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导学案(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导学案(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习目标 1.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 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等大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3. 知道放大镜的原理。 4. 运用模型建构和逻辑推理,如通过绘制光路图来预测成像位置,培养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活动1:提出问题
假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我们把景物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物距,用u表示;把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像距,用v表示,如图所示。那么,通过凸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呢?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活动2:猜想与假设
由于窗外景物能成像在光屏上,可以猜想凸透镜总是成实像,像的大小及像距v可能与物距u、凸透镜的焦距f都有关系。你还有哪些猜想呢?
活动3: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可以选用光具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所示,光具座上附有标尺和可自由移动的支架座,支架座上可安装配件,配件包括光屏、凸透镜(f=10 cm)、光源。
(1)把电子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
(2)点亮电子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线处,把电子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前后移动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在表格中记录像的性质。
(4)把电子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改变物距u,使f(5)把电子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改变物距u,使u(6)整理器材,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或摆放整齐。
活动4:获取与处理信息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1 50 倒立、缩小、实像 13
2 40 14
3 30 15
4 20 倒立、等大、实像 20
5 20 20
6 20 20
7 17 倒立、放大、实像 22
8 15 26
9 13 33
10 10 圆形光斑(不成像) 不存在
11 10
12 10
13 8 正立、放大、虚像 像物同侧:v>u
14 5
15 3
活动5:实验结论
(1) 1倍焦距 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当物距 大于 1倍焦距时,成实像;当物距 小于 1倍焦距时,成虚像;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不成像。
(2) 2倍焦距 是成放大实像还是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当物距 大于 2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实像;当物距 等于 2倍焦距时,成等大的实像;当物距 大于 1倍焦距 小于 2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 倒立 的,且像、物位于凸透镜的 两 侧;凸透镜成虚像时,都是 正立 的,且像、物位于凸透镜的 同 侧。
点拨 (1)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让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在做实验时,某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①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②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 1倍焦距以内;③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焦点上;④当成放大的实像时,像距较大,光具座长度不够。
(3)用卡片把透镜遮住一部分,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有什么变化?
光屏上像的性质不变,还是完整的,但亮度会变暗些。
(4)成实像时,将蜡烛和光屏调换位置,在光屏上仍能成实像的原因是光路可逆。
(5)蜡烛长度变短时,像在光屏上的位置怎样变化?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该怎样进行调节?
像将会向上移动。调节方法:①将光屏向上移动;②将蜡烛向上移动;③将透镜和光屏向下调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静态规律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 相对凸透镜的位置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与物异侧
f2f 与物异侧
u=f 不成像
u点拨 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虚像(与物)同侧正立,实像异侧倒立。
(2)动态规律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点拨 移动速度:成缩小的像时,物距大于像距,物体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成放大的像时,物距小于像距,物体移动的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
【应用1】张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如图甲所示,先测量了凸透镜的焦距,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凸透镜焦距为20 cm
B. 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 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特别提醒:本题考查了测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像实验及成像特点等。熟练掌握凸透镜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任务二 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
阅读课本P78“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镜成的像是缩小的还是放大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
答: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在一定范围内放大镜远离物体,像会变大。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问题2: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
答:盛有水的圆形鱼缸、树叶上的水珠等。
放大镜是凸透镜,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选用焦距比较小的凸透镜作为放大镜。
【应用2】小明用一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观察蚂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此时放大镜与蚂蚁的距离小于8 cm
B. 此时放大镜与蚂蚁的距离大于8 cm
C. 减小放大镜与蚂蚁的距离,看到的蚂蚁的像会变大
D. 此时通过放大镜看到是正立的实像
解析:小明用一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观察蚂蚁,则放大镜与蚂蚁的距离小于8 cm,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减小放大镜与蚂蚁的距离,物距变小,看到的蚂蚁的像会变小,故A正确,B、C、D错误。
特别提醒: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5/7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习目标 1.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 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等大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3. 知道放大镜的原理。 4. 运用模型建构和逻辑推理,如通过绘制光路图来预测成像位置,培养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活动1:提出问题
假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我们把景物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物距,用u表示;把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像距,用v表示,如图所示。那么,通过凸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呢?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活动2:猜想与假设
由于窗外景物能成像在光屏上,可以猜想凸透镜总是成实像,像的大小及像距v可能与物距u、凸透镜的焦距f都有关系。你还有哪些猜想呢?
活动3: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可以选用光具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所示,光具座上附有标尺和可自由移动的支架座,支架座上可安装配件,配件包括光屏、凸透镜(f=10 cm)、光源。
(1)把电子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
(2)点亮电子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线处,把电子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前后移动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在表格中记录像的性质。
(4)把电子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改变物距u,使f(5)把电子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改变物距u,使u(6)整理器材,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或摆放整齐。
活动4:获取与处理信息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1 50 倒立、缩小、实像 13
2 40 14
3 30 15
4 20 倒立、等大、实像 20
5 20 20
6 20 20
7 17 倒立、放大、实像 22
8 15 26
9 13 33
10 10 圆形光斑(不成像) 不存在
11 10
12 10
13 8 正立、放大、虚像 像物同侧:v>u
14 5
15 3
活动5:实验结论
(1) 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当物距 1倍焦距时,成实像;当物距 1倍焦距时,成虚像;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不成像。
(2) 是成放大实像还是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当物距 2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实像;当物距 2倍焦距时,成等大的实像;当物距 1倍焦距 2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 的,且像、物位于凸透镜的 侧;凸透镜成虚像时,都是 的,且像、物位于凸透镜的 侧。
点拨 (1)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让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在做实验时,某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①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②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 1倍焦距以内;③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焦点上;④当成放大的实像时,像距较大,光具座长度不够。
(3)用卡片把透镜遮住一部分,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有什么变化?
光屏上像的性质不变,还是完整的,但亮度会变暗些。
(4)成实像时,将蜡烛和光屏调换位置,在光屏上仍能成实像的原因是光路可逆。
(5)蜡烛长度变短时,像在光屏上的位置怎样变化?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该怎样进行调节?
像将会向上移动。调节方法:①将光屏向上移动;②将蜡烛向上移动;③将透镜和光屏向下调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静态规律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 相对凸透镜的位置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与物异侧
f2f 与物异侧
u=f 不成像
u点拨 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虚像(与物)同侧正立,实像异侧倒立。
(2)动态规律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点拨 移动速度:成缩小的像时,物距大于像距,物体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成放大的像时,物距小于像距,物体移动的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
【应用1】张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如图甲所示,先测量了凸透镜的焦距,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焦距为20 cm
B. 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 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特别提醒:本题考查了测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像实验及成像特点等。熟练掌握凸透镜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任务二 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
阅读课本P78“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镜成的像是缩小的还是放大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
问题2: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
放大镜是凸透镜,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选用焦距比较小的凸透镜作为放大镜。
【应用2】小明用一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观察蚂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放大镜与蚂蚁的距离小于8 cm
B. 此时放大镜与蚂蚁的距离大于8 cm
C. 减小放大镜与蚂蚁的距离,看到的蚂蚁的像会变大
D. 此时通过放大镜看到是正立的实像
5/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