右能够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牧业,生活逐渐稳定。A. 公元前一万年 B. 距今约一万年前 C. 公元前五千年 D. 距今约五千年前23. 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上书说:“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禁商犹易,禁寇实难,此诚不可不亟为之虑。”据此可知,他的主张是A. 开放海禁B. 闭关锁国C. 平定倭寇D. 盐铁官营24. 金代后期出于抵御蒙古的军事需要,曾遍置行省于各地。成吉思汗时,用行省官称授之于附降的中原地主武装头目。忽必烈即位时,置十路宣抚司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同时以督省官行某处省事系衔,派到各地行使中书省的职权,设立了不少行省机构。这表明行省的设置( )A. 实现了对地方有效控制 B. 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C. 旨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D. 符合当时社会形势需要25. 东晋、南朝政府在吴兴乌程(浙江湖州)筑荻塘,溉田千顷;又在会稽一带开垦湖田, “皆成良业”,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东晋、南朝政府的各种支出,主要依靠三吴。这说明当时( )A. 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B. 北民南迁推动江南农业发展C.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 南方成为粮食的最主要产地26.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共同点包括①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②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③彻底批判传统儒学的思想体系 ④主张彻底推翻封建统治A. ①② B. ①②③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27. 阅读《明代内阁制度演变图》,从演变图可知A. 内阁权势强大 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 君主集权加强 D.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28.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能提供给我们的历史信息包括①商品经济的繁荣②城市发展③市井生活的描述④“坊”、“市”界限被打破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9. 战国以来,郡县制逐渐得到推广,但分封制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甚至在某些时期出现了逆袭。这一现象反映了A. 君主专制影响国家制度变革 B. 郡县制度还不够完善 C. 分封制利弊并存 D. 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30. 《宋史》中有“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记载。当君主表现出揽权的趋向,也常常会引发群臣的抗议。由此可知,宋代A. 决策机制发生异变 B. 君民共治得以实现C. 文官政治逐渐形成 D. 权力结构有所制衡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魏晋以来,仕者多世家。逮南北分裂,凡三百年,而用人之法,多取之世族。如南之王、谢,北之崔、卢,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犹印然以门第自负,上之人亦缘其门第而用之……往往其时仕者,或从辟召,或举孝廉,虽与两汉无异,而所谓从辟召、举孝廉之人,则皆贵胄也。其起自单族(注:寒微家族)匹士而显贵者,盖所罕见。——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4《选举考七》材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统治的影响。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资治通鉴·唐纪八》材料二 中央机构图图一 图二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图一,指出唐代在中央实行什么制度?指出三省对应的职责并说明元朝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的区别。谈谈唐代这种制度有什么作用影响?(2)图二与图一相比,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与那位皇帝有关?(3)材料三反映的是清朝设置了什么机构?并指出其职能。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60分)【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A【17题答案】【答案】B【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B【20题答案】【答案】B【21题答案】【答案】B【22题答案】【答案】B【23题答案】【答案】A【24题答案】【答案】D【25题答案】【答案】A【26题答案】【答案】A【27题答案】【答案】C【28题答案】【答案】D【29题答案】【答案】A【30题答案】【答案】D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题答案】【答案】(1)变化:夏商周时期的世官制;秦朝及汉初的军功爵制;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朝之后的科举制。(2)影响: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助于形成重学风气;加强了中央集权。【32题答案】【答案】(1)三省六部制。(1分)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影响: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宰相制度被废除。明太祖朱元璋。军机处。跪受笔录,传达政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