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4 光的折射规律学习目标 1.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3. 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提高应用能力。任务一 研究光的折射现象(一)阅读课本P66~P67,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光从空气 斜射 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 偏折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问题2:类比光的反射图,完成折射图中概念的学习。(用图中字母表示)(1)界面:空气和水的交界处。(2)入射光线:光线 AO 。(3)入射点: O 点。(4)折射光线:光线 OB 。(5)法线: MN 。(6)入射角: ∠AOM 。(7)折射角: ∠BON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活动1:提出问题(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活动2:实验器材与组装(1)器材:激光笔、带角度的可绕MN转动的硬塑料板、水槽。(2)组装:按如图所示方式组装实验器材,让标有角度的塑料板紧贴水槽,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使水面和90°线相平。活动3:实验和分析(1)如活动2中(2)图所示,使塑料板两半在同一平面内,用激光笔紧贴塑料板照向水中,在塑料板上呈现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使塑料板MN右侧部分向前折、向后折,在右侧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折射光线。该实验现象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2)如图甲所示,使激光笔贴着左侧塑料板沿某一个角度从空气中射到界面上的O点,观察入射光线AO和折射光线OA′;改变入射光照射的角度,观察入射光线BO和折射光线O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向 法线 (选填“界面”或“法线”)偏折,折射角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3)如图乙所示,使激光笔贴着右侧塑料板沿某一个角度从水中射到界面上的O点,观察入射光线MO和折射光线OM′;改变入射光照射的角度,观察入射光线NO和折射光线ON′。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向 界面 (选填“界面”或“法线”)偏折,折射角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4)综合(2)(3)的操作可知,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增大 ;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 减小 。(5)如图甲所示,若让光沿着A′O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折射光将沿着OA射出,说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探究补充:(1)硬塑料板的作用:①呈现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光不偏折的特例:如图所示,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光不偏折,此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0°。(3)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易错提醒:(1)由于在折射过程中,先有入射角,后有折射角,所以必须说“折射角小于(或大于)入射角”,而不能说“入射角小于(或大于)折射角”。(2)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而不是“减小误差”。1. 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 光的折射图解3. 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应用1】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α,反射角为β,折射角为γ,则( D )A. α>β>γ B. α<β<γC. α=β<γ D. α=β>γ【应用2】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请画出折射光线。答:如图所示。特别提醒: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任务二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分析推理水中物体经折射后成像的位置。问题1:如图所示,水面下方有一点,来自该点的入射光线已经给出,请根据光的折射特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斜射入空气后的折射光线及成像的位置。答:如图所示。问题2:反向延长两折射光线,使其交于一点,交点就是该点 像 的位置。问题3:通过分析可知,水下某点的像比该点位置 高 (选填“高”或“低”)。问题4:结合问题3中结论,解释“捕鱼时,向看见鱼的下方插”的原因。答:我们看见的鱼的像,比实际鱼的位置高,所以要向看见鱼的下方插,才能插住真正的鱼。1.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海市蜃楼;(2)潭清疑水浅;(3)碗中看不见的硬币加水后看见了等。2. 折射形成的像是虚像。【应用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的情境能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释的是( B )A. 起舞弄清影B. 潭清疑水浅C. 风吹草低见牛羊D. 楼台倒影入池塘【应用4】小明将装有硬币A的空杯放在弟弟面前,弟弟的眼睛在P点看不到硬币,如图甲所示。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满水,弟弟的眼睛在P点看到了硬币在B点,如图乙所示。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弟弟看到硬币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γ(保留作图痕迹)。 答:如图所示。特别提醒:在折射成像光路图中,折射光线过像、P,据此确定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界面交点为入射点,连接物体与入射点得到入射光线。8/83.4 光的折射规律学习目标 1.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3. 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提高应用能力。任务一 研究光的折射现象(一)阅读课本P66~P67,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光从空气 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问题2:类比光的反射图,完成折射图中概念的学习。(用图中字母表示)(1)界面:空气和水的交界处。(2)入射光线:光线 。(3)入射点: 点。(4)折射光线:光线 。(5)法线: 。(6)入射角: 。(7)折射角: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活动1:提出问题(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活动2:实验器材与组装(1)器材:激光笔、带角度的可绕MN转动的硬塑料板、水槽。(2)组装:按如图所示方式组装实验器材,让标有角度的塑料板紧贴水槽,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使水面和90°线相平。活动3:实验和分析(1)如活动2中(2)图所示,使塑料板两半在同一平面内,用激光笔紧贴塑料板照向水中,在塑料板上呈现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使塑料板MN右侧部分向前折、向后折,在右侧 (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折射光线。该实验现象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2)如图甲所示,使激光笔贴着左侧塑料板沿某一个角度从空气中射到界面上的O点,观察入射光线AO和折射光线OA′;改变入射光照射的角度,观察入射光线BO和折射光线O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向 (选填“界面”或“法线”)偏折,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3)如图乙所示,使激光笔贴着右侧塑料板沿某一个角度从水中射到界面上的O点,观察入射光线MO和折射光线OM′;改变入射光照射的角度,观察入射光线NO和折射光线ON′。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向 (选填“界面”或“法线”)偏折,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4)综合(2)(3)的操作可知,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 。(5)如图甲所示,若让光沿着A′O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折射光将沿着OA射出,说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探究补充:(1)硬塑料板的作用:①呈现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光不偏折的特例:如图所示,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光不偏折,此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0°。(3)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易错提醒:(1)由于在折射过程中,先有入射角,后有折射角,所以必须说“折射角小于(或大于)入射角”,而不能说“入射角小于(或大于)折射角”。(2)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而不是“减小误差”。1. 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 光的折射图解3. 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应用1】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α,反射角为β,折射角为γ,则( )A. α>β>γ B. α<β<γC. α=β<γ D. α=β>γ【应用2】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请画出折射光线。特别提醒: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任务二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分析推理水中物体经折射后成像的位置。问题1:如图所示,水面下方有一点,来自该点的入射光线已经给出,请根据光的折射特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斜射入空气后的折射光线及成像的位置。问题2:反向延长两折射光线,使其交于一点,交点就是该点 的位置。问题3:通过分析可知,水下某点的像比该点位置 (选填“高”或“低”)。问题4:结合问题3中结论,解释“捕鱼时,向看见鱼的下方插”的原因。1.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海市蜃楼;(2)潭清疑水浅;(3)碗中看不见的硬币加水后看见了等。2. 折射形成的像是虚像。【应用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的情境能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释的是( )A. 起舞弄清影B. 潭清疑水浅C. 风吹草低见牛羊D. 楼台倒影入池塘【应用4】小明将装有硬币A的空杯放在弟弟面前,弟弟的眼睛在P点看不到硬币,如图甲所示。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满水,弟弟的眼睛在P点看到了硬币在B点,如图乙所示。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弟弟看到硬币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γ(保留作图痕迹)。 8/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4 光的折射规律 - 学生版.docx 3.4 光的折射规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