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描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并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了解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3. 知道声音具有能量。任务一 声音的产生观察和感受,并回答下列问题。 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同时注意是否听到了声音。问题1: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答: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问题2:当这些物体发声时,我们都可以看到或感觉到明显的振动吗?答:我们说话时,用手触摸喉头是能感觉到声带振动的;用手拨动橡皮筋发声,也能看到橡皮筋的振动。问题3:当我们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发声,但它的振动并不明显。我们怎样才能使鼓面振动更容易被观察到呢?答:在鼓面上撒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时,可以看到鼓面上纸屑的振动,从而证明鼓面发声时在振动。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3. 转换法:物理学中,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通过可见、直观的现象去认识的探究方法。【应用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乒乓球被弹开 ,这说明 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任务二 声音的传播(一)当水滴滴入平静的水面,水面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并不断向远处传播,如图所示。请学生结合课本P27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声音在空气中以 声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二)人们能听到声音,通常离发声体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声音如何由发声的物体传到远处呢?我们将通过以下实验来进行探究。实验探究:把一部手机放入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用另一部手机对它呼叫,我们可以听到钟罩内手机发出的铃声。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问题2: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声音有何变化?答:声音逐渐变小。问题3:让空气重新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有何变化?答:声音逐渐变大。问题4:假如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你还能听到声音吗?这说明了什么?答:不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三)生活中,我们和朋友、同学相互交流的声音,主要依靠空气来传播。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传递声音?问题5:如图所示,用两个一次性的纸杯和长度约为3 m的棉线做一个土电话,当你对着纸杯说话时,另一头的同学能听到你说的话吗?这说明了什么?答:能听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问题6:将打开闹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盒内,再将其浸没在装有水的水缸中。你还能听到闹铃声吗?这说明了什么?答:能听到闹铃声。说明液体可以传声。(四)声波是一种波动,那么声波能传递能量吗?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打开音箱,播放音乐,加大音量,我们会发现,烛焰随着音乐“跳舞”!问题7:烛焰“跳舞”的能量从哪里来?这说明了什么?答:烛焰“跳舞”的能量由声源经声波传播而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五)如图所示,课堂上老师通过声音向我们传递知识;医生通过听诊器听到体内器官产生的声音,以此来判断病人的病情。 问题8:上述生活场景告诉我们声音还可以传递什么?答: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2.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 气体、固体、液体均可传播声音。4. 介质:能够传播声的物质,如空气、水、大地、木头及钢铁等。5.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应用2】“舞狮”是中国的民间艺术之一,狮子随鼓声在梅花桩上表演,下列关于鼓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 鼓声主要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B. 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C. 鼓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D. 鼓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特别提醒: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应用3】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C )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D. 空气能够传声任务三 声音传播的快慢夏季雷雨天气的夜晚,我们总是先看到划过夜空的闪电,然后才听到隆隆的雷声。问题1: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什么?答:声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要小。问题2:关于声速,请结合课本P29,说说还能得到什么信息?答: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小。常温(15 ℃)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 m/s。1.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2. 声速与介质的性质(种类)有关。3. 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4.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小。5. 常温(15 ℃)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 m/s。【应用4】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声速大小只与介质种类有关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C. 一般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慢D.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特别提醒:常温(15 ℃)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 m/s。任务四 人怎样听见声音我们已经知道声源振动产生声音,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当声音传到人耳处后,又是如何让大脑感知,产生听觉的呢?问题:结合课本P30图2-1-10和相关内容,阐述人听到声音的过程。答:人的声带振动发声→介质传播声音→传入人耳,鼓膜振动→大脑处理声信息,产生听觉。9/9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描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并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了解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3. 知道声音具有能量。任务一 声音的产生观察和感受,并回答下列问题。 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同时注意是否听到了声音。问题1: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问题2:当这些物体发声时,我们都可以看到或感觉到明显的振动吗?问题3:当我们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发声,但它的振动并不明显。我们怎样才能使鼓面振动更容易被观察到呢?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3. 转换法:物理学中,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通过可见、直观的现象去认识的探究方法。【应用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这说明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任务二 声音的传播(一)当水滴滴入平静的水面,水面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并不断向远处传播,如图所示。请学生结合课本P27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声音在空气中以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二)人们能听到声音,通常离发声体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声音如何由发声的物体传到远处呢?我们将通过以下实验来进行探究。实验探究:把一部手机放入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用另一部手机对它呼叫,我们可以听到钟罩内手机发出的铃声。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问题2: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声音有何变化?问题3:让空气重新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有何变化?问题4:假如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你还能听到声音吗?这说明了什么?(三)生活中,我们和朋友、同学相互交流的声音,主要依靠空气来传播。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传递声音?问题5:如图所示,用两个一次性的纸杯和长度约为3 m的棉线做一个土电话,当你对着纸杯说话时,另一头的同学能听到你说的话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6:将打开闹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盒内,再将其浸没在装有水的水缸中。你还能听到闹铃声吗?这说明了什么?(四)声波是一种波动,那么声波能传递能量吗?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打开音箱,播放音乐,加大音量,我们会发现,烛焰随着音乐“跳舞”!问题7:烛焰“跳舞”的能量从哪里来?这说明了什么?(五)如图所示,课堂上老师通过声音向我们传递知识;医生通过听诊器听到体内器官产生的声音,以此来判断病人的病情。 问题8:上述生活场景告诉我们声音还可以传递什么?1.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2.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 气体、固体、液体均可传播声音。4. 介质:能够传播声的物质,如空气、水、大地、木头及钢铁等。5.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应用2】“舞狮”是中国的民间艺术之一,狮子随鼓声在梅花桩上表演,下列关于鼓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鼓声主要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B. 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C. 鼓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D. 鼓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特别提醒: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应用3】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D. 空气能够传声任务三 声音传播的快慢夏季雷雨天气的夜晚,我们总是先看到划过夜空的闪电,然后才听到隆隆的雷声。问题1: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关于声速,请结合课本P29,说说还能得到什么信息?1.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2. 声速与介质的性质(种类)有关。3. 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4.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小。5. 常温(15 ℃)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 m/s。【应用4】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速大小只与介质种类有关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C. 一般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慢D.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特别提醒:常温(15 ℃)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 m/s。任务四 人怎样听见声音我们已经知道声源振动产生声音,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当声音传到人耳处后,又是如何让大脑感知,产生听觉的呢?问题:结合课本P30图2-1-10和相关内容,阐述人听到声音的过程。9/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学生版.docx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