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编写小学科学(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浩瀚宇宙》大单元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科小学科学版本湘科版年级六年级上册单元名称第4单元《浩瀚宇宙》单元主题星际探险家一一解密字宙的层级奥秘课时安排4课时一、单元主题“星际探险家一一解密宇宙的层级奥秘”围绕地月系→太阳系→星座→星系→宇宙探索的认知链条,引导学生建立空间尺度概念,培养科学建模能力与宇宙观。二、单元大情景“中国航天局少年宇航员训练计划”学生化身“少年宇航员”,完成四项核心任务:1.任务一:地月轨道指挥官(《地月系》)→破解月球之谜;2.任务二:太阳系巡航官(《太阳系》)→绘制行星地图;3.任务三:星座导航员(《灿烂星空》)→解码星空密码:4.任务四:深空梦想家(《宇宙畅想曲》)→设计宇宙探索方案。最终目标:发布《宇宙探索手册》,举办“星际博览会”。三、课程标准分析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谁(2022年版)》核心概念9.宇宙中的地球9.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学习内容9.6太空探索拓展人类认知学段日标①描述太阳系结构和星座运动规律;(5-6年级)②用模型说明天体层级关系:③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四、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地月系》、《太阳系》、《灿烂星空》和《宇宙畅想曲》4课内容。《地月系》旨在探究地球与月球的相对运动关系,通过模拟实验(如三球仪)理解月相变化、日食/月食成因及潮汐现象。并尝试制作地月日位置模型,模拟月相周期(新月→满月)。分析日食/月食的形成条件(三者成直线)。通过数据计算月球引力对地球潮汐的影响。《太阳系》核心内容为认识太阳系结构(八大行星分类、小行星带、彗星),通过比例模型理解行星大小、距离关系。并将行星直径和轨道距离按比例缩小(如以足球代表太阳,米粒代表地球)。在操场或纸带上标记行星位置,直观感受太阳系尺度。对比类地行星(岩质)与气态巨行星(木星、土星)的特征差异。《灿烂星空》通过识别四季显著星座(北斗七星、猎户座),掌握北极星定位方法,理解星座划分的科学与文化意义。并尝试使用使用星图软件(如Stel1 arium)模拟不同季节星空,记录星座运动轨迹。寻找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与季节的关系(春东、夏南、秋西、冬北)。批判性讨论星座性格说法的科学性。《宇宙畅想曲》从银河系拓展至河外星系(如仙女座星系),探讨宇宙大爆炸理论及人类探索历程(从加加林到中国空间站)。并尝试制作宇宙层级海报: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本星系群→可观测宇宙。设计“深空探测时间轴”:标注里程碑事件(哈勃望远镜、嫦娥工程、火星探测)。撰写《致外星文明的一封信》,融合科学事实与想象力。本单元通过层级式知识链,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地月关系逐步走向浩瀚宇宙,在模型制作、软件观测、创意设计中培养空间想象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最终形成“人类虽渺小,探索永无止境”的科学价值观。1.1.递进式认知链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