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年级上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大单元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科小学科学版本奥教/奥科版年级四年级上册单元名称第3单元《声音》单元主题声学探秘局一一解锁声音的密码课时安排6课时一、单元主题声学探秘局一一解锁声音的密码围绕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噪声防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与工程实践,理解声学原理并培养环保意识。二、单元大情景“校园声学特工队”挑战赛学生化身“声学特工”,完成三项核心任务:1.任务一:破解声音密码(探究声音的产生、强弱与高低):2.任务二:追踪声波行动(验证声音传播与介质的关系);3.任务三:降噪工程师(设计噪声防治方案并制作小乐器)。最终目标:举办“校园声科展”,展示降噪方案与乐器作品。三、课程标准分析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谁(2022年版)>》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3.3声音的产生、传播与特性(34年级)①描述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学段目标②设计实验验证音调、响度与振动的关系;(3-4年级)③提出防治噪声的合理方案。四、单元款材分析第一部分:单元课程组成本单元包含《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声音的传播》和《生活中的噪声》这6课内容。第二部分:各课核心内容分析1.《声音的产生》(1)核心内容:通过敲击音叉、拔动琴弦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归纳“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结论。(2)关键活动:①实验: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②触摸喉部感受声带振动③归纳振动与声音的因果关系2.《声音的强弱》(1)核心内容:探究音量(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建立“振幅越大,声音越强”的概念。(2)关键活动:①对比实验:轻敲与重敲鼓面,观察纸屑跳动幅度②量化记录:用分贝仪测量不同力度下的音量值3.《声音的高低》(1)核心内容:研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发现“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的规律。(2)关键活动:①拨动长短/松紧不同的皮筋,对比音调变化②铝片琴音调与金属片长度的关联实验4.《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1)核心内容:综合应用前三课知识,设计制作简易乐器(如水瓶琴、皮筋琴),调试音高与音量。(2)关键活动:①工程实践:选择材料→调试音准→演奏简单旋律②跨学科融合:音乐律动与声学原理结合5.《声音的传播》(1)核心内容:验证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能力,理解介质的作用。(2)关键活动:①真空钟罩实验(抽空气体验证传声条件)②“土电话”对比不同材料传声效果6.《生活中的噪声》(1)核心内容:认识噪声来源(交通、工业),探究危害(听力损伤)及防治方法(隔音材料)。(2)关键活动:①校园噪声分贝测量与国家标准对照②设计简易隔音装置(如海绵消音盒)《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声音的传播》《生活中的噪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