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的世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的世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小学科学(冀人版)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声音的世界》
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冀人版
年级
四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2单元《声音的世界》
单元主题
声学探秘局
一一解锁声音的密码
课时安排
5课时
一、单元主题
“声学探秘局一一解锁声音的密码”
围绕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感知及社会影响,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理
解声学原理,培养环保意识与健康责任。
二、单元大情景
“校园声学特工队”
学生化身“声学特工”,接受五项任务挑战:
1.任务一:破解振动密码(探究声音产生)
2.任务二:追踪声波轨迹(验证传播条件)
3.任务三:操控声音属性(研究高低强弱)
4.任务四:侦听听觉奥秘(解析耳朵功能)
任务五:降噪保卫行动(防治噪声污染)
最终成果:制作《声学探秘手册》,举办“校园声科展”。
三、课程标准分析
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
3.3声音的产生、传播与特性(34年级)
①描述声音由振动产生;
学段目标
②验证声音传播需介质;
(3-4年级)
③解释音量、音调与振动的关系;
④设计噪声防治方案。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高低强弱》《怎样听到
声音》《噪声污染》共5课。
第6课《声音的产生》通过实验(敲击音叉、鼓面撒纸屑)验证“声音由物
体振动产生”,归纳振动与发声的因果关系。并观察发声物体(音叉、鼓)的振
动现象;设计“终止发声”实验(如握住振动音叉);寻找生活中发声物体的振
动部位(如声带、琴弦)。
第?课《声音的传播》旨在探究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的传播能力及方
向,理解介质对传声的影响。尝试进行抽气钟罩实验(验证空气传声);桌面传
声实验(固体传声);水下听音实验(液体传声);拓展分析月球真空环境中的
传声问题。
第8课《声音的高低强弱》核心内容为区分音量(强弱)与音调(高低),
探究振动幅度决定音量、振动快慢决定音调的规律。用力轻敲音叉观察泡沫粒
跳动幅度(振动幅度→音量);拨动不同松紧皮筋对比音调(振动快慢→音高);
制作“六弦琴”应用原理调试音高。
第9课《怎样听到声音》旨在认识耳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及听觉形
成路径(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尝试组装耳模型标注传声路径;
肥皂膜模拟鼓膜振动实验;制定《保护听力倡议书》(如避免噪音、正确清洁)。
第10课《噪声污染》旨在定义噪声危害(听力损伤、干扰生活),提出防
治措施(隔音材料、减少声源)。尝试用分贝仪测量校园噪声;调查噪声来源(如
课间喧哗、操场活动);设计校园降噪方案(如“静音走廊”标语)。
本单元以“现象→原理→特性→应用→责任”为逻辑主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