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平面镜成像特点 导学案(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平面镜成像特点 导学案(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3.3 平面镜成像特点
学习 目标 1. 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能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简单作图。 2. 通过实验的设计过程,体会等效替代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3. 会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了解球面镜、平面镜的应用,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根据生活经验初步推导成像特点
问题1:照镜子时,像和物体上下部位是相同的,推测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问题2: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靠近镜子时,感觉“像变大”。推测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选填“有关”或“无关”)。
问题3:自己靠近镜子,像也靠近镜子;自己远离镜子,像也远离镜子。推测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选填“有关”或“无关”)。
(二)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活动1:选择实验器材
(1)为了看清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从而确定像的位置,需要选择 (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作为成像的工具。
(2)在实验中,我们取两支蜡烛,其中A蜡烛是物,B蜡烛等效替代A蜡烛的像,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A、B蜡烛大小应 (选填“相同”或“不同”)。
(3)为了测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4)为了确定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可以选用的测量工具是 。
(5)为了记录像和物体的位置,需要一张白纸和铅笔。
活动2:实验器材的摆放
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张白纸,把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活动3:探究过程
(1)如图甲所示,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蜡烛A,并点燃;
(2)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就是蜡烛 的位置;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
(3)用铅笔记录下(2)中蜡烛A与B的位置。
(4)改变蜡烛A的位置,然后重复步骤(2),发现每次都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下每次实验中的蜡烛A、B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5)最后一次实验结束时,撤去蜡烛B,在蜡烛B的位置放置一张白色的硬纸板,眼睛在蜡烛B的一侧观察,在硬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
(6)用 测量图乙中每次成像过程时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得到数据如下。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实验序号 1 2 3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25 23 15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25 23 15
(7)连接AA′、BB′、CC′,用量角器测量后,发现AA′、BB′、CC′与镜面的夹角都是90°,从而得出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
活动4:得出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的 像;其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探究点拨与拓展
(1)玻璃板的作用:玻璃板透明,所以既能成像,也能看见玻璃板后的物体,当玻璃板后蜡烛B与前面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大小就是蜡烛A的像的大小,蜡烛B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2)等效替代法:蜡烛B替代了蜡烛A的像,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3)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的结果:蜡烛A的像就落在了桌面下方或桌面上方,无法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
(4)玻璃板太厚的结果:蜡烛A经两个面反射成两次像的距离比较远,干扰实验记录。
易错提醒:平面镜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不会因物体到镜面距离的改变而改变;我们看上去像会变化,是由于视角的问题。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的虚像,其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应用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立于荷叶尖上,距水面0.2 m,它在水中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像距水面 m。
【应用2】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任务二 分析平面镜成虚像
如图所示是眼睛观察点燃的蜡烛成像的原理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来自光源的光,经平面镜 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
问题2:人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的反射光线的 交点S′处发出的,S′就是 S在平面镜中的像。
问题3: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S′,所以把S′叫做 像。
1. 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2. 平面镜反射成像的知识点:
(1)入射光线来自物体;(2)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物体所成的虚像。
【应用3】如图,粤剧艺术博物馆内的演员化妆时,眼睛E先后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自己妆容上A、B两点。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
B.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C. 人的眼睛看到的是像A′所发出的光
D.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应用4】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特别提醒:在平面镜成像光路图中,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入射光过物、入射点;另外,反向延长线是虚线,辅助线也是虚线。
任务三 平面镜的应用
1. 利用平面镜成像:古代的铜镜,医生检查牙齿的口镜等。
2. 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如潜望镜。
3. 利用平面镜扩大视觉空间:比如墙壁上装饰的平面镜、检查视力表用的平面镜。
知识拓展
(1)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如汽车的后视镜和街头路口的反光镜等。
(2)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如可以烧水的太阳灶。
【应用5】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 m。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检查,他应距平面镜 m。
特别提醒:在分析平面镜成像时的距离问题时,根据对称法作出像,然后根据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进行解答。
【应用6】如图,点燃奥运圣火的装置是 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
5/83.3 平面镜成像特点
学习 目标 1. 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能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简单作图。 2. 通过实验的设计过程,体会等效替代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3. 会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了解球面镜、平面镜的应用,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根据生活经验初步推导成像特点
问题1:照镜子时,像和物体上下部位是相同的,推测像是 正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问题2: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靠近镜子时,感觉“像变大”。推测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有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问题3:自己靠近镜子,像也靠近镜子;自己远离镜子,像也远离镜子。推测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有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二)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活动1:选择实验器材
(1)为了看清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从而确定像的位置,需要选择 玻璃板 (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作为成像的工具。
(2)在实验中,我们取两支蜡烛,其中A蜡烛是物,B蜡烛等效替代A蜡烛的像,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A、B蜡烛大小应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3)为了测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4)为了确定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可以选用的测量工具是 量角器 。
(5)为了记录像和物体的位置,需要一张白纸和铅笔。
活动2:实验器材的摆放
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张白纸,把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活动3:探究过程
(1)如图甲所示,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蜡烛A,并点燃;
(2)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就是蜡烛 B 的位置;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像和物大小相等 。
(3)用铅笔记录下(2)中蜡烛A与B的位置。
(4)改变蜡烛A的位置,然后重复步骤(2),发现每次都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下每次实验中的蜡烛A、B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5)最后一次实验结束时,撤去蜡烛B,在蜡烛B的位置放置一张白色的硬纸板,眼睛在蜡烛B的一侧观察,在硬纸板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选填“实”或“虚”)像。
(6)用 刻度尺 测量图乙中每次成像过程时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得到数据如下。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
实验序号 1 2 3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25 23 15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25 23 15
(7)连接AA′、BB′、CC′,用量角器测量后,发现AA′、BB′、CC′与镜面的夹角都是90°,从而得出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
活动4:得出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的 虚 像;其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
探究点拨与拓展
(1)玻璃板的作用:玻璃板透明,所以既能成像,也能看见玻璃板后的物体,当玻璃板后蜡烛B与前面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大小就是蜡烛A的像的大小,蜡烛B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2)等效替代法:蜡烛B替代了蜡烛A的像,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3)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的结果:蜡烛A的像就落在了桌面下方或桌面上方,无法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
(4)玻璃板太厚的结果:蜡烛A经两个面反射成两次像的距离比较远,干扰实验记录。
易错提醒:平面镜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不会因物体到镜面距离的改变而改变;我们看上去像会变化,是由于视角的问题。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的虚像,其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应用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立于荷叶尖上,距水面0.2 m,它在水中的像是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像距水面 0.2 m。
【应用2】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答:如图所示。
任务二 分析平面镜成虚像
如图所示是眼睛观察点燃的蜡烛成像的原理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来自光源的光,经平面镜 反射 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
问题2:人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的反射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 交点S′处发出的,S′就是 S在平面镜中的像。
问题3: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S′,所以把S′叫做 虚 像。
1. 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2. 平面镜反射成像的知识点:
(1)入射光线来自物体;(2)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物体所成的虚像。
【应用3】如图,粤剧艺术博物馆内的演员化妆时,眼睛E先后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自己妆容上A、B两点。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
B.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C. 人的眼睛看到的是像A′所发出的光
D.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应用4】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如图所示。
特别提醒:在平面镜成像光路图中,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入射光过物、入射点;另外,反向延长线是虚线,辅助线也是虚线。
任务三 平面镜的应用
1. 利用平面镜成像:古代的铜镜,医生检查牙齿的口镜等。
2. 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如潜望镜。
3. 利用平面镜扩大视觉空间:比如墙壁上装饰的平面镜、检查视力表用的平面镜。
知识拓展
(1)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如汽车的后视镜和街头路口的反光镜等。
(2)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如可以烧水的太阳灶。
【应用5】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 m。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检查,他应距平面镜 2.2 m。
特别提醒:在分析平面镜成像时的距离问题时,根据对称法作出像,然后根据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进行解答。
【应用6】如图,点燃奥运圣火的装置是 凹 面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
解析:根据形状可以判断,采集圣火应用的是凹面镜,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5/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